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体干细胞可塑性及对肝脏的重建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念海 赵文利 王宇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05-208,共4页
成体干细胞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横向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特化细胞,甚至逆分化为更原始的干细胞.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成体干细胞“横向分化”潜能、分化机制,对成体干细胞横向分化为肝脏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 可塑性 肝脏 重建作用 平滑肌细胞 神经元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触可塑性与药物成瘾 被引量:3
2
作者 高家林 田艳 罗素元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2-16,共5页
关键词 突触可塑性 药物成瘾 神经生物学基础 形态结构 滥用药物 脑奖赏系统 药物依赖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突触可塑性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波 袁琼兰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6年第4期38-39,44,共3页
关键词 突触可塑性 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 多巴胺能神经元 脑血管疾病 进行性损伤 不可逆变性 神经营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佗健聪汤药物血清对Aβ所致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江励华 段金廒 +2 位作者 王明艳 袁晓琳 黄臻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9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华佗健聪汤对Aβ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SD乳鼠神经元为材料,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Aβ1-42造成神经元损伤,中药组用华佗健聪汤灌胃后获取的大鼠含药... 目的:探讨华佗健聪汤对Aβ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SD乳鼠神经元为材料,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Aβ1-42造成神经元损伤,中药组用华佗健聪汤灌胃后获取的大鼠含药血清进行干预,阳性对照药物为人参皂苷Rg1。观察并拍摄细胞形态,检测MTT值,以流式细胞术和AO/EB双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MTT值显著增高(P<0.05);而神经元凋亡则明显降低。结论:本方对Aβ所致神经元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健聪汤/药理学 神经元/药物作用 血清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1/AMPA在药物成瘾后伏隔核突触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蔡飞 张俊杰 +3 位作者 袁维刚 朱敏 阮必刚 丁雨濛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4期364-366,共3页
药物成瘾是由依赖性药物(如吗啡、海洛因、可卡因或酒精等)与大脑奖赏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慢性、复发性脑病,主要表现为强迫性用药和对药物的持续性渴求,中脑-边缘多巴胺奖赏系统中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和腹侧被盖区是参... 药物成瘾是由依赖性药物(如吗啡、海洛因、可卡因或酒精等)与大脑奖赏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慢性、复发性脑病,主要表现为强迫性用药和对药物的持续性渴求,中脑-边缘多巴胺奖赏系统中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和腹侧被盖区是参与药物成瘾最重要的两个核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成瘾 伏隔核 突触可塑性 AMPA 脑奖赏系统 依赖性药物 腹侧被盖区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成瘾与突触可塑性调节 被引量:4
6
作者 沈亚君 朱永平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94-99,共6页
药物成瘾是由成瘾药物与大脑奖赏系统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慢性、复发性脑病,涉及极其复杂的神经机制。成瘾性药物滥用不仅对生理、心理造成危害,对社会与道德尤具负面影响。对于成瘾性药物如何在哺乳动物脑中通过修饰神经回路、影响神经元... 药物成瘾是由成瘾药物与大脑奖赏系统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慢性、复发性脑病,涉及极其复杂的神经机制。成瘾性药物滥用不仅对生理、心理造成危害,对社会与道德尤具负面影响。对于成瘾性药物如何在哺乳动物脑中通过修饰神经回路、影响神经元可塑性,促成行为和认知上的长时程变化(如持续性觅药、复吸等),已成为基础和I临床神经科学研究中的主要热点和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成瘾 突触可塑性 成瘾性药物 调节 神经元可塑性 神经机制 脑奖赏系统 长时程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麦大枣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名宇 孟盼 +1 位作者 尹桃 李湘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探讨甘麦大枣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活动、学习记忆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5.4mg/kg)、甘麦大枣汤组(3.84g/kg),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 