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在头颈部动脉性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蔡俊 唐旦华 +3 位作者 顾文豪 陈勃 王彩红 王健 《交通医学》 2013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3D CE-MRA)在头颈部动脉性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D小角度快速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钆喷酸葡胺,使用透视触发技术确定扫描时间。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至Willims环。所得...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3D CE-MRA)在头颈部动脉性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D小角度快速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钆喷酸葡胺,使用透视触发技术确定扫描时间。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至Willims环。所得原始图像经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部分病例同时行TOF-MRA成像并与临床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疑颈部动脉性病变60例中,未发现异常19例(31.6%),不同程度病变41例(68.4%)。病变血管82段中,动脉狭窄者12段(14.6%),动脉闭塞者12段(14.6%),动脉发育纤细者13段(15.8%),动脉迂曲者39段(47.5%),动脉发育变异者3段(3.6%),动脉瘤3例(3.6%)。结论:3 DCE-MRA可很好地显示头颈部血管的全貌,可作为头颈部动脉系统疾病的无创性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狭窄 基底动脉瘤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顺磁性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术下突发性聋患者后循环动脉的观察和测量 被引量:1
2
作者 马钰 杜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5-712,共8页
目的采用场强为3.0T的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术(3.0T TOF MRA),观察突发性聋患者后循环动脉的内径及行程,为突发性聋的血管病因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单耳突发性聋的患者和102名对照组患者的颅脑3.0T TOF MRA图像数据... 目的采用场强为3.0T的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术(3.0T TOF MRA),观察突发性聋患者后循环动脉的内径及行程,为突发性聋的血管病因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单耳突发性聋的患者和102名对照组患者的颅脑3.0T TOF MRA图像数据。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及性别分布、外周血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进行对比后,进一步对比3.0T TOF MRA下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内径及行程,椎动脉内径及优势方向和程度,小脑下前动脉(AICA)的显影状态及内径,大脑后动脉(PCA)P1段和后交通动脉(PCoA)内径及行程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资料显示,突发性聋组外周血中LDL水平升高比例(34.44%)及显著升高比例(11.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升高比例(15.69%)及显著升高比例(4.9%)(P<0.01)。突发性聋组外周血中出现TC水平升高比例(24.44%)及显著升高比例(1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升高比例(19.6%)及显著升高比例(2.94%)(P<0.05)。3.0T TOF MRA影像结果显示,突发性聋组基底动脉平均内径[(3.32±0.75)mm]相对于对照组平均内径较窄[(3.50±0.54)mm](P<0.05);突发性聋组仅左侧AICA显影率(10%)低于对照组(24.51%)(P<0.05),突发性聋组双侧AICA均不显影率(38.89%)高于对照组(26.47%)(P<0.05),两组患者AICA显影状态的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发性聋组显影的左侧AICA平均内径为(1.04±0.24)mm,与对照组内径(1.16±0.28)mm相比较窄(P<0.05);突发性聋组左侧PCA P1段内径为(1.27±0.54)mm,与对照组内径(1.42±0.52)mm相比较窄(P<0.05),突发性聋组右侧PCA P1段的内径为(1.25±0.58)mm,与对照组内径(1.41±0.51)mm相比较窄(P<0.05);突发性聋组仅左侧出现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 PCA)比例(3.33%)低于对照组(9.8%)(P<0.05),突发性聋组出现双侧f PCA比例(13.89%)高于对照组(4.9%)(P<0.05),两组患者f PCA出现位置的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突发性聋患者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存在狭窄,同时LDL及TC水平升高,动脉狭窄与血脂升高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后循环 基底动脉 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技术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7
3
作者 罗健君 李晓兵 +4 位作者 许建铭 须同禄 刘仁坚 秦明明 汤建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6期891-893,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 ( 3DCE MRA)的技术方法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 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 ,对 3 8例病人进行靶血管 3DCE MRA检查。其中脑动脉 14例 ,颈动脉 9例 ,胸主动脉 8例 ,门静脉4例 ,股动脉 3例... 目的 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 ( 3DCE MRA)的技术方法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 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 ,对 3 8例病人进行靶血管 3DCE MRA检查。其中脑动脉 14例 ,颈动脉 9例 ,胸主动脉 8例 ,门静脉4例 ,股动脉 3例。成像技术包括 3DCE MRA增强前后图像数据减影 ,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及多平面重建 (MPR)。结果 图像质量优良者达 97.4% ,能够清楚显示靶血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及其狭窄程度。 2 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和 /或手术证实。结论 高质量的 3DCE MRA图像依赖于注药后最佳的延时扫描时间、合适的注射速率、注射总量、扫描序列及其参数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图像处理 三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庆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颅内肿瘤手术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6年的120例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1组为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CT检查和磁...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颅内肿瘤手术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6年的120例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1组为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CT检查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MRV)检查,根据扫描结果判断肿瘤与血管的毗邻关系后,再制定科学的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医治。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术后4周的症状改善和变化情况,患者有无出现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等。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情况明显没有观察组好,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生存时间却比对照组患者长。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内肿瘤患者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术进行术前评估,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颅内肿瘤手 前评估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130例 被引量:9
