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会计研究方法—社会学法浅析
1
作者 何欢 王紫嫣 郎林军 《广东经济》 2017年第3X期134-134,共1页
会计研究方法对于会计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可谓百花齐放,但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分为传统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分别又以归纳法、 演绎法、 伦理法、 社会学法、 经济学法、 大样本研究方法、 实地研究方法等等为... 会计研究方法对于会计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可谓百花齐放,但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分为传统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分别又以归纳法、 演绎法、 伦理法、 社会学法、 经济学法、 大样本研究方法、 实地研究方法等等为主,长期以来,对会计研究方法本身的研究可以说是我国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试图从新时代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对社会学法进行探讨,并探究其对当今会计研究的影响,最后对社会学法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达到对会计研究方法中社会学法简要认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社会学法 会计研究方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法学
2
作者 孙文恺 苏哲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7-37,共1页
著者在该书《绪论》中介绍说:“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学研究中心从欧洲向北美的转移,欧洲和美国的法律社会学构成了法社会学发展进程中的两大传统。故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涉及欧洲的社会学法学传统,其主要人物有孔德、斯宾塞、耶... 著者在该书《绪论》中介绍说:“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学研究中心从欧洲向北美的转移,欧洲和美国的法律社会学构成了法社会学发展进程中的两大传统。故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涉及欧洲的社会学法学传统,其主要人物有孔德、斯宾塞、耶林、涂尔干、韦伯、狄骥等人;下编主要讲述北美的社会学法学发展历程,其中主要涉及霍姆斯、卡多佐、卢埃林、弗兰克、布兰克以及北美的法律现实主义运动等人物和派别的社会法学理论。两种社会学法学传统之间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欧洲大陆的社会学法学受先验理性的影响较大,重在对社会学法学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而北美的社会学法学则受经验理性的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法 社会学 主要人物 大传统 20世纪 《绪论》 研究中心 发展进程 社会学 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若干思考
3
作者 高其才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法社会学十分重视田野调查.法社会学的田野是一个场域,也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思维.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目的在“实”,即了解法事实、理解法事实、分析法事实、解释法事实.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基础在人、时、钱,即人力、精力、财力,需要有... 法社会学十分重视田野调查.法社会学的田野是一个场域,也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思维.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目的在“实”,即了解法事实、理解法事实、分析法事实、解释法事实.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基础在人、时、钱,即人力、精力、财力,需要有合适的人选、足够的时间、充足的经费.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进入田野的困难、融入田野的艰难、发现田野的磨难、表述田野的犯难、反思田野的疑难、总结调查的为难.法社会学田野调查常采用实地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座谈了解法、书面材料搜集法等调查方法和技术.进行法社会学田野调查,需要思考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他者与自我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表达与放弃的关系、理解与改造的关系,形成田野调查的沉浸论、主体论、民众论、适当论、克制论等.进行法社会学田野调查,调查者需要关心田野、树立信心、真心待人、用心观察、耐心说服、具有恒心,这是法社会学田野调查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田野调查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教义学与法社会学如何走向合作?——基于层展论和实践理性的分析
4
作者 雷磊 郑翰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43,共11页
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已摆脱早期的截然对立而开始走向合作,但目前许多学者所倡导的“合作说”缺乏坚实的元理论基础及明确的实践主张。在元理论层面上,通过运用层展论分析社会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可知,在认识论意义上法律独立于社会,而在本... 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已摆脱早期的截然对立而开始走向合作,但目前许多学者所倡导的“合作说”缺乏坚实的元理论基础及明确的实践主张。在元理论层面上,通过运用层展论分析社会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可知,在认识论意义上法律独立于社会,而在本体论意义上法律的存在以社会的存在为基础。由此观之,法社会学忽略了法律和社会在认识论意义上的分离,法教义学则一定程度上以遮蔽法律对社会的本体论依赖为前提。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实践理性之目的考量可知,在常规案件和个别疑难案件中都应运用法教义学进行裁判,法社会学此时起到辅助作用。但在出现大量极端案件致使(本体论意义上的)法律长期大面积崩塌的情形中,需要由法社会学发挥主要作用,以引导法律秩序回归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教义学 合作说 层展论 实践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中国命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牧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12-22,共11页
