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茅盾社会剖析小说
1
作者 秦志希 《江汉论坛》 1988年第11期43-47,共5页
茅盾社会剖析小说开始出现并鼎盛于三十年代初.出诸一个整体构思的《子夜》《林家铺子》和《春蚕》,分别从大都市的资本家、小镇商人、农村农民的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实行了多向整体性的解剖.稍后的《多角关系》近似这三部(篇)小说创... 茅盾社会剖析小说开始出现并鼎盛于三十年代初.出诸一个整体构思的《子夜》《林家铺子》和《春蚕》,分别从大都市的资本家、小镇商人、农村农民的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实行了多向整体性的解剖.稍后的《多角关系》近似这三部(篇)小说创作构思的迭合:其中二老板唐子嘉相当于三老爷吴荪甫,洋货铺老板李惠康代替了林老板的角色,佃户赵三保等又多少反映了老通宝们的状况.不过这部中篇远不如前三者成功.抗战以后的茅盾小说如《霜叶红似二月花》等,也程度不一地带有社会剖析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小说 三十年代 现实主义 文学创作 社会剖析小说 罗曼·罗兰 社会矛盾 苏联文学 社会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活的全景式描绘——论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
2
作者 刘向宏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0-92,共3页
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深广的社会生活的描写,清晰的时代风云的展示,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的概括和细腻入微的艺术刻画,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从辛亥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风云,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生活进行了... 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深广的社会生活的描写,清晰的时代风云的展示,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的概括和细腻入微的艺术刻画,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从辛亥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风云,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生活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子夜》 社会剖析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探析
3
作者 陈婕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86-89,共4页
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学成果,《子夜》、《林家铺子》等具有社会剖析特质的作品,对社会剖析派的形成贡献突出,体现了这一流派小说最具代表意义的卓越成就,其呈现的多重解读及引发的研讨具有多元的审美... 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学成果,《子夜》、《林家铺子》等具有社会剖析特质的作品,对社会剖析派的形成贡献突出,体现了这一流派小说最具代表意义的卓越成就,其呈现的多重解读及引发的研讨具有多元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社会剖析小说《子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茅盾“社会剖析小说”的独创性
4
作者 徐可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62-68,70,共8页
茅盾是以革命者、改革者的姿态投入文学活动的,他重视艺术的功利性,要求作家具有善于分析社会现象的头脑,去凝视现实、剖析现实、揭破现实,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他把这种文学思想,贯彻到创作实践中,使其作品带着浓烈的社会剖析的色彩,... 茅盾是以革命者、改革者的姿态投入文学活动的,他重视艺术的功利性,要求作家具有善于分析社会现象的头脑,去凝视现实、剖析现实、揭破现实,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他把这种文学思想,贯彻到创作实践中,使其作品带着浓烈的社会剖析的色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茅盾小说独特性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题先行”、题材重大、人物众多复杂,都很突出。“艺术空白”表现技法的运用,不但使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更为鲜明,也使作品更具有深邃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剖析小说 主题先行 艺术空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家族史——《科尔沁旗草原》之“史诗性”风格新诠
5
作者 洪亮 《抗战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具有“史诗性”的风格特征,这已经成为研究者的共识。但除了一般“史诗性”作品的共性外,《科尔沁旗草原》还具有“家族史”与“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双重特征。前者使得作品具有了明显的主观性和个人性,无论... 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具有“史诗性”的风格特征,这已经成为研究者的共识。但除了一般“史诗性”作品的共性外,《科尔沁旗草原》还具有“家族史”与“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双重特征。前者使得作品具有了明显的主观性和个人性,无论情节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如何巨大,它最终都收束在一种个人化的视角之下。后者则体现了当年的端木蕻良作为一个年轻的左翼作家,对于更广泛、更深刻地分析历史与社会这一目标的自觉追求。二者都使得《科尔沁旗草原》所具有的“史诗性”风格变得更加复杂而厚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旗草原》 史诗性 家族史 社会剖析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盾“社会剖析小说”与晚清谴责小说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敏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1-213,共3页
