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谱CT量化的细胞外容积评估结直肠癌神经、血管及淋巴管浸润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文霞 王莉莉 +6 位作者 陈杏彪 郑小霞 崔雅琼 马颖 魏照坤 梁小芹 黄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96-90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密度测量的细胞外容积(ECV)评估结直肠癌神经、血管及淋巴管浸润的可行性及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7月—2021年2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诊断为结直肠癌的95例(结肠癌22例,直肠癌73例)患者的基... 目的探讨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密度测量的细胞外容积(ECV)评估结直肠癌神经、血管及淋巴管浸润的可行性及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7月—2021年2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诊断为结直肠癌的95例(结肠癌22例,直肠癌73例)患者的基本资料,所有患者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增强检查,检查前均采集红细胞压积,扫描后测量病灶及正常肠壁的静脉期、延迟期碘密度及同层面腹主动脉或髂血管碘密度,计算ECV;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病理切片疑有血管、淋巴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者行免疫组化染色。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ECV术前诊断结直肠癌神经、血管及淋巴管浸润的效能。结果血管侵犯阳性组40例,阴性组55例;淋巴管侵犯阳性组37例,阴性组58例,神经侵犯阳性组51例,阴性组44例。神经、血管、淋巴管浸润阳性组及阴性组静脉期E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41、1.646、1.543,P均>0.05)。神经、血管、淋巴管浸润阳性组及阴性组间延迟期EC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63、5.806、6.663,P均<0.001)。静脉期、延迟期结直肠癌的ECV与正常肠壁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561、17.317,P均<0.001)。静脉期、延迟期ECV对于免疫组化的AUC分别为:血管侵犯0.576、0.798,淋巴管侵犯0.575、0.838;神经侵犯0.584、0.759。结论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延迟期碘密度量化的ECV分数可反映结直肠癌患者的神经、血管及淋巴管浸润情况,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术前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CT 结直肠癌 碘密度 细胞外容积 神经及血管淋巴管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期、Ⅱ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血管和淋巴管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德华 高子芬 +3 位作者 廖松林 李宁 王珏 张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7-269,共3页
为评价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浸润(BVI)和淋巴管浸润(LVI)的预后意义,随访76例Ⅰ、Ⅱ期NSCLC病人,HE切片中组织学观察各例NSCLC中的BVI和LVI,Pearsonx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Kaplan-Meier乘积限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 为评价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浸润(BVI)和淋巴管浸润(LVI)的预后意义,随访76例Ⅰ、Ⅱ期NSCLC病人,HE切片中组织学观察各例NSCLC中的BVI和LVI,Pearsonx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Kaplan-Meier乘积限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生存分析。病人平均年龄56.0岁±8.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51个月,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8%和64%;BVI(+)占28%,LVI(+)占0.7%,BVI(+)/或LVI(十)占34%;单变量生存分析显示:BVI而非LVI与生存差显著相关(x2=8.66,p=0.003);Cox回归多变量分析显示:脉管浸润(p=0.003)和淋巴结状况(p=0.01)是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本研究提示:脉管浸润是评价Ⅰ、Ⅱ期NSCLC病人预后重要的病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浸润 淋巴管浸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CT细胞外容积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结直肠癌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侵犯 被引量:5
3
作者 郑文霞 王莉莉 +3 位作者 陈杏彪 郑小霞 崔雅琼 黄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1-559,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光谱CT细胞外容积参数图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来预测结直肠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侵犯,以期获得一种术前无创评估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15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ITK-SNAP软件进行半自动分割勾画肿瘤... 目的:探讨基于光谱CT细胞外容积参数图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来预测结直肠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侵犯,以期获得一种术前无创评估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15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ITK-SNAP软件进行半自动分割勾画肿瘤三维感兴趣区(VOI)。采用FeAture Explorer (FAE)软件提取特征,并进行特征筛选、组学模型构建。在临床指标中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临床模型,由临床指标及组学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联合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3种模型预测结直肠癌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侵犯的价值。