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2篇文章
< 1 2 1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控悬架旁通阀式磁流变阻尼器设计及验证
1
作者 吴志强 赵永强 +1 位作者 马勇 杨澳 《汽车实用技术》 2025年第5期35-40,共6页
线控悬架中减振器作为关键执行器,直接影响车辆运动性能及乘坐舒适性。磁流变(MR)减振器响应速度快且能耗低,但可调阻尼比难以精确控制。为了提高磁流变减振器的性能和控制精度,文章针对旁通阀式磁流变减振器,设计一种双盘式磁流变阀,... 线控悬架中减振器作为关键执行器,直接影响车辆运动性能及乘坐舒适性。磁流变(MR)减振器响应速度快且能耗低,但可调阻尼比难以精确控制。为了提高磁流变减振器的性能和控制精度,文章针对旁通阀式磁流变减振器,设计一种双盘式磁流变阀,设计最优磁路,并利用ANSYS对其进行磁场分析,分析电流大小、阻尼间隙和线圈匝数对整体压降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磁流变阀的压降性能随电流增大而增加,随阻尼间隙增大而减小,随线圈匝数增大而增加;其中,阻尼间隙的影响最为显著,在电流为2 A,阻尼间隙为1 mm,线圈匝数为200的条件下,压降性能可达到5.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悬架 磁流变 压降性能 磁流变减振器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9玻璃磁流变抛光材料去除效率的动态预测与工艺优化
2
作者 卢明明 刘宇强 +2 位作者 林洁琼 杨亚坤 孙少毅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该研究旨在精确预测磁流变抛光K9玻璃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率,并找到最佳工艺参数组合。采用了响应面法(RSM)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材料去除率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最优工艺参数的搜索。首先,利用响应面法构建了动态预... 该研究旨在精确预测磁流变抛光K9玻璃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率,并找到最佳工艺参数组合。采用了响应面法(RSM)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材料去除率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最优工艺参数的搜索。首先,利用响应面法构建了动态预测模型,将工件转速、偏摆速度和工作间隙作为输入,K9玻璃的材料去除率作为输出,并研究了工艺参数与材料去除率之间的交互影响。随后,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全局寻优,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构建的动态预测模型具有高精度,相关系数R^(2)=0.9887,调整决定系数R_(adj)^(2)=0.9388。各工艺参数与材料去除率均存在交互作用,但工件转速与工作间隙的交互作用影响最小。粒子群优化算法寻优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工件转速600 r/min、偏摆速度102 mm/min、工作间隙2.5 mm。预测的K9玻璃的材料去除率为0.739μm/min,实际为0.719μm/min,误差仅为2.8%。该研究为磁流变抛光K9玻璃的材料去除效率动态预测及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9 磁流变抛光 响应曲面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材料去除率 动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脂热效应行为的分析与预测
3
作者 潘家保 李贻良 王锦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423,共9页
磁流变介质在服役过程中受温升、磁场、持续剪切的多场耦合作用,其作用引起流变学行为规律不明并难以准确预测。由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存在容易收敛于局部极值的问题,通过建立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BP神经网络的高温热效应磁流变脂... 磁流变介质在服役过程中受温升、磁场、持续剪切的多场耦合作用,其作用引起流变学行为规律不明并难以准确预测。由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存在容易收敛于局部极值的问题,通过建立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BP神经网络的高温热效应磁流变脂流变性能预测模型,用于表征和预测实验温度、磁场、热效应时间、剪切速率与磁流变脂流变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磁场下,磁链大量聚拢受到皂纤维的阻碍较小,磁流变脂剪切应力大幅增加。高温热效应对磁流变脂复合结构造成了一定破坏,表现为MRG-24h在各实验条件下的剪切速率曲线整体较低。BP预测模型在评估局部离散性较大的数据时,出现R2为负值的低泛化性能表现,而SSA-BP预测模型对于整体不同数据集和局部离散性较小、较大的数据进行预测性能评估时,仍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SSA-BP预测模型可以为磁流变脂流变性能预测,并为磁流变器件的设计和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 热效应 多场耦合 剪切应力 SSA-BP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同性磁流变弹性体性能测试及研究