法社会学田野调查作为一种强调实效性与应用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必须精准把握并紧紧围绕中国命题,才能更好服务中国法治建设,为实现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提供学术支撑.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根本命题在于夯实法治的社会基础,着力于反映中国社会... 法社会学田野调查作为一种强调实效性与应用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必须精准把握并紧紧围绕中国命题,才能更好服务中国法治建设,为实现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提供学术支撑.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根本命题在于夯实法治的社会基础,着力于反映中国社会的法需求和法律实施的社会条件以增强法治的适应性基础,发现并整合能产生出微观法秩序的本土性法资源以增强法治的内生性基础.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基础命题在于呈现法治的本土实践,即通过事实描述的方法客观清晰地展现法治建设的实际景况,进一步揭示法现象背后的法秩序、法文化和更深层次的社会因素.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拓展命题在于贡献法治的中国智慧,在描述和解释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富有本土性智识的研究成果.紧扣中国命题开展法社会学田野调查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向更高水平发展,实现更具有中国味的良法善治并丰富人类法治文明中的中国话语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田野调查 中国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混合法系研究方法的创新——以法社会学为视角
6
作者 陆强 王晋熠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4期66-69,共4页
分析法社会学方法应用于混合法系研究的必要性,基于法社会学与混合法系研究的契合度,探索将法社会学方法应用于混合法系研究的途径:引入“活法”概念、引入“动态发展观”、引入“经验事实验证法”等,创新混合法系研究方法。
关键词 混合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调解机制变迁的法社会学原因和路径分析
7
作者 李瑛捷 《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 2024年第7期57-59,共3页
调解制度在我国历史悠久,其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以“熟人社会”为显著特点的我国乡村地区,对于纠纷解决、矛盾化解,调解制度更是起着诉讼无可比拟的作用。本文运用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理论,探讨在国家... 调解制度在我国历史悠久,其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以“熟人社会”为显著特点的我国乡村地区,对于纠纷解决、矛盾化解,调解制度更是起着诉讼无可比拟的作用。本文运用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理论,探讨在国家和社会逐渐转型背景下,我国乡村调解机制运行的困境及成因。针对乡村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基层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法律资源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加强基层调解队伍建设、促进习惯法与制定法的融合衔接、完善现代乡村调解程序等方面优化我国乡村调解制度,为乡村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调解 社会学 纠纷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网络对乡村纠纷过程的影响——基于CGSS的法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陆益龙 杨敏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4-180,共7页
后乡土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纠纷及其解决机制也在发生巨大变化。2006CGSS调查结果显示,乡村纠纷的整体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土地征用和基层选举纠纷尤为突出,表明城镇化扩张和现代权威的渗透正打破乡村内部的均... 后乡土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纠纷及其解决机制也在发生巨大变化。2006CGSS调查结果显示,乡村纠纷的整体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土地征用和基层选举纠纷尤为突出,表明城镇化扩张和现代权威的渗透正打破乡村内部的均衡。乡村纠纷解决或秩序构成机制则从乡土性向后乡土性转型,即从礼俗化转向行政化和法制化。乡村社会虽具"强关系"特点,但关系网络对纠纷过程其实影响并不显著,官方正义系统的可接近性高低可能对人们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网络 纠纷过程 CGSS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意识、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的选择--基于2005 CGSS的法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杨敏 陆益龙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5,共7页
法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性的认识及观念,中国社会在推进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居民的法律权威意识和法律合理性意识都呈现出增强的趋势,同时也表现为规范主义法律意识与工具主义法律意识并存的多元化特征。经验研究表明,法治意识对基层社会... 法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性的认识及观念,中国社会在推进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居民的法律权威意识和法律合理性意识都呈现出增强的趋势,同时也表现为规范主义法律意识与工具主义法律意识并存的多元化特征。经验研究表明,法治意识对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并不产生明显的作用,但对人们选择纠纷解决机制有一定影响。法律权威意识越强,选择法律解决机制的概率越低;人们越是把法律当作工具,选择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可能性就越大。基层社会的矛盾纠纷的结构扁平化特征及两极化趋势与法律至上、法律万能的宣传有一定关系。因此,研究它对化解基层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意识 纠纷 纠纷解决机制 CGSS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的冲突和互动——关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项法社会学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郭星华 王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98,共8页
