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溥仪研究与华人社会历史教育
1
作者 王庆祥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9-104,共6页
历史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础,既能培养民族情感,又能开阔视野。根据多年来对溥仪的研究实践,笔者提出:溥仪生平的相关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历史教育功能;溥仪研究的口述著作在历史教育中具有引导作用;以溥仪研究为基础的影视作品具有广泛的... 历史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础,既能培养民族情感,又能开阔视野。根据多年来对溥仪的研究实践,笔者提出:溥仪生平的相关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历史教育功能;溥仪研究的口述著作在历史教育中具有引导作用;以溥仪研究为基础的影视作品具有广泛的历史教育影响;以溥仪研究为基础的溥仪遗存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教育价值。笔者有两点体会,即以细节切入历史,让溥仪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溥仪研究 社会历史教育 口述史 影视作品 历史遗存
原文传递
面向社会开辟历史教育的广阔天地——《20世纪中国历史教育研究》的两点启示
2
作者 陈安民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19-122,共4页
因应于20世纪中国历史的急剧变革,历史教育工作也呈现出多变、深刻、复杂的面貌。尤学工博士的新著正为人们认识和研究这一事业的伟大图景提供了新的答案和启示:其一,要突破学校历史教育的藩篱,站在社会历史教育的全局看待和研究其全貌... 因应于20世纪中国历史的急剧变革,历史教育工作也呈现出多变、深刻、复杂的面貌。尤学工博士的新著正为人们认识和研究这一事业的伟大图景提供了新的答案和启示:其一,要突破学校历史教育的藩篱,站在社会历史教育的全局看待和研究其全貌;其二,要通过梳理重大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炼理论遗产,揭示历史教育工作的求真与致用相统一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历史教育研究》 社会历史教育 历史前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内容标准”释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韦志榕 《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文科)》 2003年第11期11-15,共5页
按照本课程的总体构想,本课程内容包括: “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和“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三个主题(可以看做一级目标)。每个主题的内容都由二级和三级目标构成。下面对以下三个问题做出解释:第一,每个主题的总体构想... 按照本课程的总体构想,本课程内容包括: “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和“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三个主题(可以看做一级目标)。每个主题的内容都由二级和三级目标构成。下面对以下三个问题做出解释:第一,每个主题的总体构想是什么?第二,每个二级目标设定的意义是什么?第三,三级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社会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 教学构想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解读
4
作者 朱明光 《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文科)》 2003年第11期7-10,共4页
《历史与社会》是本次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是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由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 《历史与社会》是本次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是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由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采用了有别于以往大纲的表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课程改革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社会课程标准》 呈现方式 课程性质 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日本社会科(历史)教育学的理论建设
5
作者 廉悫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38-47,共10页
全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述明社会科教育学的学问体系,从该学科的教育本质和教育特色上,突出社会科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第二部分着重社会科教育与历史教育的关系,以及社会科历史教育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课题。文章宗旨十分... 全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述明社会科教育学的学问体系,从该学科的教育本质和教育特色上,突出社会科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第二部分着重社会科教育与历史教育的关系,以及社会科历史教育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课题。文章宗旨十分明确:其一,解决社会科的概念问题;其二,清楚日本社会科教育学的研究特色;其三,在上述基础上,以图为我国在此方面的学术建设及中学课程改革,提供具有学识性、可行性的借鉴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教育 社会历史教育 人格 社会认识 历史认识 公民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清历史教育
6
作者 尤学工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CSSCI 2016年第1期149-166,共18页
晚清历史教育开启了中国历史教育走向现代的开端。它主要沿着两条道路展开:一是以学科化为基础的学校历史教育体制的确立与发展,二是以现代报刊与出版为主要媒介的社会历史教育的蓬勃展开。清廷制定的"壬寅癸卯学制"从制度上奠定了... 晚清历史教育开启了中国历史教育走向现代的开端。它主要沿着两条道路展开:一是以学科化为基础的学校历史教育体制的确立与发展,二是以现代报刊与出版为主要媒介的社会历史教育的蓬勃展开。清廷制定的"壬寅癸卯学制"从制度上奠定了历史教育学科化的基础,使学校历史教育能够以现代、稳定、系统的方式确立自己在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位置。虽然清廷力图将学校历史教育控制在官方意识形态的范围内,但以"新史学"为理论基础、以救亡图强为宗旨的历史教育思想还是通过编纂历史教科书等途径,突破了它的限制,并逐渐取得了在历史教育领域的主导权。晚清社会历史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以现代报刊和出版业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教育模式,出现了一个以文化界爱国人士为核心的历史教育群体。历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影响范围也相当广泛,展现了中国历史教育由古代走向现代过程中特有的朝气蓬勃的局面。晚清历史教育奠定了学校历史教育和社会历史教育并立的基本格局,提出了一些重大问题,说明了史学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学校历史教育 社会历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的公民素质教育
