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空间视角下湖北省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关联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单玉红 程秋月 +1 位作者 柯新利 郑东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9,共12页
研究目的:剖析“流空间”背景下湖北省县域间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联动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通过调控碳排放的关联态势推动县域间的协同碳减排。研究方法:夜间灯光数据模拟能源消耗模型、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社... 研究目的:剖析“流空间”背景下湖北省县域间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联动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通过调控碳排放的关联态势推动县域间的协同碳减排。研究方法:夜间灯光数据模拟能源消耗模型、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QAP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湖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县域间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明显,整体形成以武汉市区为大核心,以各市辖区为小核心的多组团结构,网络的稳健性较强,等级结构有所弱化,紧密度仍有待提升。(2)武汉、黄石等地的市辖区长期居于网络的核心地位,更多充当净收益角色。(3)人口流、信息流和经济流均显著促进县域间碳排放关联网络的形成,其影响作用具有非线性和交互性特征;各县域在经济、产业结构、信息化、创新方面的差异水平及地理邻近性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碳排放关联网络的形成。研究结论:需调控县域间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联强度,依据各县域在碳关联网络中的作用及发展态势探索总体碳平衡目标导向下的差别化碳减排措施,形成协同碳减排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排放关联网络 要素流动 影响因素 湖北省县域 社会网络分析 QAP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A的产业碳排放关联及传导网络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小曼 张帅 袁长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9-236,共8页
为探究中国产业部门碳排放的关联及传导网络结构特征。基于2005、2010和2014年投入产出表及碳排放数据,利用未加权和加权前后向关联效应探究产业碳排放关联,并在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个体及整体网络特征... 为探究中国产业部门碳排放的关联及传导网络结构特征。基于2005、2010和2014年投入产出表及碳排放数据,利用未加权和加权前后向关联效应探究产业碳排放关联,并在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个体及整体网络特征。结果表明:(1)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及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产业未加权及加权前后向关联程度较大,承担着主要的溢出作用。(2)2005-2014年,产业碳排放的传导网络复杂性呈现下降趋势,但外部关联特性逐渐上升。(3)依据各产业部门在产业碳排放传导网络中的作用,可以将其划分为“经纪人”、“净溢出”、“净收益”和“双向溢出”4个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关联 产业排放传导网络 SNA 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供能蜂窝网络的投资回报率和碳效联合优化
3
作者 喻越 闫文 +1 位作者 钟祎 葛晓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为解决“5G基站+光伏+储能”系统难以兼顾系统经济性与蜂窝网络性能的问题,提出双层优化模型。外层模型将时间尺度压缩在1天,采用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算法求解基站光伏储能容量,其优化目标为在满足光伏利用率要求下,使得系统投资回报... 为解决“5G基站+光伏+储能”系统难以兼顾系统经济性与蜂窝网络性能的问题,提出双层优化模型。外层模型将时间尺度压缩在1天,采用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算法求解基站光伏储能容量,其优化目标为在满足光伏利用率要求下,使得系统投资回报率最大。内层模型将时间尺度确定在1小时,采用拉格朗日对偶分解方法求解基站发射功率分配策略,其优化目标为在满足用户服务速率要求下,使得网络逐小时碳排放效率最优。通过对混合供能蜂窝网络系统经济性分析,分别得出了系统投资回报率、碳效与系统光伏板面积、电池储能容量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使用提出的算法可使得系统投资回报率达到380.3%,光伏利用率达到96.5%;其内层碳效优化算法相较于注水算法碳排放量降低了3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供能蜂窝网络 光伏储能配置优化 投资回报率 网络排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节点过载的碳排放空间关联系统级联失效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光球 谢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29-1835,共7页
为提高突发事件级联失效对现实碳排放关联系统破坏程度的评估可信性,在传统复杂网络的"负载-容量"级联失效模型基础上,考虑个体成员对负载的冗余能力,提出一种过载失效概率,构建了考虑节点过载状态的级联失效模型,并基于节点... 为提高突发事件级联失效对现实碳排放关联系统破坏程度的评估可信性,在传统复杂网络的"负载-容量"级联失效模型基础上,考虑个体成员对负载的冗余能力,提出一种过载失效概率,构建了考虑节点过载状态的级联失效模型,并基于节点特性提出了6种过载节点负载分配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在过载节点负载分配策略中,综合分配策略整体上较优,能够有效控制级联失效的规模,增加网络鲁棒性;在一定范围内提升过载参数有助于降低级联失效的影响,但提升到一定程度时改善效果不明显;在不同负载分配策略下,剩余系数存在一个最优值,容量可调参数存在最优区间,可以使碳排放关联网络保持较好鲁棒性的同时,花费较小的构建成本,其中紧密度分配策略对应的网络构建成本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关联网络 级联失效模型 过载节点 负载分配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产业协同降碳与降碳潜力分析
5
作者 丁颖辉 张双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13,共13页
核算生产侧和消费侧的直接和隐含碳排放、评价行业部门的协同降碳效应和降碳潜力对河北省产业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河北省28个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EIO-LCA模型计算各行业直接和隐含碳排放量,构建隐含碳排放转移网络分析行业的... 核算生产侧和消费侧的直接和隐含碳排放、评价行业部门的协同降碳效应和降碳潜力对河北省产业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河北省28个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EIO-LCA模型计算各行业直接和隐含碳排放量,构建隐含碳排放转移网络分析行业的协同降碳效应,建立降碳潜力模型评价各行业部门的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和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是直接碳排放最多的3个行业;(2)从生产链视角来看,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的开采和洗选业、电力和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产生最多的隐含碳排放量;(3)从消费需求视角来看,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的开采和洗选业产生的隐含碳排放最多;(4)部门之间基于投入产出关联形成碳排放转移网络结构,其他行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储运业和邮政业始终处于网络的枢纽地位,是产业协同降碳减排的关键部门;(5)煤炭、金属、电力等产业链上游和中游产业的降碳潜力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O-LCA 隐含排放 排放转移网络 潜力 协同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量子粒子群优化通用向量机的中国行业间碳排放转移网络预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吕康娟 胡颖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6-208,共13页
