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1篇文章
< 1 2 1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配额所有权解释进路下的碳排放权研究
1
作者 胡静 董宜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35-149,共15页
我国对碳排放权概念的使用经历了从经济学语境拓展到法学语境的过程。碳排放权的本来面目是经济学上的产权。若将其代入法学语境,碳排放权的性质应为法律权利的客体,地位相当于碳配额。目前法学上将碳排放权作为一项法律权利进行诠释可... 我国对碳排放权概念的使用经历了从经济学语境拓展到法学语境的过程。碳排放权的本来面目是经济学上的产权。若将其代入法学语境,碳排放权的性质应为法律权利的客体,地位相当于碳配额。目前法学上将碳排放权作为一项法律权利进行诠释可能会造成该概念理解上的混乱和实际应用上的困难。基于我国碳交易制度的实践,以碳配额作为权利客体,以权利人对碳配额的占有(持有)、使用(排放)、处分(转让、设立担保)等为权利内容的碳配额所有权对制度更有解释力和指引力。若将碳排放权视为排放碳的权利,则行使碳排放权实质上就是运用碳配额所有权的使用权能。碳配额所有权具有广义的政策性,以“行政本质、民法路径”为特点,以减排目标的实现为根本遵循,是以实行公法义务为目的的工具性权利,区别于作为目的性权利的传统民事权利。碳配额所有权的成立以配额的界定为前提,碳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的界定依赖碳排放量和减排量的检测和认定,基于此,行政机关应对数据质量进行严格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 配额所有 配额 核证自愿减排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权利逻辑与规范进路 被引量:1
2
作者 柯坚 曹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当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正在经历着由政策引领向法治构建的转变。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行政立法中简单将“权利”与“配额”等同的做法,既无法体现碳排放权所兼具的公法、私法双重特征,也难以有效回应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需求... 当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正在经历着由政策引领向法治构建的转变。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行政立法中简单将“权利”与“配额”等同的做法,既无法体现碳排放权所兼具的公法、私法双重特征,也难以有效回应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需求以及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规范构建。为此,需要构建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语境、以碳排放“权利”为逻辑主线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夯实其法治基础并明确其规范进路。从语境与语义出发,“碳排放权”的表述本身就意味着其私法的权利属性。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逻辑层面,双阶理论可以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配额”到“权利”的过渡提供理论支撑;在其实践逻辑层面,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需要借助“权利”的确立为其交易市场的展开提供法治的基础。最后,考虑到碳排放权权利属性共识不足、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结构尚待稳定、权利基础呈现多元特征以及权利来源并非稳固不变等因素,策略上可以考虑暂时搁置碳排放权权属争议,以权益为抓手、以“权益表现—适用规范领域—法律保护方式”为主线,分步骤、分阶段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规范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 配额 利逻辑 规范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中国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分析
3
作者 马军杰 杨晨 王晔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6,共10页
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杠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不仅有力推动了减排目标的达成与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且在引领城市迈向绿色创新之路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2006—2021年城市层面绿色专利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 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杠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不仅有力推动了减排目标的达成与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且在引领城市迈向绿色创新之路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2006—2021年城市层面绿色专利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以及区域异质性、政策机制异质性在其中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策略性创新领域。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东部地区的实施效果优于中、西部地区,在非资源型城市的实施效果优于资源型城市,其中在Ⅱ型大城市效果最强。此外,政策机制设计也会对其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有偿配发和高交易价格更能激励绿色创新。因此,为推动城市绿色创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加强绿色创新审查与补贴,优化碳排放交易政策,制定试点城市差异化策略,推行有偿配发模式,并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管体系,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 绿色创新 双重差分模型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水泥行业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实践经验
4
作者 王新春 赵婷婷 +4 位作者 王琦 苏航 梁广 祖卓红 高翔宇 《水泥》 2025年第2期28-34,共7页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总体流程可划分为准备与参与、创建市场、运行市场、合作和扩大、持续改进五大阶段,进而细分为准备阶段、利益相关方参与沟通和能力建设、确定覆盖范围、设定排放总量、分配排放配额、促进良好运行的市场、确保履约...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总体流程可划分为准备与参与、创建市场、运行市场、合作和扩大、持续改进五大阶段,进而细分为准备阶段、利益相关方参与沟通和能力建设、确定覆盖范围、设定排放总量、分配排放配额、促进良好运行的市场、确保履约和监管、考虑使用抵消指标、考虑连接、评估和改进共10大步骤。本文分析国外水泥行业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实践经验,重点跟踪配额分配、碳泄漏应对、基金支持制度和水泥窑燃料替代举措,希望为制定完善适合我国特点的碳市场交易体制机制提供参考,助力水泥行业按时实现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全球 水泥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价波动抑制还是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来自中国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证据
5