【目的】探讨甘麦大枣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活动、学习记忆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5.4mg/kg)、甘麦大枣汤组(3.84g/kg),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的方式建立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灌胃(ig)给药,连续21d,观察甘麦大枣汤对模型大鼠水迷宫测试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突触素I(SYNI)、突触素(SYN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并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及垂直活动的得分明显下降(P〈0.01),逃避潜伏期(EL)、目标象限潜伏时间显著增长(P〈0.05),SYNI、SYNA、BDNF的表达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的结果比较,甘麦大枣汤能缩短模型大鼠的EL(PG0.05),并能缩短目标象限潜伏时间(P〈0.05),增加模型大鼠海马SYNI和SYNA的表达(P〈0.01或P〈0.05),促进BDNF的含量增加。【结论】甘麦大枣汤能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升其海马突触可塑性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麦大枣汤/药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慢性病 抑郁症/药物疗法 记忆 神经元可塑性/药物作用 突触/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锂的拮抗效应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芳 李积胜 +2 位作者 杨烽 王延坤 王大宁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6,共3页
关键词 皮层神经元 体外研究 拮抗效应 毒性作用 原代培养 神经元保护作用 神经毒性 拮抗作用 长期低剂量 神经元凋亡 情感状态 学习记忆 神经酰胺 作用机制 药物提供 铅接触 体内外 谷氨酸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_(1-40)诱导皮层神经元凋亡和人参二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婧 孙百强 +2 位作者 高瑞兰 郑丽华 凌树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肽(Aβ1-40)对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诱导和人参二醇(panoxadiol)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Western-blot等方法研究Aβ1-40对皮层神经元的损伤及人参二醇(由浙...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肽(Aβ1-40)对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诱导和人参二醇(panoxadiol)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Western-blot等方法研究Aβ1-40对皮层神经元的损伤及人参二醇(由浙江省中医院提供)的保护作用。结果: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神经细胞经12μmol/LAβ1-40作用48h后,Aβ1-40损伤组神经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OD值降低,DNA电泳出现DNA片段,凋亡细胞数目增多。Western-blot显示Aβ1-40损伤组bcl-2表达下降(P<0.05),而40mg/L人参二醇预处理24h后可明显改变上述凋亡特征。结论:40mg/L人参二醇可减缓12μmol/LAβ1-40诱导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对凋亡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二醇/药理学 大脑皮质/细胞学 神经元/细胞学 神经元/药物作用 淀粉样β蛋白/药理学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在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锐 刘向玲 +4 位作者 路承彪 刘智华 蔺静静 陈勇 王圆月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297,共5页
背景弱视的形成与视皮层中谷氨酸受体关系密切,研究已证实弱视大鼠视皮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mGluRl)表达下降,但弱视形成后,mGluRl在视皮层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如何尚不清楚。目的探讨mGluRl在单眼形觉剥夺弱视大鼠视皮层V1区神... 背景弱视的形成与视皮层中谷氨酸受体关系密切,研究已证实弱视大鼠视皮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mGluRl)表达下降,但弱视形成后,mGluRl在视皮层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如何尚不清楚。目的探讨mGluRl在单眼形觉剥夺弱视大鼠视皮层V1区神经元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方法将16只14日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形觉剥夺组,每组8只。形觉剥夺组大鼠于出生后14d缝合左眼上下睑建立单眼形觉剥夺弱视模型,模型建立后饲养31d处死2个组大鼠,制备大鼠400“m厚视皮层切片并在人工脑脊液中孵育。将视皮质切片分为3,5-二羟苯甘氨酸(DHPG)组、LY367385+DHPG组、2-甲基-6-(苯乙炔)吡啶盐酸盐(MPEP)+DHPG组及LY367385+MPEP+DHPG组,分别在人工脑脊液中添加相应药物,应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法进行电生理学实验,记录视皮层V1区神经元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结果将药物处理前fEPSP斜率值设定为100%,DHPG处理后,正常对照组和形觉剥夺组视皮层神经元fEPSP斜率值分别增至(136.4±17.3)%和(120.7±12.8)%,2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0,P〈O.05)。