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社会科学本土化的前提与建构——基于社会事实“四因说”的分析 |
李钧鹏
杨太文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1
|
|
2
|
一种基于社会事实的职业教育本质观 |
荣司平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整体的“社会事实”与个体的“社会行动”——关于迪尔凯姆与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逻辑基点比较 |
刘中起
风笑天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3
|
|
4
|
实证主义的潜设:在“社会事实”与“理想类型”的连续体之中的平衡 |
程启军
徐伟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5
|
社会事实与社会价值:社会转型的两个维度 |
李三辉
范和生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6
|
论当代中国城乡多梯度社会文化类型与社会结构变迁——依据“社会事实”对“二元结构”的重新认知 |
张鸿雁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2
|
|
7
|
社会行动、社会事实与社会学的起点——一种方法论的再探讨 |
姚俭建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3
|
|
8
|
模仿还是强制——塔尔德、迪尔凯姆对社会事实的不同理解 |
王大为
|
《前沿》
|
2013 |
4
|
|
9
|
语言是社会事实——索绪尔的命题 |
鲍贵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10
|
社会事实下的局外人——《局外人》的社会学解读 |
张颖
伍婷婷
|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
2009 |
1
|
|
11
|
边疆的社会事实考察——论于式玉对中国早期文化人类学的贡献 |
郭一丹
|
《文史杂志》
|
2017 |
4
|
|
12
|
解构与批判: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社会事实 |
贺林波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3
|
“同案同判”中法的一般性与社会事实基础 |
解永照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
2022 |
2
|
|
14
|
自相矛盾的“社会事实”——评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
丁岩妍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5
|
对社会事实与社会科学研究客观性的思考 |
陈兴炎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16
|
论被忽略的社会事实——行为能力、心智、年龄及其他 |
陈传法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7
|
解读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 |
刘文明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18
|
简析作为社会事实的语言所具有的特征 |
王大为
海涛
|
《前沿》
|
2013 |
0 |
|
19
|
从社会事实的特征与类型驳犯罪正常论——读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
李冰仙
|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0 |
1
|
|
20
|
社会事实、实体化与社会规范 |
陈坤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