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5篇文章
< 1 2 2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车神经鞘瘤2例
1
作者 赵阳 李伦昊 +2 位作者 杨崧 孙明明 徐全刚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5年第1期69-70,共2页
资料病例1:男性,65岁,因“双眼向下注视时重影6年余”来院就诊,不伴有视力下降、眼痛等其他症状,头向左侧倾斜时,视物重影好转。双眼视力0.8,双眼前节(-),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双眼眼球运动无明显受限。双眼眼位:角膜映光右眼正中,左眼内1... 资料病例1:男性,65岁,因“双眼向下注视时重影6年余”来院就诊,不伴有视力下降、眼痛等其他症状,头向左侧倾斜时,视物重影好转。双眼视力0.8,双眼前节(-),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双眼眼球运动无明显受限。双眼眼位:角膜映光右眼正中,左眼内15°。复视像检查:右眼前置红玻片,复视像为垂直分离,左下方分离最大,周边物象属右眼。Bielschowsky歪头试验:向右歪头复视加重,Bielschowsky征阳性。与右侧滑车神经麻痹一致。颅脑磁共振成像(MRI)T2WI序列轴位可见右侧滑车神经桥小脑角旁占位性病灶,T1WI增强序列可见明显强化,大小约4 mm×2 mm×5 mm(图1)。同视机三级视功能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双眼视力 桥小脑角 同视机 眼痛 角膜映光 眼位 滑车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鞘瘤合并胸椎骨折一例报告
2
作者 杨亮 晏雄伟 +1 位作者 胡杨 刘明轩 《骨科》 2025年第1期61-63,共3页
报道一例因神经鞘瘤合并胸椎骨折导致下肢不全瘫的病例。该病人在入院前三天因行走时滑倒,导致双下肢进行性无力入院,完善检查后发现骨折节段水平合并椎管内占位,最终导致不全瘫。行后路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肿物切除术+硬脊膜修补术,... 报道一例因神经鞘瘤合并胸椎骨折导致下肢不全瘫的病例。该病人在入院前三天因行走时滑倒,导致双下肢进行性无力入院,完善检查后发现骨折节段水平合并椎管内占位,最终导致不全瘫。行后路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肿物切除术+硬脊膜修补术,术后症状即刻缓解,出院时下肢肌力由0级恢复至3+级,影像学结果提示椎管狭窄解除,脑脊液通畅,病理检查结果为神经鞘瘤。单一胸椎骨折或神经鞘瘤导致病人不全瘫病例在临床较为常见,但同时出现且急诊入院者较少,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极易误诊为单纯骨折导致脊髓损伤,造成漏诊。因此,临床一线医生在诊治过程中需仔细阅片、详细询问病史,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肿物及椎管减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骨折 神经 椎管内占位 手术方式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例
3
作者 古常燕 刘婷 聂芳 《肿瘤影像学》 2025年第1期92-94,共3页
1资料患者,女性,39岁。2024年2月19日发现右侧乳房肿块半月余。体格检查:双侧乳房对称无畸形,皮肤光滑,乳头对称无凹陷、溢液,右侧乳房外上、外下象限可触及红枣大小的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活动度差,按压疼痛,近期疼痛加重,与月经... 1资料患者,女性,39岁。2024年2月19日发现右侧乳房肿块半月余。体格检查:双侧乳房对称无畸形,皮肤光滑,乳头对称无凹陷、溢液,右侧乳房外上、外下象限可触及红枣大小的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活动度差,按压疼痛,近期疼痛加重,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左侧乳房未见明显包块,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其他临床表现:无发热、乏力、盗汗及午后潮热;伴咳嗽、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恶性外周神经 超声造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迷走神经鞘瘤术后并发淋巴瘘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朱梦宇 王守鹏 孟箭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94-97,共4页
颈部迷走神经鞘瘤术后常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Horner综合征、乳糜瘘等并发症,但淋巴瘘较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颈部迷走神经鞘瘤术后并发淋巴瘘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迷走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并发淋巴瘘的... 颈部迷走神经鞘瘤术后常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Horner综合征、乳糜瘘等并发症,但淋巴瘘较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颈部迷走神经鞘瘤术后并发淋巴瘘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迷走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并发淋巴瘘的处理等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淋巴瘘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鞘瘤沟通颞骨内外1例
5
作者 吴诗媛 张露 王凯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42-246,共5页
面神经鞘瘤是一种起源于施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可发生于桥小脑角到面神经终末支的任何位置。颞骨内外沟通的面神经鞘瘤相较单纯的颞骨内面神经鞘瘤及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罕见。笔者报告由宁波市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面神经鞘... 面神经鞘瘤是一种起源于施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可发生于桥小脑角到面神经终末支的任何位置。颞骨内外沟通的面神经鞘瘤相较单纯的颞骨内面神经鞘瘤及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罕见。笔者报告由宁波市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面神经鞘瘤沟通颞骨内外段病例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颞骨 腮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兔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治
6
作者 王明河 姜岩 +1 位作者 王芳菲 寇玉红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9-121,130,共4页