7
作者 严剑方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年第21期17-17,共1页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要发挥出素质教育的影响力,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育中,要求教师挖掘出教材中的内容,做好公民素质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教育发展目标。
关键词 初中教育 历史社会:公民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历史教育学建设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龚奇柱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22-27,共6页
中学历史教育学是历史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为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应尽快建立起这门学科。其任务是研究中学历史教育现象、揭示中学历史教育本质、找出中学历史教育的规律、指导中学历史教育实践,其研究内容是研究如何发挥历史教... 中学历史教育学是历史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为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应尽快建立起这门学科。其任务是研究中学历史教育现象、揭示中学历史教育本质、找出中学历史教育的规律、指导中学历史教育实践,其研究内容是研究如何发挥历史教育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育人功能,研究如何达到学校、社会和家庭历史教育的统一。中学历史教育学应从多种学科吸取营养,使之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理论与应用、以及继承、借鉴和创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育 学校历史教育 社会历史教育 家庭历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新民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5年第12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课程资源 中学历史 历史社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社会课程标准》 利用 课程改革 社会教学 课程实施 教育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理解社会教育本质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千野阳一 吴遵民 杜忠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5,共7页
要深入理解社会教育的本质首先必须注意研究方法问题。最简洁的方法是将社会教育看成是学校教育以外的教育活动的总称,进一步的方法是在有关社会教育的立法层面上所作的考察,两者都不足以探究社会教育的本质。对社会教育本质的探讨必须... 要深入理解社会教育的本质首先必须注意研究方法问题。最简洁的方法是将社会教育看成是学校教育以外的教育活动的总称,进一步的方法是在有关社会教育的立法层面上所作的考察,两者都不足以探究社会教育的本质。对社会教育本质的探讨必须在历史层面上展开,必须明确由谁、在何时、持有何种目的来组织社会教育,即须在下层民众的要求与上层统治阶级的意志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加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教育历史理解 下层民众的呼声 统治阶级的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平等概念的研究
11
作者 Moe Moe Nyein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5期73-78,共6页
“平等”有它自身的定义和解释。教育中有许多种平等:素质的平等、权利的平等、待遇的平等、教学的平等和成果的平等。长期以来,在数学成绩和高等水平的数学入学考试中,教育者与各种平等群体间的不平等有关。来自美国教育改革的历史证... “平等”有它自身的定义和解释。教育中有许多种平等:素质的平等、权利的平等、待遇的平等、教学的平等和成果的平等。长期以来,在数学成绩和高等水平的数学入学考试中,教育者与各种平等群体间的不平等有关。来自美国教育改革的历史证据和各种国际社会的一个主要观点,即提出了对平等研究之发展历程的回顾。笔者从历史和概念的角度探索了社会中平等的发展趋势,并论述了在数学教育中如何重新定义平等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教育改革需求的历史 平等 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的目的 美国数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
12
作者 尤学工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2-101,共10页
历史教育研究应从概念、对象、场域、机制等基本问题开始,建立自身的理论体系。历史教育是指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活动,它经历了由古代向近现代的转型。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历史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主体、生产机制与过程... 历史教育研究应从概念、对象、场域、机制等基本问题开始,建立自身的理论体系。历史教育是指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活动,它经历了由古代向近现代的转型。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历史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主体、生产机制与过程、知识产品的形态、传播渠道与形式、传播受众等重要问题。它可以分为学校历史教育与社会历史教育两大场域。学校历史教育的基本格局是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分立,以学科化、职业化、学校化为主要特点。社会历史教育应关注国家、学者与社会等要素,这三个要素引发了两大矛盾,即国家主流意识与社会多元诉求之间的矛盾、学者的科学性要求与社会的市场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而公共史学则是解决这些矛盾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知识生产 历史知识传播 学校历史教育 社会历史教育 公共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