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快速起动瞬态燃烧和碳氢排放 被引量:6
1
作者 于水 董光宇 +1 位作者 吴志军 李理光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34-1039,共6页
介绍了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动机快速起动模拟试验台架系统和相关试验。针对一台进气道喷射式汽油机,模拟起动/发电一体化电机,研究在不同拖动转速下快速起动过程的瞬态特性和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在快速起动情况下,... 介绍了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动机快速起动模拟试验台架系统和相关试验。针对一台进气道喷射式汽油机,模拟起动/发电一体化电机,研究在不同拖动转速下快速起动过程的瞬态特性和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在快速起动情况下,瞬态特性突出;随着拖动转速升高,进气歧管压力降低,对应的喷油策略也应随之调整;在发动机起动后的第2到第9循环,容易发生不完全燃烧和失火,并随着拖动转速升高,不完全燃烧程度增加,导致碳氢排放过高。在不同拖动转速下,三效催化剂都不能高效转化碳氢排放,但转化效率存在差异。随着拖动转速升高,催化剂的转化效率先降低后又升高。从优化排放角度来看,在本文试验条件下,快速拖动至1000 r/min起动时,使用催化剂后排放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混合动力汽车 起动/发电一体化电机 快速起动 碳氢排放 瞬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暖车阶段未燃碳氢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姚春德 高雪飞 +1 位作者 傅晓光 刘文胜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7-561,共5页
通过在一台高速直喷式柴油机上的试验,得出了在暖车阶段柴油机未燃碳氢(HC)排放与冷却液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发动机转速与负荷对未燃HC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暖车时柴油机采用的负荷和转速大小决定了未燃HC排放的多少.当转速一定... 通过在一台高速直喷式柴油机上的试验,得出了在暖车阶段柴油机未燃碳氢(HC)排放与冷却液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发动机转速与负荷对未燃HC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暖车时柴油机采用的负荷和转速大小决定了未燃HC排放的多少.当转速一定时,存在一个决定未燃HC排放随冷却液温度变化而有不同趋向的临界负荷.低于此负荷,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HC排放浓度趋于下降或基本不变;超过此负荷后,HC排放浓度会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另外,研究表明,在负荷相同时,柴油机的未燃HC排放量随着转速的升高而下降.就未燃HC排放总量而言,存在一个未燃HC排放最少的暖车转速和负荷区间.在该区间内,要求发动机应采用较高转速,较低的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暖车阶段 未燃碳氢排放 影响因素 负荷 转速 冷却液温度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火花点火发动机碳氢排放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佐华 蒋德明 周龙保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8-51,共4页
综述了西安交通大学内燃机研究所在火花点火发动机未燃碳氢排放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未燃碳氢的生成机理、影响因素、预测模型.详细提供了燃烧室狭缝、润滑油膜、燃烧室沉积物、燃油对发动机碳氢排放的影响。建立了冷启动和怠速时... 综述了西安交通大学内燃机研究所在火花点火发动机未燃碳氢排放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未燃碳氢的生成机理、影响因素、预测模型.详细提供了燃烧室狭缝、润滑油膜、燃烧室沉积物、燃油对发动机碳氢排放的影响。建立了冷启动和怠速时发动机缸内未燃碳氢的生成规律以及狭缝与火花点火发动机碳氢排放、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氢排放 火花点火发动机 汽车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沉积物对火花点火发动机碳氢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佐华 郭海涛 +2 位作者 潘克煜 周龙保 蒋德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82-189,共8页
为了弄清燃烧室沉积物对发动机排气碳氢的影响,使用一台实验用单缸火花点火发动机来形成燃烧室沉积物。在燃烧室沉积物存在的条件下,开展了不同工况下碳氢排放的实验研究,分析了燃烧室沉积物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实验... 为了弄清燃烧室沉积物对发动机排气碳氢的影响,使用一台实验用单缸火花点火发动机来形成燃烧室沉积物。在燃烧室沉积物存在的条件下,开展了不同工况下碳氢排放的实验研究,分析了燃烧室沉积物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其燃烧室表面沉积物将达到一稳定平衡厚度,此时排气碳氢浓度随转速的升高、冷却水温的增加以及点火推迟而降低。在本实验各类工况下,沉积物的存在将使发动机排气碳氢浓度增加20%~30%。同时沉积物的存在将使发动机的功率和燃油经济性有所提高(功率增加1.1%~1.6%,燃油经济性提高2.7%~3.0%),此现象被认为主要是因沉积物的隔热作用,而不是压缩比的增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花点火发动机 燃烧室 碳氢排放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发动机碳氢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强 王桂华 +2 位作者 李国祥 王喻 张纪元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7,22,共6页
