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感与家庭亲密度、病耻感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王欣 《包头医学》 2025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感与家庭亲密度、病耻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7例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患者的一般疏离感量表(generalized alienation scale,GAS)评分进行分组,1... 目的 :探讨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感与家庭亲密度、病耻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7例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患者的一般疏离感量表(generalized alienation scale,GAS)评分进行分组,15分≤GAS<30分的患者纳入轻度疏离组,共24例,30分≤GAS<45分的患者纳入中度疏离组,共44例,将45分≤GAS≤60分的患者纳入重度疏离组,共19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病耻感(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使用Spearman分析患者的社会疏离感与家庭亲密度、病耻感的相关性。结果:轻度疏离组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评分低于中度疏离组,中度疏离组低于重度疏离组(P<0.05);轻度疏离组患者的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inventory,ISMI)评分低于中度疏离组,中度疏离组低于重度疏离组(P<0.05);经Spearman分析,患者的社会疏离感与家庭亲密度呈正相关(t=0.411,0.396,0.406;P<0.05);社会疏离感与病耻感呈正相关(t=0.408,0.392,0.410,0.391,0.407,0.405;P<0.05)。结论: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感与家庭亲密度和病耻感呈正相关性,社会疏离感越强烈患者的家庭亲密度越低、病耻感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 社会疏离感 家庭亲密度 病耻感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段岭雪 龙漫宇 +2 位作者 铁崧元 梁会 王姝亚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6期108-111,共4页
目的调查并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入院的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表(GAS)调查其社会疏离感现状,用线... 目的调查并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入院的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表(GAS)调查其社会疏离感现状,用线性回归分析了解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因素。结果本研究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社会疏离感得分为(41.64±3.92)分,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家庭及社会支持、负性情绪是其社会疏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社会疏离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未婚、家庭及社会支持水平低及有负性情绪的患者社会疏离感较强,临床医护工作者应重视以上4类患者,做好心理疏导,采取个性化、精细化、精确性、科学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增强人文关怀,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减轻患者社会疏离感,让其更好地回归家庭和融入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社会疏离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感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徐亚南 陈永新 +3 位作者 栗文娟 陶梦阳 郭飞 杨世昌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187-1192,共6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SZ)患者社会疏离感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家庭亲密度、病耻感、生活掌控感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复查的320例中青年缓解期SZ患者,采用一般资... 目的:探讨中青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SZ)患者社会疏离感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家庭亲密度、病耻感、生活掌控感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复查的320例中青年缓解期SZ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表、生活掌控感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病耻感量表分别调查患者的基本信息、社会疏离感、生活掌控能力、家庭亲密程度以及病耻感;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青年缓解期SZ患者社会疏离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中青年缓解期SZ患者社会疏离感和生活掌控感、病耻感、家庭亲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一年内住院次数、生活掌控感、病耻感、家庭亲密度是中青年缓解期SZ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t=4.614~-4.553,P<0.05);生活掌控感和家庭亲密度与中青年缓解期SZ患者社会疏离感总分及各维度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41~-0.018;-0.348~-0.149,均P<0.05),病耻感与中青年缓解期SZ患者社会疏离感总分及各维度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64~0.127,均P<0.05)。结论:一年内住院次数、病耻感、生活掌控感、家庭亲密度是影响中青年缓解期SZ患者社会疏离感的独立影响因素,且生活掌控感和家庭亲密度与中青年缓解期SZ患者社会疏离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病耻感与中青年缓解期SZ患者社会疏离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应对其予以有针对性的干预,从而改善其社会融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缓解期 精神分裂症 社会疏离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曹婷 张莉 +2 位作者 刘俏玲 林颖 李静凤 《全科护理》 2024年第21期4137-4141,共5页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MHD)的社会疏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9月—10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门诊173对MHD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一般疏离感量表和简易...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MHD)的社会疏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9月—10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门诊173对MHD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一般疏离感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MHD病人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家庭复原力问卷和照顾者负担量表对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MHD病人社会疏离感总分为(35.03±5.92)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HD病人社会疏离感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31,P<0.01)、与家庭复原力呈负相关(r=-0.292,P<0.01)、与照顾者负担呈正相关(r=0.341,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社会交往情况、消极应对和家庭开放性是MHD病人社会疏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总变异量的22.0%。结论:MHD病人社会疏离感得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社会交往情况、消极应对和家庭开放性可对MHD病人的社会疏离感产生影响,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病人的家庭及社会关系,促使MHD病人能积极应对困难以降低其社会疏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社会疏离感 应对方式 家庭复原力 照顾者负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谷华丽 潘玉倩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分析导致患者社会疏离感低下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患者及其相关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21年0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纳入对...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分析导致患者社会疏离感低下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患者及其相关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21年0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纳入对象均经一般疏离感量表(GAS)评估所有纳入对象的社会疏离感现状,并搜集纳入对象基线资料,对比不同特征患者GAS评分情况,分析可能导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社会疏离感严重的危险因素。