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立业 郑佳坤 +3 位作者 刘相名 惠国桢 费俭 郭礼和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 研究脂肪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 ,为神经移植探索新的细胞来源。方法 采用β-巯基乙醇诱导脂肪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的和未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从成年大鼠的... 目的 研究脂肪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 ,为神经移植探索新的细胞来源。方法 采用β-巯基乙醇诱导脂肪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的和未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从成年大鼠的脂肪组织中分离出基质细胞 ,在体外生长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 ,可以维持在未分化状态稳定增殖 ,体外扩增可超过 10多代。β-巯基乙醇可诱导这种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分化的细胞早期表达巢蛋白 ,后期则表达神经元的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微丝 ,在最适合的诱导条件下约 60 %~85 %的细胞表达这两种神经元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来源 基质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β-巯基乙醇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及其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袁章 杨拯 +1 位作者 徐艳 张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6-769,共4页
近几年来.干细胞已成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中胚层,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增殖能力以及多向分化的潜能。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因具有易于分离、培养、扩增、... 近几年来.干细胞已成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中胚层,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增殖能力以及多向分化的潜能。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因具有易于分离、培养、扩增、长期培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免疫原性低、遗传背景稳定等特性,使之成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焦点。最近的研究表明BMSCs在体外能被诱导成神经元样细胞,且植人体内能改善神经损伤症状。因此.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就体外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及其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神经修复 BMSCS 多向分化 长期培养 体外诱导 细胞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翼 丁文静 董万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841-846,共6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但是经过长期体外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逐渐丧失,其机制仍不明确。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利用表皮生长...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但是经过长期体外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逐渐丧失,其机制仍不明确。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利用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观察其形态变化及生长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前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经诱导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典型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为78.7%,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率为8.1%。诱导0.5 h后处理组细胞中Beclin-1的表达水平有所增加,但1 h后开始逐渐降低。说明体外可以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表达活性在诱导分化早期呈高表达,分化过程中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骨髓干细胞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体外实验 表皮生长因子 自噬 BECLIN-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诱导PC12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雯 张百芳 +1 位作者 彭芳芳 武栋成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8-72,共5页
目的:建立PC12细胞的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模型,并探讨ERK蛋白在PC12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以10、20、50 g/L的NGF(NGF溶于PBS,培养基中PBS的终浓度不超过2%)培养PC12细胞,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显微镜测微尺及流式细胞仪鉴... 目的:建立PC12细胞的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模型,并探讨ERK蛋白在PC12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以10、20、50 g/L的NGF(NGF溶于PBS,培养基中PBS的终浓度不超过2%)培养PC12细胞,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显微镜测微尺及流式细胞仪鉴定PC12细胞的分化,以确定NGF使用剂量.运用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时ERK蛋白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NGF剂量的升高,PC12细胞的体积、最长突起长度和突起数目均会增大或增多。统计学分析证明50 g/L的NFG作用48 h足以诱导PC12细胞的交感神经样改变。尽管ERK总蛋白水平在NFG作用前后无明显改变,但在NFG作用5 min后磷酸化的ERK蛋白水平即显著升高,达到峰值,并持续约1 h.50 g/L的NFG作用于PC12细胞48 h可使细胞发生明显的G1期阻滞.结论:PC12细胞可在NGF作用下出现交感神经样改变,并且细胞的分化程度依赖于NGF的使用剂量和作用时间.在NGF诱导的PC12细胞神经元样分化中ERK蛋白的磷酸化对NGF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提示ERK蛋白在分化的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2细胞 NGF 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永旺 李光来 +2 位作者 薛芳 李东芳 连霞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9年第4期329-330,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实验研究 神经细胞移植 体外 免疫排斥反应 神经系统疾病 BMS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秦安清 刘黎青 +1 位作者 于娜 周盛年 《陕西中医》 2010年第3期378-380,共3页
关键词 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细胞分化 角膜上皮细胞 非粘附细胞 造血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 骨髓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前后基因及Ca^(2+)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潘国强 齐凤平 +1 位作者 徐洪 王相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7期5080-5086,共7页
