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0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基层医生社区康复服务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1
作者 练璐 王敌 +1 位作者 陈家应 刘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0-456,共7页
背景“康复回社区”是形成合理就医格局的重点要求,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重要策略,但目前我国基层医生的社区康复服务能力与居民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仍有差距。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医生社区康复服务能力的现状、特点与不足,为制定能... 背景“康复回社区”是形成合理就医格局的重点要求,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重要策略,但目前我国基层医生的社区康复服务能力与居民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仍有差距。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医生社区康复服务能力的现状、特点与不足,为制定能力提升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重庆市、甘肃省五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开展问卷调查,从康复功能评定、康复医疗服务、中医药保健指导、中医理疗四个方面调查基层医生社区康复服务能力现状。结果共回收8374份问卷,接受调查的基层医生中,分别有4697名(56.1%)、6396名(76.4%)、5833名(69.7%)、4834名(57.7%)具备康复功能评定、康复医疗服务、中医药保健指导、中医理疗能力,且农村地区基层医生各项社区康复能力及综合能力具备率均高于城市地区(P<0.05)。不同年龄、学历、执业资格、岗位基层医生的康复医疗服务指导、中医药保健指导、中医理疗能力具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年龄方面,30岁以下及60岁以上基层医生康复功能评定能力的具备率高于30~<45岁、45~<60岁(P<0.016),45~<60岁医生具备率高于30~<45岁(P<0.016),45岁以下的康复医疗服务指导能力具备率低于45岁以上的基层医生(P<0.016);30岁以下基层医生中医药保健指导、中医理疗能力具备率低于30~<45岁、45~<60岁和60岁以上(P<0.016),30~<45岁医生能力具备率低于45~<60岁和60岁以上(P<0.016),45~<60岁医生具备率低于60岁以上(P<0.016)。在学历方面,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基层医生能力具备率高于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P<0.016),大专学历医生能力具备率高于本科学历(P<0.016)。在执业资格方面,全科医师具备率高于乡村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P<0.016),乡村医师具备率高于执业(助理)医师(P<0.016)。在工作岗位方面,中医岗位基层医生中医药保健指导、中医理疗能力具备率高于临床岗位和其他岗位(P<0.016),临床岗位具备率高于其他岗位(P<0.016)。基层医生康复医疗综合能力具备率高于中医康复综合能力(P<0.05)。结论基层医生社区康复服务能力总体不足,中医康复能力较为薄弱。应完善分级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层医生康复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加强基层医生中医康复与西医现代康复技术联合培养,完善基层康复人才队伍建设,使其能承担起社区康复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卫生保健 基层医生 社区康复 分层分析 城乡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康复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同发展对策的思考
2
作者 林奕芳 贾杰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5-910,共6页
社区康复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为辖区居民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若能将康复服务精准对接至有需求的人群,减轻其功能障碍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实现“康复在基层”的功能定位,将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康复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为辖区居民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若能将康复服务精准对接至有需求的人群,减轻其功能障碍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实现“康复在基层”的功能定位,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社区康复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同发展的对策思考,提出基层机构在服务提供上可推进个体健康管理与临床康复无缝衔接,在服务协作上可建立全科医生模式下的社区康复、组建“康复-公卫”联盟、制订个性化家医签约服务包等协作机制,在服务筹资上可充分探讨现有筹资来源的整合支付,以期为基层机构康复职能的拓展提供参考,助力实现全人群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国民医疗经济负担持续降低的长远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社区康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协同发展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护理在精神障碍病人社区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姚展 任之珺 +3 位作者 张慧琴 汪曼 张琳君 高淑平 《全科护理》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综述叙事护理在精神障碍病人社区康复中的应用,探讨叙事护理不同的干预形式,包括数字叙事、叙事增强和认知疗法等。通过分析当前社区精神康复病人中叙事护理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展望其在未来社区精神障碍病人康复中的潜在应用前景与面临... 综述叙事护理在精神障碍病人社区康复中的应用,探讨叙事护理不同的干预形式,包括数字叙事、叙事增强和认知疗法等。通过分析当前社区精神康复病人中叙事护理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展望其在未来社区精神障碍病人康复中的潜在应用前景与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 社区康复 精神障碍 数字叙事 认知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运动康复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徐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运动康复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于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组实... 目的:探讨精神运动康复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于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服务,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精神运动康复。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1、3个月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1、3个月后,两组精神症状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精神运动康复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认知功能,缓解精神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精神运动康复 社区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题导向学习法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社区康复服务课程为例