结果:血管侵犯组中临床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613、0.521;组学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97、0.852;联合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09、0.862。淋巴管侵犯组中临床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636、0.601;组学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68、0.806;联合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85、0.823。神经侵犯组中临床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12、0.771;组学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00、0.819;联合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35、0.892。结论:基于影像细胞外容积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构建模型可有效预测结直肠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侵犯,具有术前无创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结直肠癌 细胞外容积 影像组学 血管淋巴管神经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类淋巴系统与硬脑膜淋巴管在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梦婵 孙微 袁波 《临床内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797-801,共5页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与认知障碍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近年脑类淋巴系统(GS)和硬脑膜淋巴管(mLVs)的研究为理解CSVD及其导致的认知障碍提供了新视角。GS及mLVs在维持脑内稳态、清除代谢废物、调节免疫反应及参与神经...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与认知障碍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近年脑类淋巴系统(GS)和硬脑膜淋巴管(mLVs)的研究为理解CSVD及其导致的认知障碍提供了新视角。GS及mLVs在维持脑内稳态、清除代谢废物、调节免疫反应及参与神经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GS及mLVs的功能障碍与CSVD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GS及mLVs的结构与功能、CSVD的主要病理变化及神经损伤机制,以及两者在认知障碍中的相互作用,分析GS、mLVs与CSVD相关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期望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类淋巴系统 硬脑膜淋巴管 脑小血管 认知障碍 血脑屏障 神经炎症
原文传递
非霍杰金淋巴瘤视神经浸润伴视网膜血管阻塞1例
5
作者 邓德勇 彭亚军 韩丽荣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6期395-395,共1页
关键词 非霍杰金淋巴 神经浸润 视网膜血管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NET1的表达和淋巴管浸润与病理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海涛 丁胜光 +2 位作者 王飞 陆晨希 仲崇俊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神经上皮细胞转化基因1(neuroepithelial cell transforming gene 1,NET1)的表达及D2-40标记的肿瘤淋巴管浸润与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E...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神经上皮细胞转化基因1(neuroepithelial cell transforming gene 1,NET1)的表达及D2-40标记的肿瘤淋巴管浸润与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ESCC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NET1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SCC中NET1及D2-40的表达情况,观察D2-40标记的淋巴管内癌细胞浸润(lymphatic vessel invasive,LVI)的情况,分析NET1、LVI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患者5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NET1在E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1.3%(20.4%/40.9%)(49/80),正常食管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0.5%(2/19),2例均为弱阳性(+),LVI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6.3%(29/80),NET1高表达、LVI阳性与ESCC的淋巴结阳性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的神经血管侵犯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NET1高表达与LVI阳性密切相关(P=0.012),NET1高表达或LVI阳性的ESCC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明显降低,而且同时存在NET1高表达和LVI阳性的ESCC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最低。结论联合检测NET1及LVI可以提高对食管鳞癌患者的术后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判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上皮细胞转化基因1 D2-40 食管鳞状细胞肿瘤 淋巴管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血管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乐静 赵涛 刘爱林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淋巴管密度(LVD)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VEGF、LVD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 目的通过检测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淋巴管密度(LVD)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VEGF、LVD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为55.26%(21/38),淋巴结未转移组VEGF阳性率为13.64%(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LVD均值达(0.83±0.14),较淋巴结未转移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VEGF阳性表达的患者,其LVD较VEGF阴性表达者升高(P<0.05);VEGF与LVD呈正相关(P<0.05)。结论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VEGF表达阳性率升高,LVD值明显升高,VEGF的表达与LVD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血管表皮生长因子 淋巴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ESD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与SATB2的相关性