LY367385和MPEP处理后,正常对照组fEPSP斜率值分别为(114.9±9.3)%和(112.6±15.3)%,形觉剥夺组分别为(107.3±6.0)%和(110.1±4.1)%,均明显低于相应单纯DHPG处理的fEPSP斜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t=2.641、2.915,均P〈0.05;形觉剥夺组:t=2.410、2.372,均P〈0.05)。LY367385联合MPEP处理后,正常对照组fEPSP斜率值为(104.5±2.2)%,形觉剥夺组为(102.8±14.9)%,均明显低于相应单纯DHPG处理的fEPSP斜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80、2.306,均P〈0.05)。结论mGluRl在单眼弱视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传递中发挥的作用较正常大鼠减弱,mGluRl和mGluR5共同参与视皮层神经元突触的传递,2个亚型受体的作用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 兴奋性氨基酸激动剂/药物 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药物 苯乙酸酯类/药物 谢性谷氨酸受体/生理 视皮质/生长和发育 神经元突触传递/药物作用 形觉剥夺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海马注射淀粉样β蛋白致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国锋 姚建华 +4 位作者 彭立威 何思志 纪建国 李冬梅 于东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2-44,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银杏叶提取物对海马注射淀粉样β蛋白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10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目的:观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银杏叶提取物对海马注射淀粉样β蛋白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10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取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共30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其中两组大鼠以淀粉样β蛋白25~353μL(4g/L)注射于海马齿状回,10只于当日起给予银杏叶提取物(购自德国威玛舒培博士药厂)2mL腹腔注射,连续7d,为银杏叶提取物组;10只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7d,为淀粉样β蛋白组;另外10只动物以生理盐水3μL注射于海马齿状回,为对照组;行脱氧核苷酰转移酶法亦即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染色(Bcl-2和Bax)及双向凝胶电泳观察。结果:30只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淀粉样β蛋白组及银杏叶提取物组神经元均有凋亡发生。其细胞核被染成棕黄色。典型的凋亡细胞表现为染色质凝集,呈新月形聚集于核膜下。由于切面的不同,凝集的染色质可以不同形态散在于核切面的任意位置,有的以圆形位于核膜下,有的位于核中央,但不象坏死那样边界不清,呈絮状。细胞内有棕黄色粗颗粒分布或棕黄色细腻颗粒弥漫分布者为Bcl-2或bax阳性反应细胞。②淀粉样β蛋白组神经元凋亡率高于银杏叶提取物组(55%,21%);淀粉样β蛋白组Bcl-2反应阳性细胞率低于银杏叶提取物组(15%,47%);淀粉样β蛋白组Bax反应阳性细胞率高于银杏叶提取物组(49%,17%)。③通过分析比较得到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淀粉样β蛋白组与对照组比较,有26个蛋白质点的体积百分含量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而在银杏叶提取物组上述26个发生变化的蛋白点有11个出现回调。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使海马注射淀粉样β蛋白组对发生变化的蛋白点回调,对大鼠神经元凋亡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疗法 淀粉样Β蛋白 蛋白质类/分析 杏/化学 神经元/病理学 脱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喹啉醌对培养的鼠海马神经元的促生长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顺华 王君 +1 位作者 龚坚 曾凡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7-529,572,共4页
目的:探讨吡咯喹啉醌(PQQ)对培养海马神经元的促生长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观察PQQ对海马神经元胞体、突起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测定MTT代谢率和脂褐素。结果:PQQ处理后,海马神经元突起的长度和胞体的长径显著大于对照... 目的:探讨吡咯喹啉醌(PQQ)对培养海马神经元的促生长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观察PQQ对海马神经元胞体、突起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测定MTT代谢率和脂褐素。结果:PQQ处理后,海马神经元突起的长度和胞体的长径显著大于对照组,细胞的存活率增加、存活的时间延长,尼氏小体的光密度值和MTT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脂褐素的含量降低。结论:PQQ能促进海马神经元的生长,增加其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药物作用 海马/药物作用 吡咯类/药理学 细胞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拮抗剂孟鲁司特对缺血性损伤后神经元形态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欣欣 张霞燕 +6 位作者 黄雪琴 余舒莹 赵蕊 方三华 卢韵碧 张纬萍 魏尔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9-266,共8页
