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Ⅱ)强化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氧化再生性能研究
1
作者 钟荣强 李金环 +2 位作者 白文轩 张丽 余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解决铁基离子液体[Fe(Ⅲ)-IL]湿法氧化脱除硫化氢(H_(2)S)技术再生效率低的问题,利用二价铜离子Cu(Ⅱ)对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的再生性能进行强化。方法为避免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中未反应的溶解态H_(2)S分子对再生过程的干扰,制... 目的解决铁基离子液体[Fe(Ⅲ)-IL]湿法氧化脱除硫化氢(H_(2)S)技术再生效率低的问题,利用二价铜离子Cu(Ⅱ)对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的再生性能进行强化。方法为避免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中未反应的溶解态H_(2)S分子对再生过程的干扰,制备了模拟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Fe(Ⅱ/Ⅲ)-IL],并通过FT-IR、Raman和CV等表征,验证模拟体系的可靠性。随后,将二价铜基离子液体[Cu(Ⅱ)-IL]引入至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中,并添加了聚乙二醇二甲醚(NHD)以降低脱硫富液的黏度,构建了Cu(Ⅱ)-IL+Fe(Ⅱ/Ⅲ)-IL/NHD复合体系。结果当复合体系中Cu(Ⅱ)质量浓度为4.36 g/L时,在120 min内可实现脱硫富液的全部再生。结论通过考查溶剂配比、亚铁离子质量浓度、铜离子质量浓度、水质量分数、温度等因素对脱硫富液再生性能的影响,优化了金属基离子液体脱硫体系,使其为适应石油与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工业应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离子液体 硫化氢 脱硫富液再生 铜基离子液体 氧化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型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武志文 孙伟 +4 位作者 郭云涛 孙振宁 杜泽宁 李锦 王宁飞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7,共11页
被动型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具备结构简单、体积小、比冲高等特点。分析了工程化应用对寿命和总冲提出的需求,总结了国内外研究单位在被动型电喷推力器寿命方面的研究现状。随后针对影响推力器寿命的因素展开分析,包括短路、放电、推进剂... 被动型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具备结构简单、体积小、比冲高等特点。分析了工程化应用对寿命和总冲提出的需求,总结了国内外研究单位在被动型电喷推力器寿命方面的研究现状。随后针对影响推力器寿命的因素展开分析,包括短路、放电、推进剂供给不稳定、电化学反应和提取极腐蚀。最后提出了延长被动型电喷推力器寿命的策略,包括使用小型化泵阀和自由液面储箱、开发与推力器工况相匹配的高比表面积电极和通过精密加工和装配技术获得更精确的电极参数。所提策略为被动型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的设计和工程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被动型 离子液体 电喷推力器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发射极制造技术现状及展望
3
作者 李小康 郭大伟 +2 位作者 吴建军 杨云天 车碧轩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2,共16页
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是目前热点研究的一种静电式微电推进装置,影响该类推力器性能的核心部件之一是发射极,其制造技术已成为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分析了毛细管型、... 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是目前热点研究的一种静电式微电推进装置,影响该类推力器性能的核心部件之一是发射极,其制造技术已成为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分析了毛细管型、外部浸润型和多孔材料型三类发射极的推进剂输运特点和制造需求;回顾和梳理了三类发射极的典型制造材料与相关制造技术,总结评述了离子刻蚀等不同制造技术的优缺点;针对较为成功的基于多孔材料的超快激光制造技术,从发射极设计、新型材料制备、超快激光与材料作用机理等角度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电喷雾推力器 发射体 制造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系:离子液体筛选、汽液相平衡和过程模拟
4
作者 李鑫 王维 +2 位作者 张羽 谢湫钰 袁昊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5,共11页
乙酸乙酯、乙醇和水体系能够形成三个二元和一个三元的共沸体系。本文旨在以离子液体(IL)为萃取剂打破这些共沸,实现该三元体系的有效分离。基于COSMO-RS模型和黏度预测模型,计算了65种ILs的选择性、溶解度和黏度,发现1-丁基-3-甲基咪... 乙酸乙酯、乙醇和水体系能够形成三个二元和一个三元的共沸体系。本文旨在以离子液体(IL)为萃取剂打破这些共沸,实现该三元体系的有效分离。基于COSMO-RS模型和黏度预测模型,计算了65种ILs的选择性、溶解度和黏度,发现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BMIM][Ac])是65种ILs中最符合要求的萃取剂。进行了乙酸乙酯(1)+乙醇(2)+水(3)+IL(4)的四元汽液相平衡(VLE)实验,证实[BMIM][Ac]能够打破所有共沸体系,验证了筛选结果。NRTL和UNIQUAC方程关联四元VLE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69%和2.20%,关联结果可靠。通过量化计算定性和定量分析了IL分离该三元体系的机理,表明[BMIM][Ac]与乙酸乙酯发生弱氢键作用(-8.22kcal/mol,1kcal≈4.186kJ),与乙醇和水分别发生强氢键作用(-15.83kcal/mol和-16.14kcal/mol)。基于方程关联所得参数,模拟并优化了以IL为萃取剂分离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系的萃取精馏过程,显示乙酸乙酯、乙醇和水的产品纯度均可达到0.999。研究结果验证了[BMIM][Ac]作为萃取剂分离该三元共沸体系工业化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共沸(混合)物 萃取精馏 汽液平衡 机理分析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微乳液催化油酸乙酯合成
