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武汉天河机场空管塔台建筑设计思考——基于“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视角 |
李文烜
|
《华中建筑》
|
2024 |
0 |
|
2
|
技术的社会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王能能
孙启贵
徐飞
|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3
|
社会建构论从科学研究到技术研究的延伸——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和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为例 |
任玉凤
刘敏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4
|
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及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关系 |
肖峰
|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9
|
|
5
|
论日本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的理念、规划与原则 |
于杨曜
唐荣智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4
|
|
6
|
“技术的社会形成”研究路线简介 |
王汉林
|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7
|
从中国信息化实践看信息技术观的社会形成 |
唐魁玉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8
|
以政府职能的转变导引和谐社会形成 |
郭俊华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9
|
日本新《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概览 |
徐波
宝秀兰
|
《世界环境》
|
2009 |
5
|
|
10
|
试论技术的价值及其社会形成 |
张明国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1
|
论新军事安全如何影响技术的社会形成 |
石国进
龚耘
|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2
|
试论科学的精神价值及其社会形成 |
谭文华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3
|
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
刘奇葆
|
《杭州》
|
2014 |
0 |
|
14
|
要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
李杨瑞
|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
|
2010 |
0 |
|
15
|
日本循环型经济社会形成给中国的启示 |
张瑞珍
奇云嵘
|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6
|
技术的社会形成观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挑战 |
沈小白
罗宾.威谦姆斯
|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17
|
技术研究与技术的社会形成观 |
罗宾.威廉姆斯
|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18
|
重新审视IPTV的发展——技术社会形成论的视角 |
成凯
尹良润
|
《新闻前哨》
|
2010 |
0 |
|
19
|
自然状态与人类学——恩格斯对社会形成的理解 |
吕宏山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20
|
全国“终身学习理论与学习社会形成”研讨会在山东曲阜召开 |
|
《继续教育》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