5
作者 范亦辉 吕传国 +2 位作者 顾卫 郁冬梅 顾庆春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3期201-202,204,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多普勒超声对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对130例有眩晕、恶心、颈部不适等症状患者分别进行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多普勒超声,其中,12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目的:分析比较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多普勒超声对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对130例有眩晕、恶心、颈部不适等症状患者分别进行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多普勒超声,其中,12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130例中125例检查满意(96.2%),12例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MRA检查与DSA检查结果相符11例(91.7%),多普勒检查与DSA检查相符7例(58.3%)。结论: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颈动脉病变诊断是准确、可靠的,比较常规的超声检查有其独到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血管病变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多普勒超声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筱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23期2889-2891,共3页
目的探讨DSA、CTA与MR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7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有相关临床表现的高度可疑患者,男23例,女14例。37例均进行了DSA、CTA、MRA检查并与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对照。所有图像均经2位放射科医生... 目的探讨DSA、CTA与MR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7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有相关临床表现的高度可疑患者,男23例,女14例。37例均进行了DSA、CTA、MRA检查并与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对照。所有图像均经2位放射科医生进行双盲法分析评价。结果37例患者发现了45个动脉瘤,其中5例为多发病灶,1例直径为2mm的前交通支动脉瘤(3种方法均未检出)。DSA检出44个;CTA检出40个,漏诊5个;MRA检出37个,漏诊8个,其中还检出1例假阳性。结论CTA及MR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能力与DSA在灵敏性与准确性上相当,且兼具无创性的优点,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价大脑前动脉变异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莹 《现代实用医学》 2007年第5期351-352,共2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探讨大脑前动脉(ACA)变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1例无明显脑实质病变及脑血管性病变的MRA图像,统计ACA变异情况。结果231例MRA显示一侧ACA-A1缺如或狭窄为22.94%(53/231),其中17例伴有后交通动... 目的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探讨大脑前动脉(ACA)变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1例无明显脑实质病变及脑血管性病变的MRA图像,统计ACA变异情况。结果231例MRA显示一侧ACA-A1缺如或狭窄为22.94%(53/231),其中17例伴有后交通动脉的增粗;ACA-A2数量异常为2.6%(6/231)。结论MRA是无创性评价Willis环和ACA血管变异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解剖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前后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显示脑膜瘤与血管关系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春锋 钱小建 《交通医学》 2014年第3期273-274,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配合增强前、后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相位对比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PC-MRV)检查,对于显示脑膜瘤与血管关系的比较。方法:对36例脑膜瘤患者,分两组分别行MRI平扫及增强前、后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1)...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配合增强前、后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相位对比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PC-MRV)检查,对于显示脑膜瘤与血管关系的比较。方法:对36例脑膜瘤患者,分两组分别行MRI平扫及增强前、后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1)MRI平扫及增强表现:T1WI像和T2WI图像均呈混杂信号21例;均呈等信号7例;T1WI像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像为不均匀高信号8例。(2)磁共振血管成像表现A组18例见肿瘤相关血管不同程度受压移位变形,可见增粗迂曲引流静脉。脑膜血管呈集束状与脑膜瘤体相连见供血血管"抱球"。B组肿瘤相关血管不同程度受压移位变形呈"抱球"状,引流静脉增粗迂曲。不能同时显示脑膜瘤与引流血管及颅内静脉窦的关系。两组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后,作病理分析证实为脑膜瘤。结论:MRI配合对比增强后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显示脑膜瘤与血管关系更加完整,对脑膜瘤的手术前风险评估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静脉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主动脉梗阻性病变的磁共振诊断 被引量:8
9
