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3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T磁共振肝脏背景抑制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华兵 肖恩华 +3 位作者 尚全良 卞读军 肖立志 贺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474-1479,共6页
目的讨论3.0T磁共振肝脏DWIBS的最佳成像参数。方法 2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使用3.0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在其他的参数不变条件下,SE-EPI序列以不同的b值、呼吸方式、背景抑制方式、信号平均次数,分别行DWIBS扫描。以表观扩散系... 目的讨论3.0T磁共振肝脏DWIBS的最佳成像参数。方法 2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使用3.0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在其他的参数不变条件下,SE-EPI序列以不同的b值、呼吸方式、背景抑制方式、信号平均次数,分别行DWIBS扫描。以表观扩散系数值、质量指数、信噪比、背景噪声为指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随着b值增大,ADC值逐渐变小(P<0.05),图像质量指数以b=300时最高(P<0.05),b=300与b=600的信噪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b=900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背景噪声以b=900最高,但与b=300、b=600无明显差异(P>0.05);②自由呼吸和呼吸触发进行比较,两种方式的ADC值的变化较小(P>0.05),但呼吸触发方式的质量指数和信噪比均高于自由呼吸方式(P<0.05);③同时SPIR序列与STIR序列行背景抑制进行比较,ADC值、信噪比及背景噪声均有变化。两者的ADC值不同,SPIR序列上ADC值大(P<0.05)。SPIR序列上较高(P<0.05)SPIR的SNR、质量指数优于STIR(P<0.05),但STIR的背景噪声优于SPIR(P<0.05);④NSA增大时,图像的信噪比与质量指数明显提高(P<0.05),但扫描时间明显增加。结论 b逐渐值大,图像信噪比与质量指数逐渐变差,ADC值逐渐减小,在使用呼吸触发方式、SPIR背景抑制方式和适当的NSA次数(NSA=3)时,可获得较高的DWIBS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背景抑制 磁共振扩散成像 肝脏 呼吸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疾病背景抑制磁共振扩散成像的参数优化 被引量:22
2
作者 吴华伟 路青 +3 位作者 程杰军 许建荣 戈欣 李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扫描参数的图像质量,探讨肺部疾病背景抑制磁共振扩散成像(DWIBS)的最佳扫描技术。材料和方法:20例患者接受了DWIBS成像,通过ADC值、质量指数、SNR及AppCNR来评价不同扫描技术:屏气扫描和自由呼吸扫描;不同b值的选择,...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扫描参数的图像质量,探讨肺部疾病背景抑制磁共振扩散成像(DWIBS)的最佳扫描技术。材料和方法:20例患者接受了DWIBS成像,通过ADC值、质量指数、SNR及AppCNR来评价不同扫描技术:屏气扫描和自由呼吸扫描;不同b值的选择,分别采用0、250s/mm2、500s/mm2、800s/mm2进行扫描;SE-EPISPIR与STIR-EPI的比较;采用4mm及9mm层厚观察薄层DWI的可行性。最后评价高分辨率MPR及MIP图像的可行性。结果:自由呼吸扫描的质量指数、SNR及AppCNR高于屏气扫描(P<0.01);图像质量指数及AppCNR以b=500s/mm2最高(P=0.000);STIR-EPI质量指数较高(P<0.05);STIR的Ap-pCNR优于SPIR(P<0.05)。自由呼吸4mm的质量指数优于自由呼吸9mm质量指数(P<0.05),SNR与AppCNR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TR值6000ms、8000ms的AppCNR高于TR值4000ms(P<0.05),图像质量指数与SNR以及病灶的ADC值变化均很小(P>0.05)。结论:采用自由呼吸,b=500s/mm2,层厚4mm,STIR脂肪抑制技术以及TR值6000ms以上可以获得高质量的DWIBS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背景抑制磁共振扩散成像 肺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成像定量指标在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俭 贾文霄 +1 位作者 木合拜提.马合苏提 韩鸿宾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90-291,294,共3页
目的:研究高扩散敏感梯度 (高 b值 )扩散加权像的定量指标在早期缺血性中风诊断中的应用 ,探讨高b值 DWI上异常高信号征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方法 :对 2 2 5例临床高度怀疑为缺血性中风的病例进行研究 ,对病灶进行表观扩散系数及其各... 目的:研究高扩散敏感梯度 (高 b值 )扩散加权像的定量指标在早期缺血性中风诊断中的应用 ,探讨高b值 DWI上异常高信号征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方法 :对 2 2 5例临床高度怀疑为缺血性中风的病例进行研究 ,对病灶进行表观扩散系数及其各向异性变异系数进行测定与计算 ,结合 ADC及其 CV对高 b值定性 DWI上异常高信号病灶进行分析 ,通过随诊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急性脑缺血病灶与其他假阳性病灶间的 ADC值及 CV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0 .0 5 )。 结论 :对急性期的假阳性病例 ,DWI的定量指标 ADC、CV等计算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成像 定量指标 脑缺血 表观扩散系数 鉴别诊断 DW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一氧化碳中毒脑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秦觅 杨成 +4 位作者 刘世芳 陈江津 陆蓬 徐亚卡 余成新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3期214-216,23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DWI)对一氧化碳(CO)中毒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CO中毒患者59例,其中迟发脑病15例,均进行DWI检查。结果:59例患者病变区域脑白质平均ADC值为(0.51±0.09)×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白质ADC值为(0.9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DWI)对一氧化碳(CO)中毒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CO中毒患者59例,其中迟发脑病15例,均进行DWI检查。结果:59例患者病变区域脑白质平均ADC值为(0.51±0.09)×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白质ADC值为(0.91±0.07)×10-3mm2/s,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CO中毒脑病的病变区域脑白质水分子扩散水平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成像 一氧化碳中毒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和精囊磁共振扩散成像中EPI与SSFSE序列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建平 王霄英 +2 位作者 李俊敏 蒋学祥 肖江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90-893,共4页
