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朝贤相 社稷功臣
1
作者 杨树粉 章林 《前线》 2024年第8期107-109,共3页
韩琦(公元1008-1075年),字稚圭,号赣叟,相州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著名将领。韩琦辅佐三朝,拥立二帝,运筹帷幄,勤政爱民,一生功勋卓著。《宋史》记载他“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人谓之‘富韩’”。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 韩琦(公元1008-1075年),字稚圭,号赣叟,相州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著名将领。韩琦辅佐三朝,拥立二帝,运筹帷幄,勤政爱民,一生功勋卓著。《宋史》记载他“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人谓之‘富韩’”。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勤政爱民 《宋史》 河南省安阳市 欧阳修 贤相 韩琦 安阳县 社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稷与桑梓
2
作者 嘉庆子 《文史杂志》 2024年第3期94-94,共1页
一个人对国家有贡献,人们就说他“功在社稷”;一个人对家乡有贡献,人们就说他“功在桑梓”。社稷,是国家的代称;桑梓,则是家乡的别名。社,代表土地,又指土地神,引申为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或日子。《孝经》说,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五土以... 一个人对国家有贡献,人们就说他“功在社稷”;一个人对家乡有贡献,人们就说他“功在桑梓”。社稷,是国家的代称;桑梓,则是家乡的别名。社,代表土地,又指土地神,引申为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或日子。《孝经》说,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五土以为社。五土,即东方青土,南方赤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黄土,五种颜色的土,实际象征广阔的国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经》 社稷 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文化的再思考1:无粮不稳之稻与社稷 被引量:11
3
作者 庞乾林 胡培松 +1 位作者 林海 王志刚 《中国稻米》 2013年第3期23-25,共3页
论述了稻与社稷(本文主要为我国)兴衰的关系。我国宋朝后人口大幅增长与稻的发展有着很大关系。在现代,稻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奠定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水稻 社稷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社稷坛(中山公园)价值识别与保护管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庄优波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30,共5页
协调园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公园的利用之关系是当前许多历史名园保护管理和规划编制的难点和焦点。本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将保护对象和现实利用需求之间的矛盾具体化、明晰化,而对不同时期空间格局和使用功能的兼容性分析和... 协调园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公园的利用之关系是当前许多历史名园保护管理和规划编制的难点和焦点。本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将保护对象和现实利用需求之间的矛盾具体化、明晰化,而对不同时期空间格局和使用功能的兼容性分析和价值识别是主要的切入点。以北京社稷坛(中山公园)为例,首先明确北京社稷坛(中山公园)3个时期的保护对象类型,即空间格局和功能使用特征;其次,了解3个时期空间格局和使用功能的演变历史;然后,分析不同时期空间格局和使用功能的兼容状况及其现状问题;第四,进行价值识别;最后,在明确了各时期价值重要性的差异后,对保护管理、尤其是由于不同时期空间格局和使用功能不兼容产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名园 文化景观 北京社稷 价值识别 保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的社稷祭祀礼仪 被引量:3
5
作者 余和祥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5-68,共4页
礼仪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而祭祀礼是礼仪中最重要的制度。社稷礼仪制度的本质是古代农业民族的信仰理想的折射和统治者强化国土观念 。
关键词 中国 社稷祭祀礼仪 吉礼 礼仪制度 历史演变 社会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代社稷祭礼考述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洁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在中国古代王朝礼制中,社稷坛与太庙相对应,构成"左祖右社"的格局,社稷祭礼在王朝统治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女真族建立政权以后,继承了中原农业文明的社稷祭礼。金代的社稷祭祀具有强化国土观念和美报土谷之神的功能。