结果 入组100例患者经GAS量表评估后显示GAS量表平均得分(42.15±2.55)分;性别(男)、SAS(≥50分)、SDS(≥53分)、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社会支持(≤22分)、感知歧视(≥69分)患者的GAS评分均高于性别(女)、SAS(<50分)、SDS(<53分)、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社会支持(>22分)、感知歧视(<69分)患者的G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GAS量表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SAS(≥50分)、SDS(≥53分)、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社会支持(≤22分)、感知歧视(≥69分)均是影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因素(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GAS评分普遍较高,性别、SAS、SDS、家庭人均收入、社会支持、家庭人均收入、社会支持及感知歧视均与患者社会疏离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社会疏离感 影响因素 感知歧视 社会支持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晓晗 马万里 +2 位作者 王冬燕 鲍金雷 刘淑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2,共4页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疏离感水平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制定护理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表对3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得分为(44.75±...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疏离感水平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制定护理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表对3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得分为(44.75±5.6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在职情况、家庭居住地、病程、疾病复发次数、血液透析时长、血液透析频次、合并慢性病、是否清楚了解血液透析知识为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程度较严重,医护人员可根据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以降低患者的社会疏离感程度,促进其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社会疏离感 疾病复发 透析时长 生活质量 回归社会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1例青年初治肺结核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茜 蒋宇 +3 位作者 金梦杰 范恩 施莉 王梅新 《护理学报》 2024年第4期65-69,共5页
目的 调查321例青年初治肺结核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新疆喀什及和田地区结核病定点医院登记的321例青年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 目的 调查321例青年初治肺结核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新疆喀什及和田地区结核病定点医院登记的321例青年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表、结核病病耻感量表、简易版疾病感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青年初治肺结核患者社会疏离感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青年初治肺结核患者社会疏离感总分为[41.00(35.00,44.0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感知、病耻感是青年初治肺结核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39.9%。结论 321例青年初治肺结核患者社会疏离感处于中等水平。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女性、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收入低、疾病感知水平高、病耻感强烈的患者,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社会支持,关注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其心理疏导,普及结核病相关知识,纠正其负性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肺结核 社会疏离感 疾病感知 病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徐滢佳 谢松洪 +3 位作者 卢燕 石小妍 赵映 黄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90,共5页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24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家庭关怀量表、疾病接受度量表及一般疏离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24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家庭关怀量表、疾病接受度量表及一般疏离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得分(37.83±9.8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子女个数、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透析龄、歧视知觉总分、疾病接受度总分与家庭关怀度总分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57.60%的变异。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可通过降低其歧视知觉水平、增加其疾病接受度和家庭关怀度,从而减轻患者社会疏离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社会疏离感 歧视知觉 疾病接受度 家庭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与自我表露、歧视知觉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丘夏 郭凤英 陈冷眉 《临床护理杂志》 2024年第6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与自我表露、歧视知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1月我院复查的鼻咽癌幸存者15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调查表(GAS)、痛苦表露指数量表(DDI)和歧视知觉量表(DPS)进行调... 目的探讨鼻咽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与自我表露、歧视知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1月我院复查的鼻咽癌幸存者15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调查表(GAS)、痛苦表露指数量表(DDI)和歧视知觉量表(DPS)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社会疏离感与自我表露、歧视知觉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确诊时间、居住地和是否伴有听力障碍的鼻咽癌幸存者G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幸存者GAS评分为(37.49±2.86)分,处于较高水平;DDI评分为(27.56±3.15)分,DPS评分为(71.92±11.23)分,处于低自我表露和高歧视知觉水平。鼻咽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与自我表露呈负相关,与歧视知觉呈正相关(P<0.001)。结论鼻咽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较高,且受到确诊时间、居住地和听力障碍等因素影响,医护人员需采取健康宣教和提高社会支持度等方式帮助其更快融入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社会疏离感 歧视知觉 自我表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感觉运动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社会疏离感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新霞 马灵亚 +1 位作者 钱小芳 颜红萍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4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团体感觉运动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社会疏离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两组均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主要包... 目的探讨团体感觉运动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社会疏离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两组均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医疗环境,鼓励家属进行陪伴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团体感觉运动训练,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团体感觉运动训练计划,并按规定内容、频率、时间和强度进行训练,提供个体化健康教育,鼓励互动交流从而增强自信心。连续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病耻感及社会疏离感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与一般疏离感量表均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感觉运动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社会疏离感的干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感觉运动训练 稳定期 精神分裂症 病耻感 社会疏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性结肠造口居家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赵鑫鑫 马薇 +2 位作者 赵志文 于洪宇 吴亚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10期1530-1535,共6页
