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节苷脂类和NGF与DN
1
作者 张胜兰 晏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3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DN NGF 神经节苷脂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李传萍 李华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392-139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71例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常规治疗+左乙拉西坦)和观察组(n=...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71例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常规治疗+左乙拉西坦)和观察组(n=36,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脑脊液指标[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半乳糖凝集素-9(Gal-9)],以及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IL-6、TNF-α水平及脑脊液Gal-9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脊液SP-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观察组癫痫未发作或发作频率减少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儿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儿免疫反应,有效降低患儿癫痫发作频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病毒性 癫痫 神经节苷脂类/治疗应用 左乙拉西坦/治疗应用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神经节苷脂GD3抗体阳性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一例
3
作者 胡宇静 张莹 +1 位作者 代大伟 姜宏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0-374,共5页
患者男性,70岁,主诉四肢麻木、无力3月余,加重2天,于2022年4月30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远端麻木、无力,上肢可持物,下肢可行走,行走呈踩棉花感,当地医院行头部CT显示双侧陈旧性腔隙性梗死,脑白质疏松(图1);心脏超声显... 患者男性,70岁,主诉四肢麻木、无力3月余,加重2天,于2022年4月30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远端麻木、无力,上肢可持物,下肢可行走,行走呈踩棉花感,当地医院行头部CT显示双侧陈旧性腔隙性梗死,脑白质疏松(图1);心脏超声显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顺应性降低;双下肢血管超声显示双下肢静脉血流缓慢瘀滞;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查显示双侧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损害,双侧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损害,考虑“周围神经病”,予以甲钴胺0.50 mg/次(3次/d)口服营养神经治疗后未见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类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对初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脑组织AIF表达的调节作用
4
作者 白丹 阴怀清 +1 位作者 杜慧 阴崇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10-614,共5页
目的研究脑源性高糖苷类物质神经节苷脂(GM1)对初生大鼠在高胆红素血症时脑组织海马CA1区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只7日龄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GM1组。通过腹腔注射胆红素溶... 目的研究脑源性高糖苷类物质神经节苷脂(GM1)对初生大鼠在高胆红素血症时脑组织海马CA1区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只7日龄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GM1组。通过腹腔注射胆红素溶液100μg/g构建高胆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0.9%NaCl;GM1组在高胆模型建立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1次GM1(10μg/g),随后在未处死前每天按相同方法及剂量腹腔注射1次GM1。分别于造模后6,24,48,72,96 h观察大鼠行为,随后各组每个时间点各取8只处死取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测定不同时间点脑组织海马CA1区AIF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在各时间节点未见明显AIF表达和凋亡细胞;模型组脑组织海马区在6 h出现AIF表达和凋亡细胞,并随时间延长AIF表达和凋亡细胞逐渐增多,于96 h达高峰。与模型组比较,GM1组各时间点AIF表达和细胞凋亡均明显减少(P<0.05),而且GM1组各时间点AIF表达和细胞凋亡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GM1)在初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时可能通过抑制脑组织海马CA1区AIF表达及细胞凋亡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神经节苷脂类 细胞凋亡 凋亡诱导因子 初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1
5
作者 蒋科 王学峰 曾可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研究背景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系从猪脑中提取获得的神经细胞功能物质,参与多种细胞病理生理过程,在神经组织发生、生长、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节苷脂对血管源性脑损伤、创伤性脑脊髓损伤神经元的恢复... 研究背景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系从猪脑中提取获得的神经细胞功能物质,参与多种细胞病理生理过程,在神经组织发生、生长、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节苷脂对血管源性脑损伤、创伤性脑脊髓损伤神经元的恢复具有促进和保护作用,可改善帕金森病行为障碍。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逐渐被发现,其中注射神经节苷脂后并发的类似吉兰巴雷综合征表现的病例较为少见,其临床特点和机制尚需进一步总结和探讨。方法分析3例神经节苷脂治疗后发生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及脑脊液特征。结果患者均为39~65岁男性,分别于静脉注射神经节苷脂后9~14d出现四肢瘫痪、肌张力减退及腱反射消失等肌肉病症状与体征,可伴呼吸困难(1例)或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1例)或周围神经轴索变性(1例)等表现,符合神经节苷脂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注射后可诱发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生于静脉注射后9~14d,患者预后不良。其可能机制与外源性神经节苷脂通过诱导免疫机制导致神经轴索变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神经节苷脂类 药物毒性 药物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节苷脂注射治疗脑性瘫痪 被引量:7
6
作者 杨自金 郭佳丽 +3 位作者 卢思广 高长龙 李红梅 冯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803-2809,共7页
