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位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金虹艳 赵长振 +2 位作者 陈泽军 徐耑 孔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研究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对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位(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MPP+0.25 mmol/L组、0.5 mmol/L组及1 mmol/L组,各MPP... 目的研究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对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位(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MPP+0.25 mmol/L组、0.5 mmol/L组及1 mmol/L组,各MPP+组细胞与含相应浓度的MPP+培养24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TOR蛋白、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mTOR调控相关蛋白(Raptor)、雷帕霉素不敏感的mTOR伴侣蛋白(Rictor)以及与自噬相关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MPP+组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0.001);mTOR、p70S6K、Raptor、Rictor表达明显降低(P<0.05~0.001);LC3Ⅱ和Beclin1表达显著升高(P<0.05~0.001),均呈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MPP+通过抑制细胞中mTOR信号通路,诱导SH-SY5Y细胞自噬性死亡,并且与MPP+的浓度相关;这可能是MPP+导致PD动物模型发病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位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 自噬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干扰Drp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质粒及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梦琪 柴原 +3 位作者 冯琬迪 马浩洁 盖聪 孙红梅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4期1-4,共4页
目的构建稳定干扰Drp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质粒及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为进一步探讨Drp1基因在帕金森病(P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细胞模型。方法于GenBank中检索人Dr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筛选最佳动力学参数的干扰序列及阴性对照序列;... 目的构建稳定干扰Drp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质粒及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为进一步探讨Drp1基因在帕金森病(P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细胞模型。方法于GenBank中检索人Dr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筛选最佳动力学参数的干扰序列及阴性对照序列;根据靶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干扰RNA(siRNA)的单链DNA寡核苷酸(DNAoligo),与退火缓冲液反应后形成带黏性末端的双链DNAoligo片段。分别用AgeⅠ与EcoRⅠ双酶切双链DNAoligo片段和GV248慢病毒骨架质粒后,加入T4DNA连接酶连接,得到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Drp1-RNAi和阴性对照质粒。将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Drp1-RNAi加入到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中反应后,分别提取质粒DNA并进行DNA测序。将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Drp1-RNAi和阴性对照质粒转染至293T细胞中,培养48h后收集上清液,离心后过滤得到Drp1-RNAi重组慢病毒和阴性对照慢病毒。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分为Drp1-RNAi重组慢病毒组(D组,用Drp1-RNAi重组慢病毒感染)、阴性对照组(N组,用阴性对照慢病毒感染)、正常对照组(C组,正常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Drp1mRNA,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Drp1蛋白。结果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Drp1-RNAi的DNA序列与设计的干扰序列完全一致。D组Drp1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47±0.12和0.40±0.04,N组Drp1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12±0.33和0.67±0.05,C组Drp1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02±0.23和0.72±0.02;D组Drp1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N组、C组相比,P均<0.05;N组Drp1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C组相比,P均>0.05。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干扰Drp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质粒,并建立、筛选出了稳定干扰Drp1基因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进一步探讨Drp1基因在P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p1基因 RNA干扰 慢病毒载体质粒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RS4基因簇缺失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的克隆和鉴定
3