8
作者 金瑞 余涛 陈志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与特异性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8例结直肠NENs患者,均行ESD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 目的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与特异性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8例结直肠NENs患者,均行ESD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和随访结果,包括整块切除率、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率。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NENs患者ESD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ATB2对患者ESD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158例患者ESD均为整块切除,整块切除率为100.00%,14例(8.86%)患者切缘阳性。随访期间淋巴结转移21例(13.29%)纳入转移组,无淋巴转移137例纳入对照组。两组的肿瘤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管浸润、SATB2阳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管浸润为结直肠NENs患者ESD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SATB2阳性为保护性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SATB2对结直肠NENs患者ESD后淋巴结转移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95%CI 0.626~0.867),灵敏度为57.69%,特异度为91.67%。结论结直肠NENs患者ESD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与肿瘤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管浸润、SATB2表达相关,其中SATB2可作为患者淋巴结转移评估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淋巴管浸润 特异性AT序列结合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中淋巴管及淋巴循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晓鹏 幸兵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10期1484-1487,共4页
淋巴管系统由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及淋巴导管组成,淋巴液流动于淋巴管系统中形成淋巴循环。淋巴循环作为血液循环的重要补充部分,在物质运输、免疫应答、维持组织渗透压及液体平衡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存... 淋巴管系统由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及淋巴导管组成,淋巴液流动于淋巴管系统中形成淋巴循环。淋巴循环作为血液循环的重要补充部分,在物质运输、免疫应答、维持组织渗透压及液体平衡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存在衬附内皮细胞的经典淋巴管结构,也不存在完整的淋巴循环。但近年来关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淋巴循环及脑膜淋巴管的研究逐渐颠覆了传统研究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脑膜淋巴管 淋巴循环 血管周围间隙 颈深部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对血管和神经周围间隙的侵犯及肿瘤血管生成在浸润和转移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曙光 陈意生 +2 位作者 彭志明 韩本立 贺光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1-94,共4页
对40例胆管癌标本切片进行血管内膜下弹力纤维VB:HE、FⅧRAg:VB:H及HE染色,结果显示,血管侵犯者31例(77.5%),表现为4种类型,即血管壁受侵、游离癌细胞侵入、部分栓塞和完全栓塞。肿瘤血管密度(TVD... 对40例胆管癌标本切片进行血管内膜下弹力纤维VB:HE、FⅧRAg:VB:H及HE染色,结果显示,血管侵犯者31例(77.5%),表现为4种类型,即血管壁受侵、游离癌细胞侵入、部分栓塞和完全栓塞。肿瘤血管密度(TVD)与转移发生明显相关。发生神经周围间隙浸润者共33例(82.5%),神经周围浸润指数(PNI)与器官或组织转移发生率相关。研究表明,血管和神经周围间隙均是重要的转移途径。肿瘤血管生成是浸润、转移发生必不可少的环节。TVD和PNI对于判断患者术后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浸润 转移 血管 神经周围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血液透析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中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贾成博 蔡庆莉 姜燕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7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血液透析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齐齐哈尔建华医院肾内科的60例因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需行PTA的患者。采取随...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血液透析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齐齐哈尔建华医院肾内科的60例因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需行PTA的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局部浸润麻醉,n=30)及臂丛神经阻滞组(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n=30)。