针对行业间碳排放转移量预测问题,以中国1997-2017年间9年度28个行业间碳排转移量数据为样本,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样本随机振荡序列的灰色量子粒子群优化通用向量机混合预测模型ROGM-QPSO-GVM。该模型首先使用ROGM(1,1)模型得到各行业对其... 针对行业间碳排放转移量预测问题,以中国1997-2017年间9年度28个行业间碳排转移量数据为样本,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样本随机振荡序列的灰色量子粒子群优化通用向量机混合预测模型ROGM-QPSO-GVM。该模型首先使用ROGM(1,1)模型得到各行业对其他行业碳排放转移量的预测序列和残差序列,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量子粒子群优化(QPSO)算法优化GVM模型网络参数,构建了QPSO-GVM模型对残差序列进行修正,再将两部分的预测值相加得到行业间碳排放转移量预测值,最后根据所有预测值构建出行业间碳排放转移网络。结果表明ROGM-QPSO-GVM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并利用该模型对2020年、2025年、2030年中国行业间碳排放转移网络进行了预测及变化趋势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减排 排放转移网络 GVM模型 QPSO算法 混合预测
原文传递
Verifying Fossil-Fue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orecasted by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with the GEOS-Chem Model 被引量:1
7
作者 WANG Yi-Nan Lü Da-Ren +1 位作者 LI Qian PAN Yu-Bi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4年第5期377-381,共5页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developed an en- semble of Elman neural networks to forecas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fossil-fuel emissions (ff) in 2009. The authors built and trained 29 Elman neural net-...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developed an en- semble of Elman neural networks to forecas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fossil-fuel emissions (ff) in 2009. The authors built and trained 29 Elman neural net- works based on the monthly average grid emission data (1979-2008)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A three-dimensional global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 God- dard Earth Observing System (GEOS)-Chem, was appli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twor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tworks captured the annual increasing trend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ff w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imulations with the original and predicted ff ranged from -1 ppmv to 1 ppmv globally. Meanwhile, the authors evaluated the observed and simulated north-south gradient of the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s near the surface. The two simulated gradients appeared to have a similar changing pattern to the observations, with a slightly higher background CO2 concentration, - 1 ppmv.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lman neural network is a useful tool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and tem- 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atmospheric C02 concentration and 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sil-fuel emissions Elman neural network CO2 concentration GEOS-CH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的减排效应:基于城市群视角 被引量:21
8
作者 郑航 叶阿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401-4407,共7页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及回归分析方法,选取珠三角城市群2001~2019年地级市数据,考察珠三角城市群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的减排效应.结果表明:(1)珠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碳排放联系程度较为疏松,从属结构变动频繁,城市间的碳排放交流与合...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及回归分析方法,选取珠三角城市群2001~2019年地级市数据,考察珠三角城市群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的减排效应.结果表明:(1)珠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碳排放联系程度较为疏松,从属结构变动频繁,城市间的碳排放交流与合作亟待增强.(2)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中心-边缘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松动,中心城市对于整体网络结构的控制能力在减弱,边缘城市有逐渐由被控制向控制角色转变的趋势.(3)碳排放空间关联的整体网络紧密程度及稳定性的提升、网络等级结构的破除能显著降低地区碳排放量,而个体网络中心性的提高对于城市碳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上分析将有助于为协调二氧化碳减排和低碳城市发展政策的提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SNA) 核心-边缘结构 减排效应 协同减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