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年逆境和晚年社会经济资源对老年失能轨迹的影响
1
作者 方博野 洪岩璧 王有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83,158,共15页
基于早年逆境的风险积累与阶层流动之跨时间动态调节作用的耦合效应,本文尝试阐释生命历程中健康不平等的形成机制。在实证设计上,通过整合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多年度的数据,本文比较了“高起点向下流动”“低起点无明显流动”“高... 基于早年逆境的风险积累与阶层流动之跨时间动态调节作用的耦合效应,本文尝试阐释生命历程中健康不平等的形成机制。在实证设计上,通过整合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多年度的数据,本文比较了“高起点向下流动”“低起点无明显流动”“高起点无明显流动”“低起点向上流动”四类不同生命历程老年人的失能轨迹。“时点-个人多层次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首先,早年不利处境虽然提高了我国老年人失能的起点,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经历过更多逆境的老年人体现出明显的生存优势,失能速度更慢。其次,早年处于不利处境,但是在后续生命阶段实现了阶层跃升从而拥有更多社会经济资源的老年人,身体功能的初始水平更好,后续失能速度也更慢。上述结论说明,个体生命的演进轨迹并非遵循一成不变的规律,不同时间节点上的重要经历、生活变迁和阶层流动都可能影响个人健康生平的构建。这验证了健康不平等形成路径中的“社会相对论”假说,也回应了生命历程理论中关于时间性、时序性、能动性和可逆性的核心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逆境 社会经济资源 失能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特征分析与评价
2
作者 杨改河 成升魁 许毓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8-20,24,共4页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社会经济在整个自治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显著,产业结构发育水平低,具有待开发区的典型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低,但温饱已基本解决,农业经营粗放,属福利型农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社会经济在整个自治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显著,产业结构发育水平低,具有待开发区的典型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低,但温饱已基本解决,农业经营粗放,属福利型农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征十分明显。该区区位适中,便于外引内联,基础设施较好,人才相对集中,有利于开发。能源交通为区域开发之“瓶颈”,且自我开发能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资源 西藏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经济统计职能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 被引量:3
3
作者 程斌 张水茂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年第8期59-60,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统计手段在其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我国的经济领域联系的越来越紧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将就如何发挥经济统计职能,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进行一定的分...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统计手段在其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我国的经济领域联系的越来越紧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将就如何发挥经济统计职能,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统计职能 社会经济资源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行企业租赁经营 盘活社会经济资源
4
作者 邵世权 恽鹏雁 《中国集体经济》 2005年第11期31-33,共3页
梨树县手工业合作联社现有企业21户,其中原有成员单位17户,新加入成员单位4户,我们多数企业成立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几经兴衰艰难地走到了21世纪.
关键词 社会经济资源 梨树县 手工业合作联社 租赁经营模式 资产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社会经济资源分区评价
5
作者 邓修善 袁宗勇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89年第3期54-63,共10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四川各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势、特点、问题、发展方向和途径,我们利用“四川省国土资源评价及分区研究”课题的成果,对8个国土区的社会经济资源进行了评价研究。
关键词 社会经济资源 分区评价 四川
全文增补中
简述法律与社会经济资源的相关性
6
作者 赵伟 《环球市场》 2015年第13期14-14,共1页
社会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基本能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像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等都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社会经济资源,需要得到良好的社会公德维系和法律保护.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资源... 社会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基本能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像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等都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社会经济资源,需要得到良好的社会公德维系和法律保护.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资源在产权保护方面的必要性,并基于此探讨了传统文化资源与文化产权保护等相关国家法律之间的理论依据,从而确立它们之间保护与被保护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资源 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产权保护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的生态保护修复转型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军 孙雨芹 +1 位作者 杨智威 彭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7-1304,共8页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动态演变的耦合系统。本文明晰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的认知内涵,梳理了人地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框架等耦合方法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动态演变的耦合系统。本文明晰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的认知内涵,梳理了人地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框架等耦合方法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要素关联的系统性不足、空间尺度统筹的联动性不足、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性不足等。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转型的路径和策略,包括强化系统目标进行模式与格局优化、跨层级联动统筹、高质量协同匹配等,以期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保护修复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 转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时空分异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文睿 孙栋元 +4 位作者 王亦可 杨俊 兰立军 靳虎甲 徐裕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7-1537,共11页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示驱动因素和空间异质性,并利用趋势面映射耦合协调度全域分布。结果表明:(1)由经济发展带动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综合发展指数由2006年0.29增长至2021年0.65。(2)河西走廊水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两两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不同趋势上升,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处于颉颃阶段向磨合阶段升级;协调度经历“轻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中级协调发展”五个阶段。(3)区域空间异质性逐渐发展为减小趋势,2021年空间分布表现出东南部发展优于西北部格局,金昌和张掖逐步成为河西发展优势区域。