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岗位培训的实践研究
1
作者 王灵枢 姜春飒 +2 位作者 李琰琳 乔慧 李蕊 《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神经电生理培训班的问卷,总结培训工作经验。方法2018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神经电生理室培训班学员报到时发放调查问卷,并在结业时回收。共发放600份,收回594份,有效问卷474份。学员来自22个省市及自治区,180家机构,...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神经电生理培训班的问卷,总结培训工作经验。方法2018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神经电生理室培训班学员报到时发放调查问卷,并在结业时回收。共发放600份,收回594份,有效问卷474份。学员来自22个省市及自治区,180家机构,学历层次包括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问卷内容包括培训内容、教材满意度、教学计划安排、学习收获等。结果86.3%的学员认为培训内容覆盖本行业新发展、最新成果或亟待解决的问题;78.5%的学员对授课教材表示满意;81.0%的学员对教学计划安排非常满意;67.1%的学员认为自己的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38.6%的学员认为自己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36.7%的学员认为自己的临床诊疗能力得到提高。结论通过岗位继续教育培训提升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人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对于促进微创神经外科学发展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 岗位培训 继续教育 神经外科 监测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
作者 钟灿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099-103,共5页
探究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剖析其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具体影响,为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选取 66 例面肌痉挛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实施... 探究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剖析其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具体影响,为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选取 66 例面肌痉挛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微血管减压术,此为常规治疗手段;实验组运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辅助手术,该技术可精准定位神经状态。对两组关键临床指标展开对比,包括手术成功率、痉挛缓解时长、面神经功能评分以及面部对称性恢复程度等。结果 数据显示,实验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9%vs69.7%,P=0.037),展现出该技术的优势。术后痉挛缓解时间,实验组更短(9.8±2.7天vs12.6±3.2天,P=0.001)。术后不同时段面神经功能评分,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且面部对称性恢复更佳(78.8%vs48.5%,P=0.003)。而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上,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作用显著,能提升手术成功率、缩短恢复周期、改善面神经功能及面部对称性,为临床治疗增添有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监测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文浩 叶敏 +2 位作者 张文波 梁明礼 范伟雄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41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3D Slicer软件对责任血管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确...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41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3D Slicer软件对责任血管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确定手术方案,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判断减压。观察手术效果并追踪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前建模图像发现40例存在微血管压迫,1例未见微血管压迫。未见微血管压迫的1例经术中证实为岩静脉压迫,1例小脑前下动脉经术中证实为小脑上动脉,其余责任血管判定均与术中所见一致。术前建模图像的责任血管判定正确39例,正确率为95%。4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均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100%。术后住院期间1例发生面瘫,1例发生听力下降,经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联合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直观了解责任血管及周围重要结构解剖情况,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可避免术中减压过度或不充分的情况,两项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多模态影像融合 神经生理监测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多普勒系统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血压控制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丹 李俊青 +2 位作者 王彦 彭红兵 武清菊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91-798,共8页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多普勒系统(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TCD)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SEP)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患者术中个体化血压管理、心肌耗氧及术后认知功能...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多普勒系统(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TCD)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SEP)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患者术中个体化血压管理、心肌耗氧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择期行CEA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通过血管活性药物升高血压,研究组术中根据TCD和SEP联合监测结果指导血压调节工作。收集2组麻醉前(T00),麻醉后10 min(T0)、颈动脉阻断前5 min(T1)、颈动脉阻断前后即刻(T2)、解除颈动脉阻断即刻(T3)及解除颈动脉阻断后1 h(T4)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值和外周动脉收缩压,比较2组术中一般情况(心肌耗氧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发生率和半年后超声复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麻黄碱用量、尼卡地平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心肌耗氧量及术中发生心动过缓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侧Vm与外周动脉收缩压呈波动趋势,研究组Vm与外周动脉收缩压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OCD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反应蛋白、丙二醛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研究组C反应蛋白、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0例患者中有25例术中阻断颈动脉后,TCD监测提示达到流转标准,其中7例患者同时达SEP波幅下降流转标准,给予转流术操作。TCD监测阳性率高于SEP监测(P<0.05),两种手段共同监测达到转流标准的比例一致性一般(Kappa=0.243,P<0.05)。研究组术后半年发生术后再狭窄和形成继发血栓的患者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偏少(P<0.05)。结论 TCD联合SEP对CEA患者术中个体化血压管理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可显著减少术中心肌耗氧量,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其中TCD对CEA术中脑血流高灌注现象监测效果较好,而SEP对术中转流的实施指导意义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 超声检查 神经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治宇 于朝春 《安徽医学》 2024年第5期654-658,共5页