以226B压燃式二甲醚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二甲醚喷油器启喷压力、喷孔直径、喷油提前角和发动机功率对HC排放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外特性的整个转速范围内,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加HC排放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喷油... 以226B压燃式二甲醚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二甲醚喷油器启喷压力、喷孔直径、喷油提前角和发动机功率对HC排放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外特性的整个转速范围内,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加HC排放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喷油器启喷压力的升高HC排放呈降低趋势;外特性在1 000~1 300r/min低速情况下,喷孔直径0.38mm的喷油器HC排放低,转速在1 500~2 300r/min范围内,喷孔直径0.36mm的喷油器HC排放较低;静态供油提前角由曲轴转角13°推迟到8°,外特性HC排放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二甲醚发动机负荷率的升高,其HC排放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二甲醚发动机 喷射参数 碳氢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对汽油机碳氢排放物形成的预测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佐华 郭海涛 +2 位作者 潘克煜 蒋德明 周龙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51-55,共5页
建立了汽油机燃烧室沉积物处未燃碳氢生成和氧化模型,测量了有、无燃烧室沉积物时发动机排气中的碳氢摩尔浓度.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物的存在将增加发动机碳氢排放量,在本实验用机及实验条件下,沉积物将使发动机排气中的碳氢摩尔浓度... 建立了汽油机燃烧室沉积物处未燃碳氢生成和氧化模型,测量了有、无燃烧室沉积物时发动机排气中的碳氢摩尔浓度.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物的存在将增加发动机碳氢排放量,在本实验用机及实验条件下,沉积物将使发动机排气中的碳氢摩尔浓度增加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沉积物 汽油机 碳氢排放 废气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燃用含氧混合燃料时运转参数对碳氢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苗海燕 黄佐华 +2 位作者 周龙保 党卫华 李继军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7-21,共5页
利用在汽油中掺混不同体积百分比含氧化合物形成“模型”燃油的方法,研究了运转参数对燃用含氧燃料时火花点火发动机未燃碳氢排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燃用不同含氧燃料时未燃碳氢排放对水温、油温和节气门开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
关键词 发动机 含氧燃料 碳氢排放 运转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油组分在润滑油中的溶解性及其对汽油机碳氢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佐华 蒋德明 周龙保 《小型内燃机》 1998年第4期1-4,共4页
燃油在润滑油中的溶解性是研究燃烧和排放的重要参数,溶解性可用亨利常数来表述。本文分析了典型汽油组分在发动机商用润滑油中的溶解性及其对缸内未燃碳氢的影响。研究表明:燃油组分在润滑油中的溶解性随润滑油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 燃油在润滑油中的溶解性是研究燃烧和排放的重要参数,溶解性可用亨利常数来表述。本文分析了典型汽油组分在发动机商用润滑油中的溶解性及其对缸内未燃碳氢的影响。研究表明:燃油组分在润滑油中的溶解性随润滑油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燃油组分分子量的增大或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气态碳氢燃料远比液态碳氢燃料的溶解性低。芳香烃比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和烯烃溶解性高。环烷烃和分支链烃比直链烷烃的溶解性高。含氧燃料比液态碳氢燃料的溶解性低。故降低汽油中芳香烃、环烷烃和分支链烃在汽油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在汽油中添加含氧燃料可降低发动机碳氢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组分 溶解性 碳氢排放 汽油机 汽车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火发动机碳氢排放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邹云川 陈国华 +1 位作者 蒋炎坤 庄瑞宜 《现代车用动力》 2004年第3期32-35,48,共5页
为了弄清发动机气缸内未燃碳氢uHC的主要生成源和它们在废气排放中所占有的比例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缸内uHC生成量 ,详细的分析了uHC排放生成机理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根据燃烧过程中所体现的物理学知识 ,建立了包括HC逃离正常... 为了弄清发动机气缸内未燃碳氢uHC的主要生成源和它们在废气排放中所占有的比例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缸内uHC生成量 ,详细的分析了uHC排放生成机理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根据燃烧过程中所体现的物理学知识 ,建立了包括HC逃离正常燃烧、缸内氧化、缸内残留和排气管氧化等在内的一系列模型。通过此模型可非常清楚的了解发动机运行时缸内uHC的具体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花点火发动机 汽车 碳氢排放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MFI分子筛对碳氢排放物吸附性能研究
10
作者 邓元望 尹亮 +1 位作者 韩卫 刘华伟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0-933,共4页