5
作者 李乐 王诗玥 +2 位作者 彭成 颜斌 耿姣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5年第1期190-193,共4页
探讨基于问题导向学习法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旨在通过对比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社区康复服务课程中的教学效果,评估其对学生知识掌握、主动学习意识和参与度、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创新能力、课... 探讨基于问题导向学习法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旨在通过对比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社区康复服务课程中的教学效果,评估其对学生知识掌握、主动学习意识和参与度、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创新能力、课堂学习兴趣、思维拓展能力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二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共76人。将学生按照班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7人,对照组39人。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进行社区康复服务课程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局指标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评价。结果 试验组学生在期末考试成绩(P < 0.05)、主动学习意识和参与度(P < 0.05)、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P < 0.05)、团队协作能力(P < 0.01)、自我创新能力(P < 0.05)、课堂学习兴趣(P < 0.05)、思维拓展能力(P < 0.01)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 PBL教学法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社区康复服务》课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合在康复治疗教育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学习法(PBL) 社区康复服务 康复治疗教育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性社会工作视角下残疾儿童社区康复服务体系重构研究
6
作者 刘玉兰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5年第1期19-26,共8页
社区康复服务是增进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福祉的重要手段。基于LX街道残疾儿童和社区康复站的调查,残疾儿童社区康复服务存在服务供给不足和服务主体单一的问题,使其无法有效满足残疾儿童的多元需要。发展性社会工作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 社区康复服务是增进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福祉的重要手段。基于LX街道残疾儿童和社区康复站的调查,残疾儿童社区康复服务存在服务供给不足和服务主体单一的问题,使其无法有效满足残疾儿童的多元需要。发展性社会工作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社区为基础、赋能和优势取向、综合性干预,标志着社会工作从临床干预范式向发展范式的转型。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实践要素有助于重构残疾儿童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形成以需要为导向、以社区为基础、以多元主体为支撑的残疾儿童分级评定与分类服务体系,这对于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性社会工作 残疾儿童 社区康复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闵行区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伟刚 王宏 +2 位作者 马应忠 杨建玲 汤真清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17,26,共4页
作为上海市首个完成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全覆盖式建设的区域,本文通过总结闵行区建设经验、探索运行评价标准,发现和分析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形成闵行区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经验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上海市其他区域及全国其他... 作为上海市首个完成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全覆盖式建设的区域,本文通过总结闵行区建设经验、探索运行评价标准,发现和分析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形成闵行区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经验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上海市其他区域及全国其他省市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 建设标准 社区康复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中轻度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活动及其健康效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亚茹 杨剑 +3 位作者 邱卓英 邱服冰 肖晓飞 彭一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 基于WHO 《2018-2030促进身体互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并参照WHO 《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针对残疾人)《指南》的要求,采用ICF有关残疾与功能的理论架构和方法,对中轻度残疾人参与社区康复健身活动后的... 目的 基于WHO 《2018-2030促进身体互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并参照WHO 《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针对残疾人)《指南》的要求,采用ICF有关残疾与功能的理论架构和方法,对中轻度残疾人参与社区康复健身活动后的身体活动状态、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探讨在社区环境下,残疾人参与康复健身体育活动的健康效益。方法 根据《指南》和ICF,构建适用于中轻度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活动方案,来自深圳市20个社区230例中轻度残疾人,涉及肢体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人参与社区身体活动,由专业康复健身活动指导人员实施和指导。活动类型主要涉及体适能类(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技能类(平衡运动、协调运动等)以及运动和运动游戏项目类(球类运动、游戏运动等),活动强度为低~中,每次活动30~50 min,每月5次,持续6个月。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IPAQ)对中轻度残疾人社区健身活动状况进行调查、运用WHODAS 2.0,对残疾人整体功能进行评定;采用WHOQOL-BREF评估中轻度残疾人的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结果 中轻度残疾人在参与社区康复健身活动后,IPAQ的工作相关、交通出行相关、家务园艺相关及休闲相关4个领域体育活动的得分显著提高(|t|> 3.391, P <0.001);WHODAS 2.0的认知、活动、自我照护、与他人相处、与生活相关的各项活动、社会参与维度分和总分均显著下降(t> 6.639, P <0.001);WHOQOLBREF的4个维度分显著提高(|t|> 7.486, P <0.001)。结论 参与为期6个月的中轻强度社区康复健身活动后,中轻度残疾人体育活动水平与活动参与度显著提高,整体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康复健身 身体活动 社区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33
