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对肢体骨折患者术后肌力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莎莎 卢君艳 +1 位作者 郑余银 蒋松鹤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肌力恢复的影响,指导术后康复治疗的方式。方法:单纯上/下肢骨折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神经肌电促通仪加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37例(仅常规康复治疗)。通过徒手肌力评定法(man...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肌力恢复的影响,指导术后康复治疗的方式。方法:单纯上/下肢骨折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神经肌电促通仪加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37例(仅常规康复治疗)。通过徒手肌力评定法(manual muscletest,MMT)对治疗前后的肌力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根据徒手肌力评定(MMT)标准,按6级法记录,治疗组骨折区的伸、屈肌肌力均能达到5级者15例,部分伸、屈肌能达到5级或肌力在原基础提高3级以上者19例,骨折区的伸、屈肌肌力增加1~2级者9例;对照组骨折区的伸、屈肌肌力均能达到5级者7例,部分伸、屈肌能达到5级或肌力在原基础提高3级以上者14例,骨折区的伸、屈肌肌力增加1~2级者16例。两组比较临床显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对肢体骨折术后患者肌力的恢复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电促通仪 康复治疗 徒手力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联合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苏琦 陈庆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0期2456-2456,共1页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中枢性面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半导体激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中枢性面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半导体激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1.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神经肌肉促通仪治疗中枢性面瘫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面瘫 神经肌电促通仪 半导体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电促通仪在正中神经损伤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咏梅 毛林波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第5期2537-2537,共1页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正中神经损伤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42例正中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神经肌电促通仪组)和对照组(针灸组)各21例,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优良率治疗组为85.71%,对照...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正中神经损伤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42例正中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神经肌电促通仪组)和对照组(针灸组)各21例,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优良率治疗组为85.71%,对照组为42.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对照组为6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正中神经损伤疗效优于针灸治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损伤 神经肌电促通仪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秦雪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21-322,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运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运用Barthel...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运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运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观察。结果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的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电促通仪 康复治疗 脑卒中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电促通仪联合康复治疗对儿童脑瘫患儿早期恢复的影响
5
作者 杨恩华 钟新 +1 位作者 刘常青 刘川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8期4093-4095,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联合康复治疗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患儿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仅接受...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联合康复治疗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患儿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脑循环、推拿等康复疗法,观察组患儿则接受神经肌电促通仪联合康复治疗,记录两组患儿关节被动活动度、肌张力及站立与步行功能的变化情况,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腓肠肌肌张力分级降低至1.2±0.1级,足背屈角缩小至71.2±1.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提升至70.5±1.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联合康复训练方案,可有效重建患儿神经网络,强化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神经肌电促通仪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电促通仪联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6
作者 李芬 欧爱萍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895-895,共1页
关键词 肩周炎 超短波 神经肌电促通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王晓丹 宋晓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12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和单纯口服舒乐安定(艾司唑仑)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0例,使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停用所有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药物,1次/d,45min/次,每周5d,治疗4周后疗效...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和单纯口服舒乐安定(艾司唑仑)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0例,使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停用所有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药物,1次/d,45min/次,每周5d,治疗4周后疗效评定。对照组20例,口服舒乐安定1mg,1次/d,睡前服用,治疗4周后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0%,总有效率95%;对照组痊愈率10%,总有效率80%,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具有疗程短,疗效高,无不良反应,易为患者接受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电促通仪 舒乐安定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疗效的观察
8
作者 吴秋义 陈科春 +1 位作者 陆玲 徐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1年第2期21-22,24,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吞咽障碍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运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120例早期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吞咽障碍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运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120例早期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吞咽功能采用吞咽功能分级法测评。结果: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的治疗组,其FMA指数及吞咽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活动及吞咽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电促通仪 脑卒中 运动功能 吞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和时值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俞红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6期5672-5672,共1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TENS-21)和时值对4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用TENS-21置于患者受损神经的运动点和受累萎缩的肌肉及肌腱粘连处。如桡神经损伤,主级放臂丛神经出口处,负极:一块板极放于桡神经外侧处,即前臂外侧,一...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TENS-21)和时值对4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用TENS-21置于患者受损神经的运动点和受累萎缩的肌肉及肌腱粘连处。如桡神经损伤,主级放臂丛神经出口处,负极:一块板极放于桡神经外侧处,即前臂外侧,一块板极放于指总深肌处。用时值,方法同上,对于肌腱粘连用强剂量极短时间刺激。结果痊愈10例,显效28例,进步2例。结论应用TENS-21和时值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可以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关节活动度,松解粘连,延缓肌萎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电促通仪 时值 治疗 周围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宣教神经肌电促通仪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勇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94-196,共3页