5
作者 郑永军 李林东 +1 位作者 郑勇 季沛霖 《山东化工》 2025年第1期1-4,10,共5页
用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溴化物([C_(12)MIM]Br)和浓硫酸反应制得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C_(12)MIM]HSO_(4))离子液体,以该离子液体在表面活性剂吐温80存在下与环己烷构筑微乳液,用于油酸和乙醇酯化反应。考察离子液体用量、... 用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溴化物([C_(12)MIM]Br)和浓硫酸反应制得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C_(12)MIM]HSO_(4))离子液体,以该离子液体在表面活性剂吐温80存在下与环己烷构筑微乳液,用于油酸和乙醇酯化反应。考察离子液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油酸和乙醇物质的量比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得到该体系在无需搅拌下,油酸与乙醇物质的量比为1∶5,[C_(12)MIM]HSO_(4)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6%,在水浴80℃下放置9 h,油酸的转化率可达80.17%。经动态光散射测定微乳体系的粒径分布显示出粒径小,分散均匀,这将大大增加反应物与催化剂[C_(12)MIM]HSO_(4)的界面面积,提高反应速率,酯化反应生成的水溶解到离子液体微乳液的内核中,使酯化反应不断地朝向生成酯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微乳液 催化 油酸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钯
6
作者 霍燕燕 刘亚奇 +1 位作者 韩权 杨晓慧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以自制试剂5-(5-氰基-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CN-PADAT)为络合剂、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_(6)mim][PF_(6)])为萃取剂和乙腈为分散剂,建立了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结合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痕量钯的新方法.采用单... 以自制试剂5-(5-氰基-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CN-PADAT)为络合剂、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_(6)mim][PF_(6)])为萃取剂和乙腈为分散剂,建立了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结合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痕量钯的新方法.采用单因素轮换法对影响分散液液微萃取的因素进行优化.在最佳条件下,钯浓度在1.6~12.0 ng/mL间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6 1,检出限为0.40 ng/mL(n=11).对质量浓度为10.0 ng/mL的钯标准溶液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6%.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和耗时短等特点,可用于水样中痕量钯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分散液液微萃取 5-(5-氰基-2-吡啶偶氮)-2 4-二氨基甲苯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铜双金属离子液体在1-己烯/正己烷分离中的应用
7
作者 崔家馨 殷梦凡 +6 位作者 郑涛 刘晗 张睿 刘植昌 刘海燕 徐春明 孟祥海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6-694,共9页
石脑油中烯烃/烷烃的分离是石油化工过程原料优化和产品精制的需求,液液萃取是烯烃/烷烃分离的重要途径。以1-己烯/正己烷为模型化合物,探讨了铝铜双金属离子液体选择性萃取烯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铝铜双金属离子液体对1-己烯/正己烷... 石脑油中烯烃/烷烃的分离是石油化工过程原料优化和产品精制的需求,液液萃取是烯烃/烷烃分离的重要途径。以1-己烯/正己烷为模型化合物,探讨了铝铜双金属离子液体选择性萃取烯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铝铜双金属离子液体对1-己烯/正己烷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在剂油质量比为2、萃取温度10℃的条件下,1-己烯萃取选择性为6.33,优于常规咪唑型离子液体和传统有机溶剂。此外,铝铜双金属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XAFS)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揭示了双金属离子液体阴离子结构。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手段对离子液体与1-己烯、正己烷相互作用进行计算分析,解释了双金属离子液体选择性分离1-己烯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离子液体 1-己烯 正己烷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类类离子液体催化α-烯烃聚合制备PAO基础油的研究
8
作者 张艳华 钱建华 +1 位作者 李君华 张丹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2,共7页
