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的转换:以无意识社会心理为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承红 《前沿》 2013年第19期156-158,共3页
当今时代,社会中的人与人的社会性特征相互交融,日益密切,在人们满足于社会给予自己需要的同时,那些自发的、混乱无序的、非理性的,在人们无意识状况下形成的社会心理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就给心理咨询与治疗带来了困境:无意识... 当今时代,社会中的人与人的社会性特征相互交融,日益密切,在人们满足于社会给予自己需要的同时,那些自发的、混乱无序的、非理性的,在人们无意识状况下形成的社会心理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就给心理咨询与治疗带来了困境:无意识社会心理干扰下的个体思想和行为失控导致的心理障碍问题。"对症下药"需关注无意识社会心理在治疗过程中的唤醒与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障碍 心理咨询与治疗 意识社会心理
原文传递
无意识社会心理刍议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海荣 《学术论坛》 1987年第2期30-35,48,共7页
社会心理不仅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之一。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不同层次一样,社会心理内部,也是由不同的层次构成的,
关键词 意识社会心理 意识层次 意识心理 心理现象 弗洛伊德 社会心理 意识 心理活动 研究对象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无意识社会心理的社会功能
3
作者 李海荣 《社会科学探索》 CSSCI 1989年第5期56-58,共3页
“无意识社会心理”是相对于“有意识的社会心理”而言的。它是指在社会心理结构体系中,那些自发的、无序的、缺乏理智的、盲目的、静态的社会心理现象,是在社会主体自我意识控制和调节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很少或根本不为人们意识到,它... “无意识社会心理”是相对于“有意识的社会心理”而言的。它是指在社会心理结构体系中,那些自发的、无序的、缺乏理智的、盲目的、静态的社会心理现象,是在社会主体自我意识控制和调节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很少或根本不为人们意识到,它隐藏于人们的意识阈限之下,属于社会心理结构的深层部分。无意识社会心理一般表现为自发式的、本能式的冲动,它的基本特征是:①主体一般意识不到;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惰性(静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功能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 集体无意识 社会心理结构 民族无意识 主体自我意识 结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意识社会心理再探
4
作者 李海荣 《学术论坛》 1988年第3期61-64,共4页
无意识社会心理指的是社会心理结构的深层部分,也是社会心理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独特的社会功能,与四个现代化尤其是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关系。关于这些问题,笔者曾在《无意识社会心理刍... 无意识社会心理指的是社会心理结构的深层部分,也是社会心理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独特的社会功能,与四个现代化尤其是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关系。关于这些问题,笔者曾在《无意识社会心理刍议》①一文中作丁初步的分析阐述,但对于无意识社会心理概念的内涵、外延、实质以及根源等等,由于篇幅关系,未及作细致的研讨。本文想就此再淡一些个人的不成熟看法,就教于诸行家老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结构 社会地位 社会意识 意识现象 心理状态 自我意识 弗洛伊德 集体无意识 普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小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56-159,共4页
广西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多姿多彩 ,在婚姻形态方面很有特色。在这些婚俗中 ,包含着广西少数民族特定的社会心理意识、诸如女权卫护意识、自由恋爱意识等。各种婚姻习俗成为广西少数民族婚姻关系中重要的文化现象。而造就这一文化现象的... 广西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多姿多彩 ,在婚姻形态方面很有特色。在这些婚俗中 ,包含着广西少数民族特定的社会心理意识、诸如女权卫护意识、自由恋爱意识等。各种婚姻习俗成为广西少数民族婚姻关系中重要的文化现象。而造就这一文化现象的深层动因则是广西少数民族固有的崇尚自然、向往自由、舒张人性、注重平等的价值观念在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少数民族 婚姻习俗 文化 社会心理意识 价值观 婚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思潮的重奏与交响——论近代中国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 被引量:4
6
作者 何晓明 万国崔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是次生型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关于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的不同选择的理论结晶,是文化的民族主义与文化的世界主义相冲突的产物,是分散的世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过程中萌生的人类思想之花。保守主义发生... 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是次生型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关于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的不同选择的理论结晶,是文化的民族主义与文化的世界主义相冲突的产物,是分散的世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过程中萌生的人类思想之花。保守主义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19、20世纪之交从谭嗣同殉难到孙中山革命方略的成熟,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形成期。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两者间存在相反相成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保守主义历史必然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即历史合理性,但也应当警惕、摒除其感情趋向上的守旧、复古因素。激进主义则引领了近代中国历史演进的方向和速率,推动了现代化进程,但其中的经验教训也是学术理论界责无旁贷的研究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守主义 激进主义 社会思潮 社会心理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女子的婚姻独立人格
7
作者 龚捍真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39-44,共6页
汉代社会独特的平民色彩以及女子进入社会经济关系中,使汉代女子享有相当多的婚姻自由度和自主权。这种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社会风貌体现了汉代是贞节观念由宽泛走向片面严格的一个过渡期。
关键词 婚姻独立人格 择偶 社会心理意识 社会经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我国古代封建官僚中的畏上崇上文化心态
8
作者 梁化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36-38,共3页
本文借用了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从五个方面探析了我国古代封建官僚畏上崇上和奴仆式效忠服从文化心态的成因,并剖析了这种文化心态的实质。
关键词 封建官僚 畏上崇上 文化心态 意识社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agination as a Means of Accounting for the Alternation Between Imprisonment and Freedom in James Welch's Novel: The Heart Song of Charging Elk