4
作者 尧子健 胡国良 +1 位作者 喻理梵 朱文才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为了得到磁流变弹性体(MRE)随外加磁感应强度和激励频率的性能变化趋势,制备不同配比的MRE进行相对磁流变效应和剪切模量性能研究。以硅橡胶硅油质量分数之比为3∶2为制备基础,选用高黏度的硅油,制备3种MRE样品,分析在振荡剪切模式下,... 为了得到磁流变弹性体(MRE)随外加磁感应强度和激励频率的性能变化趋势,制备不同配比的MRE进行相对磁流变效应和剪切模量性能研究。以硅橡胶硅油质量分数之比为3∶2为制备基础,选用高黏度的硅油,制备3种MRE样品,分析在振荡剪切模式下,不同配比、不同剪切应变和剪切频率下MRE的储能模量和剪切模量随磁感应强度的变化以及在不同预压力下MRE法向力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MRE的储能模量、剪切模量和法向力会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测试结果表明,当预压力由5 N增大到25 N时,MRE法向力最大变化量增大了31.6%。当磁感应强度从0增大到0.8 T时,样品3的最大储能模量为2.25 MPa,相对磁流变效应最大可达1 465.60%,样品3剪切模量最大为2.25 MPa,相较于零场情况增大了1 400.00%。实验表明,MRE适用于高频率、低剪切应变的工作场合,80%含量的铁粉能有效提高MRE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弹性体 储能模量 剪切模量 磁流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弹性体磁致剪切力学性能实验与仿真模拟
5
作者 赵瑞婷 金福宝 +3 位作者 马山刚 李若冰 李佳伟 张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8-1495,共8页
目前关于磁控智能材料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 MRE)宏观力学滞回模型研究较少,不利于MRE材料应用控制。为提高MRE材料控制效果,基于Bouc-Wen模型对MRE磁致剪切力学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磁场强度对于MRE力学参数的... 目前关于磁控智能材料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 MRE)宏观力学滞回模型研究较少,不利于MRE材料应用控制。为提高MRE材料控制效果,基于Bouc-Wen模型对MRE磁致剪切力学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磁场强度对于MRE力学参数的影响。首先借助Simulink搭建Bouc-Wen仿真模型对MRE进行参数拟合;然后分析刚度、阻尼等材料参数随磁场强度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实验检验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磁场强度增加,MRE储能与耗能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等效刚度与最大阻尼力增幅明显,分别提高了210.61%、205.41%;在0.5~0.7 T磁场范围内参数增长速度较快,在0.7~1.0 T范围内增长趋于饱和;采用Bouc-Wen模型对MRE动态力学性能描述效果较好,特征参数最大误差为4.42%。研究成果为MRE材料优化制备与算法控制提供理论与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弹性体(MRE) 动态力学性能 BOUC-WEN模型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效应对磁流变脂流变学行为的影响
6
作者 李贻良 潘家保 +1 位作者 戴庆文 胡焰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91,共12页
磁流变阻尼器中介质受频繁往复剪切而引起的有温升的影响,对磁流变脂(MRG)可靠服役构成挑战。为研究热效应对磁流变脂流变性能的影响,对磁流变脂进行静态热处理,模拟其承受不同程度高温热效应影响情况,分别进行磁学性能实验和流变性能实... 磁流变阻尼器中介质受频繁往复剪切而引起的有温升的影响,对磁流变脂(MRG)可靠服役构成挑战。为研究热效应对磁流变脂流变性能的影响,对磁流变脂进行静态热处理,模拟其承受不同程度高温热效应影响情况,分别进行磁学性能实验和流变性能实验,分析高温热效应对磁流变脂流变学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热效应温度和时间对磁流变脂流变行为有着显著影响。磁场扫描结果显示,180℃热效应下磁流变脂剪切应力显著提升,触变性实验结果显示,180℃和24 h热效应后磁流变脂的剪切稳定性降低,其机制是纤维硬化、磁链聚散和剪切破坏的共同作用。短时间热效应后,仅磁流变脂中基载液受到剪切破坏,磁流变脂剪切稳定性较好;24 h、180℃热效应后,纤维硬化显著提升了皂纤维缠结程度,对磁流变脂复合结构影响极大,剪切稳定性变差。磁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纤维硬化引起的磁流变脂剪切稳定性降低的影响,但持续的热效应行为仍会对磁流变脂的服役带来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 热效应 学性能 皂纤维 剪切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级递进式高耗能抗撞磁流变阻尼器设计
