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1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诊断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比较
1
作者 赵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68-0171,共4页
对比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分别在预测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情况。方法 将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我院接收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共103例视为观察对象,均实施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检查,手术过程中进行组织... 对比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分别在预测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情况。方法 将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我院接收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共103例视为观察对象,均实施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检查,手术过程中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手术检查富血供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诊断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通过手术检查,发现10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中存在乏血供患者共计68例,富血供患者35例。研究表明,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富血供的灵敏度(91.18%)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77.94%),但特异度(68.75%)低于多层螺旋CT检查(90.63%)。结论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中互有优势,均能作为评估其血供情况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 多层螺旋CT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效能
2
作者 樊康杰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68例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38例与恶性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D...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68例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38例与恶性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检查,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DCE-MRI定量参数[速率常数(K_(ep))、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iAUC)]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K^(trans)、V_(e)单项及联合检测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效能。结果:恶性组形状不规则、边缘有毛刺征、内部强化不均匀、早期增强率≥60%占比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K^(trans)、V_(e)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trans)、V_(e)单项及联合检测鉴别乳腺良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788、0.934,均具有一定诊断效能,且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最高。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trans、Ve水平联合检测鉴别乳腺良恶性结节的效能高于二者单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乳腺结节 定量参数 鉴别诊断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复发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金业强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9年第2期207-208,共2页
原发性肝癌为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待发现时病情通常已进入中晚期,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该疾病极易复发,故而除了早期诊断治疗外,还应长期监测新发病灶,特别对新发微小肝癌,应... 原发性肝癌为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待发现时病情通常已进入中晚期,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该疾病极易复发,故而除了早期诊断治疗外,还应长期监测新发病灶,特别对新发微小肝癌,应再次及时进行干预,延长患者生存期[1]。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因可采取多序列结合检查,且无辐射损伤而广泛应用于微小肝癌复发监测中,但不同序列检查准确率不甚相同[2]。鉴于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56例疑似微小肝癌患者分别采取动态增强扫描(DCE)、弥散加权成像(DWI)及DCE联合DWI检查,旨在探讨3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诊断治疗 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磁共振成像 肝癌复发 微小肝癌 价值分析 肝癌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鹏 《实用医技杂志》 2009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通过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快速序列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观察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诊断前列腺癌与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对5例无泌尿系症状患者、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13例患者及前列腺增... 目的通过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快速序列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观察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诊断前列腺癌与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对5例无泌尿系症状患者、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13例患者及前列腺增生36例患者行MR平扫、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测量并计算病灶和正常组织的相对信号强度值,并绘制正常周围带、前列腺癌与增生三者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同时观察比较癌与增生患者的PSA值。结果正常周围带轻度强化,并缓慢上升至晚期达峰值;3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早期明显强化并逐渐上升至中晚期达峰值后缓慢下降;13例前列腺癌患者9例早期明显强化,并快速下降,4例T2WI像上弥漫性病灶呈现中晚期强化。前列腺癌尤其是晚期癌患者的PSA值明显高于增生患者。结论正常周围带、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动态强化方式明显不同,结合PSA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正常周围带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纽曼系统护理对肝脏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赵井苓 魏园园 郭香荣 《科技与健康》 2022年第9期87-89,共3页
分析了纽曼系统护理对肝脏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应用效果。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研究期内完成肝脏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经随机数字进行分组,分别对研究... 分析了纽曼系统护理对肝脏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应用效果。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研究期内完成肝脏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经随机数字进行分组,分别对研究对象应用纽曼系统护理(观察组,n=35)与常规护理(对照组,n=35),对比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心理应激情绪指标、睡眠质量指标、觉知压力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的差异情况。