通过一步法合成了AA-AlCl_(3)、NMA-AlCl_(3)、DMA-AlCl_(3)类离子液体催化剂。利用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氢谱仪、凝胶色谱仪、高温气相色谱仪等对类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合成的聚α-烯烃基础油(PAO)进行表征分... 通过一步法合成了AA-AlCl_(3)、NMA-AlCl_(3)、DMA-AlCl_(3)类离子液体催化剂。利用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氢谱仪、凝胶色谱仪、高温气相色谱仪等对类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合成的聚α-烯烃基础油(PAO)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双齿配位的NMA-AlCl_(3)具有适宜的酸性,其催化聚合的较优条件为n(NMA)∶n(AlCl_(3))=1∶2、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60 min,可得到产率为87%、色度为0、凝点低于-60℃、黏度指数为135、多分散指数(PDI)=1.3、100℃运动黏度为4.3 mm^(2)/s的低黏度基础油。与市售PAO4基础油进行摩擦性能对比发现,聚合产品磨斑直径比市售PAO4降低了13%,说明其除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能外,还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1-辛烯 催化聚合 PAO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离子液体基中低温相变材料热物性及储热应用
9
作者 王少辉 李琦 +4 位作者 周梅梅 杨春云 谢会成 吴玉庭 鹿院卫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1-244,共14页
离子液体(ILs)在热物理性质上具有相变温度可调、不可燃性/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在热能储存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利用由功能性离子液体组成的共晶相变材料(PCM)来管理载... 离子液体(ILs)在热物理性质上具有相变温度可调、不可燃性/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在热能储存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利用由功能性离子液体组成的共晶相变材料(PCM)来管理载人航天器的极端空间环境(太阳辐射和极端冷/热),用于未来的深度探索。虽然在离子液体相变过程中储存潜热的概念已为人们所熟知,但迄今为止,该概念在大规模应用方面尚未得到采用,其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离子液体作为传热流体的表现,对其相变储能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很少。本文的目的是为选择研究良好的离子液体提供必要的信息,并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文章首先讨论了传统相变材料的缺陷,然后从化学结构、相变机理和热物理性质等方面对常用的离子液体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最后,详细介绍了离子液体基相变材料的应用,并提出以离子液体(ILs)的结构设计优化、过冷度调控策略、热焓提升路径和制备成本控制为研究切入点,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咪唑离子液体 热物性 相变储能 相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李翠利 申纯宇 +8 位作者 杨英 王兴龙 汤建伟 化全县 刘咏 刘鹏飞 丁俊祥 申博 王保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5-253,共9页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 IL)作为一种创新的环保绿色溶剂,具有可调控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的溶解能力、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卓越的离子导电性,使得其作为结构导向剂、反应溶剂、还原剂和溶剂等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 IL)作为一种创新的环保绿色溶剂,具有可调控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的溶解能力、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卓越的离子导电性,使得其作为结构导向剂、反应溶剂、还原剂和溶剂等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不同种类的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与改性领域的突出性能,详细阐述了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分析了离子液体在金属、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和纳米纤维素等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进展,同时对离子液体在调控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形貌以及性能等方面的功能特点进行了总结,为未来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提出了新的建议,指出离子液体精确调控制备特定功能的纳米材料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纳米材料 团聚 催化 合成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离子液体原位催化小球藻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
11
作者 王志山 孙瑞焓 +5 位作者 王昌梅 张无敌 尹芳 杨斌 柳静 杨红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2,共5页
为探究环境友好型高效催化剂原位催化小球藻制备生物柴油,采用5种氨基酸(甘氨酸、天冬氨酸、L-谷氨酸、L-赖氨酸、L-脯氨酸)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合成氨基酸离子液体,以氨基酸离子液体为提取剂和催化剂,对小球藻进行原位催化制备生... 为探究环境友好型高效催化剂原位催化小球藻制备生物柴油,采用5种氨基酸(甘氨酸、天冬氨酸、L-谷氨酸、L-赖氨酸、L-脯氨酸)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合成氨基酸离子液体,以氨基酸离子液体为提取剂和催化剂,对小球藻进行原位催化制备生物柴油,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L-脯氨酸与盐酸反应合成的氨基酸离子液体([L-Pro][Cl])具有更好的生物柴油提取率和催化率;小球藻生物柴油的最优制备条件是[L-Pro][Cl]用量100%(以小球藻藻粉质量计)、甲醇与藻粉质量比11∶1、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8h,在此条件下小球藻生物柴油的提取率为83.16%,催化率为64.54%。综上,氨基酸离子液体[L-Pro][Cl]适合用于原位催化小球藻制备生物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离子液体 小球藻 原位法 生物柴油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模拟的新型双阳离子质子型离子液体捕集CO_(2)研究