为了得到具有高效吸附性能的分子筛,以柴油机冷启动过程两种主要碳氢化合物为探针分子,利用蒙特卡洛分子模拟的方法,通过对MFI分子筛进行改性对HC化合物的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之后的MFI分子筛对丙烯、乙烯的吸附量均有明... 为了得到具有高效吸附性能的分子筛,以柴油机冷启动过程两种主要碳氢化合物为探针分子,利用蒙特卡洛分子模拟的方法,通过对MFI分子筛进行改性对HC化合物的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之后的MFI分子筛对丙烯、乙烯的吸附量均有明显的增加,但对于乙烯的吸附效果更显著的。研究发现:随着硅铝比的减小,丙烯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再增大,而乙烯的吸附量则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总的来说,在硅铝比为23时分子筛对乙烯和丙烯的吸附量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冷启动 碳氢排放 MFI分子筛 蒙特卡洛分子模拟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挡油环降低汽油机碳氢排放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胡军军 周龙保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5-228,共4页
设计了一种位于缸套上的新型挡油环 ,用以减少进入缸内的润滑油量 ,分别在单缸汽油机和柴油机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这种挡油环不仅能降低润滑油消耗量 (约 7%左右 ) ,而且能有效降低汽油机未燃碳氢排放量 (5 0~ 10 0 )× 1... 设计了一种位于缸套上的新型挡油环 ,用以减少进入缸内的润滑油量 ,分别在单缸汽油机和柴油机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这种挡油环不仅能降低润滑油消耗量 (约 7%左右 ) ,而且能有效降低汽油机未燃碳氢排放量 (5 0~ 10 0 )× 10 - 6 m3/ m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碳氢排放 排油环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油组成对火花点火发动机碳氢排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佐华 曾科 +2 位作者 蒋德明 周龙保 潘克煜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27-333,共7页
为了更好地弄清燃油组分对发动机排气碳氢的影响,在一台单缸发动机上开展了燃用汽油-正已烷和汽油-二甲苯混合燃料的研究,利用FID测量了总碳氢排放量。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例下汽油-正已烷和汽油-二甲苯混合燃料对发动机碳氢排放... 为了更好地弄清燃油组分对发动机排气碳氢的影响,在一台单缸发动机上开展了燃用汽油-正已烷和汽油-二甲苯混合燃料的研究,利用FID测量了总碳氢排放量。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例下汽油-正已烷和汽油-二甲苯混合燃料对发动机碳氢排放的影响。给出了混合燃料与商品汽油的排放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正已烷混合燃料较汽油碳氢排放低,汽油-二甲苯混合燃料较汽油碳氢排放高。认为亨利常数、扩散系数和蒸馏温度决定了燃油组分引起的缸内未燃碳氢数量。指出燃油组分对发动机碳氢排放有很大的影响。碳氢排放量与汽油中正已烷或二甲苯掺混比例成线性变化关系。汽油中正已烷增加10%碳氢排放降低2×10-4C,汽油中二甲苯增加10%碳氢排放会增加2.2×10-4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组分 碳氢排放 火花点火发动机
全文增补中
燃油组分在润滑油中的溶解性及其对汽油机碳氢排放的影响
13
作者 黄佐华 蒋德明 周龙保 《内燃机》 1999年第2期31-34,共4页
分析典型汽油组分在发动机商用润滑油中的溶解性及其对缸内未燃碳氢的影响。研究表明:燃油组分在润滑油中的溶解性随润滑油温度的提高而降低,随燃油组分分子量的增大或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气态碳氢燃料远比液态碳氢燃料的溶解性低... 分析典型汽油组分在发动机商用润滑油中的溶解性及其对缸内未燃碳氢的影响。研究表明:燃油组分在润滑油中的溶解性随润滑油温度的提高而降低,随燃油组分分子量的增大或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气态碳氢燃料远比液态碳氢燃料的溶解性低。芳香烃比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和烯烃溶解性高。环烷烃和分支链烃比直链烷烃的溶解性高。含氧燃料比液态碳氢燃料的溶解性低。结论是:降低汽油中芳香烃、环烷烃和分支链烃在汽油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在汽油中添加含氧燃料可降低发动机碳氢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成分 熔解性 碳氢排放 汽油机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缝对火花点火发动机碳氢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佐华 周龙保 +1 位作者 潘克煜 蒋德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1-56,共6页
在利用激光干涉法测量定容燃烧弹燃烧室狭缝间隙内未燃混合气热力状态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狭缝间隙宽度下狭缝内未燃混合气双壁激冷厚度的变化规律,定量地计算了狭缝容积内未燃碳氢(UHC)的生成量。结果表明,狭缝间隙处未燃... 在利用激光干涉法测量定容燃烧弹燃烧室狭缝间隙内未燃混合气热力状态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狭缝间隙宽度下狭缝内未燃混合气双壁激冷厚度的变化规律,定量地计算了狭缝容积内未燃碳氢(UHC)的生成量。结果表明,狭缝间隙处未燃混合气的双壁激冷厚度不仅与狭缝宽度有关,也与未燃混合气在狭缝内所处的位置有关,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存在一临界狭缝宽度,超出这一宽度将有助于火焰在其内部的传播,从而降低UHC在缸内的生成量,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在火焰传播到狭缝入口处时,入口处双壁激冷临界厚度为0.5mm,这与作者根据纹影拍照得到的结果相符。实验结果也表明,火焰传播到狭缝入口处时,狭缝内UHC量将增加到燃烧开始时的4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狭缝 内燃机 火花点火 碳氢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花点火式发动机未燃碳氢排放机理
15
作者 张海波 吕承玉 +1 位作者 张锡朝 李国祥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1998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就火花点火式发动机未燃碳氢成因的新旧两种观点作了概述性的分析比较。