作者 苏中静 刘戈飞 +3 位作者 宋旭红 陈海滨 常晓兰 黄东阳 《解剖学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单克隆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株,并鉴定其在基因水平缺失DHRS4基因簇,包括DHRS4、DHRS4L2和DHRS4L1的基因序列。方法有限稀释法培养实验室偶得的低表达DHRS4基因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和增... 目的单克隆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株,并鉴定其在基因水平缺失DHRS4基因簇,包括DHRS4、DHRS4L2和DHRS4L1的基因序列。方法有限稀释法培养实验室偶得的低表达DHRS4基因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和增殖,PCR、RT-PCR检测DHRS4、DHRS4L2和DHRS4L1基因的DNA和RNA含量,Westernblotting检测DHRS4蛋白的表达。结果筛选得到单克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在DNA、RNA和蛋白水平均未检测到DHRS4基因簇的DNA序列及表达产物。结论经过克隆低表达DHRS4基因簇的SH-SY5Y细胞,得到纯系的DHRS4基因簇缺失的SH-SY5Y-细胞株,该细胞对于进一步研究DHRS4基因簇的功能和表达调控都是难得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RS4基因簇 神经母细胞SH-SY5Y细胞株 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锰致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线粒体损伤及对多巴胺分泌和PARK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范希敏 罗英 +3 位作者 许洁 吴芹 刘杰 范奇元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7-711,717,共6页
[目的]研究氯化锰对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多巴胺分泌及PARK2表达的影响。[方法]0、100、300、500μmol/L浓度氯化锰染毒SH-SY5Y细胞24 h后,用MTT法测细胞抑制率(反映线粒体损伤情况),石墨炉原子吸... [目的]研究氯化锰对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多巴胺分泌及PARK2表达的影响。[方法]0、100、300、500μmol/L浓度氯化锰染毒SH-SY5Y细胞24 h后,用MTT法测细胞抑制率(反映线粒体损伤情况),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细胞内锰浓度,高度水溶性四唑盐(WST-1)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细胞内多巴胺(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ARK2 m 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arkin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nCl2浓度为300、500μmol/L时,细胞抑制率(线粒体损伤)增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染锰组细胞内锰浓度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MnCl2浓度为300、500μmol/L时,SOD活性和DA含量降低(P<0.01),MDA含量升高(P<0.01);细胞PARK2 m RNA表达和Parkin蛋白表达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PARK2 m RNA表达与细胞抑制率(线粒体损伤)、细胞内锰浓度及MDA含量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72、-0.880、-0.862(均P<0.01);PARK2 m RNA表达与SOD活性、DA含量以及Park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9、0.859、0.809(均P<0.01)。[结论]氯化锰暴露可引起SH-SY5Y细胞的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DA分泌减少和PARK2表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锰 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多巴胺 PARK2
原文传递
沉默线粒体分裂蛋白1基因对氟致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线粒体融合蛋白和膜电位损伤的影响
5
作者 马荣荣 郑丹 +5 位作者 杨小蓉 黄仕美 张凯琳 于燕妮 官志忠 楼迪栋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 研究沉默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对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Fis1、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线粒体融合分裂在慢性氟中毒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待细... 目的 研究沉默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对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Fis1、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线粒体融合分裂在慢性氟中毒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待细胞贴壁生长进入对数增长期时进行实验,采用成组设计将细胞分为未染氟空白对照组、染氟组[2 mmol/L氟化钠(NaF)]、染氟阴性对照组[2 mmol/L NaF + 非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沉默组(2 mmol/L NaF + siRNA-Fis1)。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Fis1和Mfn1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Fis1和Mfn1 mRNA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1.37 ± 0.18、1.00 ± 0.04,1.57 ± 0.19、1.00 ± 0.04,1.00 ± 0.10)比较,染氟组Fis1蛋白(1.72 ± 0.04)及mRNA表达水平(1.48 ± 0.13)均升高,Mfn1蛋白(0.87 ± 0.02)及mRNA表达水平(0.69 ± 0.07)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0.76 ± 0.13)降低(P均 〈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沉默组Fis1蛋白(0.79 ± 0.07)及mRNA表达水平(0.06 ± 0.03)均降低,Mfn1蛋白(1.71 ± 0.04)及mRNA表达水平(1.52 ± 0.05)均升高(P均 〈 0.05),线粒体膜电位水平(0.94 ± 0.01)有降低趋势。与染氟组比较,沉默组Fis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Mfn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升高(P均 〈 0.05)。结论 人工抑制Fis1基因表达水平可降低氟致SH-SY5Y细胞的线粒体分裂和线粒体膜电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 线粒体膜电位 线粒体融合蛋白1 线粒体分裂蛋白1
原文传递
