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天河机场空管塔台建筑设计思考——基于“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视角
1
作者 李文烜 《华中建筑》 2024年第7期83-88,共6页
将空中交通管制塔置于建筑历史发展的时空维度中,分析天河机场空管塔台个案。回顾其建筑设计思路,从“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视角反思建筑生成的逻辑,剖析建筑形态背后的技术标准和文化特征。论证此研究视角对解读中国当代建筑形态演进... 将空中交通管制塔置于建筑历史发展的时空维度中,分析天河机场空管塔台个案。回顾其建筑设计思路,从“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视角反思建筑生成的逻辑,剖析建筑形态背后的技术标准和文化特征。论证此研究视角对解读中国当代建筑形态演进与社会的关联性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管塔台 技术的社会形成(SST) 建筑形态 技术标准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的社会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能能 孙启贵 徐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5-97,共3页
电磁理论首先在英国完成,而电力革命却率先在美国爆发。对此,传统的技术决定论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为解释这一历史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技术的社会形成为依托,剖析了各种社会因素对电力技术形成和扩... 电磁理论首先在英国完成,而电力革命却率先在美国爆发。对此,传统的技术决定论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为解释这一历史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技术的社会形成为依托,剖析了各种社会因素对电力技术形成和扩散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由此探析我国实现技术跨越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的社会形成 电力革命 技术跨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建构论从科学研究到技术研究的延伸——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和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任玉凤 刘敏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共5页
伴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产生而逐步形成体系的社会建构论,主张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科学知识的产生,强调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建构。这种建构主义的分析问题方式逐渐由科学观延伸到了技术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 伴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产生而逐步形成体系的社会建构论,主张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科学知识的产生,强调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建构。这种建构主义的分析问题方式逐渐由科学观延伸到了技术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社会建构论作为一种方法论从SSK研究到SST研究的延伸,表明科学的人文研究对技术的人文研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论 科学知识社会 技术的社会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及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肖峰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42,25,共8页
技术的社会形成论 (SST)是自 80年代兴起至今仍在欧美尤其是欧洲十分盛行的一种对技术的社会研究流派 ,它以建构主义的方法研究技术的社会形成过程 ,十分强调技术是由社会因素塑造的 ,对技术决定论持否定的态度 ,主张技术应对社会学开... 技术的社会形成论 (SST)是自 80年代兴起至今仍在欧美尤其是欧洲十分盛行的一种对技术的社会研究流派 ,它以建构主义的方法研究技术的社会形成过程 ,十分强调技术是由社会因素塑造的 ,对技术决定论持否定的态度 ,主张技术应对社会学开放 ,即运用社会学方法去考察社会的、体制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力量对技术起形成作用的方式 ,为认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SST是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它的许多核心概念 ,如“解释的灵活性”、“结束机制”、“协商”和“对称分析”等 ,都是直接将SSK对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分析扩展到对技术的相同分析的产物 ,由此表明科学的人文社会研究与技术的同类研究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的社会形成 科学知识社会 建构主义 社会研究流派 SST SSK 科学研究 艺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本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的理念、规划与原则 被引量:4
5
作者 于杨曜 唐荣智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9-103,共5页
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以可持续发展为理想目标,作为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的《循环基本法》,其中立法理念、基本规划和原则的确立有着深刻的国内外背景,是其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循环基本法... 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以可持续发展为理想目标,作为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的《循环基本法》,其中立法理念、基本规划和原则的确立有着深刻的国内外背景,是其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循环基本法》的理念、规划与原则的考察和研究,从比较中借鉴,探索我国推行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为正处于由理念倡导向政策试验示范及至全面推进的转折时期的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法 日本 社会形成 循环型社会 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经济 理想目标 立法理念 基本规划 经验教训 发展矛盾 立法模式 循环经济 经济立法 转折时期 试验示范 国内外 借鉴 推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的社会形成”研究路线简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汉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新技术社会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其理论核心是"技术的社会形成"(SST)或"技术的社会建构"。具体分析了这一理论的3条研究路线:社会建构方法、技术系统方法、行动者网络方法。
关键词 技术社会 “技术的社会形成 “技术的社会建构” SST 研究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信息化实践看信息技术观的社会形成 被引量:1
7
作者 唐魁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6-19,共4页
