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转录组测序探讨褪黑素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
1
作者 徐丽 陈秀娇 +4 位作者 郑伟男 毛馨琳 林丽彬 谢群 金清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0,共8页
目的全转录组测序检测神经胶质瘤细胞非编码RNA(ncRNA)表达谱并构建ceRNA网络,揭示ncRNA参与褪黑素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0、2、4、6、8 mmol·L^(-1)褪黑素干预神经胶质瘤细胞24、48、72 h,CCK-8检测褪黑素对细... 目的全转录组测序检测神经胶质瘤细胞非编码RNA(ncRNA)表达谱并构建ceRNA网络,揭示ncRNA参与褪黑素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0、2、4、6、8 mmol·L^(-1)褪黑素干预神经胶质瘤细胞24、48、72 h,CCK-8检测褪黑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0、4 mmol·L^(-1)褪黑素干预U251细胞24h后,全转录组测序检测差异表达miRNA(DEmiRNA)、lncRNA(DElncRNA)、mRNA(DEmRNA),对DEmRNA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ceRNA网络,采用qRT-PCR验证ceRNA关键基因表达。结果褪黑素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全转录组测序筛选出0 mmol·L^(-1)与4 mmol·L^(-1)褪黑素组DEmRNA 5049个、DElncRNA 635个、DEmiRNA 146个;DEmRNA主要富集在铁死亡、mTOR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等癌症相关信号通路;ceRNA网络包含4个lncRNA、3个miRNA和48个mRNA,qRT-PCR验证U251细胞hsa-miR-129-5p、hsa-miR-362-5p、LINC00707和SLC16A1-AS1表达与测序结果一致,U87细胞的基因表达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褪黑素通过ncRNA差异表达,影响癌症相关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LINC00707、SLC16A1-AS1、hsa-miR-129-5p、hsa-miR-362-5p构成的ceRNA网络可能参与褪黑素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神经胶质 全转录组测序 ceRNA网络 hsa-miR-129-5p hsa-miR-362-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鼻内型神经胶质细胞瘤1例
2
作者 智慧宽 李晶 +2 位作者 徐艳霞 僧东杰 许莹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3-35,共3页
鼻神经胶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异位性疾病,其实质为先天发育异常,并非真正的肿瘤[1]。根据发生位置不同,鼻神经胶质瘤可以分为鼻外型、鼻内型、混合型3种类型。2024年3月河南省儿童医院采用鼻内镜下切除婴幼儿鼻内型神经胶质细... 鼻神经胶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异位性疾病,其实质为先天发育异常,并非真正的肿瘤[1]。根据发生位置不同,鼻神经胶质瘤可以分为鼻外型、鼻内型、混合型3种类型。2024年3月河南省儿童医院采用鼻内镜下切除婴幼儿鼻内型神经胶质细胞瘤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38 d。因自幼发现右侧鼻腔肿物就诊我院,患儿出生17 d时因鼻腔肿物行鼻部MRI检查示右侧筛窦区、鼻腔及鼻咽部囊实性占位,建议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细胞瘤 神经胶质 鼻咽部 MRI检查 异位性疾病 实性占位 儿童医院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咽部神经胶质迷芽瘤新生儿案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
3
作者 夏磊 吕荣吉 +4 位作者 雷冰 张樱彦 孙东娇 赵家文 徐发林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4期761-764,共4页
基于1例新生儿口咽部神经胶质迷芽瘤病例,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口咽部神经胶质迷芽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等。口咽部神经胶质迷芽瘤诊断较困难,易误诊或漏诊,甚至未明确诊断前放弃治疗,患儿临床症状取决于发病的年龄及肿块位置和大... 基于1例新生儿口咽部神经胶质迷芽瘤病例,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口咽部神经胶质迷芽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等。口咽部神经胶质迷芽瘤诊断较困难,易误诊或漏诊,甚至未明确诊断前放弃治疗,患儿临床症状取决于发病的年龄及肿块位置和大小,积极手术是诊疗修复的重要手段,术后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迷芽瘤 口咽部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新生乳鼠肠神经胶质细胞的提取与培养
4
作者 赵楠 丁勇 +2 位作者 修航 刘鹏飞 梁国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656-6660,共5页
背景: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涉及炎症、免疫激活、内脏高敏感、肠道菌群失调等,其中炎症促使免疫细胞释放炎症递质,损伤肠神经系统。肠神经胶质细胞是肠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肠道神经炎症的良好细胞。原代肠神经胶质细胞对于探... 背景: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涉及炎症、免疫激活、内脏高敏感、肠道菌群失调等,其中炎症促使免疫细胞释放炎症递质,损伤肠神经系统。肠神经胶质细胞是肠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肠道神经炎症的良好细胞。原代肠神经胶质细胞对于探索肠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疗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获得该细胞的方法大多较繁琐,因此找到一种便捷、快速提取该细胞的方法十分关键。目的:建立优化分离培养及鉴定小鼠肠神经胶质细胞的方法。方法:通过过量吸入异氟烷处死0-7 d龄C57BL/6乳鼠,将其浸泡于体积分数75%乙醇消毒后腹正中线开腹取出十二指肠(幽门下1 cm至屈氏韧带上1 cm),用1 mL注射器充满DPBS反复冲洗肠内容物至肠道半透明,剥离肠系膜及血管。将十二指肠剪至1 mm大小,放入含0.25%EDTA胰酶中消化20 min后加入等量DMEM/F12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用100μm细胞滤器过滤后离心,加入1 mL DMEM/F12完全培养基重悬后培养细胞,细胞贴壁生长密度至80%时消化传代。细胞培养至第3代时用标记肠神经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细胞胶体饱满,突起向外延展,可以传代,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阳性。该方法可成功分离培养肠神经胶质细胞,且操作简便,为肠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细胞 乳鼠 细胞培养 炎症性肠病 神经系统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工程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维生素D、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NOD样受体蛋白3表达对继发癫痫风险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张亚敬 谢蒙 石晶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43-348,共6页