背景: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1)在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再生和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探讨GM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照Woodbury经典诱导方案将其诱导分化... 背景: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1)在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再生和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探讨GM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照Woodbury经典诱导方案将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前后基因方面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方法: 分离纯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传至第5代时,待细胞融汇成致密单层后,加入50mmol/L神经节苷脂设为GM1组,预培养24h后按照Woodbury经典诱导方案进行诱导,设置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PCR技术分别检测诱导前后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巢蛋白的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诱导前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 ①加入GM1组诱导分化后较对照组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巢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GM1能够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②更换诱导液后,两组细胞内荧光强度逐渐增加,到100s达高峰值,其后逐渐减弱,但20min时细胞荧光强度仍高于诱导前,加入GM1组,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较对照组有所增加(P<0.05)。说明GM1能够促进细胞内Ca2+浓度增加,游离Ca2+在诱导过程中可能有促进作用。③诱导后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巢蛋白基因表达改变不显著,说明Woodbury经典诱导方案可能为转录后水平即蛋白水平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骨髓干细胞神经节苷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细胞诱导分化免疫组化聚合酶链反应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 神经巢蛋白干细胞图片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伤大鼠脑组织上清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再丰 许信龙 +3 位作者 魏晓捷 傅小君 潘红松 谢青松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09-2010,共2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能向包括神经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分化。这为临床上神经元再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研究旨在观察液压伤大鼠脑组织上清液对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关键词 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脑组织 上清液 液压伤 多向分化潜能 神经元再生 BMSCs
原文传递
Velvet antler polypeptide is able to induce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towards neurons in vitro 被引量:8
9
作者 Zhang Lihong Zhuang Zhihong +6 位作者 Sun Yanan Ma Shuhua Yang Weifeng Lei Hongtao Zuo Junling Ouyang Jingfeng Wang Y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08-313,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eural differentiation capacity of water extraction of velvet antler.METHODS: Velvet antler(Cervus Nippon Temminck) polypeptide(VAP) was used to differentiate neural stem cells(NSCs) tow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eural differentiation capacity of water extraction of velvet antler.METHODS: Velvet antler(Cervus Nippon Temminck) polypeptide(VAP) was used to differentiate neural stem cells(NSCs) towards neurons in the study. Firstly, we obtain the polypeptides of VAP by water extraction. Secondly, we observed the morphology, assayed the factors in the media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detected the special neural molecules by immuno fl uorescence staining. NSCs were cultured on the cell climbing film. After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differentiated NSCs were mounted for immunocytochemistry with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RESULTS: The differentiating cells look like neuron,some special factors, such as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nerve growth factor, in the media can be detected while differentiated neuron-like cells can express the special neural molecules.CONCLUSION: Differentiation of NSCs towards neurons can be induced by velvet antler polypept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derivedCornu cervi pantotrichum Glial cell neurotrophic factors Nerve growthfactor Neural stem cells
原文传递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on differentiation of rat 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into neuron-like cells in vitro by edaravone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荣 胡资兵 +4 位作者 郭伟韬 林颢 孙欣 魏劲松 吴少科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9年第3期167-172,共6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 ties of differentiation of rat bone marrow-derived stromal stem cells (rBMSCs) to neuron-like cells in vitro by edaravone, a new type of free radical scavenger...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 ties of differentiation of rat bone marrow-derived stromal stem cells (rBMSCs) to neuron-like cells in vitro by edaravone, a new type of free radical scavenger. Methods: Stromal stem cells were separated from rat bone marrow with Ficoll-Paque reagent and expanded in different culture medium in vitro, rBMSCs were induced by edaravone containing serum-free L-DMEM. Morphologic observation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including the expression of Nav1.6, Kvl.2, Kv1.3, Cav1.2 were performed, and whole patch-clamp technique was used. Results: Cyton contraction and long processes were shown in differentiated stromal stem cells. Navl.6, Kvl.2, Kv 1.3 and Cav 1.2 were expressed in both differentiated and undifferentiated ceils.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channel proteins in differentiated cells was up-regulated. Consistently, their resting potential and outward currents were also enhanced in the differentiated cells, which was especially significant in the outwar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 Conclusion: In vitro, neuron-like cells derived from rBMSCs, induced by edaravone, possess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neur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marrow cells Stem cell Stromal cells Cell differentiation ELECTROPHYSIOLOG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