目的比较回波平面成像(EPI)与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扩散成像序列测量前列腺和精囊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资料与方法选择40例无前列腺和精囊疾病的男性,使用EPI和SSFSE扩散成像序列,行前列腺和精囊局部的磁共振扩散成像检查。... 目的比较回波平面成像(EPI)与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扩散成像序列测量前列腺和精囊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资料与方法选择40例无前列腺和精囊疾病的男性,使用EPI和SSFSE扩散成像序列,行前列腺和精囊局部的磁共振扩散成像检查。两种脉冲序列的扩散敏感梯度(b)值均取1 000s/mm2。在工作站上测量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对两种脉冲序列测得的组织ADC值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EPI序列40名受检者中32例(80%)获得可测量ADC值的图像,SSFSE序列40例(100%)获得可测量ADC值的图像。两种扩散成像序列测得的膀胱、直肠内气体和盆腔脂肪的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种扩散成像序列测得的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精囊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EPI序列测得上述组织的ADC值较小。结论不同扩散成像序列测得的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和精囊的ADC值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比较研究 前列腺 精囊 磁共振扩散成像 SSFSE序列 EPI序列 精囊疾病 前列腺 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 ADC值 成像序列 统计学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子荣 丁建平 戚乐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8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过程中,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8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对其行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进行辅助治疗,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将其分为四组,... 目的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过程中,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8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对其行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进行辅助治疗,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将其分为四组,对各组成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病时间在12h内的三组患者ADC信号较低,DWI信号较高,与常规信号出现的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病12h后患者的DWI项序列与常规序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急性脑缺血性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辅助临床医生及早发现病变的部位及判定病灶大小。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诊断 磁共振扩散成像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成像及其临床运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顾明 周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542-544,共3页
磁共振扩散成像及其临床运用顾明①周明综述罗来华审校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是一种能非常早期明确提供与常规SE序列T1WI和T2WI完全不同的成像对比并对组织水的横向... 磁共振扩散成像及其临床运用顾明①周明综述罗来华审校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是一种能非常早期明确提供与常规SE序列T1WI和T2WI完全不同的成像对比并对组织水的横向扩散运动具有特殊敏感性的磁共振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成像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的磁共振扩散成像 被引量:3
8
作者 尚全良 肖恩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247-1249,共3页
关键词 肝脏 磁共振扩散成像 水分子扩散运动 活体组织 布朗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与磁共振扩散成像ADC值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冬艳 薛雁山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1年第4期339-341,共3页
随着我国慢性肝病病人的逐年增加,早期评价、诊断和治疗肝纤维化非常重要。肝活组织病理检查是临床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其存在有创性、盲目性及操作局限性。虽然肝硬化病人的临床症状、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有利于诊... 随着我国慢性肝病病人的逐年增加,早期评价、诊断和治疗肝纤维化非常重要。肝活组织病理检查是临床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其存在有创性、盲目性及操作局限性。虽然肝硬化病人的临床症状、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有利于诊断,但都缺乏特异性和标准化指标。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的研究正在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成像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桦 张威江 +3 位作者 吴文娟 鲁晓杰 蔺玉昌 王清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第11期158-159,137,共3页
目的讨论磁共振扩散成像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有用性和特异性。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患者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行MRI检查。结果磁共振扩散成像显示所有肿瘤(25个瘤灶)呈明亮的高信号,肿瘤与周围脑组织和脑脊液形... 目的讨论磁共振扩散成像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有用性和特异性。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患者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行MRI检查。结果磁共振扩散成像显示所有肿瘤(25个瘤灶)呈明亮的高信号,肿瘤与周围脑组织和脑脊液形成鲜明的对比。结论磁共振扩散成像对鉴别表皮样囊肿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磁共振扩散成像 表皮样囊肿 颅内囊性病变 颅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磁共振扩散成像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希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87-889,共3页
关键词 肝脏肿瘤 磁共振扩散成像 基本原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俭 贾文霄 韩鸿宾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3年第2期71-74,共4页
随着磁共振扩散成像对脑缺血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其在缺血性卒中诊断价值方面的认识也日趋完善,与此同时,扩散成像在神经系统其它疾病中的应用也逐渐被认识。对扩散成像技术方面的发展与现状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以... 随着磁共振扩散成像对脑缺血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其在缺血性卒中诊断价值方面的认识也日趋完善,与此同时,扩散成像在神经系统其它疾病中的应用也逐渐被认识。对扩散成像技术方面的发展与现状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以利于指导临床更合理地应用扩散成像,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脑缺血 研究进展 磁共振扩散成像 颅脑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成像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杰 曲源 +1 位作者 夏迎洪 刘克明 《新疆医学》 2011年第11期69-72,共4页
