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茅盾社会剖析小说 |
秦志希
|
《江汉论坛》
|
1988 |
0 |
|
2
|
社会生活的全景式描绘——论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 |
刘向宏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3
|
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探析 |
陈婕
|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7 |
0 |
|
4
|
论茅盾“社会剖析小说”的独创性 |
徐可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
5
|
作为“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家族史——《科尔沁旗草原》之“史诗性”风格新诠 |
洪亮
|
《抗战文化研究》
|
2024 |
0 |
|
6
|
茅盾“社会剖析小说”与晚清谴责小说 |
田敏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7
|
对社会剖析派小说价值的重新思考 |
刘岚
|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8
|
论“社会剖析小说” |
王友琴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9
|
从茅盾的创作看社会剖析派的成因 |
朱小瑶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6 |
0 |
|
10
|
现代性的恐惧与诱惑——茅盾小说的创作歧思及其文化意味 |
徐秀明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1
|
理性推导与诗化抒情——茅盾与沈从文小说之比较研究 |
陈婕
|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8 |
0 |
|
12
|
“文”与“像”:茅盾作品社会人文之互文建构 |
陆健锋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3
|
四峰并立:论解放区短篇小说创作 |
刘增杰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4
|
论30年代左翼青年作家群的小说创作与新文学现实主义流变 |
蒋明玳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15
|
柳青及其《创业史》散论 |
陈咏芹
|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
2019 |
1
|
|
16
|
中国现代文学问题解答(4) |
王继增
|
《内蒙古电大学刊》
|
1990 |
0 |
|
17
|
《内蒙古师大学报》一九九三年总目录 |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1
|
|
18
|
让当代文学站到现代文学肩膀上发展 |
王友琴
|
《中州学刊》
|
1986 |
0 |
|
19
|
多重对比见深刻——读吴组缃的《菉竹山房》 |
柯贵文
|
《现代中文学刊》
|
1997 |
0 |
|
20
|
“五四”新文学的转变与茅盾的小说创作 |
秦志希
|
《文学评论》
|
198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