研究发现,将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应用于研究病例中,护理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参考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曼系统护理 肝脏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在脊柱结核与脊柱转移瘤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肖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9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脊柱结核与脊柱转移瘤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湖南省胸科医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脊柱结核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脊柱转移瘤患者100例作为...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脊柱结核与脊柱转移瘤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湖南省胸科医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脊柱结核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脊柱转移瘤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IVIM参数,包括灌注分数(F)、准扩散系数(D*)、扩散系数(D),并比较2组噪声比(CNR)、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观察组F高于对照组,D*、D低于对照组,CNR、ADC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变部位、病灶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累积椎间盘、椎体轮廓压缩变形、软组织病变信号不均匀、病灶形态长条梭形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可准确对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做出诊断并加以鉴别,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脊柱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应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莉 赵晓军 郝晓宁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7期2932-2933,共2页
乳腺良性病变是女性的常见病,发病人数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而乳腺恶性肿瘤主要来自乳腺导管和小叶上皮的乳腺癌,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准确的诊断能够帮助患者更早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降低... 乳腺良性病变是女性的常见病,发病人数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而乳腺恶性肿瘤主要来自乳腺导管和小叶上皮的乳腺癌,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准确的诊断能够帮助患者更早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降低乳腺恶性病变发生率。本文通过对比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单一的MRI和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检测效果发现,两种方法联合能够更准确地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体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乳腺恶性肿瘤 乳腺良性病变 乳腺恶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 乳腺导管 发病人数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彩凤 宋田君 陈小荣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2期66-68,76,共4页
目的 探究乳腺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6月—2023年7月于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就诊的67例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3.0 T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 目的 探究乳腺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6月—2023年7月于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就诊的67例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3.0 T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以及二者联合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显示恶性肿瘤35例(阳性),良性肿瘤32例(阴性)。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弥散加权成像二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96.77%)、灵敏度(97.14%)、特异度(93.75%)、准确度(95.52%)均高于单一鉴别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弥散加权成像联合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较单一诊断更高,为临床准确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联合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9
作者 周博 秦永欢 +3 位作者 尹倩 唐瑜 黄香 叶满君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9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95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MRI动态增强扫描,将病理诊断结果视为金标准,对比MRI动态增...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95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MRI动态增强扫描,将病理诊断结果视为金标准,对比MRI动态增强扫描乳腺癌检出情况,并对乳腺癌MRI检查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RI与病理诊断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MRI检查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乳腺癌MRI强化特点以环形强化占比最高(35.82%),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DCE-TIC)类型以流出型占比最高(43.28%),弥散加权成像-表现扩散系数平均值为(1.23±0.13)×10^(-3) mm^(2)/s。结论:将MRI动态增强扫描应用在乳腺癌影像诊断工作中,能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结合乳腺癌MRI强化特点、DCE-TIC类型等展开综合评价,整体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检查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增强成像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10
作者 闫晶晶 宋荣坡 王娟 《实用医技杂志》 202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MRI)弥散加增强成像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7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78例患者术前均采用MRI弥散加增强成像与CT动态增强扫描... 目的比较磁共振(MRI)弥散加增强成像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7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78例患者术前均采用MRI弥散加增强成像与CT动态增强扫描进行术前分期诊断,比较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患者术前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弥散加增强成像技术对术前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92.3%(72/78),CT动态增强扫描对术前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75.6%(59/78),MRI高于CT(χ^(2)=8.050,P=0.005)。MRI弥散加增强成像技术对术前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2.5%(66/80),CT动态增强扫描对术前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70.0%(56/80),MRI高于CT(χ^(2)=3.451,P=0.036)。结论MRI弥散加增强成像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MRI弥散加增强成像技术的诊断准确性更高,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磁共振全身类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TNM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3D容积扫描对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张一倩 王宏超 +1 位作者 高万勤 杜芳毅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动态增强3D容积扫描技术对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PSI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确诊PSI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 目的探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动态增强3D容积扫描技术对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PSI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确诊PSI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通过复习PSIS相关文献,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及合适的MRI检查方法。结果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经过MRI平扫后,在矢状位与冠状位影像中均未观察到垂体柄的显示,且正常位置的垂体后叶应有的短T1信号已消失,而在第三脑室的漏斗隐窝处可见小结节状短T1信号,最大径范围为1.8~4.5 mm,平均(3.2±1.1)mm;垂体前叶均较小较薄,贴于鞍底,高径2.6~3.8 mm,平均(3.1±0.4)mm。其中,2例异位至漏斗隐窝的垂体后叶形态较小,经高场强MRI动态增强3D容积扫描后,T1高信号显示更明确、清晰,垂体柄阻断及异位神经垂体均可明确诊断。10例患者中,有1例合并两侧小脑扁桃体变尖下移,超出枕大孔前后缘连线4 mm。结论MRI平扫简便易行,但高场强MRI动态增强3D容积扫描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垂体柄的缺失、变细及异位,在PSIS的诊断中显示出了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 高场强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3D容积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12