9
作者 郭悠悠 刘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54-161,共8页
社区康复(CBR)是目前国际社会提倡的残疾人发展战略,涵盖了残疾人发展的健康、教育、生计、社会和赋权领域,以残疾人社会融合为最高目标,强调社区在残疾人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根据国际上关于社区康复的重要文献,文章对国际社区康复的发... 社区康复(CBR)是目前国际社会提倡的残疾人发展战略,涵盖了残疾人发展的健康、教育、生计、社会和赋权领域,以残疾人社会融合为最高目标,强调社区在残疾人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根据国际上关于社区康复的重要文献,文章对国际社区康复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分析国际社区康复的演变特征,总结当前国际社区康复的最新理念。理清中国社区康复的发展历史,分析目前中国社区康复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中国社区康复的本土化发展模式,以期使中国社区康复在吸收国际经验的同时又符合中国残疾人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CBR) 残疾人 国际社区康复 中国社区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脊髓损伤者社区康复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君安 解海霞 +4 位作者 李楠 王惠芳 王新宇 林佩佩 苌凤水 《中医康复》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分析上海社区脊髓损伤者的康复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是在上海阳光康复中心参加康复训练的上海常住脊髓损伤者。采用前期研制的社区康复需求评估表、社区融入问卷、自评焦虑及抑郁量表和自拟调查表收集数据。应用描... 目的:分析上海社区脊髓损伤者的康复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是在上海阳光康复中心参加康复训练的上海常住脊髓损伤者。采用前期研制的社区康复需求评估表、社区融入问卷、自评焦虑及抑郁量表和自拟调查表收集数据。应用描述性统计、信效度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0名社区脊髓损伤者纳入研究,其中65名参加复测研究。评估表内部一致性、复测信度、内容和结构效度都良好。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15个评估条目分属于4个需求维度:教育/工作、社会、赋能和健康。总体社区康复需求程度为64.6%,低于60%的是教育/工作需求(55.3%)和社会需求(58.4%),其中需求比例在50%以下的7个需求条目是文化艺术活动(34.7%)、心理疏导(35.0%)、非正规教育(35.3%)、提升学历水平(41.9%)、体育活动(43.6%)、就业创业(43.7%)和娱乐休闲活动(48.6%)。多因素分析发现:高中及以下学历(OR=2.20)、户籍地外省市患者(OR=2.06)有心理疏导需求的可能性高;2018-2019年训练患者(OR=3.21)、大专及以上学历(OR=2.31)和患者中的社区康复指导员(OR=2.10)对非正规教育的需求比例更大;未婚/离异/丧偶(OR=2.24)、有工作/学生患者(OR=2.12)对提升学历水平需求更大;户籍地外省市患者(OR=2.72)、50岁以下(OR=2.84)和月收入低于6000元的患者(OR=3.63)对就业创业需求更大;社区康复指导员(OR=4.73和2.99)和女性(OR=1.83和2.49)患者更需要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受伤10年以上患者(OR=1.72)更需要文化艺术活动,完全损伤患者更需要体育活动(OR=1.90)。结论:上海社区脊髓损伤者的社区康复需求水平中等,其中赋能和健康需求较高,教育/工作和社会需求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社区康复需求 信效度分析 影响因素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整合服务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嘉祥 童敏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年第3期50-60,共11页
在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建设阶段,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整合服务愈加注重风险管控与生活康复服务的融合,推动服务社会化,以及加强服务衔接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整合服务上面临困难,亟须从实践中探寻整合路径。文章针对深... 在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建设阶段,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整合服务愈加注重风险管控与生活康复服务的融合,推动服务社会化,以及加强服务衔接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整合服务上面临困难,亟须从实践中探寻整合路径。文章针对深圳市南山区社区精神卫生防治项目展开参与式行动研究,发现在将患者从医院向社区转移接续的过程中,面临整合风险管控与生活康复服务的挑战。而精神卫生防治专职社会工作者作为个案管理员开展整合服务,能够通过日常访视提供人文关怀,与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合作关系,提升服务机制的协调性。其在患者病情复发时,可联动“五位一体”机制及时将患者送院治疗,平时则深入社区生活环境,帮助患者重建生活康复所需的社会支持。这种整合服务的模式不同于传统临床导向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而是基于临床—制度的整合逻辑,更加强调在“社会”维度开展整合,以此回应基层社会治理对以人为本和公共安全的双重要求。该模式扎根于社区生活场景,有助于推进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整合服务的精细化发展和社区公共安全空间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精神障碍患者 社区康复 整合服务 社会工作 个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脊髓损伤者社区康复需求满足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解海霞 陈润迪 +6 位作者 李楠 周君安 王新宇 曾叙衡 林佩佩 方媛 苌凤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58-1861,1889,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社区脊髓损伤者社区康复需求的满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期研制的脊髓损伤社区康复需求评估表、社区融入问卷、视觉模拟标尺(EQ visual analogue scale,EQVAS)、自评焦虑及抑郁量表,对280例上海社区患者进行调查... 目的:分析上海社区脊髓损伤者社区康复需求的满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期研制的脊髓损伤社区康复需求评估表、社区融入问卷、视觉模拟标尺(EQ visual analogue scale,EQVAS)、自评焦虑及抑郁量表,对280例上海社区患者进行调查,其中65例参加复测研究。应用信效度分析、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评估表内部一致性、复测信度、内容和结构效度都良好。22个评估条目分属于以下五个维度:家庭外支持、家庭支持、社区无障碍、社会和赋能、家庭和小区无障碍。社区脊髓损伤者社区康复需求总体满足程度为65.2%,满足程度最低的维度是社区无障碍(52.0%)和家庭/小区无障碍(55.1%),家庭支持需求满足程度最高(80.0%)。多因素分析发现:除了家庭支持外,只要健康水平较差,患者其他四个维度的需求满足水平低的可能性就更大;无业、退休、受伤原因是疾病、离异/丧偶或受伤10年以下患者的家庭和小区无障碍环境需求,以及无业患者家庭外支持满足情况低的可能性都更高;家庭收入10万以下或受伤10年以上患者家庭支持满足情况低的可能性都更大;颈胸段受伤、城市户口患者社区无障碍需求满足程度低可能性更大;城市户口、社会支持程度低或社区无障碍需求满足程度低的患者社会和赋能需求满足程度低的可能性都更大;辅具服务需求满足程度低的患者无障碍环境需求满足程度低的可能性也更大。结论:上海社区脊髓损伤者社区康复需求满足情况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改善家庭和社区无障碍环境是未来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社区康复 需求满足情况 信效度分析 影响因素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SWOT分析
