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峻豪 匡磊 +7 位作者 雷镒妃 赵天睿 许灏钧 陈斌 王丹 韦阳飞 洪灯 胡长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19-2227,共9页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是通过磁场作用使得磁珠表面所吸附的靶标物从样品中分离的前处理技术。免疫磁珠捕获靶标后,免疫磁珠-靶标复合物磁吸固定在管壁,洗脱杂质即可得到靶标。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富集效果主要受抗体特异性、磁珠直径、磁珠添...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是通过磁场作用使得磁珠表面所吸附的靶标物从样品中分离的前处理技术。免疫磁珠捕获靶标后,免疫磁珠-靶标复合物磁吸固定在管壁,洗脱杂质即可得到靶标。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富集效果主要受抗体特异性、磁珠直径、磁珠添加量、孵育时间和样本pH影响,其中抗体特异性是影响磁珠富集效果的关键。利用免疫磁珠可吸附抗体的特性,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中替代包被步骤,可大幅减少检测时间;免疫磁性分离技术作为前处理方法,与其他检测方法联用后,可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检测效率。笔者从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原理、一般分离步骤、常见影响因素,以及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层析法、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流式细胞术、电化学传感器、液相色谱法等应用方面进行阐述,为免疫磁性分离技术的研究及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 样本前处理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在食源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雅静 吴绍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8-251,共4页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是以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一种分离技术,它是免疫学和磁载体技术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分离样品速度快、特异性强、操作简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细胞分离、病原体检测等领域,...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是以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一种分离技术,它是免疫学和磁载体技术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分离样品速度快、特异性强、操作简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细胞分离、病原体检测等领域,本文主要就其在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食源性疾病检测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IMS) 食源性疾病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微粒在磁性分离技术中的应用进展(文献综述)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贵平 张辉 汪勇先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80-383,共4页
关键词 磁性分离技术 磁性纳米微粒 文献综述 术中 亲和吸附 磁性载体 磁性微粒 高特异性 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免疫磁性分离技术检测小细胞肺癌循环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振红 李清泉 +1 位作者 杨炯 傅组红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4-335,I001,共3页
目的 在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技术的基础上探索一种能检测小细胞肺癌循环癌细胞敏感而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微量小细胞肺癌细胞按比例加入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中混匀 ,再通过特异性单抗包被的免疫磁性微珠吸附、富集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 目的 在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技术的基础上探索一种能检测小细胞肺癌循环癌细胞敏感而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微量小细胞肺癌细胞按比例加入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中混匀 ,再通过特异性单抗包被的免疫磁性微珠吸附、富集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计算癌细胞的回收率和检测敏感性。结果 免疫磁性微珠与小细胞肺癌能敏感而特异地结合。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可检出 45 .6%混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微量癌细胞 ,未有假阳性。应用此种方法 ,每 5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中含有 5个癌细胞阳性率可达 4/5。结论 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技术是一项检测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的有效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 检测 小细胞肺癌 循环癌细胞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光 胡红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65-466,共2页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形成抗原 抗体 磁珠免疫复合物分离特定细胞的细胞分选技术 ,国外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研究中应用较多。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 ,出现了纳米免疫磁珠。由于具有高特异性、高浓缩性、高分离率 ,且不影...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形成抗原 抗体 磁珠免疫复合物分离特定细胞的细胞分选技术 ,国外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研究中应用较多。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 ,出现了纳米免疫磁珠。由于具有高特异性、高浓缩性、高分离率 ,且不影响细胞活性等特点 ,因此 ,能从大量外周血细胞中筛选出极少量的肿瘤细胞。与常规检测技术 (如免疫细胞化学、RT PCR、流式细胞仪等 )相结合 ,弥补了常规检测技术的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 肿瘤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RT-PCR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分离技术及在微生物检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文其乙 《肉品卫生》 1998年第5期30-33,共4页