关键词 金代 社稷祭礼 土神 谷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稷神性新考与周人的政治信仰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向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0-33,共4页
社稷是在天神之下分离出的另一世界。是周人的宗教中“属民”的地祗。社主乃以“示”字为偏旁,表示先人精灵之所寄,祖先灵魂之所依托,所以要立一石头或植某种树木来表示地祗之所在。姜亮夫曾在考释“神”字时这样认为:“考甲文中表示有... 社稷是在天神之下分离出的另一世界。是周人的宗教中“属民”的地祗。社主乃以“示”字为偏旁,表示先人精灵之所寄,祖先灵魂之所依托,所以要立一石头或植某种树木来表示地祗之所在。姜亮夫曾在考释“神”字时这样认为:“考甲文中表示有宗教‘灵感’一类的字,都以示为偏旁,为先人精灵之所寄,则示字当即原始神字;示音与神为双声,此字乃大石文化时期的大石纪念物menhir,与古代欧洲凯尔特Celtic民族之墓标Dolmen,或古英格兰人之iromlech相同,现在四川、辽宁等省,还有遗存,其制在地上立一块或几块大石,上面盖一块大石”。然而,根据古书的记载,作为社主的有石、有木、有土。《论语·八俏》:“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粟”。《墨子·明鬼下》:“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稷 周人 社神 政治信仰 新考 封建领地 谷神 共工氏 后稷 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忠君与忠社稷关系辨——论明代土木之变中的士大夫政治价值观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4-160,共7页
在明代土木之变过程中,士大夫群体劝阻英宗亲征,拥立郕王即位,复又力主以礼奉迎英宗还朝,这些行为含有效忠君主之意向,然皆是以社稷利益为政治考量的基点。由此反映出士大夫这一政治角色确有忠君之内涵,然其旨归不限于对君主个人意愿的... 在明代土木之变过程中,士大夫群体劝阻英宗亲征,拥立郕王即位,复又力主以礼奉迎英宗还朝,这些行为含有效忠君主之意向,然皆是以社稷利益为政治考量的基点。由此反映出士大夫这一政治角色确有忠君之内涵,然其旨归不限于对君主个人意愿的服从,更根本的诉求还是将君主纳入社稷,亦即国家管理体系与利益层面,从整体着眼,以是否有利于实现朝廷的稳定与百姓的福祉等政治诉求,作为判断何种行为取向更具有合理性的依据,这是士大夫的核心政治价值观。在土木之变过程中,先秦以来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政治理念被反复强调,并成为明代士大夫群体意识形态中较为活跃的一种倾向,这种倾向构成支撑明中期以后士风趋向张扬的重要资源。从此而后,明朝臣下的谏诤之风陡然而盛,士大夫之君臣共治天下的政治理念趋于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稷 君主 士大夫 政治价值观 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时期地方社稷与城隍神之间纠葛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美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5-163,共9页
唐宋时期,随着国家祭祀制度的发展完善,朝廷努力将社稷祭祀礼仪推行于地方,但是在地方层面中州县社稷却遭遇窘境,其祭祀"多不如礼",呈现颓废之状,城隍神明显凌侵社稷尊位而备受地方重视。然州县社稷的现实窘境并不意味着其祭... 唐宋时期,随着国家祭祀制度的发展完善,朝廷努力将社稷祭祀礼仪推行于地方,但是在地方层面中州县社稷却遭遇窘境,其祭祀"多不如礼",呈现颓废之状,城隍神明显凌侵社稷尊位而备受地方重视。然州县社稷的现实窘境并不意味着其祭祀衰落,进入地方祭祀体制中的城隍神未能真正取代社稷的地位,而是被收编置于社稷位次之下。由唐至宋,地方社稷与城隍神之间的纠葛,不仅反映了国家祭祀体制在地方社会中的推行和影响,更透视出唐宋国家对地方社会日趋强化的统治和掌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国家祭祀 地方社稷 城隍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是脉 社稷是魂--论国家文化公园之“中国范式”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兆荣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第1期93-99,共7页
我国当下正在布局和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工程。从遗产体系的类型看,黄河、长江、长城、长征、大运河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皆属于线性遗产。作为联合国世界遗产事业“全球战略”的有机部分,线性遗产呈现“点-线-面”的内在逻辑与外在纽带的... 我国当下正在布局和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工程。从遗产体系的类型看,黄河、长江、长城、长征、大运河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皆属于线性遗产。作为联合国世界遗产事业“全球战略”的有机部分,线性遗产呈现“点-线-面”的内在逻辑与外在纽带的体性关系。既是“文化公园”就必须凸显文明与文化的价值。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家,线性遗产中必然包含着这一条价值主线。事实上,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皆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国家文化公园不能缺失这一重要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路遗产 农耕文明 社稷国家 文化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稷安全观略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小略 《国际安全研究》 2015年第5期59-80,共22页