目的:研究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维生素D、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对继发癫痫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2年内是否继发癫痫分为癫痫组(51例)和非癫痫组(149例)... 目的:研究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维生素D、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对继发癫痫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2年内是否继发癫痫分为癫痫组(51例)和非癫痫组(149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维生素D、GFAP、NLRP3 mRNA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传统方案和新型方案预测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价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预测方案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癫痫组高热惊厥/癫痫家族史占比高于非癫痫组,平均热性惊厥发作时间长于非癫痫组(均P<0.05)。癫痫组维生素D水平低于非癫痫组,GFAP、NLRP3 mRNA高于非癫痫组(均P<0.05)。高热惊厥/癫痫家族史、平均热性惊厥发作时间、维生素D、GFAP、NLRP3 mRNA是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影响因素(均P<0.05)。传统方案中,高热惊厥/癫痫家族史、平均热性惊厥发作时间单项及两项联合预测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AUC分别为0.631、0.734、0.878(均P<0.001)。新型方案中,维生素D、GFAP、NLRP3 mRNA单项及三项联合预测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AUC分别为0.790、0.774、0.784、0.909(均P<0.001)。传统方案+新型方案预测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AUC为0.914(P<0.001)。无论传统方案还是新型方案,联合预测的AUC大于单独因子(均P<0.05),且新型方案联合预测的AUC高于传统方案(P<0.05),但新型方案联合预测的AUC与传统方案+新型方案预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维生素D、GFAP、NLRP3表达与继发癫痫风险有关,三项联合检测时预测继发癫痫价值优于传统方案,可作为患儿病情进展的预警手段,为临床实施个性化的分层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热性惊厥 维生素D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NOD样受体蛋白3 癫痫风险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在神经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孙榕 邵哲 +6 位作者 杨宏民 李宁 郑泽洲 程端仪 冯基高 张超才 赵建农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通过在肿瘤微环境中消耗色氨酸,抑制效应T细胞增殖并削弱自然杀伤(NK)细胞功能,从而诱导肿瘤免疫逃逸,成为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同时,IDO1也是胶质瘤免疫治疗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深入探讨IDO1的作... 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通过在肿瘤微环境中消耗色氨酸,抑制效应T细胞增殖并削弱自然杀伤(NK)细胞功能,从而诱导肿瘤免疫逃逸,成为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同时,IDO1也是胶质瘤免疫治疗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深入探讨IDO1的作用机制,开发新型IDO1抑制剂,对于胶质瘤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全面阐述了IDO1在胶质瘤中的多重作用,包括其作为色氨酸代谢限速酶的功能,IDO1激活如何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并与不良预后相关联。同时,本文还回顾了IDO1抑制剂在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尤其是IDO1/DNA双靶点抑制剂在降低烷化剂引起的细胞毒性方面的潜在优势。该综述旨在为胶质瘤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 神经胶质 免疫逃逸 IDO1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前血清NLRP3、ILs表达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徐敬轩 杨操 +1 位作者 葛畅 栾新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506-1511,1520,共7页
目的研究术前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s)表达谱特征对神经胶质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 目的研究术前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s)表达谱特征对神经胶质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神经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随访情况将患者划分为手术预后良好组(n=52)和手术预后不良组(n=34)。