Caspase-3和Caspase-8在氟化钠致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何卫红 徐八一 +4 位作者 徐志霞 夏涛 何平 高萍 王爱国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中的Caspase-3和Caspase-8对氟化钠(NaF)致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先用不同浓度NaF(20、40、80μg/ml)对SH-SY5Y细胞进行染毒,24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Caspase-...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中的Caspase-3和Caspase-8对氟化钠(NaF)致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先用不同浓度NaF(20、40、80μg/ml)对SH-SY5Y细胞进行染毒,24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Caspase-3活性以及Caspase-3和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再选择适宜的40μg/mlNaF染毒剂量组,观察在Fas受体激动剂CH11或拮抗剂ZB4作用下其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性及Caspase-3和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0、80μg/ml染毒组细胞存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凋亡率随染毒剂量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且40、80μg/ml染毒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80μg/ml染毒组Caspase-3活性及Caspase-3和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动剂CH11与NaF共培养对细胞凋亡显示出协同效应,拮抗剂ZB4可部分阻断NaF致SH-SY5Y细胞的凋亡。结论NaF可通过上调死亡受体Fas途径的关键酶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促进SH-SY5Y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氟化钠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 细胞凋亡 CASPASE-3 CASPASE-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对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体外培养细胞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融合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德月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1-403,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氟对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体外培养细胞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融合的影响。方法将0.4mmol/L及4.0mmol/L的氟化钠注入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体外培养细胞中,对照组中仅注入双蒸水,作用时间为0.25d、0.5d、1.0d、2.0d,通过细... 目的分析研究氟对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体外培养细胞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融合的影响。方法将0.4mmol/L及4.0mmol/L的氟化钠注入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体外培养细胞中,对照组中仅注入双蒸水,作用时间为0.25d、0.5d、1.0d、2.0d,通过细胞内氧化应激活性氧高质荧光测定试剂盒和活体细胞线粒体形态荧光染色试剂盒Mito Tracher RED对氧自由基和线粒体进行染色处理,对比经不同浓度氟化钠处理的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体外培养细胞中活性氧水平及Ⅱ型线粒体形态与对照组的差异和尿氟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染氟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体外培养细胞中活性氧荧光出现染色异常,并且随染氟时间的增加,氟离子浓度越高,活性氧水平上升幅度越大,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体外培养细胞活性氧水平和染氟时间及氟离子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三组活性氧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体外培养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分裂功能基本正常;经不同浓度氟化钠处理的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体外培养细胞线粒体均分裂亢进,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及氟离子浓度的增加,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体外培养细胞线粒体分裂程度不断增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及氟离子浓度的增加,尿氟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三组尿氟含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mmol/L氟化钠组尿氟含量与0.4mmol/L氟化钠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摄取氟量过高时,会导致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细胞氧自由基水平异常增高,使其线粒体呈分裂状,并且随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 体外培养细胞 活性氧水平 线粒体融合
原文传递
不同能量的培养条件对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静姝 王蓉 +2 位作者 张景燕 吴燕川 姬志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66-69,I0003,共5页
目的建立热量限制的体外模型,观察不同能量培养条件下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方法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分别采用含有低浓度(2 g/L)、正常浓度(3.15g/L)或高浓度(4.5 g/L)葡萄糖的培养基进行常... 目的建立热量限制的体外模型,观察不同能量培养条件下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方法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分别采用含有低浓度(2 g/L)、正常浓度(3.15g/L)或高浓度(4.5 g/L)葡萄糖的培养基进行常规传代培养,利用MTT代谢率、细胞生长曲线及LDH漏出率等指标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与正常葡萄糖浓度培养条件下培养的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突起缩短,细胞胞体皱缩,MTT代谢率稍低(0.573±0.001),LDH漏出率高,细胞生长状态差;与对照组相比,低糖组细胞突起伸展,MTT代谢率较低(0.428±0.003),LDH漏出率低,细胞生长速度缓慢,但是形态良好。结论高糖培养对细胞有损伤作用,细胞代谢加速,更容易衰老死亡;而低糖培养起到保护作用,在热量限制允许范围内降低培养液的含糖量,不但不会对细胞造成损伤,反而对细胞的代谢及生长起到保护作用,延长细胞的总体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限制 葡萄糖 细胞生长 细胞代谢 细胞培养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内酯对SH-SY5Y神经细胞损伤模型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小泉 陈海芳 +1 位作者 李中炼 杨武亮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6-158,共3页