7
作者 孟壮 于国军 +2 位作者 何骏 叶晓龙 高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96-1903,共8页
为了更好地保护桥墩与船舶安全,针对桥墩防撞装置多为被动式耗能,其动态响应及防撞耗能效果较差,装置适应性有限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桥墩的逐级递进式高耗能抗撞磁流变阻尼器。通过建立力学模型确立了阻尼器结构参数;使用有限元对结... 为了更好地保护桥墩与船舶安全,针对桥墩防撞装置多为被动式耗能,其动态响应及防撞耗能效果较差,装置适应性有限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桥墩的逐级递进式高耗能抗撞磁流变阻尼器。通过建立力学模型确立了阻尼器结构参数;使用有限元对结构强度及磁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部件强度满足要求,2 A电流下间隙处磁感应强度可达到1.2 T;缸筒内设置3个活塞,在不同的撞深位移下可协同工作,将阻尼器的耗能分成3个阶段,无电流下最小阻尼力为15 kN,最大阻尼力为496 kN,阻尼力随着位移的变大增加了481 kN;2.5 A电流下阻尼力随位移从78 kN增大到1204 kN,提升了约15倍。有效提高了阻尼器的出力且实现分级递进式抗冲耗能的优良效果;在桥墩防撞装置中应用可实现半主动式防撞耗能。理论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阻尼器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级递进 抗撞耗能 磁流变阻尼器 结构设计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抛光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戴立达 张争艳 乔国朝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60,共7页
表面质量是精密零部件最重要的性能之一,零件的表面质量主要是由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工艺参数和方法决定的。传统的磨抛工艺由于作用在工件上的力很大、嵌入的磨料颗粒、对工艺的控制有限等原因很难使表面粗糙度降低到精密零部件的要求精... 表面质量是精密零部件最重要的性能之一,零件的表面质量主要是由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工艺参数和方法决定的。传统的磨抛工艺由于作用在工件上的力很大、嵌入的磨料颗粒、对工艺的控制有限等原因很难使表面粗糙度降低到精密零部件的要求精度。磁流变抛光(MRF)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方法使工件加工质量达到预期的精度水平。MRF对工艺控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并且可以在不破坏表面形貌的情况下完成加工。综述了磁流变抛光液组分对加工效果的影响、材料去除模型的建立和发展、不同的MRF加工方式和未来磁流变抛光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最后总结了目前MRF技术存在的问题总结,并提出了MRF技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 磁流变抛光液 材料去除模型 磁流变抛光方法 磁流变复合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楔形挤压磁流变缓冲器冲击动力学行为
9
作者 李祝强 付本元 +1 位作者 古毅 廖昌荣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9,共10页
多级径向结构可以延长有效阻尼流道长度,但同时也带来流动困难引起的阻塞问题,结合磁流变液在挤压作用下的增强效应,在不改变多级径向基本结构及磁流变阀外观尺寸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磁流变液径向楔形挤压流动型磁流变阀。通过定义“楔... 多级径向结构可以延长有效阻尼流道长度,但同时也带来流动困难引起的阻塞问题,结合磁流变液在挤压作用下的增强效应,在不改变多级径向基本结构及磁流变阀外观尺寸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磁流变液径向楔形挤压流动型磁流变阀。通过定义“楔形角”并采用微分思想将楔形阻尼通道分为若干微单元,建立微单元模型与“楔形角”的函数关系;基于HB(Herschel Bulkley)本构模型推导“楔形角”与楔形流道内压降的关系;考虑惯性效应和局部损耗,构建了HBMI(HB-minor losses-inertia)一般力学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楔形角”对楔形阻尼流道截面流速、压力梯度、局部损耗的影响;搭建落锤式冲击试验平台开展不同冲击速度和电流下的动力学行为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楔形角”设定在Δδ=2 mm以内缓冲器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其动态范围达1.45,最大缓冲力高达236 kN。将试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发现HBMI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径向楔形挤压磁流变缓冲器冲击载荷下的动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缓冲器 楔形 挤压 动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能量采集型磁流变阻尼器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