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前NLRP3、ILs(IL-1β、IL-4、IL-12、IL-17、IL-33)表达谱的表达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神经胶质瘤患者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危险因素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结果与手术预后良好组比较,手术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大小、肿瘤周围水肿患者比例、合并癫痫发作史患者比例、血清NLRP3、IL-1β、IL-4、IL-33水平均升高,术前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血清IL-12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肿瘤周围水肿、有癫痫发作史、血清中NLRP3、IL-1β、IL-4、IL-33水平均与手术预后不良呈正相关性,卡氏功能状态评分、IL-12与手术预后不良呈负相关性(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中NLRP3、IL-1β、IL-4水平均是神经胶质瘤患者手术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IL-12是神经胶质瘤患者手术预后不良的重要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NLRP3、IL-1β、IL-4、IL-12独立及联合对于神经胶质瘤患者手术预后不良均具有较高预测效能(P<0.05)。结论神经胶质瘤患者NLRP3、ILs水平较高均是手术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早期干预减轻神经胶质瘤患者炎症水平可能有利于改善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NLR家族Pyrin域蛋白3 白细胞介素 手术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组及其代谢物调控神经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力 王然 张琪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461-466,共6页
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肿瘤,占恶性脑肿瘤的80%,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具侵袭性的神经胶质瘤类型,是全球难治性肿瘤之一。目前胶质母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而手术不良反应大,易复发,且生存率不高。因此寻求更多潜在生物标志... 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肿瘤,占恶性脑肿瘤的80%,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具侵袭性的神经胶质瘤类型,是全球难治性肿瘤之一。目前胶质母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而手术不良反应大,易复发,且生存率不高。因此寻求更多潜在生物标志物,提高生存率仍是神经胶质瘤研究的重要挑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瘤内微生物组及肠道微生物组对神经胶质瘤的进展和治疗有重要影响,且特定微生物群与肿瘤进展的不同阶段有关。与此同时,微生物代谢物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机制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微生物组、代谢物与神经胶质瘤之间的相关性仍不明确。本文综述了目前与神经胶质瘤相关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瘤内微生物组、肠道微生物组及其代谢物,如氨基酸(包括色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短链脂肪酸、神经递质类物质等,与神经胶质瘤之间的关系。并简要概述了益生菌对神经胶质瘤的改善作用。本综述为基于微生物组提早预测及治疗神经胶质瘤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微生物组 代谢物氨基酸 短链脂肪酸 神经递质类物质 肿瘤 生物标志物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A在神经胶质瘤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云鹤 苏博 +1 位作者 许慧华 翟元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8期3596-3600,共5页
神经胶质瘤是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患者预后较差。研究发现,RhoA是一个重要的细胞信号传导分子开关,在调控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转化、黏附、迁移、侵袭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同时RhoA... 神经胶质瘤是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患者预后较差。研究发现,RhoA是一个重要的细胞信号传导分子开关,在调控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转化、黏附、迁移、侵袭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同时RhoA所涉及的信号分子通路及其产生的效应错综复杂,全面认识RhoA参与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对RhoA蛋白在胶质瘤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认识神经胶质瘤发病机制、开发靶向药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RHOA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式延续性干预对老年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赵静 周欢 白冰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6期1766-1769,1797,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式延续性干预对老年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老年神经胶质瘤患者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术后干预,干预组患者接受MDT式延续性干...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式延续性干预对老年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老年神经胶质瘤患者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术后干预,干预组患者接受MDT式延续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神经肽[β-内啡肽(β-EP)、神经降压素(NT)和精氨酸升压素(AVP)]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社会能力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组患者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社会能力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MMSE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β-EP、NT、AVP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组患者β-EP、NT、AV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T式延续性干预能够显著减少老年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多学科协作 延续性干预 术后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细胞瘤围手术期的神经认知功能