为了研究葡萄内酯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试验应用硫代硫酸钠(Na2S2O4)及L-谷氨酸分别建立缺氧缺糖细胞损伤模型及L-谷氨酸诱导细胞损伤模型,于37℃、5%CO2、饱和湿度的条件下培养和孵育4 h,采用MTT法检测... 为了研究葡萄内酯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试验应用硫代硫酸钠(Na2S2O4)及L-谷氨酸分别建立缺氧缺糖细胞损伤模型及L-谷氨酸诱导细胞损伤模型,于37℃、5%CO2、饱和湿度的条件下培养和孵育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表明:葡萄内酯可增加Na2S2O4诱导的缺糖缺氧细胞损伤模型及L-谷氨酸诱导的细胞损伤模型细胞的存活率。说明葡萄内酯对神经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内酯 硫代硫酸钠(Na2S2O4) L-谷氨酸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 缺氧
原文传递
17α雌二醇对转基因细胞株(APP/PS1N_2a)β-淀粉样蛋白生成的影响
10
作者 李建明 曾杰 +1 位作者 罗学港 雷德亮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2-777,共6页
目的探讨17α雌二醇(E2α)对稳定表达人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因子-1(PS1)即APP/PS1基因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Neuro-2a)(APP/PS1 N2a)β-淀粉样蛋白(Aβ)产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APP/PS1 N2a细胞用10×10-9mol/L E2α... 目的探讨17α雌二醇(E2α)对稳定表达人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因子-1(PS1)即APP/PS1基因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Neuro-2a)(APP/PS1 N2a)β-淀粉样蛋白(Aβ)产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APP/PS1 N2a细胞用10×10-9mol/L E2α预处理2d,更换培养液后,分别进行如下处理:1.加入不同浓度E2α(25nmol/L、50nmol/L、100nmol/L、200nmol/L)和溶媒(对照组),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PP/PS1 N2a细胞内和细胞外的Aβ蛋白水平及细胞BACE1蛋白水平;2.加入100nmol/L E2α、20nmol/L葡萄糖和5mIU葡萄糖氧化酶(GOX)。24h后,进行二氢乙啶(DHE)染色观察APP/PS1 N2a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E2α(25nmol/L、50nmol/L、100nmol/L、200nmol/L)处理后,细胞外Aβ蛋白水平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胞内Aβ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细胞β-分泌酶-1(BACE1)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E2α可以减少G/GOX所致APP/PS1 N2a细胞ROS的产生。结论 E2α可以减少细胞外Aβ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雌二醇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早老因子-1 Β-淀粉样蛋白 免疫印迹法 二氢乙啶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4,4’-四溴联苯醚对SH-SY5Y细胞氧化应激与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平 何卫红 +3 位作者 王爱国 张明 夏涛 陈学敏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氧化应激的影响和DNA损伤作用。方法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在37℃、5%CO2条件下培养SH-SY5Y细胞。当培养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用1、2、4、6、8和10μg/m... 目的探讨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氧化应激的影响和DNA损伤作用。方法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在37℃、5%CO2条件下培养SH-SY5Y细胞。当培养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用1、2、4、6、8和10μg/mlPBDE-47进行染毒,24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外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DNA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μg/ml和2μg/ml剂量组细胞存活率略有上升(P<0.05),4、6、8和10μg/ml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各染毒剂量组GSH含量显著下降(P<0.05)、尾矩显著上升(P<0.05);4、8和10μg/ml剂量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6、8和10μg/ml剂量组LDH漏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OD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8和10μg/ml剂量组尾部DNA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的显著性(P<0.05)。结论PBDE-47可引起SH-SY5Y细胞氧化应激和DNA损伤,氧化应激可能在PBDE-47致DNA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4 4’-四溴联苯醚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 氧化应激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在SH-SY5Y细胞中的表达
12
