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隧道动态控速与车速离散度优化
1
作者 刘伟 包宇宁 饶畅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6,共6页
控制长隧道内车辆的超速行驶和速度标准差可以提高交通运行的安全性。由于速度离散度与事故率呈正相关,以车速离散度最小为一级目标函数,平均速度最小为二级目标函数,构建了隧道边缘率LED灯动态控速模型,并利用NSGA-Ⅱ算法对该模型进行... 控制长隧道内车辆的超速行驶和速度标准差可以提高交通运行的安全性。由于速度离散度与事故率呈正相关,以车速离散度最小为一级目标函数,平均速度最小为二级目标函数,构建了隧道边缘率LED灯动态控速模型,并利用NSGA-Ⅱ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以重庆某隧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动态控速区间的始、末端断面车速,以标定的动态控速模型为基础进行数值分析,得到各速度区间优化前后断面的车速离散度与平均速度,其中[70,80)、[80,90)和[90,100]这3个速度区间内平均速度分别下降了10.5%、8.3%、6.8%,车速标准差分别降低了16.7%、12.8%、9.4%,整体平均速度和车速标准差分别下降了8.7%和9.2%。结果表明,基于边缘率的动态控速模型,对降低整体车速与车速离散度具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隧道 边缘率 感知 动态控速 车速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度及果蝇算法的关键节点识别算法
2
作者 付立东 李东洋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8-656,共9页
针对现有算法在复杂网络中筛选出的关键节点过于密集、传播效率低的富人俱乐部(Rich-Club)现象,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度及果蝇算法的关键节点识别算法。利用去除筛选网络中最大影响力节点,网络的流通性将会有最大程度损坏这一特性,定义离散... 针对现有算法在复杂网络中筛选出的关键节点过于密集、传播效率低的富人俱乐部(Rich-Club)现象,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度及果蝇算法的关键节点识别算法。利用去除筛选网络中最大影响力节点,网络的流通性将会有最大程度损坏这一特性,定义离散度函数,采用香农熵对果蝇算法进行改进并优化,确定网络最优种子集。在多种类型规模网络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复杂网络中具有传播范围更广的最大影响力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最大影响力节点 果蝇算法 离散度 香农熵 流通性 富人俱乐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度分析的Top-k组合Skyline查询算法
3
作者 董雷刚 刘国华 +1 位作者 王鑫 崔晓微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0,共9页
现有的组合Skyline查询算法不能区分组合中数据的离散度,且输出结果集很大。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基于数据离散度分析的Top-k组合Skyline查询算法。提出基于权重的组合离散系数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设置分类器将组合划分至不同的组合队列;采... 现有的组合Skyline查询算法不能区分组合中数据的离散度,且输出结果集很大。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基于数据离散度分析的Top-k组合Skyline查询算法。提出基于权重的组合离散系数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设置分类器将组合划分至不同的组合队列;采用并行处理方式对各组合队列进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根据用户自定义条件准确有效地返回结果,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Skyline 离散度分析 TOP-K 离散系数 分类器 并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裂QRS波和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熊金凤 巫颖 +1 位作者 黄丽丹 李施熹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目的 探究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与QT离散度(QT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fQRS、QTd的变化,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预测术后恶性心律失常(MVA)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百色... 目的 探究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与QT离散度(QT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fQRS、QTd的变化,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预测术后恶性心律失常(MVA)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百色市人民医院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115例因AMI接受PCI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72 h是否发生MVA将患者分为发生组(31例,发生MVA)与未发生组(84例,未发生MVA)。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VA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 QRS与QTd对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VA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无MVA组比,MVA组患者年龄较大,心电图存在f QRS占比及QTd值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电图存在fQRS、高水平QTd均为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VA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f QRS、QTd诊断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V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5、0.728,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均P<0.05)。结论 心电图存在fQRS与QTd能够反映AMI患者的心肌电生理状态,且存在f QRS与高水平QTd均为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VA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检测fQRS、QTd值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VA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 QT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5
作者 杨晓 彭海燕 李璐娜 《河北医学》 2025年第2期339-344,共6页