11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7-87,共1页
本文提供了关于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认知功能(Neurocognitive functioning,NCF)的最新文献的简要概述,并讨论了当代术中脑绘图成像工作,重点是描绘对清醒手术后NCF结果的潜在影响。近期研究发现:大多数脑胶质细胞瘤患者术前表... 本文提供了关于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认知功能(Neurocognitive functioning,NCF)的最新文献的简要概述,并讨论了当代术中脑绘图成像工作,重点是描绘对清醒手术后NCF结果的潜在影响。近期研究发现:大多数脑胶质细胞瘤患者术前表现出NCF损伤,其严重程度因种系和肿瘤遗传学、肿瘤分级、病变位置等特征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瘤 神经胶质细胞瘤 神经认知功能 病变位置 肿瘤遗传学 神经胶质 肿瘤分级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B561D2基因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纯 周和平 +3 位作者 查正江 朱克帅 宣兰兰 刘雅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CYB561D2基因对于神经胶质瘤的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2月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手术病理标本,共78例进行研究。手术路径过程中必须切除的正常脑...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CYB561D2基因对于神经胶质瘤的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2月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手术病理标本,共78例进行研究。手术路径过程中必须切除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共32例。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YB561D2基因mRNA和蛋白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肿瘤组织中CYB561D2基因的表达程度均较高,肿瘤组织病理级别越高,具有越显著的表达,而对照组中并无明显的CYB561D2基因mRNA(χ2=2.75)和蛋白表达(χ2=2.19),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胶质瘤中CYB561D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提示CYB561D2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一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CYB561D2基因 手术切除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DR82在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云 葛俊苗 +1 位作者 王烜 杨臻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2-840,共9页
目的探讨WD重复结构域82(WDR82)蛋白在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WDR82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WDR82表达与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组织芯片进行免... 目的探讨WD重复结构域82(WDR82)蛋白在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WDR82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WDR82表达与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WDR82在神经胶质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取人胶质瘤A172和U251细胞,设置对照组(转染3μg pcDNA3)、p WDR82组(转染3μg pWDR82)、shR-Con组(转染3μg pSilencer2.1-U6)、shR-WDR82组(转染3μg shR-WDR82)。转染48 h后,采用q RT-PCR验证各组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转染48 h的细胞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后14 d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48 h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48 h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及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体内荷瘤实验检测WDR82对NOD-SCID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WDR82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其表达在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WDR82的神经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不良(log-rank P=0.029)。过表达WDR82可明显促进A172和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明显增高A172和U251细胞中MKI67、BCL2、CCND1、p-Akt和p-mTOR的表达(P<0.05)。反之,敲降WDR82则抑制A172和U251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降低MKI67、BCL2、CCND1、p-Akt和p-mTOR的表达(P<0.05)。敲降U251细胞中的WDR82,可明显抑制荷瘤NOD-SCID小鼠肿瘤的生长(P<0.05)。结论高表达WDR82可能通过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体内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DR82 神经胶质 增殖 凋亡 Akt/mTOR信号通路 小鼠 NOD-S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的免疫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曲琳卓(综述) 关宏锏(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3-620,共8页