中国信息化的技术实践中,不仅能够呈现出技术观的现代性特征,而且还能够反映出后现代特征。通过对中国信息技术观的技术理性和人文理性因素等分析,可以发现信息技术观的形成乃是一个复杂的、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的结果。围绕着信息技术... 中国信息化的技术实践中,不仅能够呈现出技术观的现代性特征,而且还能够反映出后现代特征。通过对中国信息技术观的技术理性和人文理性因素等分析,可以发现信息技术观的形成乃是一个复杂的、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的结果。围绕着信息技术发展和技术观的社会形成问题的讨论,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技术观 后现代 社会形成 技术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政府职能的转变导引和谐社会形成 被引量:1
8
作者 郭俊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6,共3页
维护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社会公平的实现单靠市场机制自身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发挥政府的职能。因此,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中最重要的行为... 维护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社会公平的实现单靠市场机制自身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发挥政府的职能。因此,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这种行为主体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对和谐社会环境的创造、维护、监控等职能上。与之相适应,必须加快政府现有职能的转变,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以政府职能的转变导引和谐社会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政府职能 社会形成 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 行为主体 社会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新《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概览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波 宝秀兰 《世界环境》 2009年第1期65-67,共3页
重视科学、严谨地制定循环型社会推进基本计划。并持续、有效地执行该计划是日本成功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关键。2003年,日本环境省第一次制定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实施五年后。又于2008年3月公布了新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 重视科学、严谨地制定循环型社会推进基本计划。并持续、有效地执行该计划是日本成功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关键。2003年,日本环境省第一次制定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实施五年后。又于2008年3月公布了新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以下称新基本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型社会 日本环境省 社会形成 概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技术的价值及其社会形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明国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1-6,153,共6页
技术在与主体的关系中生成价值并表现其属性。技术价值主要包括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技术价值是技术伦理产生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技术伦理是对技术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技术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 技术在与主体的关系中生成价值并表现其属性。技术价值主要包括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技术价值是技术伦理产生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技术伦理是对技术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技术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是关于技术及其发展的社会建构或形成过程和机制的理论。马克思的技术社会论既不是技术决定论,也不是社会决定论,而是技术的社会形成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价值 技术伦理 社会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军事安全如何影响技术的社会形成
11
作者 石国进 龚耘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0-152,143,共4页
相对于传统军事安全,新安全观视野下的军事安全被赋予新的内涵,既包括应对军事冲突以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备战与应战能力和状况,又包括应对自然灾害以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应急能力和状况。技术是新军事安全的重要因素,反过来,新军... 相对于传统军事安全,新安全观视野下的军事安全被赋予新的内涵,既包括应对军事冲突以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备战与应战能力和状况,又包括应对自然灾害以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应急能力和状况。技术是新军事安全的重要因素,反过来,新军事安全又是推动技术的社会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不同视域分析新军事安全对技术的本质、属性、价值、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社会形成的作用,是正确理解其对技术的社会形成的影响的合理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全观 新军事安全 技术的社会形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科学的精神价值及其社会形成
12
作者 谭文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2-76,共5页
 文章简析了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概念,探讨了科学的精神价值,包括科学的认知价值、信念价值、解释价值、预见价值和审美价值,分析了科学精神价值的社会形成过程,并认为在人类过度追求科学功利价值的今天,更应当关注科学的精神价值和人文...  文章简析了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概念,探讨了科学的精神价值,包括科学的认知价值、信念价值、解释价值、预见价值和审美价值,分析了科学精神价值的社会形成过程,并认为在人类过度追求科学功利价值的今天,更应当关注科学的精神价值和人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价值 精神价值 社会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13
作者 刘奇葆 《杭州》 2014年第7期7-7,共1页
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坚持党员干部带好头、面向全民抓落实,抓好结合融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 社会形成 力量 向善 崇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础工程 党员干部 总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14