目的:探究美托洛尔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心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AVB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行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术后... 目的:探究美托洛尔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心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AVB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行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美托洛尔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持续用药3个月,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混杂因素,最终每组63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心功能[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电图数据(静息心率、平均心率、QT间期离散度)、心脏标志物[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LAD、LVEDD、LVMI时限值、静息心率、平均心率、QT间期离散度、BNP、cTnI、CK-M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能够显著改善接受DDD型起搏器治疗的三度AVB患者患者的心功能和心脏标志物,并优化QT间期离散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DDD型起搏器 房室传导阻滞 心功能 QT间期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6
作者 刘海涛 赖丽洁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4月瑞金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Apgar评分为4~7分,n=34)和重度窒息组(Apgar... 目的:探讨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4月瑞金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Apgar评分为4~7分,n=34)和重度窒息组(Apgar评分为0~3分,n=26)。另选择同时段在本院出生的50例足月婴儿作为对照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按照随访结果将新生儿窒息患儿分成预后良好组(n=42)与预后不良组(n=18)。观察比较各组的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及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窒息组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及血清LDH、cTnI、CK-MB、CK水平均高于轻度窒息组,且轻度窒息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及血清LDH、cTnI、CK-MB、CK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及血清LDH、cTnI、CK-MB、CK水平与Apgar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患儿的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及LDH、cTnI、CK-MB、CK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可用于评估窒息患儿的病情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QT离散度 心肌损伤标志物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离散度联合BNP、左心房内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黄雪梅 梁玉婵 +2 位作者 池莲花 黄宇静 赵冬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P波离散度联合脑利肽(BNP)、左心房内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4年2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区的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95例(以下简称房颤组),按年龄、性别、NIHS... 目的观察P波离散度联合脑利肽(BNP)、左心房内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4年2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区的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95例(以下简称房颤组),按年龄、性别、NIHSS评分进行1:2匹配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排除心房颤动的患者190例(以下简称无房颤组),分析P波离散度联合BNP、左心房内径检测指标,评估上述指标对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房颤组性别、基础疾病史、NIHSS评分、TOAST分型、血尿酸、LDL、肌钙蛋白与无房颤组对比无差异(P>0.05)。房颤组Pd、LAD、BNP均显著高于无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脏病史、Pd、LAD、BNP属于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P<0.05),校正心脏病史危险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LAD、BNP仍属于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结论P波离散度联合BNP、左心房内径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均存在相关性,P波离散度、BNP、左心房内径与阵发性房颤之间联系密切,属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BNP 左心房内径 缺血性脑卒中 阵发性房颤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左室重构、心率变异性及QT离散度的改善作用
8
作者 戴正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8期99-102,共4页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效果,并分析其在心室重构等指标改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5例,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5例)。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22年8月,截止于2...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效果,并分析其在心室重构等指标改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5例,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5例)。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22年8月,截止于2023年8月。两组均应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利尿、强心、吸氧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室重构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标、QT离散度、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较高(P<0.05);观察组LVEDD、LVESV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DNN、pNN50、SDANN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两组QT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SDNN、pNN50、SDAN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QT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效果理想,对疾病引起的异常改变均有缓解作用,可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QT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QT、P波离散度与Framingham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何萍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2期12-14,18,共4页