手术后进行疼痛评分及疼痛管理满意度调查,观察2种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内瘘狭窄、内瘘初级通畅率等。结果对照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高于臂丛神经阻滞组(t=2.571,P=0.011),臂丛神经阻滞组对疼痛管理满意度评分更高(t=-5.305,P<0.001)。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0,P=0.788)。对照组2例患者涉及动脉病变,手术过程中出现动脉痉挛,停止腔内器械刺激,给予药物治疗后缓解,余患者及臂丛神经阻滞组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手术后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组患者内瘘最窄处直径、内瘘自然血流量、透析时血流量分别较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789、-44.140;-16.741、-19.528;-8.776、-9.550,均P<0.001)。2组手术后内瘘最窄处直径(t=0.374,P=0.710)、内瘘自然血流量(t=1.017,P=0.313)、透析时血流量(t=-1.181,P=0.2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TA后1、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为93%、87%、54%、21%,臂丛神经阻滞组为93%、90%、61%、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 χ^(2)=0.307,P=0.579)。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PTA手术过程中可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效果。与局部浸润麻醉比较,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且对12个月初级通畅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局部浸润麻醉 血液透析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血管病及淋巴管病
12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03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皮肤血管 淋巴管 过敏性紫癜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肾损害 过敏性紫癜肾炎 紫癜性肾炎 免疫球蛋白 皮肤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颈部囊性淋巴管瘤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士忠 钱建明 周正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33-36,共4页
一、概况囊性淋巴管瘤(Cystic lymptmngioma)常见于婴幼儿的面颈部,为良性肿瘤。也有称之为囊性水瘤(Cystichygroma)。根据Bill和Summer(1965)报道:囊性淋巴管瘤、淋巴管瘤和海绵型淋巴管瘤是同一种先天性淋巴系统发育畸形的不同表现,... 一、概况囊性淋巴管瘤(Cystic lymptmngioma)常见于婴幼儿的面颈部,为良性肿瘤。也有称之为囊性水瘤(Cystichygroma)。根据Bill和Summer(1965)报道:囊性淋巴管瘤、淋巴管瘤和海绵型淋巴管瘤是同一种先天性淋巴系统发育畸形的不同表现,可多发也可单发,有微小型的,也有巨大型的,不过、巨大的囊性淋巴管瘤是极少见的。囊性淋巴管瘤具有伸展性,可以向邻近组织延伸:如舌、咽:口底、颌下、甚至二侧颈部和纵膈等部位。围绕着血管神经和肌肉等重要组织,但不破坏其他组织和细胞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淋巴管 海绵型淋巴管 囊性水瘤 口底 纵膈 面颈部 发育畸形 血管神经 纵隔肿瘤 细胞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切除术中鼻腔内浸润注射肾上腺素引起的恶性心血管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伟彦 周志宏 +2 位作者 杨建军 周志强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93-1094,共2页
关键词 垂体腺瘤切除术 注射肾上腺素 血管反应 浸润注射 鼻腔内 恶性 神经外科医师 生理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浸润注射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对外周血管阻力和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建军 李仁奇 +1 位作者 段满林 李伟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89-1090,共2页
关键词 注射肾上腺素 局部浸润注射 外周血管阻力 中心静脉压 利多卡因 头皮 中心静脉置管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浸润、微血管密度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敏 徐幼龙 +1 位作者 张世统 周金良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中树突状细胞浸润、微血管密度和临床病理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通过使用图像分析仪检测50例进展期胃癌细胞中树突状细胞标志蛋白S-100的表达、微血管密度。结果50例进展期胃癌中树突状...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中树突状细胞浸润、微血管密度和临床病理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通过使用图像分析仪检测50例进展期胃癌细胞中树突状细胞标志蛋白S-100的表达、微血管密度。结果50例进展期胃癌中树突状细胞均值为(10.160±7.939)/mm2。微血管密度均值(215.240±66.124)/mm2。树突状细胞浸润密度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P=0.015)。有淋巴管侵犯的胃癌组中树突状细胞浸润密度低于无淋巴管侵犯的胃癌组(P=0.011)。微血管密度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34)。50例患者5年生存率中,树突状细胞高浸润组(≥10.16/mm2)明显好于树突状细胞低浸润组(<10.16/mm2)(P=0.001)。低微血管密度组(<215/mm2)明显好于高微血管密度组(≥215/mm2)(P=0.016)。同时具有高树突状细胞浸润,低微血管密度组预后最好。结论进展期胃癌中肿瘤内低树突状细胞浸润,高微血管密度,可以促进疾病进展,可能与较差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浸润 血管密度 进展期胃癌 预后意义 淋巴管侵犯 淋巴结转移 病理学特性 S-100 分析仪检测 免疫组化法 5年生存率 标志蛋白 胃癌细胞 疾病进展 预后相关 转移组 相关性 肿瘤内 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脑胶质瘤血管浸润的调节因子及磁共振成像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霄 程敬亮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5年第6期522-525,共4页