作者 李杨瑞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 2010年第22期18-19,共2页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是加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我们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有...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是加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我们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就广西的科研人才发展而言,我提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农业科学院 人才发展 社会形成 杨瑞 院长 发展规划纲要 经济社会发展 人才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循环型经济社会形成给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瑞珍 奇云嵘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2,共4页
日本循环型经济社会是基于旨在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循环型经济之路。日本在经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各种资源的枯竭... 日本循环型经济社会是基于旨在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循环型经济之路。日本在经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各种资源的枯竭以及废弃物的不当处理给环境造成的破坏,给人民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对于资源相当匮乏的岛国来说,是必须面对问题,这已成为日本今后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本文以日本环境法制定以及实施状况为例,阐明日本环境法的制定及实施,在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日本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形成给中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型经济社会 日本 社会形成 中国 社会发展模式 经济持续发展 人与环境 环境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的社会形成观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挑战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小白 罗宾.威谦姆斯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6,共5页
导论 当前我们进行的"技术研究"(Technology Studies)和所用的"技术的社会形成"(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y approach)方法理论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尤其是和西方现代政治对技术变迁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 导论 当前我们进行的"技术研究"(Technology Studies)和所用的"技术的社会形成"(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y approach)方法理论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尤其是和西方现代政治对技术变迁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的关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社会形成 中国 现代化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研究与技术的社会形成观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宾.威廉姆斯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51,共4页
"技术的社会形成(Social Shping of Technology)"理论是一种对技术与社会复杂关系进行具体分析的方法理论.本文主要描述欧洲在这一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技术研究 社会形成 社会关系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审视IPTV的发展——技术社会形成论的视角
18
作者 成凯 尹良润 《新闻前哨》 2010年第8期57-59,共3页
技术哲学中新兴的技术社会形成论为我们分析IPTV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综合的分析框架。IPTV行业的社会实现需要更多的商业神话来刺激;社会评价需要普通大众更多积极的回应;社会调节方面还需要政府在行业的运营模式方面做更多工作;在社... 技术哲学中新兴的技术社会形成论为我们分析IPTV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综合的分析框架。IPTV行业的社会实现需要更多的商业神话来刺激;社会评价需要普通大众更多积极的回应;社会调节方面还需要政府在行业的运营模式方面做更多工作;在社会制约因素方面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需要更加紧密合作来破除国际力量对我们的威胁。IPTV的发展需要社会各个环节给予支持,否则这个行业只能成为一个过渡性的行业,仅仅成为资本运营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TV 社会形成 媒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状态与人类学——恩格斯对社会形成的理解
19
作者 吕宏山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4,共11页
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家庭序列史的证伪式考察遮蔽了恩格斯的社会起源理论。事实上,恩格斯接受了古典人类学家用以说明社会形成的家庭—社会理论模型,且始终把社会如何构成的问题同激进的资本主义批判结合在一起。在古典人... 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家庭序列史的证伪式考察遮蔽了恩格斯的社会起源理论。事实上,恩格斯接受了古典人类学家用以说明社会形成的家庭—社会理论模型,且始终把社会如何构成的问题同激进的资本主义批判结合在一起。在古典人类学家对前社会状态构建方式的争论中,恩格斯最认同摩尔根的观点,因为一个没有规则的杂交状态能够最为有力地表明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产物的非永恒性;而以性关系为基础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血婚制家族——又将证实非资本主义的、“异质性”的社会的存在。因此,对恩格斯而言,杂交状态这个被人类学与古典学重新加工过的“自然状态”将依然被作为批判的武器来使用。恩格斯以原始群中劳动的集体性来论证人的社会性及社会形成的必然性,并把群生活、两性共有关系与从猿到人的转变三者指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前史阶段。恩格斯在据此反驳原始社会史学中的个人主义的同时也指明,即便是隐私性的两性关系,也同样是经济—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摩尔根 社会形成 劳动 资本主义批判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社会起源 古典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终身学习理论与学习社会形成”研讨会在山东曲阜召开
20
《继续教育》 1998年第5期27-27,共1页
由中国成人教育杂志社、山东成人教育研究所主办的全国“终身学习理论与学习社会形成”研讨会,
关键词 终身学习理论 山东曲阜 社会形成 研讨会 学习化社会 成人教育研究 中国特色 必要性 中国成人 指导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