关键词 火花点火式发动机 未燃碳氢排放 顶岸间隙 沉积物形成 火花点火发动机 顶环岸间隙 淬熄距离 润滑油膜 未燃混合气 未燃H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立方舱法对轮胎蒸发碳氢排放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崇 张仲荣 +1 位作者 张云霞 武金娜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1年第1期94-95,共2页
通过1m3试验舱对乘用车轮胎的碳氢排放进行模拟研究,结果发现,热浸1h下的轮胎的碳氢排放为持续增加,热浸的碳氢排放值为历时24h时的1/5~1/2;历时48h的碳氢排放是24h的2~3倍,并且整个过程碳氢排放一直在持续增加;通过Tenax-TA采样并进行G... 通过1m3试验舱对乘用车轮胎的碳氢排放进行模拟研究,结果发现,热浸1h下的轮胎的碳氢排放为持续增加,热浸的碳氢排放值为历时24h时的1/5~1/2;历时48h的碳氢排放是24h的2~3倍,并且整个过程碳氢排放一直在持续增加;通过Tenax-TA采样并进行GC-MS分析获得轮胎的碳氢排放的主要有机组分。该方法为研究非金属零部件对整车碳氢排放的贡献影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碳氢排放 模拟试验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发动机催化器起燃工况下碳氢排放的方法
17
作者 林思聪 吴坚 +2 位作者 李钰怀 秦博 吴翔 《汽车工程师》 2017年第10期47-49,共3页
为了满足国VI排放法规的要求,针对整车排放循环中的碳氢排放问题,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通过调整ECU控制策略,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推迟点火提前角、提高发动机负荷、提高发动机转速、控制偏稀空燃比及提高发动机水温等... 为了满足国VI排放法规的要求,针对整车排放循环中的碳氢排放问题,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通过调整ECU控制策略,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推迟点火提前角、提高发动机负荷、提高发动机转速、控制偏稀空燃比及提高发动机水温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碳氢排放,达到了国VI排放法规的要求,对减少汽车的碳氢排放设计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碳氢排放 起燃工况 排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氢喷射系统工况的DPF再生实验研究
18
作者 朱万冬 梁郑岳 +2 位作者 陈晓克 李常侃 叶玉胜 《天津科技》 2024年第2期41-44,共4页
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在设定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和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入口温度的条件下,研究了排气尾管燃油喷射频率和碳氢混合器对DOC的碳氢化合物的转化性能,得出了DOC性能的变化规律,... 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在设定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和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入口温度的条件下,研究了排气尾管燃油喷射频率和碳氢混合器对DOC的碳氢化合物的转化性能,得出了DOC性能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了整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DPF入口温度和碳氢喷射量得到了较好控制,驻车再生效率达94%,行车再生效率达90%,整车油耗改善了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 氧化催化器(DOC) 颗粒捕集器(DPF) 碳氢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冷启动过程中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问题
19
作者 衣娟 《内燃机》 2004年第6期43-44,共2页
阐述了汽油机冷启动过程中碳氢化合物排放较高的原因,以及在降低碳氢化合物排放的问题上主要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汽油机 冷启动 化合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性参数对氢冶金流程能耗及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钰洁 岳强 +1 位作者 柴锡翠 王琦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108,共8页
计算了在把H_(2)和CO混合气体作为还原气的氢冶金过程中还原出1t直接还原铁的需气量、碳排放量及还原气可回收率,分析它们受还原气温度及H_(2)体积分数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直接还原铁中铁质量分数对需气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H_(2)和C... 计算了在把H_(2)和CO混合气体作为还原气的氢冶金过程中还原出1t直接还原铁的需气量、碳排放量及还原气可回收率,分析它们受还原气温度及H_(2)体积分数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直接还原铁中铁质量分数对需气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H_(2)和CO混合还原气氛下,当还原气温度为1300℃,H_(2)体积分数为26%时,需气量最小,为826 m^(3)/t;当还原气仅为H_(2)或仅为CO时,纯H_(2)还原气需气量大于纯CO还原气需气量,随着还原气温度的升高,需气量差距缩小;直接还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越高,需气量越大,但其质量分数对需气量的影响较小;碳排放量随着还原气温度的升高和H_(2)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当还原气温度为1300℃,H_(2)体积分数为30%时,还原气可回收率最低,为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还原铁 还原气需气量 冶金排放 还原气可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