2022年3月一只4岁家兔因右后肢趾间长出一肿块来东北农业大学动物临床教学医院就诊,视诊可见病兔右后肢第一趾及第二趾间有一肿块,触感坚实,位于皮肤下。经评估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术后病兔恢复良好。切除的肿瘤为多个大小为1.5 cm×1... 2022年3月一只4岁家兔因右后肢趾间长出一肿块来东北农业大学动物临床教学医院就诊,视诊可见病兔右后肢第一趾及第二趾间有一肿块,触感坚实,位于皮肤下。经评估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术后病兔恢复良好。切除的肿瘤为多个大小为1.5 cm×1.5 cm×1.0 cm~2.5 cm×2.2 cm×2.0 cm团块,各团块触感坚实,切面为白色至黄白色。肿瘤组织中细胞与纤维呈束状或波状排列,部分区域可见漩涡样构造,细胞呈梭状,细胞核呈卵圆形或纺锤形,与纤维组织混杂交织,确诊为外周神经鞘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 诊治 病理组织学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经Wiltse入路治疗椎间孔区神经鞘瘤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丁大领 邱锴 +4 位作者 张风江 余斌 陈煜 李恩 庞长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对胸腰椎椎间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胸腰椎椎间孔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Wiltse入路组(n=32)和后正中入路组(n=2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对胸腰椎椎间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胸腰椎椎间孔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Wiltse入路组(n=32)和后正中入路组(n=2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评估两组术前疼痛情况及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并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病理结果均为神经鞘瘤。Wiltse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后正中入路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Wiltse入路组术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术后第3个月VAS评分,Wiltse入路组明显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定期随访复查MRI,肿瘤均无复发。结论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Wiltse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以及保护关节突关节和韧带复合体等优点。采用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椎椎间孔区神经鞘瘤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和明显手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椎间孔区 哑铃型肿 Wiltse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胸椎管内神经鞘瘤误诊强直性脊柱炎1例
8
作者 王静文 李宇 +2 位作者 陈启慧 吴若豪 何展文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98-500,共3页
儿童椎管内肿瘤发病率低,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压迫神经会出现骶髂关节疼痛及腰背部疼痛等临床表现,与强直性脊柱炎有相似之处,容易导致误诊,严重影响预后。现报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例儿童胸椎管内神经鞘瘤误诊为强直性脊柱... 儿童椎管内肿瘤发病率低,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压迫神经会出现骶髂关节疼痛及腰背部疼痛等临床表现,与强直性脊柱炎有相似之处,容易导致误诊,严重影响预后。现报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例儿童胸椎管内神经鞘瘤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诊疗经过,并进行相应的临床分析,总结误诊的原因和诊断方法,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胸椎 神经 强直性脊柱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组织活检术在颅外神经鞘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宋新浩 李帅 +1 位作者 王俊魁 王肖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CT/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组织活检术在颅外神经鞘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22年12月术后常规病理诊断为颅外神经鞘瘤并术前行超声或CT引导经皮穿刺组织活检术的177例患者,其中超声引导... 目的探讨CT/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组织活检术在颅外神经鞘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22年12月术后常规病理诊断为颅外神经鞘瘤并术前行超声或CT引导经皮穿刺组织活检术的177例患者,其中超声引导者79例,CT引导者98例,总结其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穿刺时间、穿刺过程、病理符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资料,并比较腹部病变中两种引导方式有无差异,探讨不同部位合适引导方式。结果2例浅表病变患者因远端疼痛、麻木不适仅穿刺1针,余175例穿刺顺利完成,病理符合率中超声为94.94%(75/79),CT为92.86%(91/98);并发症发生率超声为7.59%(6/79),CT为9.18%(9/98)。腹部病变中超声组15例,CT组29例,穿刺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符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组织活检术诊断神经鞘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胸部病变首选CT引导,其余部位病变均可首选超声引导,病变较大时穿刺前可选择超微血流成像、超声造影、对比增强CT等选择合适靶病灶减少组织不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经皮穿刺组织活检术 CT 超声 病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椎骨内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附1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0