国家安全是政治学研究的学科热点之一,而社稷安全是国家传统安全观研究中的一环。从学理上看,社稷安全曾历经多次威胁,包括王权统治的制度性威胁"谋大逆"与"谋反",内部威胁"寇贼"与外部威胁"外敌&qu... 国家安全是政治学研究的学科热点之一,而社稷安全是国家传统安全观研究中的一环。从学理上看,社稷安全曾历经多次威胁,包括王权统治的制度性威胁"谋大逆"与"谋反",内部威胁"寇贼"与外部威胁"外敌"等多重问题。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稷安全观,也具有双重性、内向性和多元平衡性的特点。第一是强调文化与武力的同等重要。传统社稷安全观对文化安全观非常重视。从内外两个方面上看,一方面在家国同构的基础上大力维护儒家的伦理观念,另一方面是以文明传播的形式构建在地缘政治中的身份认同,从而确立整体的和谐共处前景。第二是强调政治管理的作用,即在国家安全因素中凸显内因高于外因的特点。决定国力的根本在于内部的稳定,而王朝的职责在于维持经济生产的有序和政治管理的清明。基于这一条件,传统社稷安全观呈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保守性,同时对外部武力进犯非常敏感。第三是追求以"分封制"为核心的异质文明间非暴力统一的共处关系。在一个文明图内有共同的政治偶像——孔子,共同的政治标准——"儒家"和共同的政治理想——"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稷安全观 安内 和外 孔子范式 老子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海经·山经》:源自社稷韵文祭词的一个文本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晓东 《百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74-80,共7页
《山海经.山经》二千多年来备受争论的根源不在于它记载了诸多的神怪,而在于其荒诞与真实相结合的特点,让人难以断定其性质。《山经》这一特点的形成,是因为它的底本为社稷祭词。如果将《山经》文本还原到社稷祭祀的语境之中来理解,一... 《山海经.山经》二千多年来备受争论的根源不在于它记载了诸多的神怪,而在于其荒诞与真实相结合的特点,让人难以断定其性质。《山经》这一特点的形成,是因为它的底本为社稷祭词。如果将《山经》文本还原到社稷祭祀的语境之中来理解,一切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山经》的叙事格局以及它大量的韵文痕迹,都充分显示了它是一部来源于社稷韵文祭词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山经 社稷韵文 祭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功臣”与“社稷臣”之辩透视汉初官风之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娜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4-37,共4页
西汉初年官僚群体的价值观念,经历了从高惠高后时期的"功臣"观念向文景时期"社稷臣"的转变,为政之风也从清净疏阔逐渐变为醇谨守职,开始注意官僚群体的行政能力和对皇权的恭顺。这种变化为武帝时期"制度宪章,... 西汉初年官僚群体的价值观念,经历了从高惠高后时期的"功臣"观念向文景时期"社稷臣"的转变,为政之风也从清净疏阔逐渐变为醇谨守职,开始注意官僚群体的行政能力和对皇权的恭顺。这种变化为武帝时期"制度宪章,焕然可述"的鼎盛之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初年 功臣 社稷 官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稷”源流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烁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96-99,共4页
"社稷"一词在中国古代经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朝廷;但是,究其根源,"社""稷"各自不同,分别指土、谷之神,与祭祀密不可分;而且"社""稷"又分别归本于土及谷物稷。为便于正确认识和准确理... "社稷"一词在中国古代经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朝廷;但是,究其根源,"社""稷"各自不同,分别指土、谷之神,与祭祀密不可分;而且"社""稷"又分别归本于土及谷物稷。为便于正确认识和准确理解,有必要对"社稷"进行一番探源性的考辨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稷五祀与东夷农耕文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立 《蒲峪学刊》 1996年第1期10-13,共4页
社稷五祀与东夷农耕文化李立详细记述“社稷五祀”的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吏官蔡墨的一段话:“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姓氏,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日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 社稷五祀与东夷农耕文化李立详细记述“社稷五祀”的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吏官蔡墨的一段话:“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姓氏,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日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少氏有四叔,曰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稷五祀 东夷族 河姆渡遗址 《礼记·月令》 生活习俗 宗教信仰 神话传说 农业经济 五行说 《洪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统社稷之德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启迪