作者 李长胜 刘少慧 +1 位作者 莫建雷 张艳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6,共11页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有现货交易和履约驱动交易的典型特征,现货碳配额交易价格波动起着价格发现和风险释放双重功能,价格信号会增加控排企业的研发投入、促进绿色创新,风险信号则会增加绿色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不利于绿色创新。在...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有现货交易和履约驱动交易的典型特征,现货碳配额交易价格波动起着价格发现和风险释放双重功能,价格信号会增加控排企业的研发投入、促进绿色创新,风险信号则会增加绿色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不利于绿色创新。在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下,碳价波动究竟对控排企业绿色创新产生促进还是抑制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该研究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控排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碳价波动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和微观机制。研究发现:①试点地区碳价波动对控排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碳价波动的门槛值为1.49。②碳价波动低于门槛值时,对企业绿色创新起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当碳价波动水平超过门槛值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但对控排企业绿色创新是否产生抑制作用仍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③机制分析发现,在低于门槛值时,碳价波动以价格发现功能为主,通过形成碳配额市场价格信号,丰富融资渠道,促进控排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进而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④碳价波动的绿色创新效应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核心机制设计的不同而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在以工业企业为主导的试点地区,对控排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①加快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完善碳市场稳定机制。②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丰富企业绿色创新融资渠道。③完善碳配额分配制度,加快建设碳市场价格直接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价波动 控排企业 绿色创新 价格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成本转嫁与绿色技术创新——来自民航业的证据
6
作者 田利军 许倩 王俊凯 《物流科技》 2025年第1期95-100,共6页
碳排放权交易是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以中国商业航空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13—2021年为时间窗口,采用DID模型检验了碳市场交易机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成本转嫁能力的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 碳排放权交易是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以中国商业航空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13—2021年为时间窗口,采用DID模型检验了碳市场交易机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成本转嫁能力的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参与碳市场的控排企业基于成本压力、声誉效应和潜在收益会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碳交易机制的政策效应存在显著滞后性,长周期观察更能体现政策效果。成本转嫁能力负向调节碳交易机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控排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产权异质性、规制强度异质性、配额分配方式异质性、企业规模异质性和经营模式的异质性。研究结论为合理评估碳排放权交易的政策效应,纠偏民航企业绿色行为异化,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成本转嫁 绿色技术创新 民航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交易审计风险研究
7
作者 钟飚 朱钰婕 +3 位作者 李娇 黄思蓉 肖艳辉 黄丹 《审计与理财》 2025年第1期47-49,共3页
“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有效的市场化减排机制,在推动低碳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审计作为保障碳排放权交易公平、透明和有效的关键环节,在立法、核算、披露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本文将从风险角度,包括财务报表... “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有效的市场化减排机制,在推动低碳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审计作为保障碳排放权交易公平、透明和有效的关键环节,在立法、核算、披露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本文将从风险角度,包括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重大错报风险等,深入探讨碳审计的具体风险及应对路径,以期为碳排放权交易审计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审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赋能中国区域碳中和建设——基于能源技术创新中介效应的视角
8
作者 张意翔 李峰 李政语 《南海学刊》 2025年第2期65-76,共12页
碳排放权交易和能源技术创新是中国碳中和实现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200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运用TOPSIS熵权法对碳中和实现程度和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揭示碳排放权交易对中国区域... 碳排放权交易和能源技术创新是中国碳中和实现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200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运用TOPSIS熵权法对碳中和实现程度和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揭示碳排放权交易对中国区域碳中和实现程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发现,全国及三大区域的碳中和实现程度均得到提高,碳排放权交易能在整体上推动中国碳中和的实现,能源技术创新能加大碳排放权交易对区域碳中和实现程度的正面影响,但经济发展模式对碳中和建设促进作用不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影响。因此,完善政策内容,促进碳交易市场与能源技术创新的有机融合;实施差异化区域政策;加快绿色转型,促进经济结构低碳化是提高中国碳中和实现程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碳排放权交易 能源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质押的私法规则体系研究
9
作者 汪君 付祥雪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69-81,126,共14页
构建完整的碳排放权质押私法规则体系,有助于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交易秩序,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碳排放权是可转让财产,属于用益物权,具有适质性。碳排放权质押的客体是碳排放权,主要以碳排放碳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为表现形式。... 构建完整的碳排放权质押私法规则体系,有助于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交易秩序,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碳排放权是可转让财产,属于用益物权,具有适质性。碳排放权质押的客体是碳排放权,主要以碳排放碳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为表现形式。碳排放权质押应签订书面质押合同,并经“双登记”后设立。出质人享有有限的处分权,处分碳排放权需经过质权人同意,由质权人解冻碳排放权。质权人在碳排放权价值减损时享有保全权,对于跨期担保的碳排放权,质权人应配合出质人履行清缴义务。质权人既可以通过流质条款实现债权,也可以对入质碳排放权折价、公开竞价和协商议价,还可以借助司法途径和政府回购的方式实现。碳排放权质权因主债权消灭、质权实现、碳排放权消灭和质权人放弃质权而消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标 碳排放权 碳排放权质押 排放配额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对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10