10
作者 席兴盛 胡国良 +1 位作者 喻理梵 李刚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2-268,共7页
自供电状态下振动能量采集型磁流变阻尼器阻尼性能较差,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通过对峰值感应电压、功率密度以及自供电电流的分析计算得出比较系数,以此为指标选取发电装置各关键尺寸;然后在自供电状态下,采用多目标优化算... 自供电状态下振动能量采集型磁流变阻尼器阻尼性能较差,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通过对峰值感应电压、功率密度以及自供电电流的分析计算得出比较系数,以此为指标选取发电装置各关键尺寸;然后在自供电状态下,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减振装置活塞头尺寸及阻尼间隙宽度进行寻优;最后对优化前后的装置进行仿真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装置的发电性能及其在自供电状态下的阻尼性能均有明显提升;在频率为4 Hz、幅值为10 mm的振动激励下,优化后峰值感应电压提高30%,输出阻尼力提高8.7%,自供电电流强度提高20%,对应的阻尼力提高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自供电状态 能量采集 磁流变阻尼器 优化设计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提升系统纵向振动的磁流变阻尼器减振悬挂装置设计
11
作者 朱锋 姚建南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155,共10页
为抑制矿井提升系统的纵向振动,设计了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纵向振动减振悬挂装置。首先,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并对减振悬挂阻尼器进行了结构设计和磁路设计。其次,基于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多物理场耦... 为抑制矿井提升系统的纵向振动,设计了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纵向振动减振悬挂装置。首先,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并对减振悬挂阻尼器进行了结构设计和磁路设计。其次,基于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在电磁场、流场的流-固耦合环境下分析了内部磁场、流场和压力分布状况,验证了机械结构和磁路分布设计的合理性。然后,通过耦合电磁场、流场和力场的动力学仿真,得到了磁流变阻尼器在正弦激励下的阻尼力F与位移x、频率f、振幅A、电流I和阻尼可调系数β之间的关系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工作电流为0~1.4 A时,所设计阻尼器的最大阻尼力为4 993 N,最大阻尼可调系数为9.97。最后,试制样机验证了所设计的磁流变阻尼器可为减振悬挂装置提供所需的阻尼力,实现矿井提升系统纵向振动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提升 纵向振动 磁流变阻尼器 多物理场耦合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阻尼器隔震结构的模糊控制仿真与分析
12
作者 陈晓钘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5期67-70,共4页
该研究通过对配置磁流变(MR)阻尼器的4层框架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建模,系统讨论该结构在2种控制策略作用下的隔震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经典的bang-bang控制策略,采用模糊控制策略能同时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基底位移与上部结构的加速度... 该研究通过对配置磁流变(MR)阻尼器的4层框架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建模,系统讨论该结构在2种控制策略作用下的隔震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经典的bang-bang控制策略,采用模糊控制策略能同时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基底位移与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从而实现隔震性能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磁流变阻尼器 隔震结构 地震响应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磁流变阻尼器模型参数辨识方法
13
作者 於天澄 《电子设计工程》 2025年第7期192-196,共5页