目的:观察健康宣教神经肌电促通仪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57例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均予以神经肌电促通治疗仪(Tens 21)为主,联合其他疗法如中药、针... 目的:观察健康宣教神经肌电促通仪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57例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均予以神经肌电促通治疗仪(Tens 21)为主,联合其他疗法如中药、针灸等综合治疗两组患者,观察组予综合健康宣教,经治疗15天后,评价两组患者疗效,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但观察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3.3%。结论:在综合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实施神经肌电促通治疗仪(Tens 21)综合治疗,有助于帮助患者提高疗效,更易得到患者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宣教 神经肌电促通仪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莉 刘俊英 +4 位作者 贾亮 赵青云 高艺媛 刘重梅 贾晓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1期2346-2349,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邢台市第五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邢台市第五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神经肌电促通组、动静态平衡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6例。神经肌电促通组给予神经肌电促通治疗,动静态平衡训练组给予动静态平衡训练,联合组给予神经肌电促通联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各组均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的躯干控制能力[动态坐位平衡、静态坐位平衡、协调评分及躯干损伤评定量表(TIS)总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L)]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结果干预8周后,3组动态坐位平衡、静态坐位平衡、协调评分以及TIS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加,且联合组以上评分均显著高于神经肌电促通组、动静态平衡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3组的BBS评分、FMA-LL评分、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加,且联合组的BBS评分、FMA-LL评分、ADL评分均显著高于神经肌电促通组、动静态平衡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态平衡训练组的BBS评分高于神经肌电促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神经肌电促通组与动静态平衡训练组的FMA-LL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动静态平衡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平衡能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神经肌电促通仪 动静态平衡训练 躯干控制能力 平衡能力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肌电促通仪的康复治疗对肌肉骨骼损伤患者肌肉力量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莹莹 王颖 +1 位作者 芦明明 隋笑然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3期22-25,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神经肌电促通仪的康复治疗对肌肉骨骼损伤患者肌肉力量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按摩医院肌肉骨骼损伤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A组为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B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比较A组和B... 目的研究基于神经肌电促通仪的康复治疗对肌肉骨骼损伤患者肌肉力量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按摩医院肌肉骨骼损伤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A组为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B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比较A组和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肢肌肉力量及平衡能力的差异性。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78.12%,B组的总有效率为95.31%。B组中痊愈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8;P=0.007);治疗前,A组与B组之间的肌肉力量评分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肉力量评分均提高,且B组患者3项肌肉力量评分高于A组(P<0.001);治疗前,A组与B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及Fugl-M 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平衡功能评分情况基本相同(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衡能力均提高,B组的平衡能力较A组的平衡能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神经肌电促通仪的康复治疗对肌肉骨骼损伤患者的疗效具有明显提升作用,对肌骨损伤患者的肌肉力量具有增强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电促通仪 肉骨骼损伤 康复 肉力量 平衡能力
原文传递
神经肌电促通仪联合康复训练对肢体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广学 《临床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联合康复训练对肢体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肢体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n=60,给予神经肌电促通仪配合康复训练干预)和对照组(n=60,给予康复训练干...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联合康复训练对肢体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肢体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n=60,给予神经肌电促通仪配合康复训练干预)和对照组(n=60,给予康复训练干预),以徒手肌力评定(MMT)比较其肌力,以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Berg平衡量表(BBS)比较其肢体功能,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Barthel指数比较其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肌力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4周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MA、BB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4周两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IM、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4周两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以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能够有效提升肢体骨折患者肌力,改善患肢功能,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骨折 神经肌电促通仪
原文传递
电脑牵引加促通仪治疗颈椎病体会
14
作者 黄新发 沙文茵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61-61,共1页
本院新近引进日产神经肌电促通仪,配合日产OL2000型电脑牵引装置治疗颈椎病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神经肌电促通仪 脑牵引 颈椎病 治疗 病体 牵引装置 日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周围性面神经炎康复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黎明 陆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促通仪(TENS-21)对慢性周围性面神经炎恢复的影响。方法所选6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病程21d^63d,年龄14~71岁,女36例,男24例。随机分成2组,发病早期均常规内科基础治疗,A组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和神经肌...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促通仪(TENS-21)对慢性周围性面神经炎恢复的影响。方法所选6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病程21d^63d,年龄14~71岁,女36例,男24例。随机分成2组,发病早期均常规内科基础治疗,A组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和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B组用半导体激光和中频电疗。治疗2个月后统计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采用χ2检验。结果A、B两组患者全部有效,A组痊愈率93.33%,B组痊愈率73.33%,经χ2检验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频电疗或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均有效,其中半导体激光联合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 神经肌电促通仪 半导体激光 中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