中国社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人治社会。从大传统上讲是礼治社会 ,从小传统上讲是“权治”社会 ,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主要是民间规范。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大力推行法治化 ,大量蕴涵西方传统的国家法律势必与中国的民间规范在互动中产生... 中国社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人治社会。从大传统上讲是礼治社会 ,从小传统上讲是“权治”社会 ,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主要是民间规范。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大力推行法治化 ,大量蕴涵西方传统的国家法律势必与中国的民间规范在互动中产生冲突。从小传统看 ,我国法治化的目的是实现从政府权威向法律权威的转换 ,从大传统看是实现从民间规范到国家法律的转换。在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密切互动的背景下 ,本文通过在北京进行的法律与社会问卷调查的实证数据 ,提出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越轨的三种类型 ,分析了人们在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的不同关系下违法的原因 ,指出了我国法治化的道路实质上是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冲突、协调与妥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民间规范 社会转型 社会学 冲突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一起丧葬事件的法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郭星华 韩恒 《学海》 200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本文是对一起丧葬事件的法社会学分析。在这起丧葬事件中 ,死者家属一方面面临着传统的丧葬习俗———实行土葬 ,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上级的法规文件———要求火葬。受这两方面的影响 ,死者家属最后采取了偷埋这一对策。本文通过对这起丧... 本文是对一起丧葬事件的法社会学分析。在这起丧葬事件中 ,死者家属一方面面临着传统的丧葬习俗———实行土葬 ,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上级的法规文件———要求火葬。受这两方面的影响 ,死者家属最后采取了偷埋这一对策。本文通过对这起丧葬事件的实证考察 ,具体分析了 :国家法规为什么执意取代传统的习俗 ,当国家法规与传统习俗冲突的情况下 ,人们将做出怎样的行为选择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人们的行为是否达到了国家法律的预期。通过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选择 社会学 丧葬习俗 丧葬改革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法社会学角度看继受过程中的中国法治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伯礼 郑凌 何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04-107,共4页
我国厉行法治,从清末沈家本先生算起,已达百年之久。进入21世纪,在建构现代化社会时,西方法律理念在中国仍未落实。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中西双方法律理念相融合与对西方法律的继受看作是一个长期性的社会变迁过程,并分析中西法律... 我国厉行法治,从清末沈家本先生算起,已达百年之久。进入21世纪,在建构现代化社会时,西方法律理念在中国仍未落实。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中西双方法律理念相融合与对西方法律的继受看作是一个长期性的社会变迁过程,并分析中西法律理念冲突的成因,希望对探求中国法治之路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律理念 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社会学视野下的法律与习俗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平仁 鞠成伟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147-149,共3页
法律的习俗基础是法社会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论题。如果把法律看成向社会生活开放的意义结构,那么习俗就是这一意义结构最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习俗是法律诞生的母体,并在法律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给法律施加着重要的影响。即便... 法律的习俗基础是法社会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论题。如果把法律看成向社会生活开放的意义结构,那么习俗就是这一意义结构最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习俗是法律诞生的母体,并在法律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给法律施加着重要的影响。即便是在成文法高度发达的今天,习俗仍是支撑法律有效运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俗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治条例立法理论根基的法社会学考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道波 张进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5-168,共4页
自治条例立法是我国地方立法的特殊一角,对于这一立法制度理论根基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关于自治条例立法理论基础的研究还不能够从内在需求方面深刻阐释自治条例立法的合理性。在诸多研究视角中,法律社会学视角便是分... 自治条例立法是我国地方立法的特殊一角,对于这一立法制度理论根基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关于自治条例立法理论基础的研究还不能够从内在需求方面深刻阐释自治条例立法的合理性。在诸多研究视角中,法律社会学视角便是分析这一问题的最佳思路。按照这一思路,自治条例立法的理论根基至少包括分权政治之安排,多元民族文化之价值,习惯法之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条例 理论根基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纠纷解决的法社会学研究:问题及范式 被引量:38
15