作者 马磊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检测前列腺癌中多参数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ynamic contrast-enhanced,MRI+DWI+DCE)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检测前列腺癌中多参数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ynamic contrast-enhanced,MRI+DWI+DCE)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方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以手术切片或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I+DWI+DCE与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86例疑似患者确诊前列腺癌25例,前列腺增生61例。DCE-MRI与MRI+DWI+DCE多参数成像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46与0.887。MRI+DWI+DCE多参数成像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DCE-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0T磁共振检测前列腺癌中多参数成像方式相比单一动态增强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误诊与漏诊风险更低,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 多参数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郭彦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63-166,共4页
分析研究在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中应用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患者的时间为2022年8月-2023年8月,所纳入患者均为经过病理学确诊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共计纳入100例,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的临床资... 分析研究在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中应用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患者的时间为2022年8月-2023年8月,所纳入患者均为经过病理学确诊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共计纳入100例,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图像学资料(均进行双参数和多参数成像),100例患者中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为40例,前列腺增生的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的图像学特点、绘制SI-T曲线并计算动态增强扫描半定量参数值及其诊断效能。结果 在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方面,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明显优于双参数磁共振成像,差异显著(P<0.05);其中SI-T曲线中前列腺癌为速升缓降,前列腺增生为持续缓升平台型为主。将两种患者的曲线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仅SImax%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Tmax对于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效能最佳(AUC=0.885)。结论 在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中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 诊断 灵敏度 特异度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CT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效能对比
14
作者 张锡海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4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CT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8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7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研究对象均接受DWI和CT增强扫描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CT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8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7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研究对象均接受DWI和CT增强扫描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值衡量二者单独及联合诊断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评估二者单独及联合诊断宫颈癌的效能,并比较宫颈良恶性病变的DWI参数差异。结果:CT增强扫描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95,P=0.012),DWI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63,P=0.009),联合检查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73,P=0.002)。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大于CT增强扫描和DWI单独检查(P<0.05);三种检查方式特异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恶性病变者的流入率、流出率及表观扩散系数高于宫颈良性病变者,达峰时间低于宫颈良性病变者(P<0.001)。结论:DWI和CT增强扫描联合使用诊断宫颈癌的效能更高,DWI参数在宫颈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CT增强扫描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平扫、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家骐 黄波 柴丽敏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CT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 目的探讨CT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DWI、DCE-MR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平扫、DWI、DCE-MRI的检查结果及诊断效能,比较肝内良、恶性病变灌注参数。结果CT平扫、DWI、DCE-MRI联合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5.74%、特异度为97.22%、准确性为96.39%、阳性预测值为97.83%、阴性预测值为94.59%,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927),均高于各项单一检查。恶性病变的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均高于良性病变,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低于良性病变(均P<0.05)。结论CT平扫、DWI、DCE-MRI联合检查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优于各项单独检查,且准确性较高。同时,DCE-MRI的灌注参数可提供区分良、恶性病变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平扫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肝脏占位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定量参数、弥散加强成像(DWI)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研究现状
16
作者 滕德邱 黄筠洋 黄艳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40-143,共4页
