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磨削用量对磨削淬硬加工中磨削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松伟 刘菊东 《工具技术》 2011年第8期75-77,共3页
采用平面磨床和刚玉砂轮对40Cr钢进行了磨削淬硬,对磨削淬硬过程中磨削力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磨削淬硬加工未出现精密磨削加工中的稳定磨削阶段,磨削淬硬过程实质是可淬硬钢的磨削淬火烧伤过程。与普通磨削不同,磨削淬... 采用平面磨床和刚玉砂轮对40Cr钢进行了磨削淬硬,对磨削淬硬过程中磨削力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磨削淬硬加工未出现精密磨削加工中的稳定磨削阶段,磨削淬硬过程实质是可淬硬钢的磨削淬火烧伤过程。与普通磨削不同,磨削淬硬过程中的磨削力比随磨削深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大;但磨削力比均较小,其值在1.0-2.0之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加工 表面淬火 磨削用量 磨削 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强化中磨削用量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宁菊 赵美林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6-530,共5页
针对磨削强化试验有一定盲目性的现状,深入地探讨磨削过程的磨削用量的优化设计,提出按砂轮地貌优化切削用量的思路。以比磨削能为优化目标,以表面粗糙度和容屑空间为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得到一个完整的磨削强化的优化模型。以40Cr为... 针对磨削强化试验有一定盲目性的现状,深入地探讨磨削过程的磨削用量的优化设计,提出按砂轮地貌优化切削用量的思路。以比磨削能为优化目标,以表面粗糙度和容屑空间为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得到一个完整的磨削强化的优化模型。以40Cr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形法或图解法求解,得出一组磨削用量的最佳组合。为正确评价优化用量的磨削强化效果,进行试验验证,取材料在变切深时进行研究。通过测量试验时的磨削力、计算比磨削能和热源强度等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通过测试试件的维氏硬度和观察其金相组织,从试验的角度研究磨削强化的效果。结果表明,优化数据较为合理,磨削强化在其指导下进行试验,可以减少盲目性,提高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强化 磨削用量 优化设计 数学模型 40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平面磨削用量的优选 被引量:3
3
作者 杜金萍 高术振 刘春玲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7年第4期63-65,共3页
通过在M7130平面磨床上的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平面磨削用量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了解平面磨削用量对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的主次关系,为合理选择平面磨削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正交试验 平面磨削用量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高速磨削用量的优化
4
作者 胡宁 杨勇生 +1 位作者 赵东标 朱剑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710-722,共13页
在满足所要求的加工精度的前提下,高效率一直是磨削生产追求的目标。用遗传算法对高速磨削用量进行优化,可解决这个非线性问题,并且速度快,不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可满足高生产率的要求。优化结果表明,生产率可提高8.3%。
关键词 磨削 遗传算法 高速磨削 磨削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叶片砂带磨削用量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娜娜 李钦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1年第4期125-127,共3页
为选取合理的发动机叶片砂带磨削用量,在ANSYS软件中建立了磨削抛光模型,并将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运用显示动力学模块对比分析不同磨粒大小、磨削深度、磨削速度对工件表面质量、应力的影响,并给出对比数据结果。该分析结果可为... 为选取合理的发动机叶片砂带磨削用量,在ANSYS软件中建立了磨削抛光模型,并将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运用显示动力学模块对比分析不同磨粒大小、磨削深度、磨削速度对工件表面质量、应力的影响,并给出对比数据结果。该分析结果可为钛合金叶片砂带磨削试验提供参考数据,且对提高磨削效率、延长砂带使用寿命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叶片 砂带磨削 磨削用量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用量的优化设计
6
作者 王伯平 《磨床与磨削》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磨削 优化设计 磨削用量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用量最佳自适应控制的解算方法
7
作者 孙昌安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3期78-84,共7页
本文基于磨削用量为随机因素,探讨了磨剂用量最佳值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建立了广义用量优化的目标函数(泛函)及在约束条件下的用量分析,并以{Py(y,C}为监控对象,确立了磨削用量最佳化的自适应控制的求解公式,最终应用于磨... 本文基于磨削用量为随机因素,探讨了磨剂用量最佳值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建立了广义用量优化的目标函数(泛函)及在约束条件下的用量分析,并以{Py(y,C}为监控对象,确立了磨削用量最佳化的自适应控制的求解公式,最终应用于磨削工序获得了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用量 目标函数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用量计算方法的改进
8