作者 陆益龙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5,80,共5页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纠纷不仅包括行动层面的分歧和矛盾,而且也涵盖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遭遇的所有冤屈。纠纷金字塔理论将纠纷解决方式分为忍忍算了、双方协商私了、双方申诉并请第三方仲裁、司法诉讼等几个主要层级,如果纠纷在基层解决得越...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纠纷不仅包括行动层面的分歧和矛盾,而且也涵盖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遭遇的所有冤屈。纠纷金字塔理论将纠纷解决方式分为忍忍算了、双方协商私了、双方申诉并请第三方仲裁、司法诉讼等几个主要层级,如果纠纷在基层解决得越多,上诉到司法程序的纠纷就越少。工具主义范式则关注人们在纠纷解决中是如何动员法律工具,而建构论者强调人们动用法律解决纠纷是一个社会建构过程,法律权力论关心的不是纠纷及其解决方式本身,而是由此所反映出的人们权威认同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不同范式的差异为纠纷解决的法社会学研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考察和研究的问题,其中法律何以能真正有效地解决纠纷、何以能预防纠纷,就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纷解决 社会学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争端方式的选择——一个比较法社会学的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朱景文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17,共8页
解决争端有不同的方式,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正式解决方式和非正式解决方式,自己解决方式和第三方解决方式。基于不同的条件制约,人们采取了不同的解决争端的方式,出现了日本、美国和中国的经验模式。法社会学界对不同条件制约着人们选择... 解决争端有不同的方式,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正式解决方式和非正式解决方式,自己解决方式和第三方解决方式。基于不同的条件制约,人们采取了不同的解决争端的方式,出现了日本、美国和中国的经验模式。法社会学界对不同条件制约着人们选择不同的解决方式存在不同的理论:简单关系和复杂关系;社会发展程度;文化影响;核心关系和边缘关系;利益的计算。这几种理论各有不足,关键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找到与一种解决争端的方式相契合的理论支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解决争端方式 调解 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经验走向中国理论——法社会学理论本土化的探索 被引量:29
17
作者 郭星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共11页
从法治建设、犯罪问题、民间纠纷等三部分的法社会学探索,笔者对其研究团队1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其中,法治建设的法社会学探索包括:从法制到法治、法律的双向诠释、法律的"在场"与"不在场"、法... 从法治建设、犯罪问题、民间纠纷等三部分的法社会学探索,笔者对其研究团队1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其中,法治建设的法社会学探索包括:从法制到法治、法律的双向诠释、法律的"在场"与"不在场"、法律的实践逻辑、从"送法下乡"到理性选择、中美法律意识的比较等六个部分;犯罪问题的法社会学探索包括:社会转型与犯罪成本、犯罪人的自我归因、女犯的生活世界、堕入犯罪的"漏斗效应"等四个部分;民间纠纷的法社会学探索包括:法律的"差序利用"、初级关系的变迁与民间纠纷解决、弱者诉讼的谋略、法律的"甩干机制"等四个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验 社会学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销在我国农村蔓延的法社会学分析及其市场防范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文德 刘帆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3-166,共4页
随着传销活动在中国城市生存空间的步步萎缩,它像一根一时难以斩断的瓜蔓一样正在匐向农村社会。本文就传销由中国城市向农村蔓延的成因从法社会学角度予以分析,并从宣传预防、法律的倾斜性规制、政府有关部门的通力协防以及新农村建设... 随着传销活动在中国城市生存空间的步步萎缩,它像一根一时难以斩断的瓜蔓一样正在匐向农村社会。本文就传销由中国城市向农村蔓延的成因从法社会学角度予以分析,并从宣传预防、法律的倾斜性规制、政府有关部门的通力协防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传销向农村社会蔓延的对策,以期对农村有效地防范非法传销活动增砖添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销 农村 社会学 市场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歧视的法社会学思考 被引量:6
19
作者 谢建社 江丝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4-41,共8页
依据法社会学中的现象学方法论,文章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歧视问题进行新的思考。第一,关注人们对乙肝问题的认识及对相关法律规范的认同态度;第二,采用法社会学中的法律多元主义、法律接受和法律对利益的调整功能等理论作指导,从人们... 依据法社会学中的现象学方法论,文章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歧视问题进行新的思考。第一,关注人们对乙肝问题的认识及对相关法律规范的认同态度;第二,采用法社会学中的法律多元主义、法律接受和法律对利益的调整功能等理论作指导,从人们主观的利益衡量和客观的法律缺陷两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法律规范有效运行的因素,以认识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歧视深层问题;第三,从完善法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公益事业等方面出发,提出改善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状况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歧视 乙肝携带者 社会学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社会问题的法社会学研究范式 被引量:4
20
作者 邢鸿飞 许根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75,共8页
我国法社会学研究范式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统一,甚至存在争议,这不仅不利于法社会学自身的发展,更不利于法社会学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关怀。作者认为,我国法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范式应立足解决当下中国社会问题的现实需要,以功能主义为指引,重在... 我国法社会学研究范式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统一,甚至存在争议,这不仅不利于法社会学自身的发展,更不利于法社会学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关怀。作者认为,我国法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范式应立足解决当下中国社会问题的现实需要,以功能主义为指引,重在解释我国法律在现实运行中是如何受社会环境影响的,从而对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作出准确的预判或纠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问题 社会学 研究范式 功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