作者 朱铭 钟玉敏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报道 93例儿童梗阻性主动脉病变并评价其磁共振成像技术。方法 :主要采用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CEMRA)诊断儿童梗阻性主动脉病变。结果 :93例中 ,主动脉缩窄 67例 ,主动脉弓离断 16例 ,主动脉瓣上狭窄2例 ,大动脉炎 8例。男... 目的 :报道 93例儿童梗阻性主动脉病变并评价其磁共振成像技术。方法 :主要采用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CEMRA)诊断儿童梗阻性主动脉病变。结果 :93例中 ,主动脉缩窄 67例 ,主动脉弓离断 16例 ,主动脉瓣上狭窄2例 ,大动脉炎 8例。男 62例 ,女 3 1例。 82例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磁共振诊断正确率为 97.5 %。结论 :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是很好的儿童梗阻性主动脉病变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主动脉梗阻性病变 诊断 磁共振成像检查 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正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病下肢动脉病变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孟利民 宋云龙 +4 位作者 张挽时 毕永民 肖黎 方红 祝红线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6-59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在糖尿病足病(DF)下肢动脉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DF下肢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46例DF和39例非糖尿病单纯下肢动脉硬化(NDM)患者行CE-MRA检查,分析各动脉节段狭窄(≥50%)累计频度和狭...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在糖尿病足病(DF)下肢动脉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DF下肢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46例DF和39例非糖尿病单纯下肢动脉硬化(NDM)患者行CE-MRA检查,分析各动脉节段狭窄(≥50%)累计频度和狭窄积分,以NDM组为对照分析DF组动脉病变特点;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CE-MRA的准确性。结果就动脉狭窄累及频度和积分而言,DF组远端动脉有高于近端的趋势,伴足部病变与不伴足部病变下肢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膝以上动脉,DF组与NDM组无统计学差异;在膝以下动脉,DF组明显高于NDM组。CE-MRA诊断动脉狭窄(≥50%)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7.85%,84.85%,94.44%。结论 3DCE-MRA能较准确显示DF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NDM相比,DF更易累及膝以下动脉,且下肢动脉病变与足部病变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三维成像 糖尿病足
原文传递
颅内静脉窦闭塞的MRI表现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惠 李传福 +2 位作者 马祥兴 孙向东 王茜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闭塞的磁共振(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0月至2003年1月经临床及MRI确诊的颅内静脉窦闭塞患者13例?结果:13例均表现为T2WI相应静脉窦流空影消失,而代之以高信号,脑实质有不同程度的梗死及出血?磁共振...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闭塞的磁共振(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0月至2003年1月经临床及MRI确诊的颅内静脉窦闭塞患者13例?结果:13例均表现为T2WI相应静脉窦流空影消失,而代之以高信号,脑实质有不同程度的梗死及出血?磁共振脑静脉成像(MRV)显示,相应硬膜窦狭窄,管腔不规则及闭塞?结论:MRI及MRV对颅内静脉窦闭塞可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CE-MRV在老年窦旁脑膜瘤中的应用
12
作者 唐璐 陈建强 韩向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826-3827,共2页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3D contrast enhancedMRV,3D CE-MRV)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得到临床医生认可,是相对有创性DSA检查的一种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无创性成像技术。由于老年人体质弱,各脏器功能较差,加上老年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差,...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3D contrast enhancedMRV,3D CE-MRV)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得到临床医生认可,是相对有创性DSA检查的一种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无创性成像技术。由于老年人体质弱,各脏器功能较差,加上老年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差,术前应尽量避免过多的有创检查,所以其应用更应该得到广泛的开展。本文就其在老年脑膜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静脉窦 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成窗变异38例MRA诊断分析
13
作者 华星 王忠明 +2 位作者 陈筛扣 苏爱芹 黄震萍 《交通医学》 2014年第5期524-525,共2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探讨颅内动脉成窗变异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发生率、好发部位及临床意义。方法:行颅颈部MRI 3D-TOF检查38例,将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得到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组(VR)图像,分析颅内动脉成... 目的:通过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探讨颅内动脉成窗变异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发生率、好发部位及临床意义。方法:行颅颈部MRI 3D-TOF检查38例,将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得到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组(VR)图像,分析颅内动脉成窗变异的影像学特点。结果:颅内动脉成窗变异共38例均为单发,变异部位:大脑中动脉1例,大脑前动脉12例,基底动脉16例,大脑后动脉3例,椎动脉6例中右侧椎动脉4例,左侧椎动脉2例;合并动脉瘤1例。成窗变异根据病变形态及大小分为3型:本组裂隙型5例,凸透镜型14例,重复型19例。结论:MRA是血管畸形、动脉瘤鉴别诊断常用的无创方法,磁共振3D-TOF能清楚显示和诊断颅内动脉成窗变异这一少见血管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颅内动脉发育异常 椎基动脉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联合耳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彦彦 郑银元 +2 位作者 李鸣鹤 张莎莎 沈健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耳针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面肌痉享(HFS)的临床疗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HFS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耳针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 目的探讨耳针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面肌痉享(HFS)的临床疗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HFS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耳针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面神经磁共振体层成像脑血管显影术(MRTA)检查,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Cohen评分、影像学效果REZ区评分、患者满意度以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Cohen评分、影像学REZ区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总体满意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的累计满意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约在治疗后1个月左右,患者疗效可以达到最大满意度。结论耳针联合常规药物治疗HFS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REZ区血管-神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面肌痉挛 疗效 磁共振体层成像血管显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系和腹膜后腔