12
作者 张奇 张睿 +6 位作者 郑涛 曹欣 刘植昌 刘海燕 徐春明 张荣 孟祥海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7-811,共15页
有机超强碱质子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在CO_(2)捕集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选择由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和N-叔丁基二乙醇胺(NtBuDEA)反应生成的有机超强碱双阳离子质子型离子液体[DBUH]_(2)[NtBuDEA]为吸收剂,通过... 有机超强碱质子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在CO_(2)捕集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选择由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和N-叔丁基二乙醇胺(NtBuDEA)反应生成的有机超强碱双阳离子质子型离子液体[DBUH]_(2)[NtBuDEA]为吸收剂,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其与CO_(2)之间的微观结构、作用机理及吸收过程。研究发现,阴离子[NtBuDEA]^(2-)的烷基氧负离子在CO_(2)吸收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与CO_(2)发生化学键合作用,生成烷基碳酸盐[NtBuDEACOO]^(2-)。CO_(2)分子从气相扩散到吸收剂表面并在气/液界面处聚集,其吸收量在达到最大值后围绕平均值波动。温度和压力是影响CO_(2)吸收的关键因素,降低吸收温度和提高CO_(2)分压有利于CO_(2)的捕集。水的存在虽降低了吸收剂与CO_(2)的相互作用能,却提高了CO_(2)的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离子液体 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动力学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电解质用于电化学储能装置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超 姚雯嘉 +4 位作者 张仲之 王治彪 刘峥研 封文江 王晗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62,共14页
从基础研究到工业过程,电池储能系统在推进当代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中至关重要。电解质作为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电池技术的升级和突破起着重要的作用。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的液体电解质,展现出独特的性能,例如高导电性、不可燃性... 从基础研究到工业过程,电池储能系统在推进当代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中至关重要。电解质作为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电池技术的升级和突破起着重要的作用。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的液体电解质,展现出独特的性能,例如高导电性、不可燃性、难挥发性、高热稳定性和宽电化学窗口等特点,并在各种电池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深入研究,在提高电池稳定性、能量密度、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主要综述了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在各种可充电金属离子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同时详细介绍了采用各种离子液体基电解质来提高电池性能的不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电解质 金属离子电池 超级电容器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S固载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徐晨霞 吕建华 +2 位作者 刘继东 郭豹 李文松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0,共6页
采用改性后的聚苯乙烯树脂CPS为载体,制备了CPS固载3种不同离子液体的催化剂;在无助剂条件下催化CO_(2)和环氧丙烷(PO)转化为碳酸丙烯酯(PC)。利用FT-IR、XPS、SEM、TG对不同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并比较了3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改性后的聚苯乙烯树脂CPS为载体,制备了CPS固载3种不同离子液体的催化剂;在无助剂条件下催化CO_(2)和环氧丙烷(PO)转化为碳酸丙烯酯(PC)。利用FT-IR、XPS、SEM、TG对不同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并比较了3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PS-Imi/COOH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这是由于—COOH通过形成氢键对PO的C—O键具有较强的极化能力;Br^(-)对PO的亲核攻击也是其容易开环的重要因素。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CPS-Imi/COOH对PO转化率和PC选择性的影响,在110℃、2.5 MPa、3 h的反应条件下,PO转化率为95.8%,PC选择性为98.8%;催化剂循环使用6次后仍保持良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S固载 离子液体 二氧化碳 环氧丙烷 碳酸丙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化离子液体修饰的高性能聚环氧乙烷基固态电解质