脊髓拴系综合征(TCS)是一种由于脊髓受到异常牵拉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症候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TCS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用于识别术中拴系部位附近的神经功能组织,并提供术中指导。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 脊髓拴系综合征(TCS)是一种由于脊髓受到异常牵拉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症候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TCS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用于识别术中拴系部位附近的神经功能组织,并提供术中指导。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球海绵体反射4个模态作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主要方式,可以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复杂拴系手术的风险,还能减少或避免甚至预防神经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综合征 神经生理监测 多模态神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实践指南 被引量:1
6
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神经电生理学组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 胡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8-1008,共11页
脊柱外科手术伴随着神经损伤的风险[1~5]。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神经诱发电位、肌电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实时检测神经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神经损伤... 脊柱外科手术伴随着神经损伤的风险[1~5]。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神经诱发电位、肌电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实时检测神经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神经损伤,提示术者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防止不可逆神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监测 脊柱外科 临床实践指南 神经损害 神经损伤 神经生理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冯燕玲 贾莉子 李媛媛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1期131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辅助下行椎间盘切除术)与对照组(手术治疗期间不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比较两组手术...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辅助下行椎间盘切除术)与对照组(手术治疗期间不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机体疼痛程度,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监测 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 疼痛程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明辉 杨新超 +2 位作者 路小奇 田海港 郭效东 《临床研究》 2024年第9期62-65,共4页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2018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2例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2018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2例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仅接受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与实验组(31例,接受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基础上给予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手术后1周,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实验组治疗有效率(100.00%)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3.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愈率(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听力下降率(3.23%)、面瘫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9.35%,1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采用联合技术后显示,责任血管与患者术中所见血管完全一致;微血管减压术中侧方扩散反应(LSR)波形均消失,均能够监测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波,且经颅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acial-MEP)监测下均无报警。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促进治愈率提升,并发症降低,故可在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监测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员阳 齐华光 +2 位作者 张信 闫博 闫亮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6期2756-2760,共5页
目的研究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技术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提升脊柱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红会医院和西安大兴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200例拟行脊柱手术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以电脑... 目的研究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技术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提升脊柱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红会医院和西安大兴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200例拟行脊柱手术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以电脑编号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术中监测组及参考组各100例。术中监测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32~74(58.92±10.35)岁;体重指数(BMI)为18~30(23.15±2.09)kg/m^(2)。参考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33~73(59.14±10.62)岁;BMI为18~30(23.27±2.15)kg/m^(2)。两组均开展常规脊柱手术,术中监测组术中应用IONM技术,而参考组术中不应用IONM技术。对比两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脊髓神经功能(评估时机为术前1 d及术后7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评估时机为术前1 d及术后1 d)、术后并发症。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术中监测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考组[(10.84±1.56)h比(15.20±2.30)h、(3.84±0.69)d比(5.71±0.83)d、(9.47±1.66)d比(12.84±2.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9、17.33、11.88,均P<0.05)。两组术后7 d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均较术前1 d高(均P<0.05),且术中监测组高于参考组[(25.94±2.30)分比(21.50±2.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7,P<0.05)。术中监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6.00%(6/100)比20.00%(2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虽均较术前1 d高,但术中监测组均较参考组低(均P<0.05)。结论在脊柱手术中应用IONM技术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 神经生理监测 脊髓损伤 脊髓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