15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07年第1期33-35,共3页
070293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造影中的应用/钱明珠…∥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5).-687~688070294 肾动脉高分辨力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透视触发和并行采集技术使用初探/林江…∥放射学实践.-2006,21(3).-266~270... 070293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造影中的应用/钱明珠…∥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5).-687~688070294 肾动脉高分辨力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透视触发和并行采集技术使用初探/林江…∥放射学实践.-2006,21(3).-266~270使用透视触发和并行采集技术,对90例临床诊断或怀疑肾动脉或腹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高分辨力肾动脉3D CE MRA检查。肾动脉3D CE MRA显示了90例患者共810支动脉段(显示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扫描 肾动脉造影 作者文摘 放射学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高分辨力 医学影像学 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输尿管梗阻 采集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探查含钆造影剂的安全性
16
作者 李晗歌(摘) 《国外药讯》 2006年第10期35-35,共1页
美国FDA正在调查暴露在用于磁共振血管成像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的含钆造影剂之下是否会导致肾源性全身组织纤维化或肾源性纤维化皮肤病(NSF/NFD)。6月8日发布的公共卫生咨询中,FDA称丹麦医药管理局已报告了2... 美国FDA正在调查暴露在用于磁共振血管成像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的含钆造影剂之下是否会导致肾源性全身组织纤维化或肾源性纤维化皮肤病(NSF/NFD)。6月8日发布的公共卫生咨询中,FDA称丹麦医药管理局已报告了25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在注射了GE Healthcare公司的Omniscan(gadodiamide,钆)并接受MRA后发生了NSF/NFD,其中丹麦20例,奥地利5例。患者是在接受造影剂后三个月内发生NSF/NFD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钆造影剂 美国FDA 安全性 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组织纤维化 肾功能不全 卫生咨询 医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IN PORTAL HYPERTENSIVE SURGERY
17
作者 刘骅 陈治平 吴志勇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200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with traditional angiography and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DUS) in the assessment of portal venous anatomy and its hemodynamics. Methods Three dimensional d... Objective To compare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with traditional angiography and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DUS) in the assessment of portal venous anatomy and its hemodynamics. Methods Three 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 3 D-DCE) MRA and two dimensional phase-contrast (2D-PC) MR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of portal venous system in the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those without liver cirrhosis. The comparison of the portal blood flow (PBF) measured with 2D-PC MR and DUS was made. Results The portal vein, splenic vein,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cephalic collateral veins and anastomotic stoma of surgical shunting were clearly displayed in 3D-DCE MRA.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BF measured with 2D-PC MR and DU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present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anatomical imaging of the portal venous system can be dearly revealed in MRA and the PBF can be accurately measured with 2D-PC MR. It is believed that MRA is a useful tool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al hypertension DUS 3D-DCE MRA 2D-PC 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三维时间飞跃法MRA评价Willis环变异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敏 王德杭 +2 位作者 洪讯宁 朱晓梅 王建伟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探讨3.0T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术(MRA)评价Willis环变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大脑Willis环变异但无明显脑部病变及血管病变的3D-TOFMRA图像,统计分析各组成动脉的变异情况。结果63例MRA图像显示大脑前动脉变... 目的探讨3.0T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术(MRA)评价Willis环变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大脑Willis环变异但无明显脑部病变及血管病变的3D-TOFMRA图像,统计分析各组成动脉的变异情况。结果63例MRA图像显示大脑前动脉变异占74.60%,大脑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复合变异占26.98%,大脑前交通动脉的显示率53.97%,大脑后交通动脉的显示率58.73%。结论3.0T 3D-TOF MRA是无创性评价Willis环变异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S环 磁共振血管成像术 三维时间飞跃法 解剖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