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质规定性的生产劳动与社会规定性的生产劳动
1
作者 彭雨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2-56,共5页
物质规定性的生产劳动与社会规定性的生产劳动彭雨平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在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期我国有过两次热烈的大讨论,大家都从马克思的著作中引证,但却又未能达成共识,实践发展到今天,讨论也断断续续地进行到今天。... 物质规定性的生产劳动与社会规定性的生产劳动彭雨平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在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期我国有过两次热烈的大讨论,大家都从马克思的著作中引证,但却又未能达成共识,实践发展到今天,讨论也断断续续地进行到今天。下面,就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物质规定性 社会规定性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生产关系体系 社会主义劳动过程 马克思 资本主义劳动 生产力发展水平 社会主义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人口社会规定性的一点认识
2
作者 唐晓冰 《广东社会科学》 1986年第1期88-94,共7页
强调人口的唯一属性是社会属性(社会规定性),强调对人口的变动,人口的生产过程和运动规律唯一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生产方式,曾经是我国人口理论界的一般观点.这种观点之所以长期以来能够占统治地位,既有它的政治背景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 强调人口的唯一属性是社会属性(社会规定性),强调对人口的变动,人口的生产过程和运动规律唯一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生产方式,曾经是我国人口理论界的一般观点.这种观点之所以长期以来能够占统治地位,既有它的政治背景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于理论界在对人口的社会规定性的认识问题上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想就学习《资本论》谈谈自己对人口社会规定性的一些粗浅看法,旨在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在这方面有深入研究的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规定性 人口过剩 劳动能力 自然界 他生物 人口规律 人口问题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生物学规律 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型农民的社会学规定性
3
作者 李全生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7-60,共4页
新型农民是决策层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近几年的重要会议和文件中多次出现。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中国农民的社会表现形态依次为传统社会的乡土小农、总体化阶段的集体社员、社会转型中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农民的现代化... 新型农民是决策层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近几年的重要会议和文件中多次出现。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中国农民的社会表现形态依次为传统社会的乡土小农、总体化阶段的集体社员、社会转型中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农民的现代化形态,因此要结合有关西方的学术理论予以解读。新型农民的社会学规定性涵盖了社会化、社会联系、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行为、组织化程度、社会控制、生活方式、社会流动、社会分层、社会保障、社会参与、环保取向等诸多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民 社会规定性 农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本质的三元规定性
4
作者 赵永春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人的本质论,分为自然本质说、动物本质说、社会本质倾向说和人的感觉复合说,其思想发展的主流着眼于人的自然存在,更多地考察了人的自然属性和动物属性,并试图从人与自然事物、人与社会事物、人与其他动物的比较中,...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人的本质论,分为自然本质说、动物本质说、社会本质倾向说和人的感觉复合说,其思想发展的主流着眼于人的自然存在,更多地考察了人的自然属性和动物属性,并试图从人与自然事物、人与社会事物、人与其他动物的比较中,揭示人的本质。其思想虽然对人的社会性有所察觉,却在人是社会动物,具有自然赋予的"优良品质"和所接受的"恶劣品质"面前止步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论的重大贡献在于发现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并把实践作为人的最高本质,从理论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论与以往人的本质论的界限。其理论的局限性在于未能科学解释同一社会关系结构下人的本质的个性化问题。解决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论与人的现实本质的矛盾,出路在于承认人的本质是自然规定性、社会规定性和自我规定性的统一。这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自然规定性 社会规定性 自我规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马红亮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5年第4期40-43,共4页
远程教育社会学研究有三大范畴:社会规定性、社会特性和社会功能。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定量和定性的内容分析发现: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内外在三大研究范畴上均有所涉及,但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功能研究,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特性研究... 远程教育社会学研究有三大范畴:社会规定性、社会特性和社会功能。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定量和定性的内容分析发现: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内外在三大研究范畴上均有所涉及,但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功能研究,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特性研究,而且国内和国外在各自研究领域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以纯理论研究为主,而国外普遍注重定量或定性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教育 社会规定性 社会特性 社会功能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社会主义产权制度的规范思考
6
作者 杨云龙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3-5,34,共4页
产权作为货币化的所有权,不是凝固化地外在于生产过程,而是必须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尤其要进入市场交易过程去“升级”转让;产权是纯经济性的,它并不同时包含各行政的、司法的等等非经济权能,它的发展过程也逐渐把管理权能(即通常... 产权作为货币化的所有权,不是凝固化地外在于生产过程,而是必须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尤其要进入市场交易过程去“升级”转让;产权是纯经济性的,它并不同时包含各行政的、司法的等等非经济权能,它的发展过程也逐渐把管理权能(即通常意义上的经营权)分离出去;产权实现的程度由于其收益的同一社会属性而具有同度量计算分析的特征;产权实现的过程必须是自由、自愿交易的过程,它要求有一系列的契约关系形式;产权关系的实现过程,造成了人的社会规定性的全面发展,从而加速了人类的进步过程。建立社会主义产权制度,必须改革传统社会主义公有制中所有权主体虚置的历史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公有制 产权制度 所有权主体 生产过程 交易过程 管理权能 社会规定性 社会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育是社会生产力”观点的几点质疑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信泰 王志平 《齐鲁学刊》 1984年第2期23-28,共6页
当前在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凡是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一切活动都是生产劳动。社会成员的需要包括生活、享受和发展资料。教育劳动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属于满足劳动力发展需要的发展资料... 当前在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凡是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一切活动都是生产劳动。社会成员的需要包括生活、享受和发展资料。教育劳动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属于满足劳动力发展需要的发展资料,所以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教育部门是生产部门,教育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我们认为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混淆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界限,这是不符合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成员 生产劳动理论 社会规定性 上层建筑 教育劳动 资本主义社会 发挥作用 社会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价值剖析——兼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
