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现代公民价值观探析 |
黄元虎
|
《基础教育研究》
|
2008 |
1
|
|
2
|
教有所思,教有所想——对历史与社会教材、教参、课课练上的三处看法 |
周昆
|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
2006 |
0 |
|
3
|
感悟·拓展·提高——苏教版社会教材第一册《买东西的学问》教学谈 |
朱以秀
|
《江苏教育》
|
2000 |
0 |
|
4
|
掘品德与社会教材内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邱祖辉
|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
2011 |
0 |
|
5
|
小学《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的初步评价 |
董春华
刘力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6
|
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研究——基于民国时期社会教育著作和教材的考察 |
侯怀银
郭建斌
|
《教育史研究》
|
2019 |
2
|
|
7
|
澳大利亚社会科教材中的责任教育内容——以《社会与环境》为例 |
赵卫菊
|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0 |
0 |
|
8
|
澳大利亚小学社会科教材中的中国形象 |
赵卫菊
宋晓霞
|
《生活教育》
|
2020 |
0 |
|
9
|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历史题材课文教学例谈 |
王月枫
|
《小学德育》
|
2007 |
0 |
|
10
|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必修2《经济与社会》教材的编写为例 |
陈友芳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3
|
|
11
|
小学德育(社会)教材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比较分析——以“人教版”“康轩版”和“东京书籍版”为例 |
蔡芙蓉
熊钦乐
孟敏
申静
徐婷
章乐
|
《中小学德育》
|
2018 |
1
|
|
12
|
论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编辑的核心素养 |
李晓冬
|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3
|
美国社会学科《My World》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启示 |
陈齐
张增田
|
《新课程研究(下旬)》
|
2019 |
0 |
|
14
|
议中学《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空白" |
李优治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5
|
立足高中生物教材“进阶式”渗透社会责任教育 |
黄子萍
|
《中学生物学》
|
2019 |
4
|
|
16
|
山西革命根据地社会教育教材编撰探析 |
辛萌
岳谦厚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7
|
对第一版《社会学基础》教材中几点问题的商榷 |
戴玲玲
|
《卫生职业教育》
|
2002 |
0 |
|
18
|
略谈《历史与社会》教材资源 与乡土课程资源的无缝连接及实践策略 |
石梦婷
|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
2019 |
0 |
|
19
|
图文互补,丰实《历史与社会》教材文本信息 |
忻万紫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11 |
0 |
|
20
|
高中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的多维审视 |
张焕
|
《西部素质教育》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