10
作者 何京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3期45-46,共2页
总结了19例神经电生理术中监测系统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体会,包括监测方法、监护方法及术前准备、仪器准备等。认为听神经瘤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术中监测系统及专业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
关键词 神经 神经电生理术中监测系统 神经保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术中超声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
11
作者 韦可 杜威 +4 位作者 杨柳 夏敏 吕丽辉 莫雪红 姚国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讨在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术中超声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6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术中超声辅助下经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术后... 目的探讨在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术中超声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6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术中超声辅助下经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术后肿瘤全切除22例,部分切除3例,活检加椎板减压术1例。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8例,脊膜瘤6例,室管膜瘤4例,星形细胞瘤4例,血管母细胞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术后1周Mc Cormick评分Ⅰ级20例,Ⅱ级4例,Ⅲ级2例;术后6个月Mc Cormick评分Ⅰ级22例,Ⅱ级2例,Ⅲ级2例。术后未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结论高颈段椎管内肿瘤尤其髓内肿瘤手术难度大,要求高,全切除困难,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术中超声能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对全切除肿瘤并最大限度保护神弪功能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高颈段椎管 显微手 神经生理监测 超声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唤醒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切除功能区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万琪盼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唤醒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切除功能区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功能区脑胶质瘤切除患者22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适应症,术中在唤醒麻醉下展开... 目的探讨术中唤醒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切除功能区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功能区脑胶质瘤切除患者22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适应症,术中在唤醒麻醉下展开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随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14例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对照组),115例接受术中唤醒(研究组),比较两组肿瘤完全切除率、手术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1例患者发现直接皮质下电刺激阳性,及时停止切除。1例患者术中配合欠佳,出现电生理波幅下降,及时停止切除。其余患者术中未见异常。对照组2例患者电生理波幅下降,及时停止切除,其余患者术中未见异常。研究组肿瘤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3%比90.4%,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研究组,手术期间出血量高于研究组(P<0.001);术前两组患者卡氏生存质量(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KPS评分低于研究组(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944,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5.912,P<0.05)。结论在切除功能区脑胶质瘤患者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进行术中唤醒,并结合护理配合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运动和语言功能,促进术后机体康复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功能区 皮层刺激 生理 护理 唤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原发性面肌痉挛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楚德国 王晶晶 +1 位作者 王欣 李元元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1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原发性面肌痉挛(HFS)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原发性HF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MVD手术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原发性面肌痉挛(HFS)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原发性HF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MVD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VD术后神经电生理监测治疗原发性HFS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 神经生理监测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MVD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婧 宋启民 +1 位作者 程彦昊 车峰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9-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MVD治疗的80例HFS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异常肌电反应(AMR)、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MEP)及自由肌电图(EMG)监测指导...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MVD治疗的80例HFS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异常肌电反应(AMR)、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MEP)及自由肌电图(EMG)监测指导手术。结果术后1周治愈55例,明显缓解15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3例;术后半年治愈57例,明显缓解10例,部分缓解9例,无效4例。术后1周治疗有效率为96.3%,术后半年治疗有效率为95.0%。术中AMR消失70例,存在10例;术中AMR消失病人术后1周(74.3%)、术后半年(78.6%)治愈率明显高于术中AMR存在的病人(分别为30.0%、20.0%;P<0.05)。80例术中均稳定引出FMEP,其中72例FMEP无变化;6例出现一过性波幅降低和(或)潜伏期延长,暂停手术操作后恢复;2例出现波幅降低且暂停手术操作无改善,术后出现面瘫。80例在分离和探查面神经REZ时均出现EMG不同程度的反应,其中一过性反应71例;持续出现的面神经爆发肌电图反应9例,暂停手术操作后缓解。结论术中AMR+FMEP+EMG多模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MVD判断责任血管、提高治愈率、保护面神经功能及避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 神经生理监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医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实践规范介绍 被引量:25
15