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QT、P波离散度与Framingham评分的相关性,为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调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入院治疗的45例BD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既往无... 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QT、P波离散度与Framingham评分的相关性,为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调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入院治疗的45例BD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既往无任何精神类疾病史的45名健康者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QT、P波离散度及校正,并对QT、P波离散度及矫正QT离散度与Framingham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QT最小时间低于对照组,QT离散度、QTc离散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波最小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波离散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BD患者P波离散度(r=0.795,P<0.001)、QTd(r=0.747,P<0.001)、QTcd(r=0.720,P<0.001)与Framingham评分心血管病风险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QTc最小时间降低、QTc离散度、P波离散度增大,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QT波离散度 P波离散度 Framingham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中P波离散度、T波峰-末间期的变化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古丽尼格尔·吾布力 夏木西娅·哈德尔 +1 位作者 印纹源 郭永忠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中P波离散度(Pd)、T波峰-末(Tp-Te)间期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CHD患者203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心肌缺血95例作为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108例作为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组。另取同...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中P波离散度(Pd)、T波峰-末(Tp-Te)间期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CHD患者203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心肌缺血95例作为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108例作为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记录Pd、Tp-Te间期情况。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以及心肌缺血组和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组Pd、Tp-Te间期。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d、Tp-Te间期对CHD及CHD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Pd、Tp-Te间期大于对照组(均P<0.05)。Pd、Tp-Te间期联合诊断CHD的AUC高于两者单独诊断的AUC(均P<0.05)。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组Pd、Tp-Te间期大于心肌缺血组(均P<0.05)。Pd、Tp-Te间期联合诊断CHD患者心律失常的AUC高于两者单独诊断的AUC(均P<0.05)。结论:CHD患者动态心电图Pd增加及Tp-Te间期延长,且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患者Pd增加及Tp-Te间期延长较心肌缺血患者更为明显,两者联合对CHD及CHD心律失常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P波离散度 T波峰-末间期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预测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IDH基因型的应用
11
作者 张驰 吴琼 +5 位作者 何金龙 谢生辉 王鹏 王少彧 张华鹏 高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目的运用神经突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定量参数评估不同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基因状态肿瘤的差异性及探讨NODDI在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adult-type di... 目的运用神经突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定量参数评估不同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基因状态肿瘤的差异性及探讨NODDI在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adult-type diffuse glioma,ADG)基因分型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1例(IDH突变型21例,IDH野生型30例)ADG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扫描以及多壳扩散扫描,经图像预处理和后处理后得到四个定量参数图。使用3D-Slicer软件对肿瘤实性区域、瘤周水肿区域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进行感兴趣区勾画,比较不同IDH状态的组间差异。使用FeAture Explorer(FAE)软件构建预测模型,在模型的开发过程中考虑了多条流水线组合,包括1种数据降维方法(皮尔森相关系数),4种特征选择方法(多变量方差分析、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递归特征消除和Relief算法)和4种线性分类器(支持向量机、线性判别分析、逻辑回归和引入LASSO正则项的逻辑回归),共16个流水线。模型之间的比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综合判别改变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净重分类改善指数(net recl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和留一法交叉验证进行评估。结果IDH野生型组年龄高于IDH突变型组(P=0.001)。只有IDH野生型组的瘤周水肿区方向离散指数(orientation dispersion index,ODI)值低于IDH突变型组(P=0.019),其余参数组间未见差异。对侧白质区和水肿区分别具有最高和最低的ICVF(in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ICVF)值(P<0.05)。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构建的综合模型诊断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0.703~0.941);高于单独使用年龄[0.773(95%CI:0.624~0.894)]和ODI[0.695(95%CI:0.538~0.845)]。IDI以及NRI证明了最终模型最高的诊断性能(所有P值均小于0.001)。决策曲线分析和校准曲线证明了最终模型的临床净收益和最接近真实数据的分布(Brier分数为0.163)。结论NODDI定量参数可以用来描述ADG的微观环境差异。建立的最终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不同IDH基因状态,且复合模型比单一模型的诊断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基因分型 异柠檬酸脱氢酶 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成像 磁共振成像 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QRS波群离散度关系的研究