背景:最近研究证实神经节苷脂在体外能促进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存活及分化。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及神经节苷脂对脑性瘫痪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受孕17 d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2 d,放回笼中饲养,孕鼠分娩出脑性瘫痪... 背景:最近研究证实神经节苷脂在体外能促进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存活及分化。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及神经节苷脂对脑性瘫痪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受孕17 d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2 d,放回笼中饲养,孕鼠分娩出脑性瘫痪乳鼠60只,随机分5组:模型组10只,假移植组10只,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18只,神经节苷脂组10只,联合移植组12只。在立体定位仪下,将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或神经节苷脂注入左侧侧脑室,假移植组注入同样体积的PBS。在移植后7,14,21,28 d分别处死2只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移植后14 d处死2只联合移植组大鼠,进行脑组织免疫荧光染色。移植后28 d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与结论:1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存活、迁移、分化,主要分布在侧脑室、海马、皮质。移植后14 d,联合移植组Brd U、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神经功能评估:与模型组比较,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神经节苷脂组、联合移植组的握持时间延长、足错误次数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移植组优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及神经节苷脂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表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及神经节苷脂均能改善脑性瘫痪大鼠神经功能,神经节苷脂能够提高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脑内存活及分化,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神经节苷脂类 脐血干细胞移植 组织工程 干细胞 移植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 细胞移植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4
7
作者 时新艳 高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324-4326,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研究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每天2次...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研究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每天2次,每次30mg,同时静脉滴注神经节苷脂每天1次,每次40mg。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9%,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7、14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7、14d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显著下降,治疗7,14d研究组患者血清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类 依达拉奉 脑梗死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50
8
作者 孟庆莲 耿家贵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 6 0例 ,分为神经节苷脂组及对照组。神经节苷脂组 30例 ,给予 6 0~ 10 0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 2 5 0mL ,iv ,gtt× 2wk ;对照组30例 ,给予胞磷胆碱 0 .5~ 0 .75 g或吡...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 6 0例 ,分为神经节苷脂组及对照组。神经节苷脂组 30例 ,给予 6 0~ 10 0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 2 5 0mL ,iv ,gtt× 2wk ;对照组30例 ,给予胞磷胆碱 0 .5~ 0 .75 g或吡拉西坦 4 g ,治疗 2wk ,于治疗前、治疗后 1wk和 2wk对 2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ND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 (ADL)评分 ,并进行比较。结果 :神经节苷脂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 ,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5 ) ,治疗后wk 1,2ND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 ,差值分别为 (- 12 .0±s 0 .5 )分 ,(- 3.3±0 .3)分 ;(- 17.4± 0 .7)分 ,(- 4.5 4± 0 .2 5 )分 ;(31.8± 2 .4 )分 ,(2 .1± 0 .6 )分 ;(5 2± 10 )分 ,(6± 6 )分 (P <0 .0 1)。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的疗效 ,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类 神经 脑梗死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4
9
作者 辛晓瑜 马建芳 +4 位作者 郭振良 曾丽莉 傅毅 刘建荣 陈生弟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20-822,共3页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神经节苷酯)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入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组,每组各40例。联合治疗组予神经节苷脂100mg每日静脉滴注,连用14d;同时在d1,3,...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神经节苷酯)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入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组,每组各40例。联合治疗组予神经节苷脂100mg每日静脉滴注,连用14d;同时在d1,3,5,7静脉滴注巴曲酶,剂量分别是10,5,5,5 BU。巴曲酶组则单用巴曲酶治疗,用法同联合治疗组。2组治疗前后均进行中国卒中程度评分(CSS)及凝血指标检查。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巴曲酶组(68%)(P<0.05)。治疗后2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血小板计数、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类 巴曲酶 脑梗死 药物疗法 联合 随机对照试验 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红梅 黄琳明 +3 位作者 石强 罗琴 郭钊云 冯霞 《陕西中医》 2017年第8期1132-113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针刺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2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组接受神经节苷脂加针刺法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 目的:研究分析针刺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2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组接受神经节苷脂加针刺法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FIM评分,血流变学指标,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可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缺损及独立性,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针灸疗法 神经节苷脂类/治疗应用 水沟 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486对子宫蜕膜神经节苷脂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剑萍 应明 +2 位作者 刘银坤 张俊慧 胡颂恩 《生殖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3期140-142,共3页
采用Ladisch微量分部、Sephadex G-25柱层析及高效薄层定量(HPTLC)分析,研究9例服RU486妇女与4例未服药早孕妇女子宫蜕膜神经节苷脂(Gg)图谱及定量分析。发现服药组的Gg总量(以脂结合唾液酸量表示)94.6±8.4μg/S蜕膜,为正常对照组... 采用Ladisch微量分部、Sephadex G-25柱层析及高效薄层定量(HPTLC)分析,研究9例服RU486妇女与4例未服药早孕妇女子宫蜕膜神经节苷脂(Gg)图谱及定量分析。发现服药组的Gg总量(以脂结合唾液酸量表示)94.6±8.4μg/S蜕膜,为正常对照组的1.78倍(P<0.01);其中GM及G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组分分析表明,服药组GM;含量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5±8.2与27.1±1.5μg/g蜕膜,P<0.05),GD_3明显降低(分别为4.4±0.76与8.0±1.7μg/g蜕膜,P<0.05),并出现GD_(1b)与GT_(1b)(对照组缺如)。Gg变化可能是RU486阻断孕酮生物效应,从而影响Gg代谢酶系的结果。并讨论了Gg与RU486抗早孕作用的可能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蜕膜 神经节苷脂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免疫介导的神经疾病 被引量:6