作者 吴劲松 许耿 +3 位作者 毛颖 梁伟民 潘力 周良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60-668,共9页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是术中脑功能区定位技术的金标准。综合唤醒手术、术中感觉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术中皮质电刺激与皮质下电刺激等电生理学技术,可实现术中脑功能区皮质及皮质下功能通路的精确定位和实时保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根...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是术中脑功能区定位技术的金标准。综合唤醒手术、术中感觉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术中皮质电刺激与皮质下电刺激等电生理学技术,可实现术中脑功能区皮质及皮质下功能通路的精确定位和实时保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根据既往多年临床实践,制定了适用于本单位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实践规范》,其内容涵盖各类常见神经外科疾病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已经在本院临床应用,切实提高了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 监测 脑疾病 神经外科手 参考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椎管内病变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6
作者 林国中 王振宇 刘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脊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脊髓手术患者,根据监测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腹侧肿瘤)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脊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脊髓手术患者,根据监测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腹侧肿瘤)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及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监测;B组(髓内肿瘤)行SEP+MEP监测;C组(髓外硬膜下肿瘤)行SEP+EMG监测;D组(马尾神经病变)行EMG监测,分析术中监测情况与术后神经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3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B组6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5例恢复,1例未恢复者术后神经功能恶化。C组9例,其中7例术中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D组6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结论:IONM可及时提醒术者患者的神经系统可能存在功能损伤,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有助于减少术后神经功能恶化,但部分患者采取措施后监测虽恢复,仍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恶化,IONM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 脊髓 监测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肌肉反应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海云 高进喜 +2 位作者 陈渊 罗明枝 王守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3月,采用面神经侧方扩散法,对126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 126例中123例术前记录到典型异常肌肉反应(abnormal muscle...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3月,采用面神经侧方扩散法,对126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 126例中123例术前记录到典型异常肌肉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s,AMR)波形,经手术后AMR消失。术后1个月内面肌痉挛症状消失119例(94.4%),残余轻微症状7例(5.6%)。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利于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对责任血管的判断和减压效果的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 神经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术前访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海英 张丽花 +2 位作者 贺艳 郁慧婷 朱天婵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4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术前访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按术前标准访视表,结合访视图册与视频实施标准化术前访视;对照组... 目的探讨标准化术前访视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按术前标准访视表,结合访视图册与视频实施标准化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访视前、入室后5min焦虑评分、心率、血压,调查两组访视满意度。结果入室后5min观察组焦虑评分及血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标准化术前访视,使术前宣教更加规范,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及生理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神经生理监测 前访视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预警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晓宇 张鸿祺 +2 位作者 凌锋 胡鹏 任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0-974,共5页
目的分析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预警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共64例,术中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对神经功能进行监测,并以... 目的分析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预警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共64例,术中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对神经功能进行监测,并以运动诱发电位波幅降低≥80%作为预警标准预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McCormick分级作为"金标准",计算其灵敏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运动诱发电位波幅降低≥80%联合体感诱发电位多模态监测的灵敏度为75%(15/20)、特异度78.57%(33/42),阳性预测值为62.50%(15/24)、阴性预测值86.84%(33/38)。结论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术中运动诱发电位联合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有效预测术后新发神经功能缺损,运动诱发电位预警标准以波幅降低≥8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脊髓 神经生理监测 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脑深部病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天栋 王伟民 +4 位作者 白红民 王国良 张小鹏 郭晓绯 谢学敏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索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脑深部病变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深部病变切除手术62例,使用多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护仪,实施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皮质脑电图和直接皮质电刺激等,术中应用B超或无框... 目的探索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脑深部病变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深部病变切除手术62例,使用多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护仪,实施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皮质脑电图和直接皮质电刺激等,术中应用B超或无框架导航技术定位病变,尽可能全切病变。结果病灶全切除40例,次全切除22例。术后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短暂加重6例,术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术后神经功能立即改善45例,无明显变化11例。术后病理:海绵状血管瘤15例,脑脓肿5例,胶质瘤28例,脑寄生虫5例,脑膜瘤5例,其他4例。随访0.5~6年,平均3年,全切除病例均未见复发,次全切病例未见进展。结论使用多种神经电生理监护手段可大幅增加脑深部病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 监护 脑深部病变 神经外科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