针对磁流变阻尼器模型参数辨识的准确率低,无法确定变阻尼器模型波形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磁流变阻尼器模型参数辨识方法。整合非线性参数模型和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力模型,表征阻尼器的动态行为。在MR阻尼器处理中,引入精细... 针对磁流变阻尼器模型参数辨识的准确率低,无法确定变阻尼器模型波形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磁流变阻尼器模型参数辨识方法。整合非线性参数模型和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力模型,表征阻尼器的动态行为。在MR阻尼器处理中,引入精细的适应度评价机制和自适应调整的交叉概率与变异概率改进遗传算法,实现磁流变阻尼器模型参数辨识。实验结果表明,该辨识方法能够很好地确定阻尼器模型的波形,辨识误差低于2 A,并且得到的参数分布情况与实际分布情况吻合,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遗传算法 磁流变阻尼器 阻尼器模型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磁流变抛光机磁场发生装置的优化设计分析
14
作者 陆昊 《机械管理开发》 2025年第2期141-143,共3页
优化了3D磁流变抛光机的磁场发生装置,通过电磁场设计原则提升磁场强度或降低安匝数需求。装置采用碳素结构钢Q235A作为铁芯材料,铜线圈增强电流承载能力,并结合漆包线与玻璃丝提高绝缘性能。仿真模型显示,磁场分布均匀,最大磁场强度超... 优化了3D磁流变抛光机的磁场发生装置,通过电磁场设计原则提升磁场强度或降低安匝数需求。装置采用碳素结构钢Q235A作为铁芯材料,铜线圈增强电流承载能力,并结合漆包线与玻璃丝提高绝缘性能。仿真模型显示,磁场分布均匀,最大磁场强度超过300mT,实测误差控制在7%以内。环形磁场发生装置通过特殊几何结构和冷却系统优化,实现更广阔的抛光区域和更高的磁场强度。优化后的装置提升了抛光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 场发生装置 设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预结构制备方式对磁流变弹性体压容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付本元 王紫佩 +3 位作者 王宏 居本祥 段俞洲 徐乾华 《磁性材料及器件》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磁流变弹性体是一类由液态高分子聚合物和软磁颗粒固化而成的智能材料,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和弹性,可作为柔性传感器的电介质。然而传统预结构制备的磁流变弹性体电学性能较弱,具体表现为灵敏度较低、压力响应范围较小。针对此问题,基于磁... 磁流变弹性体是一类由液态高分子聚合物和软磁颗粒固化而成的智能材料,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和弹性,可作为柔性传感器的电介质。然而传统预结构制备的磁流变弹性体电学性能较弱,具体表现为灵敏度较低、压力响应范围较小。针对此问题,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磁致链化效应,在其固化过程中利用外加磁场调控形成凹凸形貌,以此提高灵敏度并拓宽压力响应范围。设计了不同固化磁场强度、羰基镍粉含量的预结构、非预结构制备的磁流变弹性体电介质样品;通过性能测试平台开展了压容特性测试;对比分析了样品的初始电容、压力-电容关系、压力-电容相对变化关系、低压性能。结果表明:非预结构制备的电介质样品的灵敏度、压力响应范围、低压性能明显优于预结构制备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弹性体 压容特性 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材料与磁流变阻尼器的潜在工程应用 被引量:26
16
作者 廖昌荣 余淼 +1 位作者 陈伟民 黄尚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4,共4页
磁流变材料由悬浮于载体液中的磁化微粒和稳定剂构成 ,是一种智能材料 ,在工程上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磁流变效应的机理及磁流变体的特性 ,阐述了磁流变器件的工作原理 ,归纳了磁流变技术在工程中的一些应用 。
关键词 磁流变效应 磁流变 磁流变器件 磁流变材料 磁流变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引磁式磁流变阻尼器研究
17
作者 王成龙 吴鲁杰 +1 位作者 魏学谦 曾庆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8-259,共12页
针对特定结构限制下磁流变阻尼器工作性能的优化问题,在传统磁流变阻尼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引磁式磁流变阻尼器,建立了磁场与流场耦合动力学模型;以输出阻尼力和动态可调系数为优目标函数,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该型磁流变阻尼器内... 针对特定结构限制下磁流变阻尼器工作性能的优化问题,在传统磁流变阻尼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引磁式磁流变阻尼器,建立了磁场与流场耦合动力学模型;以输出阻尼力和动态可调系数为优目标函数,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该型磁流变阻尼器内部活塞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和冲击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外形尺寸条件下,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有效阻尼通道长度为64 mm,相比普通磁流变阻尼器提高了60%;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特性与动态可调性更加优越,当施加2.0 A电流、活塞运动速度为0.09 m/s时,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输出阻尼力为55.9 kN,相比普通磁流变阻尼器(32.4 kN)提高了72.5%;施加不同大小电流时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峰值压力与吸能容量均明显高于普通磁流变阻尼器。