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是对晚清谴责小说的继承与超越:一方面,同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创作背景,它们都表现出再现广阔现实的"针砭时弊"的特征,促使长篇小说创作走向现代现实主义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谴责小说... 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是对晚清谴责小说的继承与超越:一方面,同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创作背景,它们都表现出再现广阔现实的"针砭时弊"的特征,促使长篇小说创作走向现代现实主义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谴责小说虽然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丑陋,却仅止于"仅足供闲散者谈笑之资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小说"。而茅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建立起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先进的社会科学思想是作家剖析现实的法宝,从而形成批判犀利的"社会剖析小说"派别,并成为日后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剖析小说 谴责小说 继承与超越
原文传递
对社会剖析派小说价值的重新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岚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0-23,共4页
以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剖析小说,对整个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小说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新时期以来,对这一流派的评价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其奠定了半个多世纪的经典地位也受到了极大质疑。本文认为,对于社会剖析小说的评价,应该从文学... 以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剖析小说,对整个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小说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新时期以来,对这一流派的评价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其奠定了半个多世纪的经典地位也受到了极大质疑。本文认为,对于社会剖析小说的评价,应该从文学与人构成的价值关系的角度入手,结合当时的具体历史环境来分析,从而确定其应有的文学史地位及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剖析小说 价值关系 重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剖析小说”
8
作者 王友琴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17-26,共10页
本文指出,《子夜》之后,形成了一个创作方法、美学原则以及风格等与之相近的小说流派——“社会剖析小说”。作者从小说的内部要素及其联系出发,对这个流派作品的表层模拟、因果认识和价值判断三个层次,分别作了具体阐释和分析,然后从... 本文指出,《子夜》之后,形成了一个创作方法、美学原则以及风格等与之相近的小说流派——“社会剖析小说”。作者从小说的内部要素及其联系出发,对这个流派作品的表层模拟、因果认识和价值判断三个层次,分别作了具体阐释和分析,然后从这个流派的整体总论它的文学意义,肯定它是中国现代文学诸流派中成就最高的一个,预言在呼唤表现社会历史的史诗性作品的今天,有理由期待“社会剖析小说”所确立的美学原则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剖析小说 长篇小说 美学原则 社会生活 中国现代文学 小说流派 创作方法 茅盾 林家铺子 文学意义
原文传递
从茅盾的创作看社会剖析派的成因
9
作者 朱小瑶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36-40,共5页
都市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勃兴,是和“乡土文学”、“问题小说”一起展露头角的.鲁迅可以说是它卓越的开拓者.到了30年代,都市题材的小说愈加引起人们的注目.老舍、巴金和左翼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一批作家,以长短不一的体裁,力度不同的形... 都市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勃兴,是和“乡土文学”、“问题小说”一起展露头角的.鲁迅可以说是它卓越的开拓者.到了30年代,都市题材的小说愈加引起人们的注目.老舍、巴金和左翼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一批作家,以长短不一的体裁,力度不同的形象,多侧面地展现了大都会的变化.而《子夜》的出现,则使都市题材的小说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它从现代中国大动荡的背景中,展现了以都市生活为中心的现代中国的社会百态,具有百科全书式的概括力量.但是,《子在》以宏大而复杂的现代小说结构,反映了巨大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出重大的社会律动,对读者产生的认识深度和艺术震撼力,都不是一般意义的“都市文学”所能比拟的.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剖析 《子夜》 茅盾 托尔斯泰 都市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社会剖析小说 社会生活 中国现代文学 《战争与和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的恐惧与诱惑——茅盾小说的创作歧思及其文化意味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秀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2,共5页