作者 刘玉 王远军 李开成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脊椎骨内神经鞘瘤(Intraosseous Schwannoma,IOS)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与其他脊椎溶骨性病变区别开。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IOS的临床资料及CT、MRI等影像学资料。该文收集了1... 目的探讨脊椎骨内神经鞘瘤(Intraosseous Schwannoma,IOS)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与其他脊椎溶骨性病变区别开。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IOS的临床资料及CT、MRI等影像学资料。该文收集了11例脊椎IOS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1±17)岁]。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由两名高年资骨关节系统放射科医师对所有影像学征象进行评估,并复习了近几年来文献报告的脊椎IOS影像学征象。结果病变累及部位包括颈椎3例(3/11,27.3%),胸椎1例(1/11,9.1%),腰椎5例(5/11,45.5%),腰骶椎2例(2/11,18.2%),最大径(5.8±2.85)cm,形态均为不规则形。CT显示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密度不均匀,平扫CT值为(43.0±11.55)HU。增强后不均匀轻度强化,CT值为(70.3±12.22)HU,病灶边界清晰,有硬化缘,未见骨膜反应,病灶易沿着椎间孔向椎管内外延伸。在MRI上,与肌肉组织相比,病灶在T1WI上呈等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混杂稍高信号,压脂后呈混杂高信号,DWI未见弥散受限,ADC值为(1.25±0.176)×10-3mm2/s,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I型,7例患者病灶内发生囊性变。结论脊椎IO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鉴别诊断边界清晰的具有异质性的脊椎溶骨性病变时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内神经 脊椎 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RNA hsa_piR_016187调控椎管内神经鞘瘤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李庆伟 宋建梅 +1 位作者 李衍朋 王传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996-2000,共5页
目的:探究PIWI相互作用RNA(PIWI-interacting RNA,piRNA)hsa_piR_016187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iRNA测序分析神经鞘瘤组织和对应的肿瘤旁正常组织中piRNA的表达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iRNA的... 目的:探究PIWI相互作用RNA(PIWI-interacting RNA,piRNA)hsa_piR_016187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iRNA测序分析神经鞘瘤组织和对应的肿瘤旁正常组织中piRNA的表达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iRNA的表达,利用CCK-8检测和克隆增殖实验检测piRNA hsa_piR_016187对神经鞘瘤增殖的影响,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Western blot检测piRNA hsa_piR_016187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piRNA hsa_piR_016187在神经鞘瘤组织中表达降低,piRNA hsa_piR_016187可以抑制神经鞘瘤细胞的增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表明piRNA hsa_piR_016187可以和IGF23’-UTR区结合,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过表达piRNA hsa_piR_016187抑制IGF2的表达,抑制piRNA hsa_piR_016187的表达促进IGF2的表达。结论:piRNA hsa_piR_016187通过调控IGF2的表达抑制神经鞘瘤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RNA hsa_piR_016187 椎管内神经 增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分析
12
作者 蒋念 潘舟洋 +3 位作者 陈银华 廖宇翔 廖新斌 张治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5-54,共10页
目的总结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20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治的13例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病例,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手术记录以及住院治疗经过。结果13例非颅神经起源... 目的总结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20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治的13例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病例,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手术记录以及住院治疗经过。结果13例非颅神经起源的脑实质内或脑室神经鞘瘤,占同期神经鞘瘤的0.45%。患者年龄1~71岁,平均35.7岁;男性9例,女性4例(男∶女=2.25∶1.00)。患者症状出现时间从4 d到3年不等,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头痛,其次是癫痫发作。肿瘤位于额叶最常见,其次为小脑半球和颞叶。囊变、瘤周水肿是该肿瘤常见影像学特征,1例病例出现钙化。该13例术前均误诊为其他类型肿瘤,多数诊断为胶质瘤或脑膜瘤。结论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术前难以与实质性肿瘤鉴别。该肿瘤起因不明,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除恶性神经鞘瘤外预后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脑实质 脑室 临床特点 神经影像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门神经鞘瘤超声表现1例
13
作者 罗扬 蔡迪明 李永忠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28-228,233,共2页