微生物检测技术就是从样品中分离和鉴定目的微生物、通常我们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来获得单个的纯化目的微生物。如果对于受到损伤的和热应激的微生物还需经过增菌培养,增菌过程应包括前增菌、选择性增菌和后增菌。因此从样品中检测病原微... 微生物检测技术就是从样品中分离和鉴定目的微生物、通常我们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来获得单个的纯化目的微生物。如果对于受到损伤的和热应激的微生物还需经过增菌培养,增菌过程应包括前增菌、选择性增菌和后增菌。因此从样品中检测病原微生物需很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 微生物检测 鼠伤寒沙门氏菌 磁性粒子 免疫磁珠 李斯特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选择性培养基 抗体 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分离技术检测T_3、T_4的应用探讨
7
作者 李莉 《医学文选》 2000年第3期296-297,共2页
关键词 磁性分离技术 检测 T3 T4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磁性分离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8
作者 孙艺 《中国食品工业》 2003年第8期58-59,共2页
在美国,每年由E.coliOl57:H7感染而造成的死亡人数约有60人,致病人数约有73000人.现已确定,健康牛体是病原菌的载体,绝大多数病例是由污染的水及食品所致.然而,由动物及其环境直接感染的病例越来越引起重视.绝大多数报告病例为单发性或... 在美国,每年由E.coliOl57:H7感染而造成的死亡人数约有60人,致病人数约有73000人.现已确定,健康牛体是病原菌的载体,绝大多数病例是由污染的水及食品所致.然而,由动物及其环境直接感染的病例越来越引起重视.绝大多数报告病例为单发性或散发性,只有少量病案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以确定危害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磁性分离技术 病原菌 传染源 流行病学 环境学 实验室 IMS PCR(聚合酶链)技术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分离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杜世龙 卢菲 +2 位作者 周帆 王军亮 肖有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1-371,共11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是全球卫生保健系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受污染的食品基质复杂且早期致病菌浓度低,干扰了现有检测手段的灵敏度。通常使用传统的增菌培养能提高致病菌的... 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是全球卫生保健系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受污染的食品基质复杂且早期致病菌浓度低,干扰了现有检测手段的灵敏度。通常使用传统的增菌培养能提高致病菌的浓度以满足检测需求,但其过程耗时、费力,不能满足市场监管部门快速检测的需要。为了准确检测前期污染食品中的致病菌,保障食品安全,迫切需要食源性致病菌分离富集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磁性纳米粒子被广泛研究,通过在其表面修饰能特异性结合致病菌的识别元件,能够对复杂食品基质中的致病菌进行有效的分离富集,结合现有的高灵敏度检测手段,可快速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早期检测。本文主要综述了磁性纳米分离技术、磁性纳米粒子与识别元件的偶联方式、识别元件的种类及结合检测手段的应用情况,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磁性纳米粒子 磁性纳米分离技术 识别元件 偶联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分离酶标技术检测CEA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刘海红 谢晓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0年第23期2410-2411,共2页
关键词 磁性分离酶标技术 癌胚抗原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技术对217例宫外孕患者诊断情况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鸿瑜 李济振 +1 位作者 刘雪晴 刘玉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868-869,共2页
关键词 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技术 宫外孕 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技术测定激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2
作者 彭俊云 《肇庆医学》 2001年第4期64-64,66,共2页
关键词 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技术 激素 测定 参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分离技术及其在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熊国权 周红雨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840-2842,共3页
关键词 磁性分离技术 食源性病菌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性粒子的制备及性能初步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新为 李君文 +3 位作者 晁福寰 宋农 郑金来 辛忠涛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 :将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应用到水和食品致病微生物检验工作中 ,达到快速地从样品中分离致病微生物的目的 ,以提高检测速度。方法 :对磁性粒子首先进行高分子物质的包被 ,继而进行了三种磁性粒子对细菌的非特异性吸附现象和免疫磁性粒... 目的 :将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应用到水和食品致病微生物检验工作中 ,达到快速地从样品中分离致病微生物的目的 ,以提高检测速度。方法 :对磁性粒子首先进行高分子物质的包被 ,继而进行了三种磁性粒子对细菌的非特异性吸附现象和免疫磁性粒子对细菌特异性结合能力的观察。结果 :未经包被的磁性粒子对细菌有很强的非特异性吸附 ,免疫磁性粒子对相应细菌特异性结合能力较强 ,并基本不受杂菌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论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比常规分离方法节省很多时间 ,可快速从样品中分离出致病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 肠道致病菌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翁仕强 潘迎捷 +1 位作者 赵勇 卢瑛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59,共4页
纳米技术中的磁性分离技术因其具有操作简便、高效快速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快速分离纯化和检测等领域中。近年来,食品安全的磁分离快速检测技术发展迅速。介绍了磁分离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主... 纳米技术中的磁性分离技术因其具有操作简便、高效快速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快速分离纯化和检测等领域中。近年来,食品安全的磁分离快速检测技术发展迅速。介绍了磁分离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快速分离、富集和快速检测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磁性分离技术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快速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氨氮吸附机理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0-213,217,共5页
