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和完善新时期的社会发展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梁波 《行政管理改革》 2011年第1期44-46,共3页
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领域紧密相联,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的改革最初从经济领域人手,但结果带动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也激起了各种阻力和反作用,使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党的十七... 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领域紧密相联,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的改革最初从经济领域人手,但结果带动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也激起了各种阻力和反作用,使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结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明确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机制 新时期 当代中国 发展是硬道理 现代化发展 有机整体 经济领域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发展机制视阈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2
作者 冯海波 崔伟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9期28-30,共3页
社会发展机制是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和新方法。运用社会发展机制的分析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展哲学认为,社会发展机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和谐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机制是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和新方法。运用社会发展机制的分析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展哲学认为,社会发展机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必然环节和实现形式。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发展机制,虽然两者有着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和发展逻辑,但两者统一于社会发展的逻辑进程,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机制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发展机制的转型
3
作者 张美君 《社科纵横》 2015年第3期8-13,共6页
改革开放之初,党提出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上来。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调整国民经济,其实质是调整过去的社会发展机制问题。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发展机制已不能继续主导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国的社会发展必须转到生产与消费协... 改革开放之初,党提出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上来。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调整国民经济,其实质是调整过去的社会发展机制问题。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发展机制已不能继续主导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国的社会发展必须转到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的道路上来。党和国家首先在思想上重申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是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其次,通过调整农、轻、重的比例以及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完成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机制的建立;再次,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的思想成为编制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以规划保证新的社会发展机制的良好运行;最后,人民消费水平是否提高是检验政策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1978年开始的改革转变了工业化初期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发展机制,变为"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机制。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视角来看,这次调整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社会发展机制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发展机制的转型
4
作者 张美君 《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4年第4期3-6,共4页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上来,这解决了一个事关党和国家重大命运的问题。在确定党的工作重心之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并在生产迅速发展的基础...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上来,这解决了一个事关党和国家重大命运的问题。在确定党的工作重心之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并在生产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显著地改善人民生活。正如邓小平所言,“实现我们的目标,不是很容易的。讲大话,讲空话,都不行,要有一系列正确的对内对外的方针和政策。”“多年的经验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机制 改革开放初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转型 社会主义 四个现代化 党的工作 人民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动力与平衡机制——基于社会发展机制的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范辉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9期40-45,共6页
借鉴社会发展机制,从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角度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为农户顺利退出宅基地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良好的宅基地退出制度需要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协调;而两者的协调又需要相关制度、规范和体制等多领域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影... 借鉴社会发展机制,从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角度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为农户顺利退出宅基地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良好的宅基地退出制度需要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协调;而两者的协调又需要相关制度、规范和体制等多领域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影响宅基地退出中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的影响因素,均有很多种且影响力差异较大。现阶段农户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有效的动力机制和合理的平衡机制。构建科学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是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关键问题之一,其中科学的动力机制须要从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提高地方政府退地积极性等多方面进行协作,合理的平衡机制须要提高农户的维权能力、中央政府调整利益格局、有效制衡地方政府和提升农民政治地位等多个领域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宅基地退出 动力机制 平衡机制 社会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机制建构探略 被引量:13
6
作者 贺新元 王晓林 《学术论坛》 2004年第5期82-85,共4页
循环经济的运作机制可以概括为"五个基本点"(清洁生产、生态工业、持续农业、绿色消费、废物处理)、"四个循环"(企业内部循环、生产之间循环、社会整体循环、物质能量循环)、"三个原则"(减量化原则、再... 循环经济的运作机制可以概括为"五个基本点"(清洁生产、生态工业、持续农业、绿色消费、废物处理)、"四个循环"(企业内部循环、生产之间循环、社会整体循环、物质能量循环)、"三个原则"(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对社会机制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循环经济的社会发展机制建构包括:宏观调控机制的建构、激励驱动机制的建构、社会参与机制的建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社会发展机制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机制建构探略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林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9-51,共3页