13
作者 林函伊 王伟 +5 位作者 赵苗苗 陈春梅 朱益 张伟波 严非 蔡军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1期26-29,33,共5页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是精神卫生领域的深入探索,是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以SWOT分析为框架,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全方面、多角度地探索上海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内部具备的优势...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是精神卫生领域的深入探索,是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以SWOT分析为框架,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全方面、多角度地探索上海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内部具备的优势与劣势,外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推动上海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 SWOT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四省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现状与应对策略
14
作者 黄庆之 陈云 +5 位作者 奚蕊 马瑀涵 王延祜 王泽玮 刘媛 李京渊 《精神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04-409,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现状,查找工作存在的问题。方法对北京市、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省的省、市、区县三级精防管理人员、基层精防工作人员以及精神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了... 目的了解北京市、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现状,查找工作存在的问题。方法对北京市、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省的省、市、区县三级精防管理人员、基层精防工作人员以及精神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区域的精神卫生和精神康复资源、患者的家庭照护和康复支持需求等多方面的情况。结果从服务资源方面来看,山东省最为丰富;从药物维持治疗政策支持来看,北京市的覆盖率最高;从精神康复开展情况来看,社区精神康复机构数量仍然匮乏,大多数区域康复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当地的需求。不同省市精神康复服务纳入医保情况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家庭照护和康复支持来看,经济困难是监护人和患者接受社区康复面临最大的困难。不同省市精神康复商业保险机制建立情况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社区康复存在康复者权益受限、缺少社会支持、精神康复服务发展滞后、各部门缺乏有效配合以及缺乏有效的商业保险机制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切实发挥政府主导托底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在全社会开展积极的精神卫生宣传以及通过立法探索建立精神障碍综合保险机制,以促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精神卫生 社区康复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方法及护理结果研究
15
作者 隋意 李爱仙 +1 位作者 高玉婷 纪雪娇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9期174-177,共4页
目的:研究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的方法及结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某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社区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行社区整... 目的:研究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的方法及结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某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社区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行社区整体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护理依赖量表(CDS)、老年抑郁量表(GDS-15)、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2QO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CDS中生理、心理社会评分均比护理前高(P<0.05);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护理后,两组GDS-15评分均比护理前低(P<0.05);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6个月,两组SS2QOL评分均比护理后3个月高(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护理总满意率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时使用整体康复护理法,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护理依赖性,减轻其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卒中 社区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浦东新区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发展现况调查与改进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姗姗 周小玲 +6 位作者 黄豪 胡新雨 唐馨怡 高秀 李明 张宜民 张利娜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1期2-5,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基础建设及运营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2022年6—7月,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9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浦东新区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基础建设及运营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2022年6—7月,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9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浦东新区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情况调查问卷,调查浦东新区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情况,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法了解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浦东新区首批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治疗区建设面积均超过300 m2,床位数共计207张;社区康复中心共有康复专业人员200人,其中康复医师为118人(59.00%);康复专业人员中本科学历居多(82.50%),职称以中级为主(64.00%);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均加入康复专科医疗联合体并实现双向转诊。