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当施加2.0 A的电流、冲击速度为2.45 m/s时,相比普通磁流变阻尼器,其峰值压力达到11.64 MPa、峰值压力提高约41%。峰值压力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表明: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的趋势是一致的,其相对误差在0.1之内,表明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 磁流变阻尼器 多物理场耦合 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纤维骨架阻尼增强型阻尼器研究
18
作者 于涛 王英健 +3 位作者 王猛 石岩 高培鑫 席军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3,共9页
为了增强磁流变脂的剪切性能,提高阻尼器的阻尼力输出,研究棉纤维对磁流变脂剪切增强效果。制备了不同棉纤维质量分数的磁流变脂试样,在流变仪上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纤维磁流变脂的最大剪切应力随着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为了增强磁流变脂的剪切性能,提高阻尼器的阻尼力输出,研究棉纤维对磁流变脂剪切增强效果。制备了不同棉纤维质量分数的磁流变脂试样,在流变仪上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纤维磁流变脂的最大剪切应力随着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基于复合材料设计制造了一款剪切式磁流变阻尼器,该阻尼器具有磁流变材料用量少、密封要求低等优点。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实验表明,在1.6 A电流下,棉纤维质量分数为1.5%的磁流变脂的最大阻尼力可达99.5 N,与无棉纤维添加的磁流变脂相比,提升了23.8%,这表明使用复合纤维磁流变脂的阻尼器具有更好地阻尼力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复合纤维磁流变 棉纤维 剪切增强 阻尼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软体机器人的磁流变弹性体变刚度模型研究
19
作者 于凌涛 聂洪帅 +3 位作者 袁华营 马英博 杨志勇 孙章喆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59-2265,共7页
软体机器人在柔性抓取时存在手爪刚度单一不足的情况,而且磁流变弹性体的变刚度范围有限,本文提出了一种变刚度范围大的磁流变弹性体模型。在磁流变效应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以磁流变弹性体为主体材料的“菱形”变刚度模型,并给出了3D打印... 软体机器人在柔性抓取时存在手爪刚度单一不足的情况,而且磁流变弹性体的变刚度范围有限,本文提出了一种变刚度范围大的磁流变弹性体模型。在磁流变效应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以磁流变弹性体为主体材料的“菱形”变刚度模型,并给出了3D打印模型与铸造技术工艺。通过电磁铁产生的磁场,构建了一种磁-力耦合模型,分析了“菱形”变刚度模型主要刚度变化关系,探索了影响模型变刚度的因素。通过建立的实验平台,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菱形”模型可以大幅提高磁流变弹性体的变刚度范围,并且可以实现通过控制电流大小来控制模型的刚度大小,含有3个“菱形”结构的模型在磁场下刚度变化的百分比可以高达约58%,可使磁流变弹性体作为类“皮肤”应用在软体机器人手爪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机器人 磁流变弹性体 磁流变效应 刚度 “菱形”模型 刚度 刚度控制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智能蒙皮潜质的磁流变弹性体磁力学特性
20
作者 邓扬晨 杨宇 +4 位作者 何玉庆 李琦 王志刚 白巍 郭义林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8期1-13,共13页
变体飞机的难点之一在于变形机翼,而变形机翼的难点之一在于变形蒙皮,其中后者的研究难度长期以来被忽视。以往很多变形翼蒙皮的研究与设计中,一般更加关注基于力学特征的智能材料。本文从变体结构中的变形蒙皮特性与需求出发,简述了变... 变体飞机的难点之一在于变形机翼,而变形机翼的难点之一在于变形蒙皮,其中后者的研究难度长期以来被忽视。以往很多变形翼蒙皮的研究与设计中,一般更加关注基于力学特征的智能材料。本文从变体结构中的变形蒙皮特性与需求出发,简述了变形蒙皮的研究进展,论述了磁流变弹性体(MRE)的概念、材料组成以及功能等内容,以及磁流变弹性体磁力学的相关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结构 形蒙皮 智能材料 磁流变弹性体 磁流变效应 力学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