扩散成像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DWI(扩散加权成像)不仅对于脑梗塞的诊断及各部位病变的定性诊断给予了很好的诊疗平台,同时对于及时诊治提供了较为便捷有效的帮助。1扩散成像DWI的原理扩散指分子无规律的热运动,即布朗运动,在临床DW... 扩散成像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DWI(扩散加权成像)不仅对于脑梗塞的诊断及各部位病变的定性诊断给予了很好的诊疗平台,同时对于及时诊治提供了较为便捷有效的帮助。1扩散成像DWI的原理扩散指分子无规律的热运动,即布朗运动,在临床DWI技术中,扩散一般是指组织中水分子不断的随机改变运动方向和位置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成像 临床应用 DWI技术 扩散加权成像 布朗运动 定性诊断 水分子 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磁共振扩散成像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红军 王慧丽 许祖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4期398-399,401,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磁共振扩散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中风磁共振扩散成像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黄勃源 史振阳 +1 位作者 池琛 张新荣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8期584-586,共3页
关键词 脑中风 磁共振扩散成像 扩散受限理论 病变进展 预后 新生儿缺氧性脑缺血损伤 短暂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颖 《哈尔滨医药》 2012年第5期338-339,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磁共振图像;根据发病时间将急性期脑缺血患者(发病时间在0~24 h以内)以3 h为标准间隔共分为四组,比较总结各组影像图像特点。结果发病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磁共振图像;根据发病时间将急性期脑缺血患者(发病时间在0~24 h以内)以3 h为标准间隔共分为四组,比较总结各组影像图像特点。结果发病0~12 h以内的一、二、三组患者病变DWI均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改变,与常规序列信号出现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2~24 h组患者DWI序列与常规序列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扩散成像对于发现病变、确定病变部位、病变大小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成像评价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肝脏功能
17
作者 雷军强 窦郁 +2 位作者 郭顺林 陈勇 张兴强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评价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功能及鉴别良、恶性梗阻的价值。方法选择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恶性组,25例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良性组,1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计...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评价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功能及鉴别良、恶性梗阻的价值。方法选择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恶性组,25例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良性组,1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计算对照组、不同病例组之间的ADC值,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病例组组间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例组AD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ADC的测量可以评价梗阻性黄疸的肝脏功能,但不能鉴别梗阻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成像 梗阻性黄疸 肝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磁共振扩散成像实验参数控制方法
18
作者 高嵩 包尚联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87-89,101,共4页
扩散敏感梯度磁度的方向及强度是磁共振扩散成像实验的重要参数,但这二个参数不能由用户通过设备自带的软件设定。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方法,通过修改MRI扫描机内部的数据文件,用户可以方便与精确地设定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的... 扩散敏感梯度磁度的方向及强度是磁共振扩散成像实验的重要参数,但这二个参数不能由用户通过设备自带的软件设定。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方法,通过修改MRI扫描机内部的数据文件,用户可以方便与精确地设定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实验参数,而且可以为MRI扫描机增加新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及其在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19
作者 赵复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11期1495-1496,共2页
目的:探索及分析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在肝癌患者临床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接诊的疑似肝癌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索及分析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在肝癌患者临床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接诊的疑似肝癌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检查方式进行检查诊断,研究组患者则采用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诊断。并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在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 肝癌 诊断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及IDH基因型预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驰 高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9-154,共6页
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同级别胶质瘤的治疗及预后明显不同。随着2021版世界卫生组织分类的更新,更加强调了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的作用,IDH是胶质瘤遗传学特征中的一个重要分子指标,IDH... 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同级别胶质瘤的治疗及预后明显不同。随着2021版世界卫生组织分类的更新,更加强调了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的作用,IDH是胶质瘤遗传学特征中的一个重要分子指标,IDH的不同状态对于胶质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多模态MRI的发展,多种功能成像技术已被临床用于评估胶质瘤分级、预测基因分型、评估预后等,其准确率与实用性较为可观。本文主要对不同磁共振扩散成像(diffusion MRI,dMRI)技术(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神经突定向扩散和密度成像、平均表观传播扩散MRI)在胶质瘤分级及分子基因型预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揭示胶质瘤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后续诊疗过程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基因分型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扩散成像 神经突定向扩散和密度成像 平均表观传播扩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