作者 智孔亮 辛娜 +1 位作者 曹志红 卢丽敏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6期474-476,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在SH-SY5Y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泛素表达的定位关系。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MG-132蛋白酶体抑制剂(0、0.5、1、2.5和5μmol/L)处理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处理24 h后,采用In-cell ...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在SH-SY5Y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泛素表达的定位关系。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MG-132蛋白酶体抑制剂(0、0.5、1、2.5和5μmol/L)处理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处理24 h后,采用In-cell Western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H-SY5Y细胞中CD147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CD147和泛素的共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MG-132蛋白酶体抑制剂处理SH-SY5Y细胞,CD147蛋白的含量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当抑制剂浓度为5μmol/L时,CD147的含量明显高于抑制剂浓度为0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SY5Y细胞中同时存在CD147和泛素的表达,而且存在共表达部位。结论:CD147可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 泛素-蛋白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素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原增艳 宋小锋 张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67-2471,共5页
目的研究异甘草素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细胞SH-SY5Y建立OGD/R损伤细胞模型。NC Nrf2-siRNA、siRNA-Nrf2质粒转染SH-SY5Y细胞,并培养48 h,20μmol/L异甘草素预处理2 h后构建OGD/R损伤,24 h后继续加入20μm... 目的研究异甘草素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细胞SH-SY5Y建立OGD/R损伤细胞模型。NC Nrf2-siRNA、siRNA-Nrf2质粒转染SH-SY5Y细胞,并培养48 h,20μmol/L异甘草素预处理2 h后构建OGD/R损伤,24 h后继续加入20μmol/L异甘草素再培养24 h。OGD/R损伤48 h后,测定细胞活力,LDH水平,caspase-3、caspase活性,ROS、MDA、SOD、GSH水平;RT-PCR检测Bcl-2、Bax、NQO1、HO-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O-1蛋白表达。结果 OGD/R诱导SH-SY5Y细胞活力降低,caspase-3、caspase活性升高,ROS、MDA水平升高,SOD、GSH-Px水平降低,Bcl-2、NQO1、HO-1 mRNA及HO-1蛋白表达降低,Bax mRNA表达增高(P<0.01);经异甘草素干预后,OGD/R SY5Y细胞活力升高,caspase-3、caspase活性降低,ROS、MDA水平降低,SOD、GSH水平及Bcl-2、NQO1、HO-1 mRNA和HO-1蛋白表达升高,Bax mRNA表达降低(P<0.01)。而敲除Nrf2基因逆转异甘草素对OGD/R细胞的作用。结论异甘草素能减轻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可能与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增强SH-SY5Y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 氧化应激 氧糖剥夺/复糖复氧 Nrf2/A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对SH-SY5Y细胞中HSP70蛋白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海玉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11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吗啡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调控作用。方法将维甲酸诱导分化的SH-SY5Y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组),给予PBS作用48h;吗啡组(Mor组),给予吗啡10μmol作用48h;吗啡+纳络酮组(Mor+Nal组),给... 目的观察吗啡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调控作用。方法将维甲酸诱导分化的SH-SY5Y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组),给予PBS作用48h;吗啡组(Mor组),给予吗啡10μmol作用48h;吗啡+纳络酮组(Mor+Nal组),给予纳洛酮100μmol作用30min,之后给予吗啡10μmol作用48h;纳络酮组(Nal组),给予纳洛酮100μmol作用48h。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HSP7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Mor组SH-SY5Y细胞中HSP7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Mor组比较,Mor+Nal组、Nal组SH-SY5Y细胞中HSP70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抑制(P<0.01或P<0.001)。结论吗啡对HSP70蛋白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热休克蛋白70 神经母细胞SH-SY5Y细胞株 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钠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八一 王普生 +3 位作者 黄建云 徐志霞 夏涛 王爱国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44-946,共3页
目的研究氟化钠(NaF)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损伤及致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NaF致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H-SY5Y细胞(1×107/ml),先加入0(对照)、20、40、80 mg/L的NaF溶液对SH-SY5Y细胞染毒24 h;再选择40 m... 