12
作者 郝红琳 李晓光 郭玉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142-144,共3页
目的: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免疫介导的神经病的发病有关,通过介绍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致病性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了解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检测在不同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5-1... 目的: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免疫介导的神经病的发病有关,通过介绍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致病性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了解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检测在不同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5-11的关于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文章,检索词包括“anti-gangliosideantibody,GM1antibody”;等,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1中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文章,检索词“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抗GM1抗体”,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作用机制、与不同神经疾病的关系及检测的临床应用相关的文章。纳入标准:关于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作用机制、与不同神经疾病的关系及检测的临床应用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98篇关于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文献,涉及神经节苷脂命名及抗体作用机制196篇,与不同神经疾病的关系及检测的临床应用相关的文献102篇。排除286篇,选择与本文密切相关的12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对神经节苷脂的命名、分布进行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主要是抗GM1抗体对神经系统的致病性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目前临床检测主要用于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如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多灶运动神经病等,对疾病的辅助诊断、分析疗效等有重要意义。结论:在免疫介导的神经疾病中,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检测对辅助诊断、分析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类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疾病患者血清神经节苷脂含量测定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天然 许爱国 +4 位作者 李丽娟 陈莉 李素华 李继红 邹自英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研究肠道系统疾病患者血清GLS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GLS快速测定法"测定患者GLS,部分患者同时测定血清CEA,然后分组统计分析。结果肠道癌症组GLS(859±333mg/L)显著高于良性瘤(526±87)、肠炎(515±153)... 目的研究肠道系统疾病患者血清GLS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GLS快速测定法"测定患者GLS,部分患者同时测定血清CEA,然后分组统计分析。结果肠道癌症组GLS(859±333mg/L)显著高于良性瘤(526±87)、肠炎(515±153)和"其他"(531±87)组(P<0.001),但腹腔结核组GLS(826±300)与癌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5组GLS阳性率依次为76.8%、11.1%1、2.0%4、.0%和62.9%。癌症组和结核组GLS阳性率高于CEA(81.4%vs.48.8%和100%vs.0,P<0.01);另3组GLS与CEA阳性率(10.0%vs.0、8.7%vs.6.5%和0 vs.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癌症患者血清GLS显著增加;测定血清GLS对癌症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其诊断价值优于C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类/分析 肠道癌症/诊断 癌胚抗原/分析 肠炎 腹腔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对铅暴露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精氨酸加压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魏慈 李玲 胡云霞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28-831,共4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神经节苷脂-1(GM_1)对铅暴露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细胞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影响。方法:健康2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GM_1组。正常对照组饮用去离子水,其余2组饮用0.1%醋酸铅去离子水制成慢性染铅... 目的:研究外源性神经节苷脂-1(GM_1)对铅暴露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细胞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影响。方法:健康2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GM_1组。正常对照组饮用去离子水,其余2组饮用0.1%醋酸铅去离子水制成慢性染铅大鼠模型。3 mo后,GM_1组腹腔注射GM_1 50 mg·kg^(-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为14 d。以Y-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鼠海马AVP,并观察其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海马CA_1区AVP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GM_1组腹腔注射GM_1后,Y-迷宫错误次数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海马CA_1区AVP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CA_3区AVP阳性神经元数量亦增多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源性GM_1可一定程度的改善染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海马细胞AVP的阳性表达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类 精氨酸加压素 学习 记忆 铅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2
15