茅盾的生前显赫、死后落寞,都与其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的艺术得失密切相关。这一小说类型的创作范式可归纳为"感性细节"加"理性框架",思想精髓在于批判现实时的分寸把握,说到底是作者意欲干预政治又希... 茅盾的生前显赫、死后落寞,都与其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的艺术得失密切相关。这一小说类型的创作范式可归纳为"感性细节"加"理性框架",思想精髓在于批判现实时的分寸把握,说到底是作者意欲干预政治又希望规避现实风险的文化心理的产物。茅盾及其小说创作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交汇碰撞之际,在现代文化冲击中既深感诱惑又惊惧交加的矛盾复杂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社会剖析小说 文化心理 《子夜》 《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推导与诗化抒情——茅盾与沈从文小说之比较研究
11
作者 陈婕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52-55,共4页
沈从文的诗化抒情小说深入发展和巩固了京派小说的乡土抒情风,与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呈现的多重意义解读及引发的研讨具有多元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茅盾 沈从文 诗化抒情小说 社会剖析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与“像”:茅盾作品社会人文之互文建构
12
作者 陆健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63,共4页
茅盾小说的创作题材所涉及的社会生活内容,涵盖了20世纪中国上半叶的历史全貌。由他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流派,通过生活横断面再现社会,全方位地展现出社会图景及时代人物的转变,从而暴露出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各式问题。而从茅盾小说的... 茅盾小说的创作题材所涉及的社会生活内容,涵盖了20世纪中国上半叶的历史全貌。由他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流派,通过生活横断面再现社会,全方位地展现出社会图景及时代人物的转变,从而暴露出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各式问题。而从茅盾小说的影视化改编中,从外部的视角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电影技术的不断变革,从黑白默片到彩色有声电影,这无疑是从电影技术的角度展现出科技进步的转变,而从电影内部视角可以观察到社会时代的变化以及对时代人物的审美取向。通过对茅盾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独具特色的时代历史画卷,这幅画卷将我们拉回到历史场域中去重温旧中国的苦难和身处其中的人民的不同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内容 社会剖析小说 茅盾小说 有声电影 科技进步 影视化改编 历史画卷 社会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峰并立:论解放区短篇小说创作
13
作者 刘增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21,共9页
在解放区的小说创作中,短篇小说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以丁玲为代表的社会剖析小说,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大众化小说,以孙犁为代表的抒情小说,以刘白羽为代表的新闻体小说,构成了四个艺术情趣各异的短篇小说创作群体。
关键词 短篇小说创作 解放区文学 抒情小说 社会剖析小说 小说流派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 《荷花淀》 刘白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30年代左翼青年作家群的小说创作与新文学现实主义流变
14
作者 蒋明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11-17,共7页
本文系作者《论30年代左翼青年作家群崛起的社会历史原因》、《论30年代左翼青年作家群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质》(见本刊1992年1,3期)的姊妹篇。于前文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左翼青年作家群的小说创作与新文学现实主义流变,指出:左翼青年作... 本文系作者《论30年代左翼青年作家群崛起的社会历史原因》、《论30年代左翼青年作家群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质》(见本刊1992年1,3期)的姊妹篇。于前文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左翼青年作家群的小说创作与新文学现实主义流变,指出:左翼青年作家群的小说创作不仅克服了早期"革命文学"创作中的种种失误,实现了对"五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复归,而且对"五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作出了拓展和超越,使新文学现实主义具有更为丰富、生动的内涵,推动了现实主义文学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小说创作 左翼青年作家群 新文学 革命文学 文学创作 社会历史原因 现实主义文学 唯物辩证法 社会剖析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青及其《创业史》散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咏芹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9年第1期48-63,共16页