16
作者 徐柏才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39,共3页
对中国传统社稷之德的思想进行梳理,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地转换应用这一思想,在其同现代道德要求的异质冲突中,找寻其同构的契合点,促进具有时代精神、体现民族特色的当代公民道德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 社稷之德 公民道德 道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孔子君臣民的社稷观
17
作者 张顺发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3-58,64,共7页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政治思想,不仅深深地渗透于中华民族,并且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宝库之一。在人类社会向着高度文明发展的今天,研究和总结孔子君臣民的社稷观,无疑是有着一定现实意...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政治思想,不仅深深地渗透于中华民族,并且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宝库之一。在人类社会向着高度文明发展的今天,研究和总结孔子君臣民的社稷观,无疑是有着一定现实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君臣民 统治阶级 社稷 仁政德治 民本思想 论语 “礼” 社会属性 惠民利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抗中国空军王牌系列之③ 持干戈以卫社稷,洒热血誓捍华胄 黄新瑞的壮烈一生——曾获得六星星序奖章,共击落7架日机
18
作者 廖新华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76-81,共6页
黄新瑞于1914年3月15日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出生。他的父母是广东台山县大江区黄屋村人,父亲黄经护在美经商,多次捐款资助孙中山革命。又为兴建台山宁阳铁路认股大量投资,爱国爱乡热忱极高。“一·二八”事变爆发后,黄新瑞为“持... 黄新瑞于1914年3月15日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出生。他的父母是广东台山县大江区黄屋村人,父亲黄经护在美经商,多次捐款资助孙中山革命。又为兴建台山宁阳铁路认股大量投资,爱国爱乡热忱极高。“一·二八”事变爆发后,黄新瑞为“持干戈以卫社稷”,前往洛杉矶中华会馆的航空学校学习,后在渥伦菲莫上校飞行学校深造,获得了飞行执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军 社稷 抗日 奖章 星星 击落 航空学校 美国加州 洛杉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社稷坛 今日游乐园——记北京中山公园
19
作者 刘鹏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45,共2页
  中山公园原名中央公园,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原是明清封建帝王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社稷坛,经过历史的变迁,成为一座古老的园林.
关键词 公园 中山 社稷 游乐园 北京 古代 封建帝王 土地神 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社稷臣”引发的遐想——读《史记·汲黯列传》
20
作者 可永雪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76-80,共5页
汲黯是汉代“社稷臣”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所体现的品格、气质和精神风貌,首先是直谏,即匡君;其次是疾恶,即治臣;再加关怀国计民生,即爱民。他批评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是针对并抓住了武帝为人和治国根本指导思想的要害的。对... 汲黯是汉代“社稷臣”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所体现的品格、气质和精神风貌,首先是直谏,即匡君;其次是疾恶,即治臣;再加关怀国计民生,即爱民。他批评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是针对并抓住了武帝为人和治国根本指导思想的要害的。对于使武帝知所戒惧,克服骄矜、任性的毛病,是起了作用的;他大骂公孙弘、张汤,疾恨腐败的朝廷风气,而他本身端庄严肃,一身正气,“正衣冠立于朝廷,而群臣莫敢言浮说”,是起了表率作用的。司马迁把“社稷臣”问题推上历史议程,其深远用心,值得联系现实,深思,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稷 品格和气质 直谏 疾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