12
作者 陈进乾 邓荣花 +10 位作者 闫贤良 程宇彤 樊楚 李学鹏 李壮壮 李丹 孙伟 李亮 齐皓杰 陈亮 孙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与QRS波群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我们回顾分析2021年至2022年间,北京安贞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SCF患者18例,对照组由23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者组成,测量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数据中Tpe(T波峰值至...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与QRS波群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我们回顾分析2021年至2022年间,北京安贞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SCF患者18例,对照组由23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者组成,测量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数据中Tpe(T波峰值至终点的间隔时间)、Tpe/QT、QTd(QT离散度)、QTcd(校正QT离散度)数值,分析SCF患者中QRS波离散度同血流帧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CF组的平均Tpe、Tpe/QT、QTd、QTcd延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SCF组的TIMI帧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SCF患者心电图中Tpe、Tpe/QT、QTd、QTcd的延长,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QRS波群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P波离散度及Ⅱ导联P波峰值时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吴春蕾 杨盼 +2 位作者 徐敏 李瑛 王跃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2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Ⅱ导联P波峰值时间(PWPTⅡ)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6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新发房颤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为房颤组,选取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Ⅱ导联P波峰值时间(PWPTⅡ)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6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新发房颤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为房颤组,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未发房颤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0例为对照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近1年内窦性状态下的心电图。比较2组基本临床资料和心电图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WD、PWPTⅡ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新发房颤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组内相关系数(ICC)行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结果房颤组的心率(HR)低于对照组,体表面积(BSA)、PR间期、PWD、PWPT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混杂因素(年龄、性别、HR、体质量指数、BSA)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WD(OR=1.124,95%CI:1.095~1.155)和PWPTⅡ(OR=1.252,95%CI:1.186~1.320)与新发房颤显著相关(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WD与PWPTⅡ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新发房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2、0.797,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10。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PWD和PWPTⅡ的一致性均极好(ICC>0.9)。结论心电图PWD联合PWPTⅡ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新发房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原发性高血压 P波离散度 Ⅱ导联P波峰值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压力-应变环结合峰值应变离散度评价HFpEF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
14
作者 郑丹 谭静 +2 位作者 周海燕 谢青 李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43-449,共7页
目的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结合峰值应变离散度,结合左室心肌做功参数及峰值应变离散度(PSD)评估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改变。方法选择符合HFpEF诊断的患者73例作为HFpEF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68例作为对照... 目的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结合峰值应变离散度,结合左室心肌做功参数及峰值应变离散度(PSD)评估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改变。方法选择符合HFpEF诊断的患者73例作为HFpEF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68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心尖四腔心、心尖长轴及心尖两腔心连续3个心动周期动态图像,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得到左室整体纵向应变(Avg GLS)、峰值应变离散度(PSD),输入患者实时血压获得心肌做功指标,包括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有效功(GCW)以及整体无效功(GWW);分析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探讨GWE、GLS、PSD对HFpEF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HFpEF组患者的Avg GLS、GWI、GCW及GWE较对照组减低,PSD和GWW较对照组增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FpEF组PSD与Avg GLS、GWE呈负相关(r=-0.366,-0.417,P<0.05),GWE与Avg GLS呈正相关(r=0.329,P<0.05);GWE、GWW及Avg GLS在预测HFpE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方面呈现出较好的诊断性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0.840、0.861;3种参数(GLS+GWE+PSD)联合诊断HFpEF的AUC较大,为0.937,敏感性94.52%,特异性82.35%。