循环经济的运作机制可以概括为“五个基本点”(清洁生产、生态工业、持续农业、绿色消费、废物处理 )、“四个循环”(企业内部循环、生产之间循环、社会整体循环、物质能量循环 )、“三个原则”(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 )... 循环经济的运作机制可以概括为“五个基本点”(清洁生产、生态工业、持续农业、绿色消费、废物处理 )、“四个循环”(企业内部循环、生产之间循环、社会整体循环、物质能量循环 )、“三个原则”(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 )。发展循环经济对社会机制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循环经济的社会发展机制建构包括 :宏观调控机制的建构、激励驱动机制的建构、社会参与机制的建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社会发展机制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以来我国消费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机制转型关系研究
8
作者 张美君 《理论界》 2015年第3期87-92,共6页
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阐述蕴含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机制,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是人的生存需要,消费满足人的需要,生产是消费的目的,个人和社会围绕着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与消费构成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消费是人类社会发展机制中的... 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阐述蕴含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机制,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是人的生存需要,消费满足人的需要,生产是消费的目的,个人和社会围绕着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与消费构成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消费是人类社会发展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建国以来我国消费制度的变迁和社会发展机制的转型是同步进行的。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抑制消费的制度和"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发展机制。改革开放初期,重视消费的作用,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成为新的社会发展机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上世纪末,我国开始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并逐渐形成"消费推动生产"的社会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制度 变迁 社会发展机制 转型 关系
原文传递
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动力机制
9
作者 朱淑春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73-77,共5页
社会发展有其动力机制。它的一般特征是社会要素的联系性、社会体系的系统性、社会发展的双向性和利益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有了崭新的内容和时代特色。其内容主要包括新的淘汰机制、投入产出机制、竞争机制、功能... 社会发展有其动力机制。它的一般特征是社会要素的联系性、社会体系的系统性、社会发展的双向性和利益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有了崭新的内容和时代特色。其内容主要包括新的淘汰机制、投入产出机制、竞争机制、功能机制、活力机制和利益机制。市场经济对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功能性影响是:导向功能、催化功能、规范功能和制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 活力机制 利益机制 淘汰机制 竞争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导向功能 社会发展机制 利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前我国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发展机制论析
10
作者 张美君 《南方论丛》 2015年第1期37-45,共9页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发展机制。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发展机制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然选择,这不仅是由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决定的,而且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人类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发展机制。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发展机制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然选择,这不仅是由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决定的,而且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人类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要经历一个重生产、轻消费的阶段,这已经被许多国家的发展证实。这种社会发展机制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我党顺应历史发展,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了这种社会发展机制的历史作用,但没有深入认识到它的局限性,以致国家发展陷入停滞状态,只能实现改革开放,改变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前 重生产 轻消费 社会发展机制
原文传递
胡锦涛科学化的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理论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巨乃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7,共7页
科学化的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和最新成果,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取向、实现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的高度统一,其须注重改革的系统配套、增强改革动力的综合效能,突出科... 科学化的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和最新成果,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取向、实现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的高度统一,其须注重改革的系统配套、增强改革动力的综合效能,突出科技创新的自主性和原创性、不断强化创新动力的可靠性和永续性,它们依次是科学化的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理论的根本要求、重要内容和灵魂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锦涛 科学化 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性发展心理机制看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巍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6-28,共3页
社会性发展机制包括角色引导机制、社会比较机制、社会学习机制、亚社会认同机制。可采用角色体验法、榜样学习法、回归生活教育法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关键词 社会发展心理机制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事业发展机制的重建——以深圳事业单位改革为例
13
作者 南岭 金传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 2010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解决“上学难”、“就医难”的根本出路在于重建社会事业发展机制。从深圳事业单位改革的样本看,一要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将不承担公共服务类的单位分离出来。二要再造保留事业单位的机制,特别要去行政化。三要引进社会资本... 解决“上学难”、“就医难”的根本出路在于重建社会事业发展机制。从深圳事业单位改革的样本看,一要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将不承担公共服务类的单位分离出来。二要再造保留事业单位的机制,特别要去行政化。三要引进社会资本,形成多主体的合作。四要做好改革配套设计,实现体制有序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事业发展机制 改革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胡锦涛科学化的社会发展动力机制思想
14
作者 巨乃岐 《绥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8-14,共7页