在众多女性相关恶性肿瘤之中,乳癌的患病情况位列榜首,并且2020年该病种的全球患病率首次超过了肺癌,尽早对乳癌进行筛查与对策治理便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免疫组化的手段可以将侵袭型乳癌划分为四种亚型,分别是Luminal A型、Luminal B型... 在众多女性相关恶性肿瘤之中,乳癌的患病情况位列榜首,并且2020年该病种的全球患病率首次超过了肺癌,尽早对乳癌进行筛查与对策治理便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免疫组化的手段可以将侵袭型乳癌划分为四种亚型,分别是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性型;众多研究分析表明不同亚型的乳癌,在治疗反应性和术后预后方面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到治疗方法的选择;近年来科技水平的飞跃发展,众多学者提出可以通过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的定量参数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测定,来探究两者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希冀预判乳腺癌的分子类型,从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参考。本文通过分析众多研究,以期能整合、总结二者相关性,为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定量参数 弥散加强成像 乳腺癌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假性进展患者临床特征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特征分析
17
作者 刘建光 丁亮 +1 位作者 李刚 孙金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5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假性进展患者临床特征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23年3月-2024年8月收治的术后同步放化疗脑胶质瘤患者80例,均于放化疗后3个月行DCE-MRI检查,根据二次手术病...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假性进展患者临床特征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23年3月-2024年8月收治的术后同步放化疗脑胶质瘤患者80例,均于放化疗后3个月行DCE-MRI检查,根据二次手术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47例)与假性进展组(3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DCE-MRI参数,采用多因素分析和ROC曲线分析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假性进展的影响因素及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的术前侵犯SVZ区、IDH基因型、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有差异(P<0.05)。复发组病变实质区的容积转运常数、V_(e)、iAUC显著高于假性进展组(P<0.05)。多因素显示,术前侵犯SVZ区、IDH基因野生型、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及病变实质区的容积转运常数、V_(e)、iAUC是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如下,容积转运常数的AUC为0.787,V_(e)的AUC为0.901,iAUC的AUC为0.647,联合应用的AUC为0.932(P<0.05)。结论DCE-MRI检测病变实质区的容积转运常数、V_(e)、iAUC可用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假性进展的鉴别诊断,三者联合应用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术后复发 假性进展 动态对比 增强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预测乳腺癌预后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君丹 史生鸿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6期115-118,122,共5页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由于该疾病异质性显著,准确的预后预测对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组学在乳腺癌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由于该疾病异质性显著,准确的预后预测对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组学在乳腺癌研究中广泛应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作为一种用于评估组织血管生成和血流动态变化的功能性MRI技术,在乳腺癌预后预测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通过探讨DCE-MRI在乳腺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分析该技术及其影像组学的局限性和挑战,旨在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新视角,提高对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乳腺癌 预后预测 腋窝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评估直肠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的价值分析
19
作者 丁伟莉 毛龙云 方权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DCE)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MRI)评估直肠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针对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义乌市中心医院接收并治疗的72例直肠腺癌病例,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以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DCE)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MRI)评估直肠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针对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义乌市中心医院接收并治疗的72例直肠腺癌病例,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以进行回顾性探究。根据EMVI病理诊断结果分为阴性组(35例)和阳性组(3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序列、DCE及DWI-MRI检查,获得体积转移常数(Ktrans)、细胞外血管外体积分数(Ve)、反流速率常数(Kep)和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检测。对EMVI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详尽对比,并深入剖析这两类患者在MRI参数上的差异;同时,评估MRI-EMVI检测结果与病理EMVI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参数诊断病理-EMVI阳性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EMVI阳性组患者CEA水平高于阴性组,肿瘤浸润深度大于阴性组,环周浸润率、Ki6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阴性组,组织中低分化、T分期3~4期及N分期阳性占比均高于阴性组(均P<0.05)。病理-EMVI阳性组患者Ktrans、Kep、ADC均高于阴性组,MRI-EMVI阳性率高于阴性组(均P<0.05)。两组患者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EMVI结果比较,MRI-EMVI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89,P<0.05),准确率为83.33%[(29+31)/72],敏感度为78.38%(29/37),特异度为88.57%(31/35)。ROC结果显示:Ktrans、Kep、ADC联合诊断病理-EMVI阳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敏感度为89.53%,特异度为85.67%,均优于各项单一诊断(均P<0.05)。结论在直肠腺癌的术前评估中,DCE与DWI-MRI技术均展现出与病理结果的高度一致性,特别是在确定EMVI阳性状态方面的诊断效能颇为显著。这两项技术不仅能揭示肿瘤的恶性侵袭程度,而且通过联合应用Ktrans、Kep及ADC定量参数,进一步提升EMVI阳性诊断的精确性,预示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 直肠癌 壁外血管侵犯 体积转移常数 反流速率常数 标准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谢姣 马敏峰 冯珏雅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5年第2期177-179,183,共4页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宜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77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宜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77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开展1.5T MRI动态增强扫描及DW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估动态增强扫描、DWI检查与联合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确诊阳性85例,阴性92例。动态增强扫描检出阳性81例,阴性96例;DWI检出阳性82例,阴性95例;联合检查检出阳性84例,阴性93例。联合检查的kappa值为0.943,动态增强扫描的kappa值为0.728,DWI检查的kappa值为0.694。联合检查的准确度为97.18%(172/177)、灵敏度为96.47%(82/85)、特异度为97.83%(90/92),均高于动态增强扫描的86.44%(153/177)、83.53%(71/85)、89.13%(82/92)及DWI检查的84.75%(150/177)、82.35%(70/85)、86.96%(80/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048、9.505、7.667,P均<0.05)。结论1.5T 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