结论: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就近获得康复服务,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康复队伍建设、加大社区宣教、争取医保报销补偿和发掘康复服务特色,从而促进社区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中心 浦东新区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康复专业社区康复学创新课程体系教改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怡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9期57-60,共4页
社区康复学是运动康复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该文以社区康复学课程为例,进行创新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在教学理念方面,搭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 社区康复学是运动康复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该文以社区康复学课程为例,进行创新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在教学理念方面,搭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这一理念,构建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框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合理安排学时,巧妙化解重难点;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采用情境导入法、同伴教学法及模块化实践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以OBE理念为指导,建立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更能适应新时代学生特点的社区康复学课程体系,为专业学科发展与建设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康复 社区康复 课程体系创新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应用社区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18
作者 徐蓓 胡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58-0061,共4页
社区康复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的影响。方法 择2022年1月~12月上钢社区服务中心9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将其分组,n=47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治疗、社区康复治疗,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观察组发作次数及S... 社区康复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的影响。方法 择2022年1月~12月上钢社区服务中心9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将其分组,n=47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治疗、社区康复治疗,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观察组发作次数及SGRQ评分较对照组低,发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且生存质量及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老年患者行社区康复治疗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改善其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同时还可显著降低SGRQ评分,增强患者健康状况,对患者治疗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缓解期 社区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专结合”社区康复模式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预后影响研究
19
作者 郁彬 刘利 +3 位作者 李磊 曹平 刘玉旗 姜蓉 《中国康复》 2024年第7期44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全-专结合”社区康复模式对初发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脑卒中且遗留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社区组和专科组各50例。专科组于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进行12个月的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社... 目的:探讨应用“全-专结合”社区康复模式对初发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脑卒中且遗留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社区组和专科组各50例。专科组于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进行12个月的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社区组患者出院后向下转诊至各社区康复中心,实施为期12个月的“全-专结合”社区康复模式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Fugl-Meyer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运动功能,并评估2组患者的规律服药率、卒中复发率、卒中后相关月均费用、跌倒发生率以及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评分。最终,社区组45例、专科组46例完成研究。结果:12个月后,2组患者ADL、FMA、BBS评分均较干预前增加(均P<0.01),改良Rankin评级较干预前降低(均P<0.01),2组间ADL、FMA、BBS评分及改良Rankin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社区组KAP分项得分和总分、规律服药率均高于专科组(均P<0.01),卒中复发率、卒中后相关月均费用均低于专科组(均P<0.05),2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专结合”社区康复模式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预后,与专科康复疗效相当,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卒中复发风险并减轻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 病例对照研究 全-专结合 社区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