患者男,70岁,因体检发现肾脏占位来我院就诊,无特殊临床表现,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无肾恶性肿瘤病史和家族史。实验室检查:血肌酐126μmol/L,血尿酸474μmol/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9%,淋巴细胞计数1.03×10^(9)/L,红细胞计数2.87... 患者男,70岁,因体检发现肾脏占位来我院就诊,无特殊临床表现,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无肾恶性肿瘤病史和家族史。实验室检查:血肌酐126μmol/L,血尿酸474μmol/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9%,淋巴细胞计数1.03×10^(9)/L,红细胞计数2.87×10^(12)/L,血红蛋白96 g/L;尿细胞学检查未见尿路上皮癌细胞;肿瘤标志物检测呈阴性。常规超声检查:左肾肾门区见一大小5.3 cm×1.9 cm团状弱回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计数 神经 特殊临床表现 肾门 标志物检测 常规超声检查 尿路上皮癌 弱回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鞘瘤1例
14
作者 贾红侠 冉立伟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45岁女性患者。左股部肿物6年余,缓慢增大,无自觉症状。皮肤科情况:左股部伸侧可触及一2cm×3cm椭圆形黯紫红色皮下结节,质地略硬,境界清楚,无明显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肿瘤团块位于真皮深部及皮下组织,近圆形,有包膜,可见典型的An... 45岁女性患者。左股部肿物6年余,缓慢增大,无自觉症状。皮肤科情况:左股部伸侧可触及一2cm×3cm椭圆形黯紫红色皮下结节,质地略硬,境界清楚,无明显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肿瘤团块位于真皮深部及皮下组织,近圆形,有包膜,可见典型的Antoni A区及Antoni B区;Antoni A区由密集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核长,两端细,呈波浪状,部分细胞核排列成栅栏状形成特征性的Verocay小体;Antoni B区可见散在分布的梭形细胞或星形细胞嵌在大量疏松的黏液样基质中,小血管壁可有玻璃样变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团块内梭形细胞S-100、SOX10均弥漫阳性;肿瘤团块周边包膜细胞EMA阳性;肿瘤团块内阿辛兰染色阳性。诊断:神经鞘瘤。手术切除,随访3个月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2024年读片窗(11)
15
作者 王龙胜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1期1472-1473,共2页
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67岁,右眼眼球突出半年余。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右眼球突出,无眼红、眼痛及眼前闪光感,当时未予重视,亦未予以正规治疗,此后自觉症状未缓解。体检:体温36.2℃、脉搏91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8/66 mmHg(... 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67岁,右眼眼球突出半年余。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右眼球突出,无眼红、眼痛及眼前闪光感,当时未予重视,亦未予以正规治疗,此后自觉症状未缓解。体检:体温36.2℃、脉搏91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8/66 mmHg(1mmHg≈0.133 kPa);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0.8,双眼眼压:右眼视力/左眼视力=16/12 mmHg;右眼稍外突出,结膜无明显充血,泪道冲洗通畅,无脓液返流;角膜透明,前房深度可,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轻混,视盘色正界清,后极部视网膜平伏;左眼结膜无明显充血,泪道冲洗通畅,无脓液返流;角膜透明,前房深度可,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核性混浊,玻璃体轻混,视盘色正界清,后极部视网膜平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神经 影像诊断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16
作者 宣兰兰 胡泉泉 +4 位作者 刘雅玲 段书强 黄献 熊若华 袁建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193-1195,1202,共4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MRS)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对1例肾上腺MRS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病理检查:镜下肿瘤细胞为短梭形或椭圆形,胞质... 目的 探讨肾上腺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MRS)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对1例肾上腺MRS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病理检查:镜下肿瘤细胞为短梭形或椭圆形,胞质嗜酸性,呈微囊状/网状排列,位于黏液样纤维和/或玻璃样变间质中。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100蛋白、SOX-10和Syn阳性,CD34部分性阳性,TFE3弱阳性;CK、EMA、SMA、HMB45、CgA、GFAP、Calretinin和ALK均阴性,H3K27me3和INI-1未缺失。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TFE3重排阴性。病理诊断为肾上腺MRS。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MRS属罕见肿瘤,其组织学形态与多种肿瘤重叠,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对避免误诊尤为重要。尽管罕见于肾上腺,仍应将其纳入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中,以防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微囊性/网状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
17
作者 李俊卿 马小二 +1 位作者 薛俊锋 杨孔宾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650-654,共5页