目的:观察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拮抗剂孟鲁司特对原代神经元缺血性损伤后形态变化的作用。方法:在不同浓度孟鲁司特存在条件下,以缺氧缺糖(OGD)2 h和再灌(R)24 h(OGD/R)诱导大鼠原代神经元及皮层混合培养细胞的神经元损伤;以免疫染色法... 目的:观察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拮抗剂孟鲁司特对原代神经元缺血性损伤后形态变化的作用。方法:在不同浓度孟鲁司特存在条件下,以缺氧缺糖(OGD)2 h和再灌(R)24 h(OGD/R)诱导大鼠原代神经元及皮层混合培养细胞的神经元损伤;以免疫染色法检测神经元数量、胞体大小、胞体总神经突起数量、一级神经突起数量、长度及其分支数量等指标,观察神经元形态的变化。结果:OGD/R可明显减少神经元的数量,显著改变神经元的形态。而孟鲁司特(0.0001~1μmol/L)能减轻单独神经元培养中OGD/R诱导的神经元数量减少,抑制一级神经突起分支数量增加;在混合培养中,孟鲁司特(0.0001~0.1μmol/L)增加OGD/R后一级神经突的长度,减少神经突起数量以及一级神经突起分支数量。结论: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拮抗剂孟鲁司特对大鼠原代神经元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白三烯 半胱氨酸 神经元/药物作用 神经元/病理学 细胞 培养的 葡萄糖/缺乏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生脉饮对自由基损伤的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杜家经 陈红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2年第5期294-295,共2页
目的 :探讨茯苓生脉饮含药血清对自由基损伤的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细胞培养的第 6d加入黄嘌呤 (XO -HPX)体系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成为衰老模型 ,观察培养的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变化 ,并经尼氏染色 ,通过计算机图象分析 ... 目的 :探讨茯苓生脉饮含药血清对自由基损伤的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细胞培养的第 6d加入黄嘌呤 (XO -HPX)体系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成为衰老模型 ,观察培养的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变化 ,并经尼氏染色 ,通过计算机图象分析 ,在细胞培养的第 2、4、8d测量尼氏小体的积分光度值。结果 :加入XO -HPX体系造模后 ,海马神经元突触、胞体长径和细胞存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尼氏染色后经计算机图象分析 ,在不同时相测得茯苓生脉饮组尼氏小体积分光度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茯苓生脉饮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生脉饮 药理学 衰老 药物作用 海马神经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含药血清对NG108-15神经元多靶点干预的药物化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戎志斌 李映红 +2 位作者 许蕴 李路军 吴正治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3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柴胡疏肝散配伍对神经元多靶点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化学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该复方含药血清、水煎剂和含药血清对NG108-15神经元细胞株干预后细胞内药物成分进行检测。结果:在血清和NG108-15神经元细胞中发现...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柴胡疏肝散配伍对神经元多靶点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化学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该复方含药血清、水煎剂和含药血清对NG108-15神经元细胞株干预后细胞内药物成分进行检测。结果:在血清和NG108-15神经元细胞中发现多种柴胡疏肝散水煎剂原型成分和移形成分。结论:实验证明柴胡疏肝散含药血清进入NG108-15细胞内部的药物有效成分有多种,符合霰弹靶点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药理学 NG108-15神经元/药物作用 血清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琳 王辉 +3 位作者 胡海涛 陈松盛 何娅 冯建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代培养SD大鼠皮层神经元,分为实验组(a,b,c,d),治疗组(e,f,g,h)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别暴露浓度为5,10,20...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代培养SD大鼠皮层神经元,分为实验组(a,b,c,d),治疗组(e,f,g,h)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别暴露浓度为5,10,20,40μmol/LAβ_(25~35);治疗组为神经元首先被给于5,10,20,40μmol/LRes作用24h,后再给于20μmol/LAβ_(25~35),孵育24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学的变化,用四唑盐(MTT)比色试验检测神经元存活和生长情况,应用比色法测定吸光值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Aβ_(25~35)在终浓度为20μmol/L时神经元形态有明显的变化,细胞立体感减弱,胞体内空泡形成,细胞突起内可见黑色颗粒状物;细胞的存活能力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es在终浓度40μmol/L时,能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能力。