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以亚当·斯密的社会习惯为视角 |
陈艺勇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2
|
宿命还是其他——论社会习惯心理对唐人小说《柳毅》的影响 |
徐拥军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9 |
0 |
|
3
|
浅谈社会习惯语和惯用语 |
丁建川
|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
2000 |
0 |
|
4
|
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以亚当·斯密的社会习惯为视角 |
陈艺勇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5
|
论社会习惯在民法中地位与作用 |
李卫东
|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
2006 |
1
|
|
6
|
从社会习惯法和尔比看凉山彝族传统社会性别的特征 |
秋么东市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6
|
|
7
|
从语言规范化上看社会习惯语的发展前途 |
彭国钧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8
|
彝族奴隶社会习惯法中的原始习俗 |
骆正义
|
《四川文物》
|
1999 |
0 |
|
9
|
利益表达、法定秩序与社会习惯——对当代中国农民维权抗争行为取向的实证研究 |
于建嵘
|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3
|
|
10
|
制度如何形塑良好社会习惯——以杭州市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为例 |
周鲁耀
戴以壮
|
《北大政治学评论》
|
2019 |
2
|
|
11
|
论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 |
张爱社
蒋建国
|
《龙岩师专学报》
|
2003 |
8
|
|
12
|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交往习惯 |
马峰
|
《山东教育》
|
2003 |
1
|
|
13
|
风俗习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杨永德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1987 |
0 |
|
14
|
运用儿歌教育规范儿童社会行为习惯的适用性思考 |
詹昌平
|
《教育探究》
|
2016 |
0 |
|
15
|
体育行为根源的社会生物学探索 |
张吾龙
|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16
|
论法对社会关系的确认、抽象和概括 |
李道军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17
|
试论社会风貌对认识活动的影响 |
周文彰
|
《唯实》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8
|
敞开习惯研究之视界 |
谢晖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
2017 |
0 |
|
19
|
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
江良
|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
2004 |
1
|
|
20
|
试论习惯与法律 |
汪洋
|
《晋阳学刊》
|
198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