(4)城市化率、排污总量、节水灌溉面积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耦合发展起到较大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对河西走廊经济-生态-水资源系统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耦合协调模型 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 时空演变规律 驱动因素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吕铖 吕素冰 +3 位作者 焦天一 赵衡 王富强 邵薇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河南省黄河流域2011-2022年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采用核密度估计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分别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心带动周边,边缘发展缓慢”、“上游优于下游,西南优于东北”的空间非均衡格局;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向好趋势显著,各城市间空间异质性明显,呈现出“区域齐升,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演化特征;自然禀赋、经济基础以及人居环境是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各因子之间关系日益紧密,交互类型呈现向“非线性增强”转化趋势。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协调发展评价的新方法,并对其科学性进行了验证,为深入剖析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提供了有力工具,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随机森林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芷若 肖喜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36,共7页
正确认识并理清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构建了包含30项... 正确认识并理清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构建了包含30项的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综合评价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子系统间省际差异明显,尤以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差异最为突出;三系统整体始终保持着高水平的耦合状态,且子系统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越发明显;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经历了从濒临失调衰退到初级耦合协调的转变,空间上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发展节奏不一,具体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特征;根据障碍因素分析可知,城市节约用水量、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是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江经济带未来可在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治理上多下功夫,同时注重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以实现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长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基于再生水利用视角
11
作者 张国丰 王瑞贤 苑清清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0-30,共11页
再生水是传统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开发利用再生水可以缓解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基于再生水利用视角研究河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构建了再生水-经济社会-传统水资源-环境(RETE)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 再生水是传统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开发利用再生水可以缓解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基于再生水利用视角研究河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构建了再生水-经济社会-传统水资源-环境(RETE)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RETE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探究了RETE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北省再生水、经济社会、传统水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且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RET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并且除保定、沧州和衡水濒临失调外,其他城市均处于耦合协调阶段;此外,RETE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城镇化率、污水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经济社会-传统水资源-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灰色关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发展协调度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乾坤 李豫新 任凤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84-87,共4页
文章通过选取反映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发展状况的20项指标因子,构建了反映区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评价模型,从动态与静态两个角度分析了新疆南北疆各自区域的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综合效益、复合系统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协调度。
关键词 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 协调度模型 协调度 新疆南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西琴 邢思齐 +1 位作者 张远 张兵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49,共5页
城市群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构建了成都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并采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 城市群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构建了成都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并采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成都平原城市群所包括的7个城市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城市群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为0.59,各城市的协调发展度界于0.53~0.68之间,各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差异较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成都平原城市群面临的两大任务。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城市群内的分工协作,加大资源环境保护的力度,提高城市群的整体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城市群 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胡志强 段德忠 曾菊新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487-494,共8页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引入三角图分析方法,从经济(E)、社会(S)和资源环境(R)3个方面构建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ESR)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武汉城市圈ESR系统脆弱性的空间特征及分类....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引入三角图分析方法,从经济(E)、社会(S)和资源环境(R)3个方面构建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ESR)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武汉城市圈ESR系统脆弱性的空间特征及分类.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ESR复合系统脆弱性水平较高,属于中高级别,且空间分异明显.2从武汉城市圈各子系统看,经济子系统武汉市一城最优,形成由低脆弱性、中等脆弱性、较高脆弱性和高脆弱性组成的4个板块;社会子系统脆弱性整体较差,黄冈市高脆弱性尤其突出;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性在空间上呈核心-边缘结构,敏感性和系统脆弱性相关性较高.3武汉城市圈脆弱性类型可分为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型、社会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型、经济社会子系统脆弱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子系统均衡脆弱型、经济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型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 脆弱性 三角图法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元联系数在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睿冉 毛晓敏 王慧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84,共4页