<正>脑胶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源自神经胶质细胞的病变,发生于神经外胚层,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和复发率高等特点,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5%。肿瘤生物学特性与其血管生成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肿瘤血管生成增... <正>脑胶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源自神经胶质细胞的病变,发生于神经外胚层,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和复发率高等特点,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5%。肿瘤生物学特性与其血管生成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肿瘤血管生成增加意味着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局部侵袭或转移,这种血管可导致局部血流量、血容量和血管通透性增高肿瘤血管生成是受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及抗血管生成因子调节的~[1,2]。而且目前从影像学角度单纯从解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浸润 磁共振成像 肿瘤生物学特性 胶质瘤细胞 恶性肿瘤疾病 神经外胚层 血管通透性 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伴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灏 叶健 +1 位作者 王利民 任振义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第11期43-45,共3页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较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间胚叶发育异常疾病,发病率为1/15400~1/6000,男女比例为1.44,以一个或多个器官的错构瘤为特点,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肾脏、肺、视网膜、心脏等全身多个器官,典型...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较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间胚叶发育异常疾病,发病率为1/15400~1/6000,男女比例为1.44,以一个或多个器官的错构瘤为特点,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肾脏、肺、视网膜、心脏等全身多个器官,典型的表现为癫痫发作、智力障碍、颜面部血管纤维瘤临床三联征。从第1例TSC患者被发现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结节性硬化症 文献复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面部血管纤维瘤 中枢神经系统 发育异常 癫痫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合用于眼部麻醉致血管神经性水肿三例
19
作者 杨红 赵长松 +1 位作者 罗爱珍 孙京华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0年第2期53-54,共2页
利多卡因是眼科手术常用的局部麻醉药,较普鲁卡因起效快,作用强,持续时间长。布比卡因的作用强度是利多卡因的4倍,持续时间更长。因此,临床上常将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混合行球后麻醉或浸润麻醉,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然而,这些... 利多卡因是眼科手术常用的局部麻醉药,较普鲁卡因起效快,作用强,持续时间长。布比卡因的作用强度是利多卡因的4倍,持续时间更长。因此,临床上常将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混合行球后麻醉或浸润麻醉,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然而,这些麻醉药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需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利多卡因 血管神经性水肿 局部麻醉药 地塞米松 持续时间 浸润麻醉 术后 人工晶体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优化能谱CT预测胃腺癌的浸润性
20
作者 葛慧婷 王莉莉 +3 位作者 刘元芬 邹添秀 林维文 薛蕴菁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93-199,共7页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ML)算法结合能谱CT定量参数和临床模型在预测胃腺癌(GAC)患者淋巴血管浸润(LVI)和神经周围浸润(PNI)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22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GAC患者114例。研究参数涉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T-TN分期、C...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ML)算法结合能谱CT定量参数和临床模型在预测胃腺癌(GAC)患者淋巴血管浸润(LVI)和神经周围浸润(PNI)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22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GAC患者114例。研究参数涉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T-TN分期、CT评估壁外血管浸润(CT-EMVI)以及能谱CT定量参数。通过WEKA软件的Best-First算法进行特征筛选,并运用贝叶斯网络(BN)及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模型。结果相较于LVI/PNI阴性组,LVI/PNI阳性组中CT-T_(3~4)期、CT-N阳性、CT-EMVI阳性、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72-4和CA19-9]更为常见,能谱CT参数也更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特征选择,关键变量包括CT-T分期、CT-EMVI、VP-NIC和EP-70 keV CT值。基于这些变量,分别使用BN和SVM构建临床参数模型、能谱CT参数模型和混合模型,共6个模型。6个模型均展现了高预测性能,无过拟合现象。BN的混合模型预测性能最佳,AUC值为0.890~0.933,Delong检验显示其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优势(P<0.05);而SVM的混合模型与另外2种模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临床和能谱CT参数的ML模型能够高效能评估GAC患者的LVI和PNI状态,其中BN混合模型的准确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能谱CT 淋巴血管浸润 神经周围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