作者 任大力 《磨床与磨削》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磨削 精度 磨削用量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用量对42CrMo钢淬硬层残余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静 裴宏杰 王贵成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38-241,共4页
磨削淬硬是集成表面淬火与磨削加工的制造技术,衡量其表面质量的主要特征参数是残余应力。对42Cr Mo钢进行了平面磨削加工试验,分别研究了磨削速度vs、磨削深度ap、进给速度vw对残余应力σx的作用,初步总结了vs、ap、vw对残余应力的影... 磨削淬硬是集成表面淬火与磨削加工的制造技术,衡量其表面质量的主要特征参数是残余应力。对42Cr Mo钢进行了平面磨削加工试验,分别研究了磨削速度vs、磨削深度ap、进给速度vw对残余应力σx的作用,初步总结了vs、ap、vw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淬硬层残余应力与显微硬度分布之间的关系。试验研究发现,当vs、ap的值增加,vw减少的时候,磨削淬硬层表面残余应力σx的值会随之减少,但最大残余应力和其作用的深度却随之增加。本研究为主动控制磨削淬硬加工质量提供了理论与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淬硬 显微硬度 残余应力 磨削用量
原文传递
磨削用量对磨削淬硬加工中两侧方向毛刺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金奎 刘菊东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3-176,共4页
以平面磨削淬硬实验为基础,对磨削淬硬加工中两侧方向毛刺的形式进行了分类,同时研究了试件磨削方向(长度方向)上两侧毛刺尺寸的变化以及磨削用量对磨削淬硬加工中两侧方向最大毛刺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试件切入端到切出端,两侧方向... 以平面磨削淬硬实验为基础,对磨削淬硬加工中两侧方向毛刺的形式进行了分类,同时研究了试件磨削方向(长度方向)上两侧毛刺尺寸的变化以及磨削用量对磨削淬硬加工中两侧方向最大毛刺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试件切入端到切出端,两侧方向毛刺尺寸逐渐增大;在实验条件下,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大或工件进给速度的减小,两侧方向毛刺最大尺寸逐渐增大;同时,给出了抑制或减小两侧方向毛刺尺寸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表面淬火 磨削用量 两侧方向毛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用量对球墨铸铁QT400磨削淬硬层及其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晓峰 刘菊东 黄松伟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8-203,共6页
采用逆磨+顺磨的双程平面磨削方式对球墨铸铁QT400进行磨削淬硬试验,研究了磨削深度a_(p)和试样进给速度v_(w)对淬硬层及其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磨削后试样表层存在熔化、完全相变淬硬和未完全相变淬硬等3种情况,其中,熔化层组织为... 采用逆磨+顺磨的双程平面磨削方式对球墨铸铁QT400进行磨削淬硬试验,研究了磨削深度a_(p)和试样进给速度v_(w)对淬硬层及其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磨削后试样表层存在熔化、完全相变淬硬和未完全相变淬硬等3种情况,其中,熔化层组织为二次渗碳体、残留奥氏体和碳化物,完全相变淬硬层组织为针状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球状石墨,未完全淬硬层组织为针状马氏体、铁素体、残留奥氏体和球状石墨。显微硬度分布曲线中高硬度区的平均硬度值在850~950 HV0.2之间,与基体(190~230 HV0.2)相比,显微硬度提高近3倍。随着磨削深度a_(p)的增大或试样进给速度v_(w)的减小,试样表层呈现“完全未淬硬→未完全淬硬→完全淬硬→熔化”的变化规律,显微硬度分布曲线中高硬度区的范围也变宽,淬硬层的深度也增大且均匀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用量 磨削淬硬 球墨铸铁QT400 淬硬层 均匀性
原文传递
磨削用量对灰铸铁HT250磨削淬硬层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锴 刘菊东 +1 位作者 赵晓峰 蔡培松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0-146,共7页
在平面磨床上采用白刚玉砂轮对灰铸铁HT250进行磨削淬硬试验,研究磨削用量对灰铸铁HT250磨削淬硬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灰铸铁HT250磨削后淬硬层由表及里依次是熔化层、完全淬硬层、过渡层和基体。熔化层由二次渗碳体、残留奥氏体和碳化... 在平面磨床上采用白刚玉砂轮对灰铸铁HT250进行磨削淬硬试验,研究磨削用量对灰铸铁HT250磨削淬硬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灰铸铁HT250磨削后淬硬层由表及里依次是熔化层、完全淬硬层、过渡层和基体。熔化层由二次渗碳体、残留奥氏体和碳化物组成;完全淬硬层由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条状石墨组成;过渡层由马氏体、珠光体、残留奥氏体和条状石墨组成。改变磨削用量对淬硬层高硬度区显微硬度值没有显著影响,其硬度在800~900 HV0.2之间。磨削深度增加或者工件进给速度减小,都会使淬硬层深度增大。磨削深度和工件进给速度会对淬硬层的均匀性产生影响,致使切入端、中间端、切出端淬硬层深度不同,在本试验条件下当进给速度v_(w)=0.4 m/min时淬硬层的均匀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250 磨削用量 淬硬层 淬硬层深度 淬硬层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加工工程陶瓷磨削用量的可视化研究
13
作者 李向东 林彬 《长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3-18,共6页
在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过程中 ,金刚石砂轮特性和磨削用量直接影响磨削表现质量。文章把明确表征金刚石砂轮特性的主要指标参数进行综合 ,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建立了砂轮特性参数和磨削用量间的函数关系 ,进一步利用MAT LAB分析软件 ,对这... 在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过程中 ,金刚石砂轮特性和磨削用量直接影响磨削表现质量。文章把明确表征金刚石砂轮特性的主要指标参数进行综合 ,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建立了砂轮特性参数和磨削用量间的函数关系 ,进一步利用MAT LAB分析软件 ,对这些参数和磨削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进行了可视化研究 ,从某些方面解决了磨削加工过程中砂轮特性参数和磨削用量的选择问题。特别是在选定某一磨削用量数值后 ,如何确定其余磨削用量的选择范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磨削 砂轮特性 磨削用量 MATLAB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氏变换在磨削用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4