作者 吕月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29,共5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点。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商贸流通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减缓碳排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化的碳减排工具,被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点。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商贸流通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减缓碳排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化的碳减排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其中包括商贸流通业。然而,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方面,而分析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少。本文旨在填补这一空白,着眼于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探讨碳排放权交易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考虑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以期为促进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和碳减排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对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在碳排放权交易和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起到显著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商贸流通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双元创新了吗?
11
作者 朱艳丽 张群芳 姚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6,共12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典型的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能否推动企业绿色双元创新是学术界的重要议题。基于2006~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通过手动整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所覆盖的控排企业,借助多时点DID模型,探究了该...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典型的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能否推动企业绿色双元创新是学术界的重要议题。基于2006~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通过手动整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所覆盖的控排企业,借助多时点DID模型,探究了该政策对企业绿色双元创新(探索式与利用式绿色创新)的影响。此外,进一步考察了碳配额分配机制、碳价以及企业自身特征对政策激励效果的差异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双元创新,尤其是探索式绿色创新;基线法和高碳价情景下,政策对探索式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更强;政策对提升非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的探索式绿色创新的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 绿色双元创新 多时点DID 配额分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能否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量质齐升”?
12
作者 吕娟 吕雁琴 +1 位作者 杨平 陈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5,共11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估计模型,从“量”和“质”两个维度验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 基于2011—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估计模型,从“量”和“质”两个维度验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量质齐升”,且对“量”的促进作用更明显。(2)异质性检验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效应更显著;在非国有企业,则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量”有显著促进效应,对“质”无显著影响;在制造业、非制造业中,均能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有显著促进效应,但在制造业对“量”的作用更明显,在非制造业对“质”的作用更明显;在资本密集型企业,政策则会起到抑制作用。(3)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交易政策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和提高公众关注度,助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准自然实验 双重差分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问题研究——基于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13
作者 文琳 黄寰 《知识经济》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在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的背景之下,依托推动绿色发展的总基调,我国的碳排放权会计制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进一步完善。为了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总发展基调保持一致,加快完善适应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制度已刻不容缓... 在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的背景之下,依托推动绿色发展的总基调,我国的碳排放权会计制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进一步完善。为了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总发展基调保持一致,加快完善适应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制度已刻不容缓。简单梳理我国碳排放权配额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指出现有《暂行规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希望对完善我国碳排放权配额会计制度在确认与计量方面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发展分析与展望
14
作者 周新媛 徐东 +2 位作者 张庆辰 宋镇 李向瑾 《国际石油经济》 2025年第1期52-61,共10页
2024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快速发展:政策上取得重大突破,市场运行法律依据明确;年交易活跃度稳步提升,交易价格突破100元/吨;区域碳市场间差距变大,碳价走势逐渐分化;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重启后制度框架和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碳信用... 2024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快速发展:政策上取得重大突破,市场运行法律依据明确;年交易活跃度稳步提升,交易价格突破100元/吨;区域碳市场间差距变大,碳价走势逐渐分化;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重启后制度框架和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碳信用市场不断完善,碳金融不断创新等。展望2030年前的中国碳市场:多重因素支撑碳价上涨;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促进行业共存与高效减排;配额免费分配与有偿分配共存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需求温和上行,绿氨等新行业或将被纳入;碳金融产品持续深化创新,碳期货交易提上日程;数字金融引领绿色转型,提升计量、核算等能力。建议宏观层面继续完善中国碳市场制度体系,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加强碳核算和信息披露,优化碳价形成机制,推进有偿分配和拍卖机制的建立;企业层面要提升碳管理能力,利用碳金融工具进行融资和风险管理,加强碳核算和报告,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推动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排放配额 金融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普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担保的法律定性及制度实现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红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25-36,119,共13页
