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进社会文明建设:政府公共管理的价值诉求与目标导向 被引量:1
1
作者 方世南 齐立广 《学习论坛》 2010年第3期42-45,共4页
社会文明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文明进化状态,是通过社会建设达到社会和谐所取得的文明进步的成果。加强社会文明建设,有助于推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引导社会自治,对政府公共管理意义重大。政府只有形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社会文明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文明进化状态,是通过社会建设达到社会和谐所取得的文明进步的成果。加强社会文明建设,有助于推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引导社会自治,对政府公共管理意义重大。政府只有形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共同促进的整体战略架构,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在职能定位和转变上更加倾斜于社会建设,加强体制创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使社会文明建设惠及民生,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明建设 政府 公共管理 价值诉求 目标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被引量:5
2
作者 邓元珍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我们必须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经济基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精神动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我们必须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经济基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精神动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持续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发展观与狭义社会文明建设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德钦 陈承财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82-86,共5页
科学发展观与狭义社会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统一关系。科学发展观是狭义社会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衡量标准,狭义社会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切实推进狭义社会文明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狭义社会文明建设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建设机制探析
4
作者 殷成洁 范丽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2年第6期93-95,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引领”及“引领过程”探讨入手,致力于回答“如何引领”这一现实问题,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建设的机制和路径,即建立引领常态化机制,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引领”及“引领过程”探讨入手,致力于回答“如何引领”这一现实问题,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建设的机制和路径,即建立引领常态化机制,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引领长效机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引领联动机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引领渗透机制,引导民间舆论场域以及建立引领反馈机制,保证互动交流畅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建设的实效性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 社会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全民阅读助推社会文明建设
5
作者 邓婉琦 方鸿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6-8,共3页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和社会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纸质阅读缺失、国民阅读兴趣减退、浅阅读盛行等问题不利于社会文明建设。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应积极响应全民阅读活动,推进阅读立法工作...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和社会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纸质阅读缺失、国民阅读兴趣减退、浅阅读盛行等问题不利于社会文明建设。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应积极响应全民阅读活动,推进阅读立法工作,重建严肃阅读,发挥数字化阅读的优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以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促进社会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阅读 社会文明建设 数字化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群众文化活动对于社会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6
作者 刘雪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19年第12期00074-00074,76,共2页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从刚刚开始推行到现在的盛行,其实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于文化的强烈需求。而我们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需要借助这股“东风”,来迅速传播文化,完成我们的文化传播目标。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群众文化活动对于...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从刚刚开始推行到现在的盛行,其实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于文化的强烈需求。而我们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需要借助这股“东风”,来迅速传播文化,完成我们的文化传播目标。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群众文化活动对于社会环境建设有积极的影响。而只有我们明了群众文化在社会文明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我们才能更加尊重我们的“工作”,甚至是热爱我们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愿意积极的投入工作实践之中。本文中笔者就对群众文化活动对于社会文明建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文化活动 社会文明建设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旨要与实施路径
7
作者 黎开谊 孔令超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44-56,共13页
新时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旨在探索其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的高度统一,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为分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转变、理论来源与价值立场,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理论... 新时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旨在探索其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的高度统一,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为分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转变、理论来源与价值立场,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理论归纳法,通过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其实践成就、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结合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归纳总结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实现了“四个重大转变”,并擘画了“美丽中国”的实践蓝图,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必然选择;在理论层面,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源流和理论来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则是其理论升华与结晶;在价值层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对自然的善待与尊重,体现了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研究表明,新时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包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久久为功;坚持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治理方式,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 生态文化体系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艳霞 《理论研究》 2024年第2期7-17,共11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总结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探索精神文明建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总结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刻回应当前精神文明领域的现实要求。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为新征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思想共识,为其他国家构建精神家园提供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辩证关系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庄锡福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86,共4页
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社会生活”状况即人们的衣食住行样式、人际交往方式、社群组织形态直至社会习俗、大众心理等,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这是经典作家未予系统阐发而需要深入探究的领域。本文在这一分析基础上,进而探讨社会文明... 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社会生活”状况即人们的衣食住行样式、人际交往方式、社群组织形态直至社会习俗、大众心理等,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这是经典作家未予系统阐发而需要深入探究的领域。本文在这一分析基础上,进而探讨社会文明建设对政治文明建设之推动、托举作用,以及在中国特殊国情下政治权力对社会文明建设之引导、管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 社会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建设 关系
原文传递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0
《福建林业》 2024年第3期1-1,共1页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自然生态系统 民生改善 生态移民 原真性 生命共同体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有序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1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24年第3期6-7,共2页
建设绿道应市民所需,是得民心之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大家要一起动手,共同建设和呵护美好家园。——习近平2024年5月22日至2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要... 建设绿道应市民所需,是得民心之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大家要一起动手,共同建设和呵护美好家园。——习近平2024年5月22日至2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习近平2024年5月22日至2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环境 绿色环保 美好家园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低碳转型 幸福感 大力推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弘扬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思想
12
作者 胡和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共2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于2024年8月22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于2024年8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联合举办全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23日下午举行了开幕式。现将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刊登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央党校 政治工作部 中央党史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学习弘扬 学术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3
《福建林业》 2024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健全深化山海协作机制,加强山海统筹、强化功能互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 健全深化山海协作机制,加强山海统筹、强化功能互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环境容量 全面振兴 保护治理 功能互补 山海协作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海南文明岛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琼办发[2023]38号)
14
作者 《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4年第1期2-7,共6页
各市、县、自治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门,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海南文明岛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关键词 中共海南省委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行动方案 人民团体 国家机关 海南省 文明 印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桂花 张建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2-96,129,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其中,经济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政治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点,文化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聚焦点,社会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因此,为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基本内涵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探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艳芳 曲建武 吴晓霞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7,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顺应时代诉求,提出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论断和新举措,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该思想的理论来源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历史来源为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实践来源为全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顺应时代诉求,提出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论断和新举措,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该思想的理论来源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历史来源为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实践来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价值观转变维度、思维方式转变维度、环境伦理认识论转变维度、发展方式转变维度、生活方式转变维度和生态法治观转变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有力助推美丽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为解决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时代诉求 多维透视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消费模式: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5
17
作者 牛文浩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7-59,共3页
当前,我国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被异化为"病态式消费"模式,这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国新富群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被异化为"病态式消费"模式,这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国新富群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克制消费欲望、调整消费行为,才能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 病态式消费 生态消费模式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消费模式 被引量:5
18
作者 牛文浩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7-10,共4页
当前,我国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被异化为"病态式消费"模式,这使得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国新富群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被异化为"病态式消费"模式,这使得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国新富群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克制消费欲望、调整消费行为,才能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式消费 生态消费模式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反腐倡廉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景云 杨祖荣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7,共4页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目标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以广泛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最大限度地公开和透明、科学合理高效的领导和执政方式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目标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以广泛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最大限度地公开和透明、科学合理高效的领导和执政方式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为反腐倡廉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思路 ,反腐倡廉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逐步深入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必将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反腐倡廉 标本兼治 '三个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武德”精华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被引量:14
20
作者 赵玲 王宏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年第3期29-30,共2页
武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和发展 ,它深刻凝聚着中国哲学的智慧 ,美学的意境 ,艺术学的神韵 ,文化学的精神。准确把握“武德”的概念及其历史渊源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武德 传统文化 哲学思想 美学思想 艺术学 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