目的探究永久性结肠造口居家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永久性结肠造口居家患者共11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交往焦虑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等进行测评,通过Pearson相... 目的探究永久性结肠造口居家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永久性结肠造口居家患者共11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交往焦虑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等进行测评,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永久性结肠造口居家患者社会疏离感与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永久性结肠造口居家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永久性结肠造口居家患者交往焦虑量表评分为47.83±6.21分,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评分为7.08±2.15分,社会影响量表评分为78.52±4.39分,居家管理自评量表评分为137.85±14.62分;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永久结肠造口居家患者交往焦虑量表总分与造口后时间、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总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总分、居家管理自评量表总分呈负相关性(r=-0.352~-0.204,P<0.05),与年住院次数、社会影响量表总分呈正相关性(r=0.185~0.37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永久性结肠造口居家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有造口后时间、年住院次数、造口自护、应对方式、病耻感、家庭关怀度(P<0.05)。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居家患者社会疏离感处于中等水平,且永久性结肠造口居家患者社会疏离感影响因素复杂,临床应强化心理干预,协同患者家属以加强家庭关怀,从而缓解其社会疏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结肠造口 社会疏离感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社会疏离感研究进展
12
作者 徐滢佳 黄菲 +3 位作者 谢松洪 汪燃 卢燕 赵映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09,共5页
从社会疏离感概念和测评工具、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社会疏离现状、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社会疏离感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社会疏离感 量表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与病耻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13
作者 赵海迪 姚翠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分析社会支持、病耻感与社会疏离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0例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一般疏离感量表对其进行...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分析社会支持、病耻感与社会疏离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0例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一般疏离感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得分(46.52±6.34)分、社会支持得分(37.64±5.72)分、病耻感得分(68.29±8.34)分;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与社会支持间呈负相关、与病耻感间呈正相关(P<0.05);女性、18~44岁、家庭经济入不敷出、症状困扰明显、抑郁情绪、社会支持程度低、病耻感程度高,其社会疏离感得分高(P<0.05)。结论: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其社会疏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永久性造口 社会疏离感 影响因素 社会支持 病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视知觉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影响
14
作者 刘艳君 杨菁 姚翠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2期1583-1587,共5页
目的 探讨歧视知觉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结直肠二病区的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26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恶性肿瘤歧视感特异性量表中... 目的 探讨歧视知觉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结直肠二病区的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26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恶性肿瘤歧视感特异性量表中结直肠癌造口分量表、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测评量表进行评定,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歧视感特异性量表结直肠癌造口分量表各维度得分与社会疏离感测评量表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歧视知觉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影响。结果 歧视感特异性量表结直肠癌造口分量表总得分为(44.36±9.73)分,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量表总得分为(59.26±11.57)分;歧视感特异性总分与社会疏离感总分呈正相关(r=0.427,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造口术后时间、造口自理能力及是否发生过造口并发症、术后是否进行放化疗的患者社会疏离感总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歧视知觉可独立解释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18.5%的变异。结论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感处于高水平,与歧视知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造口 社会疏离感 歧视知觉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陶颖 焦成 《上海护理》 2024年第11期43-46,共4页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收治于扬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一般疏离量表(GAS)、社会影响量表(SIS)及简易...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收治于扬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一般疏离量表(GAS)、社会影响量表(SI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GAS得分为(43.79±4.57)分。SIS得分及消极应对与社会疏离感得分呈正相关、积极应对与社会疏离感得分呈负相关(均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液透析年限、合并症、是否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者、社会影响及消极应对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医护人员可以结合其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感水平,进而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社会疏离感 社会影响 影响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社会疏离感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16
作者 张楠 闫丹舵 +1 位作者 杨媛媛 陈前贵 《循证护理》 2024年第23期4304-4308,共5页