8
作者 张寄涛 《江汉论坛》 1984年第7期7-10,共4页
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市场价值一方面体现价值的社会性质,其量的限界受社会规定性制约;另方面,它又代表作为价值实体的人类劳动耗费,必须以生产中的实际劳动耗费为基础。我们应从这两方面辩证统一地研究市场价值的形成,过于强调一... 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市场价值一方面体现价值的社会性质,其量的限界受社会规定性制约;另方面,它又代表作为价值实体的人类劳动耗费,必须以生产中的实际劳动耗费为基础。我们应从这两方面辩证统一地研究市场价值的形成,过于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是不妥的。在讨论社会必要劳动两种含义时,有的同志实际上只强调社会规定性一面,有意无意地把生产过程的实际劳动耗费看作是对市场价值无足轻重的因素。他们仅仅从体现社会需要的劳动量与该部门投入劳动量的相对量上说明市场价值的形成,似乎市场价值可以脱离生产中的实际劳动耗费而超然存在。这种观点是否符合马克思的论述呢?本文试根据《资本论》的有关分析予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价值 劳动耗费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 个别价值 社会规定性 劳动价值论 市场价格 社会价值 平均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与奚兆永同志商榷
9
作者 周昱今 刘建民 《江汉论坛》 1983年第9期29-30,共2页
拜读了奚兆永同志的《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唯一条件》一文(《江汉论坛》1983年第1期,以下简称《奚文》)。觉得文中一些提法似乎不妥。一、关于社会分工问题我们知道,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二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中确实... 拜读了奚兆永同志的《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唯一条件》一文(《江汉论坛》1983年第1期,以下简称《奚文》)。觉得文中一些提法似乎不妥。一、关于社会分工问题我们知道,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二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中确实使用过“社会分工”、“社会内部的分工”、“整个社会内的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分工”等一些关于分工的概念。我们与奚兆永同志的分歧首先是在对马克思所使用的这些概念的理解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工 马克思 社会规定性 社会主义条件下 商品交换 私有制 商品生产者 工场手工业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资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
10
作者 李俊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73-79,共7页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讨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仅就如何正确区...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讨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仅就如何正确区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制度 物质规定性 社会主义条件下 马克思 教育劳动 社会规定性 物质产品 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化中的“非个性化”倾向
11
作者 林慧莲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95-99,共5页
儿童的社会化既是获得社会性的过程,又是形成发展个性的过程。然而目前我国不少家庭只重视儿童社会性的获得而忽视个性的培养,家庭教育表现出非个性化的倾向,这无论是对儿童本身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要纠正家庭教育在儿童... 儿童的社会化既是获得社会性的过程,又是形成发展个性的过程。然而目前我国不少家庭只重视儿童社会性的获得而忽视个性的培养,家庭教育表现出非个性化的倾向,这无论是对儿童本身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要纠正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非个性化倾向,家长必须明确社会化的双重内涵,采用科学民主的教化方式,通过活动与交往,使儿童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发展完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社会 非个性化 家庭教育 人的社会 主体性 个性化倾向 教养方式 社会 创造性 社会规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规定性研究——基于新中国70年来产业结构调整的考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旭红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78,F0003,共9页
在马克思主义产业结构调整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产业结构本身的发展规律,新中国70年来产业结构演变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中国产业结构发展演变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遵循了社会主义大生产产业发展规律,具有社会主义产业发展的内在规... 在马克思主义产业结构调整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产业结构本身的发展规律,新中国70年来产业结构演变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中国产业结构发展演变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遵循了社会主义大生产产业发展规律,具有社会主义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其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和前提,工业化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核心任务,国有企业是主导力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制度保障。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趋势主要表现为,"强工业化"是中国的根本发展逻辑,农业是保障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服务业发展以"做强工业"为核心。研究中国70年产业结构转型的成因以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总结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规定性,为推动新时代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也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产业结构调整 转型升级 社会主义内在规定性
原文传递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域下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论析
13
作者 吴波 张艳涛 《理论界》 2022年第12期7-13,共7页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问题的学理研究,学界不仅应从制度层面去找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显性差异,还应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探照灯”,深入探寻两者的内在性差异。马克思正是在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共同体与个体相异化的事实分析中,...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问题的学理研究,学界不仅应从制度层面去找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显性差异,还应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探照灯”,深入探寻两者的内在性差异。马克思正是在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共同体与个体相异化的事实分析中,揭示了共同体与个体的本质联系,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奠定思想基础。透过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看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能够得出以下结论:“真实的共同体”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联合的个体”是其存在基础,“自由人联合体”是其历史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 自由人联合体 历史唯物主义