Aβ_(25~35)可以明显升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DA含量,降低GSH的含量;Res可使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DA含量下降,GSH含量增加。结论Aβ_(25~35)诱导了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变性、死亡,增加了神经元的脂质过氧化,Res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对皮层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化学诱导 脑损伤/药物作用 神经元 大脑皮质 淀粉样β蛋白/毒性 醇类/治疗应用 动物 实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对神经元GluR2表达的影响及缺氧损伤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利人 陈力学 刘宝松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9期4445-4447,共3页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缺氧损伤神经元膜表面AMPA(amino-3-hyo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acid,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口恶唑丙酸)受体在谷氨酸受体第二亚单位(GluR2,glutamic acid receptor 2)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神经细胞凋亡的...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缺氧损伤神经元膜表面AMPA(amino-3-hyo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acid,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口恶唑丙酸)受体在谷氨酸受体第二亚单位(GluR2,glutamic acid receptor 2)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12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和双重免疫荧光技术定量观察神经元凋亡数量、胞膜表面GluR2含量变化及纳洛酮的调节作用。结果:纳洛酮可上调缺氧损伤后神经元膜GluR2的含量(P<0.05),减少缺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的数量(P<0.01)。结论:纳洛酮通过上调神经元膜表面GluR2含量,减少神经元凋亡,减轻继发性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药理学 再灌注损伤/药物疗法/病理学/代谢 受体 AMPA/代谢/药物作用 神经元/细胞学/药物作用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动物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NL101对大鼠神经元的作用
18
作者 王晓蓉 张霞燕 +5 位作者 徐栋敏 余舒莹 方三华 卢韵碧 张纬萍 魏尔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5-272,共8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新抑制剂NL101对同型半胱氨酸(HCA)诱导大鼠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正常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方法:使用HCA(5 mmol/L)诱导大鼠皮层混合细胞及原代神经元的损伤,观察不同浓度NL101对损伤的影响,检...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新抑制剂NL101对同型半胱氨酸(HCA)诱导大鼠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正常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方法:使用HCA(5 mmol/L)诱导大鼠皮层混合细胞及原代神经元的损伤,观察不同浓度NL101对损伤的影响,检测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活性、数量、形态以及坏死的变化,并观察NL101对正常神经元的作用;以同类药SAHA(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作为对照.结果:0.001 ~ 10 μmol/L的NL101对HCA诱导的皮层混合细胞数量减少没有明显影响;但1、10 μmol/L的NL101可明显减少细胞坏死(P<0.05);1μmol/L的NL101可增加神经元数量.1、10μmol/L的NL101可明显降低原代神经元活性(均P <0.05);但0.01 ~ 10 μmol/L的NL101可显著减轻HCA诱导的神经元活性降低(均P<0.05);1、10 μmol/L的NL101可减少HCA引起的神经元坏死(均P <0.05).NL101的作用与SAHA大致相当.结论:NL101对HCA诱导的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高浓度NL101对神经元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与经典的SAHA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药物作用 高半胱氨酸 药理学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拮抗剂和抑制剂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化酶激活剂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赵世伟 高葳 +1 位作者 李炳万 唐在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腺苷、前列腺素E1以及Zn2+等环化酶激活剂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背根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与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1996-07在吉林医学院神经生物实验室进行。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n=10):①前列腺素E1... 