神经胶质瘤是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肿瘤呈浸润性生长,难以彻底切除,且患者易出现放化疗耐药,复发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预后较差。近年来,免疫疗法的有效性在多种肿瘤中得到证实。目前,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免疫疗法主要包... 神经胶质瘤是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肿瘤呈浸润性生长,难以彻底切除,且患者易出现放化疗耐药,复发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预后较差。近年来,免疫疗法的有效性在多种肿瘤中得到证实。目前,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免疫疗法主要包括CAR-T细胞治疗、溶瘤病毒治疗、疫苗接种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等。这标志着新兴的免疫疗法在神经胶质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免疫疗法的进一步应用,如给药途径存在障碍等问题,同时,科研工作者们也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如免疫疗法与纳米生物相结合扩宽给药途径等。为此,本文就免疫疗法在神经胶质瘤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治疗效果的相关进展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当前免疫治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临床治疗神经胶质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胶质母细胞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互动角度探讨慢性疼痛的发生与维持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雨岩 孙铭声 +3 位作者 刘路 孙诗琪 胡双元 赵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2-528,共7页
神经元的可塑性变化是介导痛觉敏化的主要机制之一,痛觉敏化导致的慢性疼痛持续状态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大量研究揭示了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参与慢性疼痛的调节。既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激活的神经元... 神经元的可塑性变化是介导痛觉敏化的主要机制之一,痛觉敏化导致的慢性疼痛持续状态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大量研究揭示了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参与慢性疼痛的调节。既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激活的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对慢性疼痛的调控作用,而两种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在之后逐渐受到关注。近年来研究提示,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通过多种神经递质、趋化因子、促炎症细胞因子作用于相应受体参与慢性疼痛的发生与维持。本文以细胞因子为切入点,对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交互参与慢性疼痛的发生与维持机制进行综述,期望为神经炎症介导慢性疼痛的细胞分子治疗策略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神经炎症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 趋化因子 促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胶质细胞探讨电针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潜在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化梅 蔡永刚 +2 位作者 李玮琦 黎氏琼 周友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9期77-80,97,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一种由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的持续性疼痛。电针可有效缓解NP,目前关于电针镇痛机制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神经胶质细胞活性、炎症介质和蛋白激酶表达等。神经胶质细胞是除神经细胞外神经系统中占比最高的细胞类...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一种由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的持续性疼痛。电针可有效缓解NP,目前关于电针镇痛机制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神经胶质细胞活性、炎症介质和蛋白激酶表达等。神经胶质细胞是除神经细胞外神经系统中占比最高的细胞类型,其生理活动与NP关系密切。动物及临床多项实验研究提示,电针通过干预神经胶质细胞活化,调控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神经活性物质等释放,发挥镇痛效应。本文总结和分析近5年关于电针治疗NP的国内外研究,对神经胶质细胞与NP的关系及其参与电针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电针治疗NP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细胞 电针镇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影像医学的角度解读成人神经胶质瘤的神经肿瘤反应评价标准更新:RANO 2.0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彦 尹波 +6 位作者 芮文婷 程海霞 黄若凡 秦智勇 汪洋 张家文 姚振威 《肿瘤影像学》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神经肿瘤反应评价(response assessment in neuro-oncology,RANO)标准在临床试验和实践中被广泛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不同的评估标准[高级别胶质瘤(high grade glioma,HGG)神经肿瘤评估标准(RANO-HGG)、改良RANO(modified RANO,mRANO)... 神经肿瘤反应评价(response assessment in neuro-oncology,RANO)标准在临床试验和实践中被广泛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不同的评估标准[高级别胶质瘤(high grade glioma,HGG)神经肿瘤评估标准(RANO-HGG)、改良RANO(modified RANO,mRANO)和免疫治疗RANO(immunotherapy RANO,iRANO)]常导致临床疗效评估的差异,也增加了究竟使用哪一套标准进行评估的不确定性。2023年9月RANO工作组针对所有神经胶质瘤制定了统一的新版神经肿瘤反应评估标准(RANO 2.0)。磁共振成像是神经肿瘤治疗反应评估的主要检查手段,而随着神经肿瘤治疗方式的多样化,神经肿瘤治疗反应的影像学表现也更加复杂。本文主要针对RANO 2.0的影像学部分进行介绍,目的是解析新版RANO中关于磁共振成像评价的技术和诊断要点,旨在为影像医学在成人神经胶质瘤治疗反应评价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神经肿瘤反应评价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1B3在神经胶质瘤中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18