原文传递
论不完全的直接社会劳动和个人劳动的统一
14
作者 马家驹 《文史哲》 1980年第1期70-79,53,共11页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的社会规定性,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必须仔细加以研究的一个问题,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劳动者的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和劳动条件……对劳动者所采取的形式相适应。但是,实际上劳动者的劳动的这个社会规定性只是在上...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的社会规定性,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必须仔细加以研究的一个问题,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劳动者的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和劳动条件……对劳动者所采取的形式相适应。但是,实际上劳动者的劳动的这个社会规定性只是在上述形式中得到自己的客观表现。”劳动条件对劳动者所采取的形式体现着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因此,对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的社会规定性的研究,也就是从一个特定的方面对社会主义所有制本身的研究。这个问题不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今天还特别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正在着手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要求对劳动的社会规定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本文打算在这个问题上试作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体劳动者 社会劳动 社会规定性 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 劳动力 政治经济学 个人劳动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成稼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0,共8页
本文从生产劳动的物质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的统一的角度阐述了生产劳动的完整定义,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生产劳动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的适用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用性,以及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产劳动 非生产劳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国民收入 剩余价值 物质规定性 社会规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人为目的发展经济及新时期经济学的使命 被引量:12
16
作者 巫文强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共7页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以及各国政府对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新时期里,经济要以人为目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经济学家要正视经济学理论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现实经济发展的事实,研究现实需要与人类对...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以及各国政府对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新时期里,经济要以人为目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经济学家要正视经济学理论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现实经济发展的事实,研究现实需要与人类对全面发展的追求、研究现实经济运行的规律,认识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矛盾,以社会规定、资本和劳动"三位一体"的现实经济为基础,确立包含人的全面发展规定性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弥补经济学理论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目的 现实经济 社会规定性 资本概念的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婚姻家庭的人口再生产本质 被引量:2
17
作者 顾鉴塘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2-26,共5页
婚姻是一种社会行为。它的表现形式是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结合。然而,如我们所知,男女两性间不仅存在生物性关系,而且具有社会性关系,因而,并非所有两性的结合都可称之为婚姻。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结合只有同时为社会正式所确认,这种结合... 婚姻是一种社会行为。它的表现形式是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结合。然而,如我们所知,男女两性间不仅存在生物性关系,而且具有社会性关系,因而,并非所有两性的结合都可称之为婚姻。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结合只有同时为社会正式所确认,这种结合方可称之为婚姻。这也就是说,两性结合的社会规定性是婚姻成立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再生产 婚姻家庭 婚姻状况 男女两性 两性结合 生育 初婚年龄 出生率 社会规定性 家庭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劳动定义解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新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2-85,共4页
对生产劳动可以从其社会规定性和物质规定性两个方面进行定义。一定的生产劳动的定义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这就是一定的生产劳动定义的社会规定性。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的定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的定义才... 对生产劳动可以从其社会规定性和物质规定性两个方面进行定义。一定的生产劳动的定义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这就是一定的生产劳动定义的社会规定性。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的定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的定义才有所不同。同时,生产劳动范畴的内涵与外延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大。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科学地界定和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劳动的定义,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社会规定性 物质规定性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班主任角色的心理危机与调适 被引量:1
19
作者 庞彬 《基础教育研究》 2009年第9期51-51,53,共2页
角色,指演员在舞台上依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后被人们引人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领域,探讨个体在社会中的身份及其行为。角色实际上就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任何一个角色都有... 角色,指演员在舞台上依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后被人们引人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领域,探讨个体在社会中的身份及其行为。角色实际上就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任何一个角色都有明显的社会规定性,承担或扮演一定的角色就是表明个人对他人、集体、社会要尽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作为中小学班主任,他既是教师,也是管理者;既是学生在学校的“家长”,又是学生的朋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角色 中小学 心理危机 行为模式 社会规定性 社会 行为规范 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忽视经济范畴的历史性——与剩余劳动范畴永存论者再商榷
20
作者 巫继学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3期53-60,共8页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是否存在剩余价值(劳动) 范畴争论的回顾社会主义经济是否存在剩余价值(劳动)范畴,学界屡有争论,看法迥然不同。本世纪二十年代,苏联学者最初对剩余价值(劳动)的存在,普遍持否定态度。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剩余价值 剩余劳动 经济基础 私有制 必要劳动 中国社会科学 社会规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