目的探讨颞下硬膜外入路的手术解剖、手术技巧及治疗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的效果。方法取8具10%甲醛溶液处理的成人尸头标本,经颞下硬膜外入路暴露Meckel腔、海绵窦区及三叉神经根部,对相关解剖标志进行测量。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20年颞... 目的探讨颞下硬膜外入路的手术解剖、手术技巧及治疗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的效果。方法取8具10%甲醛溶液处理的成人尸头标本,经颞下硬膜外入路暴露Meckel腔、海绵窦区及三叉神经根部,对相关解剖标志进行测量。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20年颞下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的15例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尸头解剖研究显示,颞下硬膜外入路能够充分暴露三叉神经根部,前内侧三角和滑车上三角的面积分别为(52.4±13.1)mm~2、(27.4±6.3)mm~2。15例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术后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除13例,全切率为87%;次全切除2例(13%);术后随访6个月,11例(73.3%)症状缓解或保持原状,4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后5例出现多种并发症,都存在颅神经损伤。结论颞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具有一定优势,但仍存在较高的并发症风险。需要进一步优化手术技巧,平衡肿瘤切除程度与神经功能保护,以改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哑铃状三叉神经 颞下硬膜外入路 显微手术 尸头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例神经鞘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8
作者 李贤光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6期380-382,共3页
目的对皮肤科就诊的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医生进一步认识该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4年8月在某综合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 目的对皮肤科就诊的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医生进一步认识该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4年8月在某综合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4例,男女比率为1∶1.17。年龄最大75岁,最小13岁,平均34.23±15.92岁。年龄≤20岁5例,20~40岁14例,41~60岁5例,>60岁2例,40岁以下发病人数最多,有19例,占73.08%。皮损部位:面部6例、头皮5例、背部3例、手部3例、腹部2例、前臂2例、足部2例、左肩部1例、左大腿1例、右小腿1例。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1例,诊断符合率仅为3.8%。误诊以表皮囊肿最多,为12例,占46.15%。主要组织病理特征:真皮内境界清楚的瘤团,瘤体内可见较多S形核的梭形细胞,还可见Verocay小体。结论神经鞘瘤可发生于不同年龄、不同部位。男女发生数差异不大。皮疹特异性不高。临床诊断困难,确诊往往需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临床表现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直肠窝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博聪 袁涛 全冠民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坐骨直肠窝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坐骨直肠窝MPNST病人的CT和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为囊实性袋状肿物,部分边界不清,CT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 目的探讨坐骨直肠窝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坐骨直肠窝MPNST病人的CT和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为囊实性袋状肿物,部分边界不清,CT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MRI平扫时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靶状高低混杂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局部点片状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颗粒状、片絮状,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动态增强曲线为平台型。结论MPNST是坐骨直肠窝的罕见肿瘤,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认识特殊征象(不典型“靶征”、“神经出入征”)及动态强化方式有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外周神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尖神经鞘瘤内镜手术切除疗效分析及术中神经保护策略
20
作者 李沁轩 袁璇 +7 位作者 谢邵兵 王风君 范若皓 张俊毅 章华 谢志海 蒋卫红 孟来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1-85,共5页
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眶尖神经鞘瘤的疗效及术中神经保护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2年6月湘雅医院确诊并行内镜下手术治疗的9例眶尖神经鞘瘤的患者资料,术中均采用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监测动眼神经。... 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眶尖神经鞘瘤的疗效及术中神经保护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2年6月湘雅医院确诊并行内镜下手术治疗的9例眶尖神经鞘瘤的患者资料,术中均采用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监测动眼神经。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患者进行分析,纳入临床、手术和预后资料等。结果 术后随访10~95个月,9例患者中8例肿瘤全切,1例次全切。全部患者的术前症状均得以好转或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出现手术死亡、颅内感染等手术并发症。9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相关神经损伤,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眶尖神经鞘瘤经内镜手术切除安全有效,配合术中应用影像导航系统和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具有全切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利于保护神经功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外科手术 神经保护 神经 眶尖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