作者 林蔚梅 《固原师专学报》 2004年第3期70-74,共5页
微分方程可以描写物体的运动规律 .通过对微分方程的一系列数学变换就可以推导出一些新的关系式 ,从而建立起数学模型 。
关键词 微分方程 拉普拉斯变换 磨削 磨削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Q_1{py(_y)C}监控下最佳磨削用量的控制算法
15
作者 孙昌安 《磨床与磨削》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1-46,共6页
本文视磨削用量为随机因素,探讨了磨削加工用量的自适应控制算法、提出了广义切削用量最佳化的目标函数和在磨削三个阶段中求解余量切除率最佳值Q*(v,s,t)的基本算法。分别以{py.(■y)c}为监控对象建立了磨削用量自适应控制... 本文视磨削用量为随机因素,探讨了磨削加工用量的自适应控制算法、提出了广义切削用量最佳化的目标函数和在磨削三个阶段中求解余量切除率最佳值Q*(v,s,t)的基本算法。分别以{py.(■y)c}为监控对象建立了磨削用量自适应控制的求解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用量 最佳化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带磨削中磨削用量的研究
16
作者 田万禄 吴永国 《辽宁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26-30,共5页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及F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磨削用量对砂带磨削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各种目标条件下磨削用量参数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在设定切深不变的情况下,增大进给量和工件的圆周速度,有效切深将减小,且影响磨削力和功...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及F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磨削用量对砂带磨削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各种目标条件下磨削用量参数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在设定切深不变的情况下,增大进给量和工件的圆周速度,有效切深将减小,且影响磨削力和功耗的主要因素是设定切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带磨削 磨削用量 正交试验 F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用量的优化设计
17
作者 谷凤楼 高建民 阎献国 《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83-92,共10页
本文运用最优化方法,对磨削加工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解析运算,以期得到一个使金属切除率最高.且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最优磨削用量。
关键词 磨削用量 优化设计 数学模型 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用量对平面磨削残余应力的影响及应力预报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卫 郭晓军 姚智慧 《航天工艺》 1998年第4期7-9,共3页
在建立了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及表面层残余拉应力峰值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揭示了磨削用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程度及规律,并对残余应力分布的预报和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平面磨削 残余应力 磨削用量预报 应力预报
原文传递
机器人恒力干磨削的材料去除深度建模
19
作者 丁亚凯 洪荣晶 +2 位作者 张浩 胡孟成 彭加兵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6,共4页
在机器人末端安装被动柔顺装置进行恒力干磨削加工,材料去除深度较难控制。为确定合适的磨削用量控制材料去除深度,根据磨削理论和磨削力经验公式,建立关于法向压力、进给速度和主轴转速的材料去除深度模型,材料去除深度与磨削用量指数... 在机器人末端安装被动柔顺装置进行恒力干磨削加工,材料去除深度较难控制。为确定合适的磨削用量控制材料去除深度,根据磨削理论和磨削力经验公式,建立关于法向压力、进给速度和主轴转速的材料去除深度模型,材料去除深度与磨削用量指数幂的乘积成正比。通过正交实验标定模型的未知参数,建立完整的材料去除深度模型;通过单变量实验分析材料去除深度与磨削用量的关系;通过多变量随机实验对材料去除深度模型进行验证。单变量实验和随机实验表明,材料去除深度与磨削用量指数幂的乘积成正比。在磨削加工精度允许范围内,可以根据材料去除深度模型确定磨削用量控制材料去除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恒力干磨削 材料去除深度 磨削用量 法向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陶瓷磨削力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贺永 董海 +1 位作者 马勇 张弘弢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2年第1期40-44,共5页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工程陶瓷磨削加工中磨削力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包括磨削力与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及性能、磨削用量、机床刚度、磨削砂轮及磨削液的关系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在工程陶瓷磨削力方面 ,今后应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工程陶瓷 磨削 研究进展 磨削加工 显微结构 磨削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