15
作者 邱安 王子涵 +3 位作者 董鑫 董金超 蒋玉雄 李剑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针对聚环氧乙烷(PEO)基固态电解质存在高压稳定性差、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导率低等问题,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修饰的PEO基固态电解质.[方法]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作为PEO基固态电解质的锂源和添加... [目的]针对聚环氧乙烷(PEO)基固态电解质存在高压稳定性差、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导率低等问题,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修饰的PEO基固态电解质.[方法]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作为PEO基固态电解质的锂源和添加剂,运用各种谱学和电化学方法对固态电解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Li(G4)][FSI]含量对固态电解质的影响.[结果]当n(EO)∶n(Li)=20∶1时,与PEO-LiFSI-20∶1(PF-20)相比,制备的PEO-[Li(G4)][FSI]-20∶1(PGF-20)固态电解质的结晶度和机械强度未产生明显变化,在60℃下其锂离子电导率(0.44 mS/cm)和迁移数(0.253)明显提升.随着[Li(G4)][FSI]含量的增加,固态电解质的结晶度和机械性能未产生明显变化,其60℃下的锂离子电导率随之增加,而孔道直径和数量则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PGF-20的孔道直径最小、数量最少,且具有最低的对称电池过电位和最高的氧化电位.将PGF-20应用到Li‖LiFePO_(4)全固态电池,可以在60℃、0.5 C的条件下稳定循环100次,且容量保持率可达88.7%.[结论]溶剂化离子液体的引入使得固态电解质表面产生微米级的孔道结构,从而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适量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可生成富含LiF的稳定固态电解质界面,使其锂对称电池具有较低的过电位.本研究成功构筑基于溶剂化离子液体的高性能PEO基固态电解质,可为同类型固态电解质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基固态电解质 溶剂化离子液体 固态锂金属电池 离子电导率 离子迁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子液体的氯虫苯甲酰胺多孔中空二氧化硅缓释剂研发及对沙葱萤叶甲的生物活性
16
作者 李淼 杨佳乐 +4 位作者 陈景 张文兵 李颖 韩国栋 谭瑶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8,共11页
多孔中空二氧化硅(PHS)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载体,但常规软模板法制备二氧化硅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大多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易挥发性,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存在风险。本研究以咪唑为阳离子配体、水杨酸为阴离子配体的疏水性离子液体(IMI-SA... 多孔中空二氧化硅(PHS)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载体,但常规软模板法制备二氧化硅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大多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易挥发性,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存在风险。本研究以咪唑为阳离子配体、水杨酸为阴离子配体的疏水性离子液体(IMI-SA)作为软模板,以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CHL)为模式杀虫剂,成功构建了一种简单、绿色的农药微囊缓释剂(imidazole-chlorantraniliprole-porous hollow silica,IMI-CHL-PHS)制备方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孔中空二氧化硅对氯虫苯甲酰胺的载药量为19.43%;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酸性条件下释放速率快于碱性条件;IMI-CHL-PHS微囊剂具有一定的光稳定性。盆栽安全性试验表明,IMI-CHL-PHS微囊剂在推荐施用浓度及4倍推荐浓度下对黑麦草和韭菜生长均无不良影响。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采用点滴法施药时,IMI-CHL-PHS微囊剂对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幼虫的活性高于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处理后24 h,IMI-CHL-PHS微囊剂对沙葱萤叶甲3龄1 d幼虫的活性(LD50值为17.59 mg/kg)是氯虫苯甲酰胺原药(LD50值48.40 mg/kg)的2.8倍,48 h时的活性(LD50值为2.85 mg/kg)是氯虫苯甲酰胺原药(LD50值43.94 mg/kg)的17.2倍;采用浸叶法施药时,IMI-CHL-PHS微囊剂在24和48 h时的活性均低于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点滴法还是浸叶法施药,IMI-CHL-PHS微囊剂的活性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即48 h的LD50值均小于24 h的LD50值,而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的活性随时间延长并无显著变化,表明所制备的微囊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可以有效延长药剂的持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剂 缓释颗粒 离子液体 氯虫苯甲酰胺 沙葱萤叶甲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靛果花青素的离子液体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17