柳青为了创作《创业史》,主动离京赴陕,在皇甫村建立生活基地,在农村实际工作中观察、体验和认识生活,在生活中磨砺思想与艺术。他的《创业史》注意从中国农村封建宗法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历史规定性中,去认识并表现农业合... 柳青为了创作《创业史》,主动离京赴陕,在皇甫村建立生活基地,在农村实际工作中观察、体验和认识生活,在生活中磨砺思想与艺术。他的《创业史》注意从中国农村封建宗法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历史规定性中,去认识并表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艰巨性;同时注意从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出发,从整个人类社会未来理想的宏观视野,去认识并表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变革意义,去塑造在这个运动中诞生出来的理想人物。柳青重视理论思维训练,养成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剖析社会现象与人物心理的习惯。他的《创业史》,将社会剖析与人物心理剖析融为一体,赓续并拓展了由茅盾所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流派的艺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青 《创业史》 农业合作化 社会剖析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问题解答(4)
16
作者 王继增 《内蒙古电大学刊》 1990年第8期24-25,27,共3页
一、试以《林家铺子》为例,分析茅盾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所谓社会剖析小说,是指作家在创作时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分析社会生活,但同时又是从生活出发,通过所描写的生活本身引出历史的结论。也就是说,作家在描写社会生活时,已经把所... 一、试以《林家铺子》为例,分析茅盾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所谓社会剖析小说,是指作家在创作时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分析社会生活,但同时又是从生活出发,通过所描写的生活本身引出历史的结论。也就是说,作家在描写社会生活时,已经把所要描写的社会生活用马列主义理论透视过了,而不是用形象来图解理论。其主要特点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阶级特征比较鲜明,情节冲突、发展往往由各种社会矛盾所决定,与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相联系着。因而,所写虽是一时一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社会剖析小说 林家铺子 人物形象 赵树理小说 祥子 吴荪甫 马列主义理论 虎妞 农村题材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师大学报》一九九三年总目录 被引量:1
17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130-132,3,共4页
关键词 大学报 元散曲 社会剖析小说 历史透视 亚细亚生产方式 重叠式构词法 计算机教材 归因理论 鲍训吾 蒙古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当代文学站到现代文学肩膀上发展
18
作者 王友琴 《中州学刊》 1986年第3期74-74,共1页
当代文学应以现代文学中对中国社会、心理、文化的认识水准为起点,不断发展。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反映和表现的虽是两个不同的时代,但文化主潮趋向是一致的,这就是对文学的世界化及民族化方向的追求,对“现代化”的追求。当代文学除了应... 当代文学应以现代文学中对中国社会、心理、文化的认识水准为起点,不断发展。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反映和表现的虽是两个不同的时代,但文化主潮趋向是一致的,这就是对文学的世界化及民族化方向的追求,对“现代化”的追求。当代文学除了应继承五四的文学精神、文学观念之外,文学作品认识、把握描写对象的能力及深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层面。文学对人的生活的认识主要在社会关系及心理变化两大方面。在科学、民主的旗帜下,现代文学的社会意识及人的自我意识是比较发达的。当代文学在这两个方面可以从现代文学借鉴到不少东西。或者,更坦率地说,当代文学在某些地方,并未达到现代文学曾经达到的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作品 世界化 社会剖析小说 文学精神 中对中 茅盾 民族 文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对比见深刻——读吴组缃的《菉竹山房》
19
作者 柯贵文 《现代中文学刊》 1997年第1期45-46,共2页
在现代文学史上,吴组缃先生是以"社会剖析小说"而闻名的,表现三十年代乡村破产的《一千八百担》等作品因其时代性及与"主流文学"的同一性,也就格外引人注目,倍受文学史家的青睐。但在他为数不多的创作中,还有一个... 在现代文学史上,吴组缃先生是以"社会剖析小说"而闻名的,表现三十年代乡村破产的《一千八百担》等作品因其时代性及与"主流文学"的同一性,也就格外引人注目,倍受文学史家的青睐。但在他为数不多的创作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即妇女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姑姑 三十年代 时代性 对比艺术 社会剖析小说 作品 封建伦理道德 现代文学史 吴组缃 主流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新文学的转变与茅盾的小说创作
20
作者 秦志希 《文学评论》 1988年第1期168-169,共2页
有人认为,自1923年起始,到二十年代中后期,新文学创作又出现了由主观转向客观,由个人情感生活的狭小天地转向广阔社会生活的倾向,呈现出重客观再现、崇现实主义的文学总体格局。应当看到,该期间这种变化既是明显的,又是比较表面化的。... 有人认为,自1923年起始,到二十年代中后期,新文学创作又出现了由主观转向客观,由个人情感生活的狭小天地转向广阔社会生活的倾向,呈现出重客观再现、崇现实主义的文学总体格局。应当看到,该期间这种变化既是明显的,又是比较表面化的。艺术的天地是宽阔了,而偏重主观表现的思维特征并没有根本转变。这一转变期发生了一系列的陡起大落的社会变动:“五卅”、“北伐”、大革命兴起与失败等。时代风云变幻莫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社会剖析小说 新文学 客观再现 茅盾 文学创作 主观表现 思维特征 五四时期 社会变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