作者 东建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882-388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采取常规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采取常规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采用YLC 0.5/1型婴儿单人高压氧舱(广州船舶设计研究所制造)给予高压氧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及出生后3 d(治疗前)、14 d及28 d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治疗后28 d,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9例;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562,P<0.05)。两组患儿出生后3 d 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2,P>0.05);两组患儿出生后14 d、28 d 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04、4.530,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减轻后遗症,值得在新生儿科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神经节苷脂类 高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GM1对神经生长因子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山 林玲 郑志竑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研究神经节苷脂 GM1是否介导神经生长因子 (NGF)诱导的 PC12细胞的分化。 方法 采用MTT法、葡糖神经酰胺合成酶抑制剂 (D- PDMP)分析神经节苷脂 GM1对 NGF诱导的 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 结果 神经节苷脂 GM1对 PC12细胞的生长... 目的 研究神经节苷脂 GM1是否介导神经生长因子 (NGF)诱导的 PC12细胞的分化。 方法 采用MTT法、葡糖神经酰胺合成酶抑制剂 (D- PDMP)分析神经节苷脂 GM1对 NGF诱导的 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 结果 神经节苷脂 GM1对 PC12细胞的生长无明显的影响 ,而能够促进 NGF对 PC1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NGF能诱导 PC12细胞分化 ,但 NGF无法诱导神经节苷脂缺乏型 PC12细胞的分化 ;在神经节苷脂缺乏型 PC12细胞中添加神经节苷脂 GM1后 ,细胞恢复对 NGF的反应性。 结论 神经节苷脂 GM1在 NGF诱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类 神经生长因子 分化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对急性低氧大鼠脑皮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印芝 张波 +3 位作者 杨曦明 尹昭云 白景文 杨海贤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对急性减压低氧大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1 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低氧组A、低氧组B与常氧组。低氧组A置于海拔 70 0 0m ,持续 5h ,低氧组B在低氧 3d前腹腔注射神经节苷脂 ( 1 0 0m...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对急性减压低氧大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1 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低氧组A、低氧组B与常氧组。低氧组A置于海拔 70 0 0m ,持续 5h ,低氧组B在低氧 3d前腹腔注射神经节苷脂 ( 1 0 0mg/kg/d) ,其余与低氧组A相同。电镜观察各组脑皮层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低氧组B动物的脑神经元胞体、细胞骨架和突触结构损伤的程度明显轻于低氧组A。结论神经节苷脂对低氧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可能与其减少低氧时胞内Ca2 +蓄积和稳定CaM水平与CaMKinaseⅡ活性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空缺氧 神经节苷脂类 超微结构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妮 周微雅 +2 位作者 陈晖 钟华 张丽香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因素,及与血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S-Ab)之间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3组:糖尿病无神经病变(DM组)42人,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组46人,正常对照组(N组)40人。采用固相酶免法测定各组anti-GS-...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因素,及与血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S-Ab)之间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3组:糖尿病无神经病变(DM组)42人,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组46人,正常对照组(N组)40人。采用固相酶免法测定各组anti-GS-IgM-Ab、anti-GS-IgG-Ab。美国Nieolet Viking IV型肌电图仪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结果:DPN患者anti-GS-IgM-Ab、anti-GS-IgG-Ab的阳性率分别为45.65%及23.91%,显著高于N组及DM组。DPN组anti-GS-IgM-Ab与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级(DPNC)、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和NO呈显著正相关;与病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NO、DPNC及SOD对anti-GS-Ab有显著相关。结论:anti-GS-Ab在DPN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DPN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节苷脂类 血红蛋白A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孙瑞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583-587,共5页
共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别予醒脑静注射液单药治疗(对照组,60例)或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联合治疗组,60例),治疗21 d后评价出血量和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出血量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 共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别予醒脑静注射液单药治疗(对照组,60例)或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联合治疗组,60例),治疗21 d后评价出血量和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出血量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00),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00)。提示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类 安宫牛黄丸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拉西坦联合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对重症脑颅损伤患者血清NSE、S100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刚 沈恒 +1 位作者 汪纯 程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对重症脑颅损伤(STB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98例STBI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的不同将...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对重症脑颅损伤(STB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98例STBI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4.0g奥拉西坦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00mg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GOS评分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SE、S100蛋白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及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两组NSE、S100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治疗后48h、72h、120h两组NSE、S100蛋白水平逐渐下降,且观察组NSE、S100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I、Vs及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7、d14时观察组PI低于对照组,Vs、Vm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可降低STBI患者血清NSE、S100蛋白水平,可改善STB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西坦/药理学 神经节苷脂类/药理学 颅脑损伤/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