目的研究氟化钠(NaF)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损伤及致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NaF致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H-SY5Y细胞(1×107/ml),先加入0(对照)、20、40、80 mg/L的NaF溶液对SH-SY5Y细胞染毒24 h;再选择40 mg/L的NaF溶液与380.40 mg/L的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EGTA)溶液或38.23 mg/L的胞内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溶液(提前30 min加入)联合染毒24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胞内钙离子([Ca2+]i)水平,并用激光共聚焦(laser scanningconfocal microscopy,LSCM)技术,从单个细胞水平检测NaF对胞内游离Ca2+瞬间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0、80 mg/L NaF染毒组SH-SY5Y细胞的存活率较低,凋亡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NaF染毒组SH-SY5Y细胞的[Ca2+]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NaF染毒浓度的升高,SH-SY5Y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凋亡率和[Ca2+]i水平均呈上升趋势。LSCM连续扫描显示,40和80 mg/L NaF染毒组SH-SY5Y细胞[Ca2+]i的FI值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6 000~7 000 s和1 000~2 000 s,20 mg/L NaF染毒组未见明显的峰值;且NaF的浓度越高,[Ca2+]i达到峰值的时间越短。析因分析表明,胞内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与NaF对SH-SY5Y细胞凋亡和[Ca2+]i升高存在交互作用(F值分别为10.69、366.14,均P<0.05),BAPTA-AM可拮抗NaF对SH-SY5Y细胞的损伤作用;胞外钙离子螯合剂乙二醇双四乙酸(EGTA)与NaF对SH-SY5Y细胞凋亡和[Ca2+]i升高无交互作用(F值分别为0.02、0.03,均P>0.05)。结论 NaF对SH-SY5Y细胞的升钙作用可能参与了NaF的致细胞损伤和诱导凋亡作用,[Ca2+]i的升高可能与胞内钙库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钠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 细胞凋亡 钙离子
原文传递
蕨麻醇提取物对缺氧诱发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损伤效应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菲 高宏生 +2 位作者 何文彤 唐琼琳 李素平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66-1069,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蕨麻醇提取物对硫代硫酸钠(Na2S2O4)诱发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株缺氧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取处于生长对数期的SH-SY5Y细胞,分别设空白对照(D-Hank液)组、缺氧模型(1 mmol/L连二亚硫酸钠)组及1、0.25、0.062 5 g/L蕨麻... 目的探讨蕨麻醇提取物对硫代硫酸钠(Na2S2O4)诱发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株缺氧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取处于生长对数期的SH-SY5Y细胞,分别设空白对照(D-Hank液)组、缺氧模型(1 mmol/L连二亚硫酸钠)组及1、0.25、0.062 5 g/L蕨麻醇提取物拮抗缺氧(1 mmol/L连二亚硫酸钠)组,于5%CO2、37℃孵育4 h后,采用MTT试验检测细胞活性,测定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力,采用悬浮芯片蛋白法测定细胞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7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和各剂量蕨麻醇提取物拮抗缺氧组SH-SY5Y细胞活性下降,LDH外漏量和空泡细胞率增大,MCP-1、IL-1β、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VEGF、IL-6和IL-10含量下降。与缺氧模型组比较,各剂量蕨麻醇提取物拮抗缺氧组细胞活性升高,LDH外漏量和空泡细胞率减少,细胞因子水平发生逆转,其中,MCP-1、IL-6、IFN-γ的改变以1 g/L组最为明显,IL-1β、IL-10、TNF-α、VEGF的变化以0.062 5 g/L组明显。结论蕨麻醇提取物可拮抗连二亚硫酸钠所致SH-SY5Y细胞缺氧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醇提取物 硫代硫酸钠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 乳酸脱氢酶 缺氧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染氟对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线粒体融合蛋白1和分裂蛋白1表达与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荣荣 郑丹 +5 位作者 张凯琳 潘际刚 刘艳洁 官志忠 楼迪栋 于燕妮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评估氟对体外培养的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分裂蛋白1(Fis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SH.SY5Y细胞中加入0.0(对照)、0.4、2.0、4.0mmol/L氟化钠(NaF),培养6、12、24... 目的评估氟对体外培养的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分裂蛋白1(Fis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SH.SY5Y细胞中加入0.0(对照)、0.4、2.0、4.0mmol/L氟化钠(NaF),培养6、12、24、48h;利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法)对SH.SY5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进行染色;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m Blot)检测线粒体Mfn1和Fis1蛋白的表达。结果NaF作用6、12、48h时,与对照组(1.63±0.18、1.13±0.15、1.30±0.02)比较.2.0、4.0mmol/L NaF处理组SH-SY5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红绿荧光比值(1.01±0.10、0.80±0.04,0.75±0.13、0.62±0.10,0.82±0.01、O.56±0.04)明显降低(P均〈0.05);NaF作用6、12、48h时,与对照组(O.93±0.03、1.05±0.07、1.17±0.04)比较,0.4、2.0、4.0mmol/L NaF处理组Mfn1蛋白的表达(0.75±0.02、0.65±0.05、0.57±0.06,0.83±0.06、0.79±0.06、0.69±0.06,0.98±0.05、0.73±0.07、0.62±0.09)明显降低(P均〈0.05);NaF作用12h时,与对照组(0.90±0.05)比较,2.0、4.0mmol/L NaF处理组Fis1蛋白表达(1.14±0.06,1.23±0.06)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氟中毒损伤可引起神经细胞线粒体融合分裂水平改变并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其改变可能与高氧化应激发病学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 线粒体膜电位 线粒体融合蛋白1 线粒体分裂蛋白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