《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五条、《〈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第六十三条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三条共同构成了碳排放权担保的合法性基础。碳排放权的担保能力可以从财产价值、可转让、对债务人有特殊意义和公示能力四个方面... 《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五条、《〈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第六十三条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三条共同构成了碳排放权担保的合法性基础。碳排放权的担保能力可以从财产价值、可转让、对债务人有特殊意义和公示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理论展开。因公示方式主义是区分抵押权和质权的标准,所以碳排放权的登记能力决定了其以抵押为担保方式。在实践效果上,清缴发生在担保期限届满之后,不会影响碳排放权担保的效力,因此,保障碳排放权在担保期间的可转让性处于更优先顺位,抵押也更有利于担保实现中当事人的利益平衡。未来,碳排放权抵押机制还需要从公示登记制度以及抵押实现方式方面进一步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双”目标 碳排放权担保 碳排放权登记 碳排放权抵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谭剑锋 韩扬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5年第2期73-75,共3页
以2008年-2021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与企业债为样本,运用倍差法和三重差分法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对高碳排放行业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对于命令型环境规制所导致的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成本上升,我... 以2008年-2021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与企业债为样本,运用倍差法和三重差分法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对高碳排放行业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对于命令型环境规制所导致的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成本上升,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推出显著降低了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的债券融资成本,但在高碳排放行业的政策效应在3年后开始消退且不稳定。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可以降低面临较高融资约束、非“两高一剩”和非环保重点监控的高碳排放行业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信用利差 债券融资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ESG表现与企业价值——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17
作者 靳羽西 吴青龙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7-135,共9页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重要工具,其经济效应是理论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2009年—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将2013年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企业...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重要工具,其经济效应是理论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2009年—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将2013年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能够显著提升试点地区的企业价值,并且企业ESG表现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轻污染行业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提升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ESG表现 企业价值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碳排放权交易税收体系的经验及启示
18
作者 袁雨新 俞小平 《自然资源情报》 2025年第1期36-42,共7页
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从2011年开始,我国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但目前碳交易市场发展不成熟,仍处于初期阶段。税收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可... 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从2011年开始,我国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但目前碳交易市场发展不成熟,仍处于初期阶段。税收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可以有效引导社会经济活动,对促进碳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欧盟、美国和新西兰等较为成熟的碳交易市场的税收制度,归纳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为我国构建完善的碳交易市场税收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减排 税收制度 国际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应研究
19
作者 陈艳 丁志刚 +2 位作者 蔡小哩 唐宇杰 王甲辛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5年第1期194-200,共7页
基于2007—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DID)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减污降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减少CO_(2)排放的同时,能促进SO_(2)和PM_(2.5)的减排,即碳排放权... 基于2007—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DID)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减污降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减少CO_(2)排放的同时,能促进SO_(2)和PM_(2.5)的减排,即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具有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应;东、中、西部区域的协同治理效应呈现出差异性,其中西部地区最显著,其次是中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协同治理效应较弱;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控制能源消费强度是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应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 减污降 协同治理效应 双重差分法(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权交易的两阶段电力现货市场模式设计
20
作者 刘长玺 齐国民 +3 位作者 王继成 李天野 杨健 雷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2-353,共12页
为推进电力行业碳减排进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背景下,提出负荷主体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两阶段市场出清模型,以实现降低电力行业碳排放及清洁能源替代的目的.首先,提出基于零和收益-数据包络分析模... 为推进电力行业碳减排进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背景下,提出负荷主体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两阶段市场出清模型,以实现降低电力行业碳排放及清洁能源替代的目的.首先,提出基于零和收益-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火电机组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法,并建立计及碳交易的电力市场出清模式.然后,根据第一阶段市场出清结果利用潮流追踪理论确定各负荷的新能源消纳量,计算出对应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在此基础上开启第二阶段碳排放权交易,并根据碳交易结果进行含碳排放量约束的二次电力市场出清.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 30节点系统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市场模式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所提模式有利于减少火电机组碳排放量,提高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比例并降低市场平均电价,为大规模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提供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配额分配 市场模式 新能源 电力市场 现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