目的:分析青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社会疏离感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3年9月30日于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感染科住院的青年乙型肝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病人的基本信息,采... 目的:分析青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社会疏离感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3年9月30日于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感染科住院的青年乙型肝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病人的基本信息,采用疏离感量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歧视测量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病人的社会疏离感、被歧视的严重程度、应对方式情况进行评估,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病人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疏离感总分为(41.32±2.41)分,被歧视感总分为(73.32±9.6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婚姻情况、对家人/朋友态度的满意情况、感到被歧视的严重程度是青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人社会疏离感评分与感到被歧视的严重程度、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与面对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感到被歧视的严重程度、面对与回避应对方式是影响青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社会疏离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青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存在社会疏离感,与文化程度、感到被歧视的严重程度、医学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改善其社会疏离感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慢性乙型肝炎 社会疏离感 应对方式 歧视 护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肺结核患者社会疏离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林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871-873,共3页
目的 观察耐药肺结核患者社会疏离感状况,分析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03月-2023年03月期间诊治的8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当天,采用一般疏离感量表(GAS)评估社会疏离感状况,设计一般资料调查... 目的 观察耐药肺结核患者社会疏离感状况,分析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03月-2023年03月期间诊治的8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当天,采用一般疏离感量表(GAS)评估社会疏离感状况,设计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询问并在患者的配合下完成问卷填写,比较不同基线资料的患者其社会疏离感情况(GAS评分),回归分析检验耐药肺结核患者社会疏离感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8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GAS评分为24-58分,平均(45.44±11.57)分,社会疏离感整体呈较高水平。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情况、婚姻状况等耐药肺结核患者的G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病程、家庭收入、社会支持、心理状况的耐药肺结核患者G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初步一元线性回归后,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最终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937.331,P<0.001),因变量GAS评分的98.4%可由年龄、病程、PASS评分、HADS评分来解释(校正的R^(2)=0.984),线性回归方程为:Y=11.597+0.049X1+2.279X2-0.245X4+0.188X5。结论 耐药肺结核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社会疏离感,可能受年龄、病程、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心理状况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肺结核 社会疏离感 年龄 病程 社会支持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黄聪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10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一般疏离感量表、社会关系质量量表、自我形象量表及去骨瓣减压患者颅骨修补术后需求...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一般疏离感量表、社会关系质量量表、自我形象量表及去骨瓣减压患者颅骨修补术后需求满足问卷对198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98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患者颅骨修补术后一般社会疏离感量表得分为(36.03±8.11)分,此得分与社会关系质量量表得分、去骨瓣减压患者颅骨修补术后需求满足问卷得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404、-0.371,P<0.001),与自我形象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518,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无配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社会关系质量量表得分、自我形象量表得分、去骨瓣减压患者颅骨修补术后需求满足问卷得分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社会疏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患者有中等水平的社会疏离感,医疗机构应关注此类患者的心理健康,着重关注无配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弱、社会关系质量低、对自我形象不满意、术后需求未得到满足的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其社会疏离感水平,以期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 颅骨修补术 社会疏离感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压豆联合情志相胜疗法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自尊心水平及社会疏离感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吴长芹 陈慧琴 叶慧娟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10期877-878,共2页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情志相胜疗法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自尊心水平以及社会疏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耳穴...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情志相胜疗法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自尊心水平以及社会疏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耳穴压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情志相胜疗法。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的精神症状,自尊量表(SES)评价两组自尊心水平,一般疏离感量表(GAS)评价两组社会疏离感,并在干预结束后统计两组精神分裂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BPRS量表各维度评分比干预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SES评分比干预前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GAS评分比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情志相胜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自尊心水平、缓解社会疏离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 情志相胜疗法 精神症状 自尊心水平 社会疏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刘美玲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7期158-161,共4页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感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会影响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一般疏离感量表(Ge...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感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会影响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一般疏离感量表(General Alienation Scale,GAS)收集相关资料,比较不同特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GAS评分,分析该类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GAS评分为(40.23±4.02)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住院次数、社会支持度、病耻感、家庭关怀度的患者其G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住院次数、社会支持度、病耻感、家庭关怀度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疏离感水平较高,与患者年住院次数较多、社会支持度低下、病耻感较强、家庭关怀度低下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社会疏离感 社会支持 病耻感 家庭关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