作者 王崑仑 朱玲 +6 位作者 管立军 张馨笛 陈凯新 陈晴 季妮娜 樊晶 周野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4期74-81,共8页
该文以蓝靛果为原料,采用离子液体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花青素,并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蓝靛果花青素得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出离子液体[C_8mim]Br为最佳提取溶剂,随后选取提取温度、离子液体浓度和液料比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采用响... 该文以蓝靛果为原料,采用离子液体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花青素,并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蓝靛果花青素得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出离子液体[C_8mim]Br为最佳提取溶剂,随后选取提取温度、离子液体浓度和液料比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2℃、离子液体浓度12%、液料比13∶1(mL/g)。在此最佳条件下,蓝靛果花青素得率为(3.53±0.18)%,明显高于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和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法的得率。此外,蓝靛果花青素具有良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IC_(50)值分别为13.350 mg/mL和6.558 mg/mL。综上,蓝靛果花青素具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靛果 花青素 离子液体 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新疆沙排9组地层抗高温新型离子液体抑制剂及抑制机理
18
作者 高世峰 屈沅治 +4 位作者 黄宏军 任晗 贾海东 刘敬平 贾寒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3,共8页
借助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水接触角从多角度探明了新疆沙排9组储层岩性对井壁稳定的影响,并对3种典型离子液体(MOA、CP-DES、MM6)进行了抑制性能评价、抑制机理研究和应用效果分析。该组岩石黏土矿物含量高,且表面含... 借助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水接触角从多角度探明了新疆沙排9组储层岩性对井壁稳定的影响,并对3种典型离子液体(MOA、CP-DES、MM6)进行了抑制性能评价、抑制机理研究和应用效果分析。该组岩石黏土矿物含量高,且表面含有大量羟基,遇水极易膨胀。在3种离子液体抑制剂处理的岩样中,最低的线性膨胀率(21.2%),最高的滚动回收率(63.1%,180℃)以及钻井液体系良好的应用效果,表明共熔物类离子液体(CP-DES)最适宜作为新疆沙排9组地层的抑制剂。进一步研究发现,CP-DES能够通过氢键与黏土表面形成强相互作用,并进入黏土层间阻碍水的入侵。同时阳离子基团压缩黏土颗粒周围的扩散双电层,减弱颗粒间的静电排斥力,进而抑制了黏土矿物的水化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页岩抑制剂 岩性分析 分子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和解释离子液体毒性的研究
19
作者 冯海军 章冰璇 周健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6,共14页
离子液体对环境有潜在毒性,为了解其毒性机制,建立了三种传统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多层感知机)和三种图神经网络(图注意力网络,消息传递神经网络,图卷积模型)模型,预测离子液体对大鼠IPC-81细胞等4种活生物体的毒性。凭借分子... 离子液体对环境有潜在毒性,为了解其毒性机制,建立了三种传统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多层感知机)和三种图神经网络(图注意力网络,消息传递神经网络,图卷积模型)模型,预测离子液体对大鼠IPC-81细胞等4种活生物体的毒性。凭借分子结构信息,图卷积模型在4个数据集中的RMSE和MAE均最低,R^(2)均最高,因此,图卷积模型在预测离子液体毒性上更优越。同时,基于图卷积模型,建立毒性解释模型,从数据驱动上来分析原子基团对毒性的贡献。阳离子的芳香环和长烷基链会产生毒性,S^(+)、P^(+)、N^(+)、NH^(+)等原子基团会显著增强离子液体的毒性,而P^(-)、F、B^(-)、C等原子基团会有效降低离子液体的毒性。该发现可为快速筛选和开发更绿色低毒型离子液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毒性 机器学习 图神经网络 模型 预测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Cyphos IL 101对硝酸体系中Mo(Ⅵ)的萃取研究
20
作者 王维滇 吴宇轩 +5 位作者 吴如雷 杨磊 李瑶 董昊林 向学琴 梁积新 《同位素》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99)Mo是重要的医用放射性核素,溶剂萃取法是反应堆辐照^(235)U靶生产裂变^(99)Mo的分离方法之一。为探讨离子液体Cyphos IL 101用于裂变^(99)Mo分离的可能性,本研究评价了离子液体Cyphos IL 101在硝酸体系中对Mo(Ⅵ)的萃取行为,重点... ^(99)Mo是重要的医用放射性核素,溶剂萃取法是反应堆辐照^(235)U靶生产裂变^(99)Mo的分离方法之一。为探讨离子液体Cyphos IL 101用于裂变^(99)Mo分离的可能性,本研究评价了离子液体Cyphos IL 101在硝酸体系中对Mo(Ⅵ)的萃取行为,重点考察了稀释剂、水相初始pH、萃取时间、温度、离子液体浓度等对萃取Mo(Ⅵ)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甲苯作为稀释剂时,Cyphos IL 101对Mo(Ⅵ)的萃取效果最好,在pH=3条件下,萃取率高达98.87%;萃取为自发进行的过程,且可在5 min达到平衡;选用1 mol/L Na_(2)CO_(3)作为反萃剂,一次反萃可将负载有机相中96.56%的Mo反萃到水相中。构建的离子液体Cyphos IL 101萃取体系对Mo与主要杂质Sr、Cs、Te等有很好的分离效果,体现了其对Mo(Ⅵ)的高选择性萃取能力。以上结果可为将离子液体Cyphos IL 101引入裂变^(99)Mo的分离工艺流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hos IL 101 萃取 Mo(Ⅵ) 离子液体 裂变^(99)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