作者 严其康 扈清云 +2 位作者 孙权 王彩霞 朱金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441,共7页
目的:探讨ATP1B3在神经胶质瘤细胞(U87MG)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在线数据库CGGA及TCGA分析ATP1B3在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细胞中差异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利用siRNA干扰技术瞬时敲减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 目的:探讨ATP1B3在神经胶质瘤细胞(U87MG)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在线数据库CGGA及TCGA分析ATP1B3在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细胞中差异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利用siRNA干扰技术瞬时敲减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87MG中ATP1B3的表达水平,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敲减效率;用CCK-8、transwell实验检测敲减ATP1B3后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敲减ATP1B3后P-MTOR、MTOR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数据库分析表明ATP1B3的表达量与恶神经胶质瘤恶性程度成正相关,且与患者的预后生存成负相关。敲减ATP1B3后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后明显降低,敲减组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敲减ATP1B3影响P-MTOR的表达水平,P-MTOR/MTOR比值降低。结论:ATP1B3高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相关且不利于患者的生存预后。在神经胶质瘤细胞内ATP1B3可调控MTOR细胞增殖生长信号通路,敲减ATP1B3基因能有效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因此ATP1B3基因可能是一个潜在神经肿瘤标志物和治疗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ATP1B3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细胞的铁死亡
19
作者 王秋烜 冯婿洋 +3 位作者 黄月 韩景献 刘小溪 张雪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66-2172,共7页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依赖于细胞内铁离子的积累,通过大量的脂质过氧化对细胞膜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铁死亡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神经胶质细胞的铁死亡可以通过诱导神经炎症和调节氧化...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依赖于细胞内铁离子的积累,通过大量的脂质过氧化对细胞膜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铁死亡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神经胶质细胞的铁死亡可以通过诱导神经炎症和调节氧化应激等途径来调控神经元死亡,从而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本文综述了铁死亡在不同类型神经胶质细胞中的发生及其对神经元的影响,旨在深入理解神经胶质细胞铁死亡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并探索抑制这一过程在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铁超载 氧化应激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抑制脑缺血后神经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20
作者 邢学良 曲阳 +1 位作者 辛贵乐 周海纯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后神经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A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组(B组)、电针预处理+MCAO组(C组)及缝隙连接抑制剂甘珀酸(CBX)+MCAO组(D...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后神经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A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组(B组)、电针预处理+MCAO组(C组)及缝隙连接抑制剂甘珀酸(CBX)+MCAO组(D组),每组各24只。A组大鼠不接受MCAO模型构建;B组大鼠仅接受MCAO模型构建;C组大鼠于电针治疗3周后,接受MCAO模型构建;D组大鼠于术前2 h预先侧脑室注射10μL CBX(5μg/μL),接受MCAO模型构建。分别于再灌注12 h、再灌注3 d进行取材,每次每组取12只大鼠。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上Cx43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半暗区神经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相关蛋白(Cx43、p-Cx43-S368、p-Cx43-S262、GFAP、PKC、Neun、eNOS、AT1R)表达情况。结果:Cx43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膜表面及突起部位。再灌注12 h,B组、C组、D组Cx43、GFAP荧光强度均高于A组(P<0.05)。再灌注3 d,B组、C组、D组Cx43、GFAP荧光强度均高于A组(P<0.05);C组、D组Cx43、GFAP荧光强度均低于B组(P<0.05)。再灌注12 h,B组、C组、D组Cx43、p-Cx43-S368、p-Cx43-S262、GFAP、PKC、AT1R均高于A组(P<0.05),NeuN、eNOS均低于A组(P<0.05)。再灌注3 d,B组、C组、D组Cx43、p-Cx43-S368、p-Cx43-S262、GFAP、PKC、AT1R均高于A组(P<0.05),NeuN、eNOS均低于A组(P<0.05);C组、D组Cx43、p-Cx43-S368、p-Cx43-S262、GFAP、PKC、AT1R均低于B组(P<0.05),NeuN、eNOS均高于B组(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调节神经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脑缺血后神经血管重构,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 神经胶质细胞 缝隙连接 CX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