科学化的社会发展动力机制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和最新成果。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凸显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主体动力作用,抓住了动力机制科学化的关键要素,实现了目的价值和手段... 科学化的社会发展动力机制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和最新成果。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凸显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主体动力作用,抓住了动力机制科学化的关键要素,实现了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的高度统一;注重改革的系统配套,坚持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了改革动力的内在活力和综合效能;突出科技创新的自主性和原创性,强化了科技创新的基础地位和灵魂作用,增强了创新动力的可靠性和永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锦涛 科学化的社会发展动力机制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领导干部干事动力来源研究——以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甘守义 卞家涛 马正立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12,共4页
一些领导干部庸政懒政怠政等不作为现象,会影响经济提质增速,妨碍执政能力水平,损害政府公信力。要充分理解并合理借鉴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相关理论,以领导干部正当需要及合理利益为动力源,以激发提升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为动力能,以发达的... 一些领导干部庸政懒政怠政等不作为现象,会影响经济提质增速,妨碍执政能力水平,损害政府公信力。要充分理解并合理借鉴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相关理论,以领导干部正当需要及合理利益为动力源,以激发提升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为动力能,以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健全的市场机制为动力手段,尽快建立教育引导、激励褒扬、督察考核、内部监察、责任追究、政绩考核评价等一系列机制制度,从而激发领导干部干事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领导干部 动力来源 社会发展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的发生机制与发展机制
16
作者 史龙身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3期5-7,共3页
社会主义的发生机制即阶级斗争,它是由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发展机制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是由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发生机制即完成历史使命,代之而起作用的是社会主义发展机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 社会主义的发生机制即阶级斗争,它是由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发展机制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是由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发生机制即完成历史使命,代之而起作用的是社会主义发展机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发展机制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发展机制 中国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发生机制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及其构建略论 被引量:19
17
作者 雷世平 乐乐 谢盈盈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6,共6页
技能型建设社会动力机制的构建,是以对技能型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认识为基础的。技能型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助推技能型社会形成的各种力量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它包括自发型动力机制和自为型动力机制两种类型。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 技能型建设社会动力机制的构建,是以对技能型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认识为基础的。技能型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助推技能型社会形成的各种力量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它包括自发型动力机制和自为型动力机制两种类型。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驱力和外驱力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灵魂。政府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主体:科学认知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前提;制度体系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内容;而保障条件则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技能型社会发展动力机制 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崭新阶段
18
作者 耿洪江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4,9,共5页
自从世界上出现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就展开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这种斗争或主要是暴力的,或主要是“和平”的,斗争表现为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以及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目前,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挑... 自从世界上出现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就展开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这种斗争或主要是暴力的,或主要是“和平”的,斗争表现为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以及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目前,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两种制度的斗争异常尖锐,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处于激烈的斗争之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认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这个人们常谈的、普遍关心的、当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发展目标 社会主义制度 人类历史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新阶段 总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 历史进程 社会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全国社会发展工作会议情况
19
作者 刘润璞 《经济视角》 1995年第2期20-21,共2页
去年10月20日至23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研究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讨论《全国社会发展纲要》(草案),动员全党全社会都... 去年10月20日至23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研究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讨论《全国社会发展纲要》(草案),动员全党全社会都来重视社会发展工作,努力实现我国跨世纪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一、会议概况会议10月20日开幕,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主持会议,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作了题为《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大力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报告。邹家华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社会发展工作会议,是我国社会发展工作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机制 发展工作 社会事业 加强领导 工作会议 发展纲要 会议代表 社会发展与进步 协调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效率、公平与和谐社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安翔 《发展》 2006年第10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公平 社会发展机制 效率 社会和谐 利益因素 国家发展 分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