目的:观察腺苷、前列腺素E1以及Zn2+等环化酶激活剂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背根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与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1996-07在吉林医学院神经生物实验室进行。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n=10):①前列腺素E1组:建立右侧坐骨神经夹毁模型,术后4h术侧股二头肌注射前列腺素E1溶液0.05mg/kg,1次/d,定时给药,连续14d。②腺苷组:造模同前,注射腺苷溶液20mg/kg,注射时间和部位同前列腺素E1组。③高锌组:造模同前,术前10d开始喂以高锌饲料(饲料锌含量为52.7mg/kg)。④神经生长因子组:造模同前,术侧后肢足跖皮下注射β神经生长因子溶液0.1mg/kg,注射时间同前列腺素E1组。⑤模型组:造模同前,注射0.5mL灭菌生理盐水,注射时间和部位同前列腺素E1组。⑥假手术组:手术但不夹毁神经,余同模型组。在造模后21d,取大鼠L5背根节用图像分析法观测细胞数、核偏心率及核等圆径。结果:经补充6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背根节细胞数:腺苷组及前列腺素E1组的细胞存活数均低于假手术组和神经生长因子组(P<0.05);各组背根节大、中、小细胞构成比例无差别(P>0.05),大细胞损失最大,其细胞平均数为假手术组的57.5%;中细胞损失最小,其细胞平均数为假手术组的89%。②核偏心率:神经生长因子组及高锌组与假手术组无差别(P>0.05),腺苷组低于模型组(P<0.05),前列腺素E1与模型组无差别(P>0.05)。③核等圆径:神经生长因子组及高锌组与加手术组无差别(P>0.05),腺苷组低于模型组(P<0.05),前列腺素E1与模型组无差别(P>0.05)。结论:腺苷等环化酶激活剂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脊髓背根节神经元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中Zn2+的保护效应与神经生长因子无差别,腺苷、前列腺素E1保护效应低于神经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腺苷 前列腺素E类 神经元 传入/*药物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型钙通道在“李氏方”水提液保护神经元过程中的作用及该水提液最佳剂量
20
作者 胡德辉 田映红 +2 位作者 李生海 李子中 高天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6,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L型钙通道在“李氏方”保护神经元中的作用,并找出“李氏方”水提液最佳作用剂量。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8在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①用MTT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0(对照组),0.0625,0.125,0.25,0.5,1.0,2.0,4.0,8... 目的:观察L型钙通道在“李氏方”保护神经元中的作用,并找出“李氏方”水提液最佳作用剂量。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8在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①用MTT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0(对照组),0.0625,0.125,0.25,0.5,1.0,2.0,4.0,8.0g/L“李氏方”(主要成分有龟甲、地龙、石菖蒲、当归及酸枣仁等)水提液分别作用正常条件下培养了9d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24h的细胞成活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料标记凋亡的细胞,镜下数三四个视野的总细胞及凋亡细胞数,计算细胞凋亡率(凋亡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②借助于共聚焦显微镜和钙荧光指示剂Fluo-3/AM,在海马神经元细胞培养至第8天加处理因素[单纯加入5μmol/L的L型钙通道阻断剂尼氟的平;单纯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李氏方”水提液及尼氟的平(5μmol/L)+不同质量浓度“李氏方”水提液共同作用]继续培养24h用于实验和细胞培养至第9天观察干扰因素的急性作用。用钙成像技术测定培养的神经元胞浆的荧光值(用30mmol/L的氯化钾诱导细胞内钙的变化)及钙浓度。③借助于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李氏方”水提液对L型钙电流的影响。④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中的LSD和SNK分析。结果:①0.0625~2g/L的质量浓度范围“李氏方”水提液明显提高正常培养下的海马神经元的成活率,浓度为0.5g/L细胞成活率增加最大。经5μmol/L的尼氟的平预处理后,“李氏方”水提液增加神经元成活率的效应明显降低。②“李氏方”水提液明显增加L型钙电流,经尼氟的平预处理后,“李氏方”水提液增加L型钙电流的效应显著降低。③正常培养条件下的海马神经元胞浆游离钙浓度在(75.67±8.65)nmol/L(对照组)。“李氏方”水提液作用24h后,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提高到(126.35±9.35)nmol/L,明显高于正常培养条件下的(P<0.05)。经尼氟的平作用24h,游离钙降到(40.65±5.65)nmol/L,明显低于正常培养条件下的(P<0.05)。“李氏方”水提液与尼氟的平共同作用24h后,细胞游离钙浓度降到(90.75±10.15)nmol/L,明显低于单纯“李氏方”水提液作用(P<0.05)。④对正常培养的细胞负载Fluo-3/AM45min后,加尼氟的平预处理10min,30mmol/L的KCl导致的荧光强度比尼氟的平预处理前明显降低,而“李氏方”水提液预处理10min,30mmol/L的KCl导致的荧光强度比“李氏方”水提液预处理前明显升高。尼氟的平预处理10min后,“李氏方”水提液再预处理10min,30mmol/L的KCl导致的荧光强度比“李氏方”水提液预处理的降低,与单纯“李氏方”水提液预处理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李氏方”水提液可通过增加L型钙通道活动,导致胞浆游离钙增加而促神经元的成活,且效果最佳的浓度为0.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细胞学 神经元 药物作用 细胞培养 植物提取物 钙通道 水提液 最佳剂量 L型钙通道 李氏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