四元联系数是集对分析中同异反联系数的推广,它可更深入地分析系统中的各种复杂因素。将四元联系数应用于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其结果简便直观,能清晰地反应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间的联系。通过对山东省日照市水资源与社会... 四元联系数是集对分析中同异反联系数的推广,它可更深入地分析系统中的各种复杂因素。将四元联系数应用于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其结果简便直观,能清晰地反应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间的联系。通过对山东省日照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等级为"可持续",与模糊分析法的评价结果一致。因此,四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理论为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社会经济 协调发展 集对分析 四元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时空协同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冬平 李同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7-100,104,共5页
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依据,根据渭河流域生产系统、生活系统和水资源系统相互作用机理,在满足一定程度的河道生态环境用水的情况下,建立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关系模型;根据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条件,分别运行高速发展方案(HD)、... 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依据,根据渭河流域生产系统、生活系统和水资源系统相互作用机理,在满足一定程度的河道生态环境用水的情况下,建立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关系模型;根据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条件,分别运行高速发展方案(HD)、协调发展方案(CD)和调水发展方案(MD)。认为MD方案是实现关中地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现有(含规划)的引水工程的数量不能完全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应规划建设新的引水工程,并需要提前完工投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模型 资源-社会经济系统 时空协同 关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视角下的安徽省高质量发展判别及障碍诊断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乐勤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35-42,共8页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区域高质量发展判别及障碍诊断,为确定区域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数据参考。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经济社会、生态支撑与环境保障系统进行...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区域高质量发展判别及障碍诊断,为确定区域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数据参考。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经济社会、生态支撑与环境保障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运用状态协调度模型,测算经济社会、生态支撑与环境保障系统静动态协调度;基于静动态协调度变化值,构建高质量发展判断体系,对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状态进行判别;采用障碍诊断模型,对掣肘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支撑及环境保障系统得分,分别由2005年的42. 33、36、31. 05攀升至2016年的82. 33、75. 74、69. 15; 2)考察样本期,静、动态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 508 0、0. 498 8,多年平均呈准高质量发展状态; 3)高质量发展最大障碍因子为经济社会发展系统,障碍度均值为23. 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判别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 状态协调度模型 障碍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满凤 刘玉凤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105,159,共7页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复合系统,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选取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三个子系统为目标参数,并设置相关的决策变量,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用模式搜索算法进...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复合系统,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选取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三个子系统为目标参数,并设置相关的决策变量,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用模式搜索算法进行求解,通过调整和控制"投入"来达到以上目标。进一步分析不同发展目标要求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路径方案,并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 多目标规划 协调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资源-社会经济系统SD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杰鲲 张在旭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6-7,30,共3页
分析了石油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因果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人-机对话式的经济模型。通过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经济模型与实际数据吻合良好,并对2006年到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油产量、环... 分析了石油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因果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人-机对话式的经济模型。通过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经济模型与实际数据吻合良好,并对2006年到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油产量、环境污染量、石油工业投资量、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等指标进行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资源-社会经济系统 系统动力学 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资源禀赋与厦漳泉经济不平衡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赖永贵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25-29,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厦漳泉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了较大的不平衡,综合比较研究1978年左右三地传统手工艺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等8个经济社会资源条件,认为经济社会资源禀赋的差异并非是厦漳泉三地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出... 改革开放以来,厦漳泉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了较大的不平衡,综合比较研究1978年左右三地传统手工艺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等8个经济社会资源条件,认为经济社会资源禀赋的差异并非是厦漳泉三地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出现非典型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经济社会资源禀赋与改革开放后厦漳泉经济的非典型不平衡发展无关。同时认为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社会资源条件使厦漳泉三地适合发展不同类型的经济,是三地选择不同发展路径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社会资源 厦门市 漳州市 泉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