以不锈钢企业盐酸酸洗废水为活化剂,柚子皮为原料,采用简单一步法制备铁基磁性活性炭,考察不同条件下该碳材料的氨氮吸附性能。扫描电镜和N_2-吸脱附表征结果显示:700℃焙烧所得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758.6m^2/g)和良好的氨氮吸附性... 以不锈钢企业盐酸酸洗废水为活化剂,柚子皮为原料,采用简单一步法制备铁基磁性活性炭,考察不同条件下该碳材料的氨氮吸附性能。扫描电镜和N_2-吸脱附表征结果显示:700℃焙烧所得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758.6m^2/g)和良好的氨氮吸附性能,并具有一定磁性易通过磁性辅助技术分离。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对磁性活性炭吸附氨氮进行拟合,吸附动力学较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方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式,氨氮在磁性活性炭表面的吸附为吸热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同时伴随NH_4^+与磁性活性炭表面Fe^(3+)之间的离子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磁性辅助分离技术 氨氮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mRNA的试剂盒
17
作者 郭殿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12期9-9,共1页
英国 Serotec 公司设计的新试剂盒可在15分钟内分离出真核生物 mRNA。它是采用磁性分离技术从总mRNA,组织匀浆或细胞裂解物中分出 mRNA。将 Oligo(dT)与伴磁纤维素颗粒结合起来使用可得到无污染的 mRNA,直接用于 Nothern blotting、PCR ... 英国 Serotec 公司设计的新试剂盒可在15分钟内分离出真核生物 mRNA。它是采用磁性分离技术从总mRNA,组织匀浆或细胞裂解物中分出 mRNA。将 Oligo(dT)与伴磁纤维素颗粒结合起来使用可得到无污染的 mRNA,直接用于 Nothern blotting、PCR 或 cDNA 合成等。为方便研究者使用不同的起始材料,而又能得到最好的 mRNA,公司提供的试剂足够10~25个实验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剂盒 细胞裂解物 组织匀浆 磁性分离技术 离子强度 真核生物 DNA 可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颗粒介导分离技术筛选土壤中多氯联苯降解菌及其降解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朋婷婷 项兴佳 +5 位作者 冯有智 何世颖 吴宇澄 张锋 曾军 林先贵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71-3783,共13页
【背景】磁性纳米颗粒介导分离(magnetic nanoparticle-mediated isolation,MMI)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无须底物标记就能从复杂菌群中分离活性功能微生物的方法,目前尚无研究报道该技术应用于难降解污染物3,3′,4,4′-四氯联苯(3,3... 【背景】磁性纳米颗粒介导分离(magnetic nanoparticle-mediated isolation,MMI)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无须底物标记就能从复杂菌群中分离活性功能微生物的方法,目前尚无研究报道该技术应用于难降解污染物3,3′,4,4′-四氯联苯(3,3′,4,4′-tetrachlorobiphenyl,PCB77)。【目的】从土壤中筛选PCB77活性降解菌并研究其污染物降解特性。【方法】利用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富集原位活性PCB77降解菌群,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细菌群落变化,经平板筛选得到PCB77降解菌,并研究其对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的降解特性。【结果】基于MMI技术获取的富集培养液能够高效地转化PCB77,与对照组相比底物降解效率从6%提升至79.3%,同时该富集培养液中细菌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从对照组和MMI处理组中分别筛选到PCB77降解菌红球菌CT2和类芽孢杆菌MT2,发现红球菌为对照组中唯一的优势物种,而MMI处理组的优势物种由红球菌和类芽孢杆菌共同组成。菌株MT2对PCB77具有优异的降解能力,唯一碳源条件下对PCB77的降解率高达65.2%,接近于富集菌群的降解效果,并显著高于菌株CT2(26.3%)。同时,菌株MT2也对多种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表现出相对更好的降解效果。【结论】通过MMI技术有效富集出PCB77的高效降解菌群,并从中筛选到多氯联苯高效降解菌Paenibacillus sp.MT2,为发展高效的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77 磁性纳米颗粒介导分离技术 类芽孢杆菌 多氯联苯 多溴联苯醚
原文传递
自制裸磁珠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邱晋 樊学军 +5 位作者 沈圣 孙敏 谢志梅 腾毅 许欣 裴晓方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11,共3页
目的:研究自制裸磁珠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卫生指示菌的吸附性能,摸索从样品中快速分离和浓集细菌的方法。方法:试验裸磁珠对细菌的吸附性能,摸索温度和样品成分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自制裸磁珠在37℃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卫生指... 目的:研究自制裸磁珠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卫生指示菌的吸附性能,摸索从样品中快速分离和浓集细菌的方法。方法:试验裸磁珠对细菌的吸附性能,摸索温度和样品成分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自制裸磁珠在37℃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卫生指示菌有很强的吸附,吸附率均高于97%。食品成分对其吸附有一定影响,吸附率最低为58.42%。结论:自制裸磁珠可望用于环境和食品样品中多种细菌的非特异性吸附分离和浓集,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分离技术 裸磁珠 食源性致病菌 卫生指示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纳米磁颗粒的制备及其对水中细菌富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飞龙 张周梅 马军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10期90-92,共3页
采用改进的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磁颗粒,通过扫描电镜对材料的粒径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磁颗粒的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0nm。以所制备的Fe3O4纳米磁颗粒为吸附材料分离富集水中的细菌,体系的pH值在5.5~6.0之间时... 采用改进的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磁颗粒,通过扫描电镜对材料的粒径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磁颗粒的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0nm。以所制备的Fe3O4纳米磁颗粒为吸附材料分离富集水中的细菌,体系的pH值在5.5~6.0之间时,对细菌的吸附率达到85%以上,可望应用于环境样品中细菌的非特异性吸附分离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共沉淀法 纳米磁颗粒 制备 细菌富集 磁性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