9
作者 Oncioiu Anamaria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6年第4期296-301,共6页
My paper analyzes the issue of the alternation between two complementary concepts which can be analyzed in the novel The Heart Song of Charging Elk: imprisonment and freedom.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I have use... My paper analyzes the issue of the alternation between two complementary concepts which can be analyzed in the novel The Heart Song of Charging Elk: imprisonment and freedom.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I have used several critical theories of authors such as: Michel Foucault, Carl Jung, and Pierre Bourdieu. The analysis is concerned with exploring the alternation between the themes of freedom and imprisonment and the way in which these issues influence the evolution of the main character. I argue that the two themes are in a relation of interdependency and they can be interpreted as opposites from a rational point of view. The rational point of view, although valuable, is, however, incomplete without the exploration of the emotional and subjective factor. This factor can account for the "unreasonable" events from a broader perspective: that of the imagination. As Michel Foucault argues, power exists only in action. Power is also a rather elusive concept. In the same way, the perception of reality can be represented more accurately from a subjective point of view. More exactly, reality is constructed with every thought, emotion, and action of the individual. To sum up, I argue that, from a soci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main character is striving to assimilate his personality in a new and hostile cul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and, from a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he is confronting his inner shadow, as Carl Jung defines the hidden part of the personality. This has a result of the emergence of a genuine sense of self. As the critic Pierre Bourdieu argues, there are a set of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aste which define the social belonging of an individual. In the analyzed novel the character manages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and to overcome the obstacles that he finds on his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INATION FREEDOM IMPRISONMENT evolution SPIRITUALITY culture relig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Modem Western Culture Comparative Study
10
作者 He Wei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第4期86-88,共3页
The main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comparison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re mainly cultural psycholog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psychology,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identity ... The main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comparison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re mainly cultural psycholog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psychology,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identity of consciousness induced homeland is subjective motivation. From the 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 of social reality, it is the inevitable response to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dra-matic social transformation, cultural awareness promotion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M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Underlying Cau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无意识教育
11
作者 张道田 《空军政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44-47,共4页
所谓无意识教育,是相对于有意识教育而言的.心理学认为,无意识属于人的非理性方面,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没有自觉意识到的心理过程,是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无意识隐藏在人心理的深处暗中起作用,并不为人所意识.它或者... 所谓无意识教育,是相对于有意识教育而言的.心理学认为,无意识属于人的非理性方面,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没有自觉意识到的心理过程,是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无意识隐藏在人心理的深处暗中起作用,并不为人所意识.它或者暗中直接支配人的行为,使人产生无意识或下意识举动;或者暗中参与人的意识心理活动,干扰和调节人的意识行为.与此相关的无意识教育,指的是不为受教育者自身所意识到的一种教育方式.具体地说,这种教育方式是指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自觉地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味,使他们在满足美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教育 意识教育 思想政治 受教育者 战士 大众传媒 意识社会心理 军营文化 军队政治工作 教育对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