结论心肌做功参数及峰值应变离散度能早期、敏感地检出HFpEF患者的收缩功能及同步性改变,Avg GLS、GWE及PSD的联合应用可提升对HFpEF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 压力-应变环 心肌做功 峰值应变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P波离散度联合QTc间期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效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微 刘文武 许铎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20-1025,共6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联合QTc间期预测阵发性房颤(PAF)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PAF患者108例,均行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28例)与未复发组(8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联合QTc间期预测阵发性房颤(PAF)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PAF患者108例,均行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28例)与未复发组(8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术前、术后7d Pd、QTc及术前与术后7d Pd、QTc差值(^(△)Pd、^(△)QTc),分析Pd、QTc对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及预测效能。结果:复发组病程长于未复发组,高血压比例、CHA2DS2-VASc评分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前、术后7d Pd(32.68±5.75)ms、(26.27±7.13)ms大于未复发组(28.51±5.04)ms、(17.16±6.28)ms,QTc(458.27±52.31)ms、(410.65±30.52)ms长于复发组(430.19±39.62)ms、(372.06±25.40)ms(t=3.631、6.376、2.960、6.558,P均<0.001);复发组术前与术后7d^(△)Pd(6.41±2.67)ms、^(△)QTc(47.62±10.33)ms小于未复发组(11.35±4.19)ms、(58.13±13.27)ms(t=5.828、3.803,P均<0.001);术前Pd、QTc与CHA2DS2-VASc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校正病程、高血压、CHA2DS2-VASc评分等其他因素前后,^(△)Pd、^(△)QTc均是PAF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d预测PAF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AUC为0.779(95%CI:0.689~0.853),约登指数为0.473,敏感度为78.57%,特异度为68.75%;^(△)QTc预测PAF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AUC为0.715(95%CI:0.620~0.798),约登指数为0.411,敏感度为78.57%,特异度为62.50%;^(△)Pd、^(△)QTc联合预测PAF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AUC为0.940(95%CI:0.878~0.977),约登指数为0.779,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85.00%,优于两者单独预测。结论:心电图Pd与QTc间期在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的变化值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效能较高,能为临床防治提供相关指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射频消融术 早期复发 心电图 P波离散度 QTC间期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度和关联度的专家权重确定方法及应用
16
作者 刘静叶 陈岩 《模糊系统与数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3,共12页
本文针对决策专家权重未知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决策专家评价离散度和共识关联度的专家权重确定方法,并根据专家权重概率语言决策矩阵给出了多属性群决策问题备选方案的优先级排序.首先,基于概率语言术语集基本运算给出概... 本文针对决策专家权重未知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决策专家评价离散度和共识关联度的专家权重确定方法,并根据专家权重概率语言决策矩阵给出了多属性群决策问题备选方案的优先级排序.首先,基于概率语言术语集基本运算给出概率语言信息摘,进一步基于概率语言术语集得分函数定义了概率语言术语信息期望;然后,充分考虑决策专家评估信息离散度,应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决策专家共识关联度,给出一种基于评价离散度和共识关联度的专家权重确定方法;最后,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专家权重概率语言决策矩阵进行计算,根据备选方案综合评价指数排序结果给出备选方案优先级排序,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决策 概率语言术语集 专家权重 评价离散度 共识关联
原文传递
基于离散度聚合算法的海洋核动力平台拖航作业风险分析
17
作者 郭冲冲 武文华 +2 位作者 吕柏呈 曹光明 罗起航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8,共12页
为了解决海洋核动力平台(MNPP)在拖航作业中面临的风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度聚合算法(DAM)的拖航作业风险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故障树表示风险系统的层次关系,并映射为动态贝叶斯网络(DBN)结构;采用模糊集理论和专家评价克服缺乏... 为了解决海洋核动力平台(MNPP)在拖航作业中面临的风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度聚合算法(DAM)的拖航作业风险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故障树表示风险系统的层次关系,并映射为动态贝叶斯网络(DBN)结构;采用模糊集理论和专家评价克服缺乏客观统计数据的局限,基于离散度聚合方法确定模糊动态贝叶斯网络参数。针对建立的模糊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影响强度分析、因果推理分析、诊断推理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得到拖航作业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风险路径、事故动态演化过程以及关键风险因素等。同时,给出了针对性风险控制措施,为现场作业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核动力平台 离散度聚合算法 动态贝叶斯网络 拖航作业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云微物理方案及离散度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邹沁垚 陈立 +1 位作者 郑凯端 杨丽慧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2期130-132,共3页
云和降水的形成与分布会直接作用于农作物的生长、农业生产等,离散度是数值预报模式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参数,会影响云和降水的模拟结果,因此有必要对离散度进行研究。详细说明了云微物理方案,发现了离散度与云物理相关参数的相关关系具有... 云和降水的形成与分布会直接作用于农作物的生长、农业生产等,离散度是数值预报模式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参数,会影响云和降水的模拟结果,因此有必要对离散度进行研究。详细说明了云微物理方案,发现了离散度与云物理相关参数的相关关系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特点,并探究了离散度与云微物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微物理方案 离散度 云微物理过程 云和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QT、QTc、JT离散度的影响
19
作者 夏碧涛 王曼萍 刘尤因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s,CABG)对冠心病患者 QT间期离散度(QTd)、QTc离散度 (QTcd)及 JT离散度 (JTd)的影响。方法 测定 33例 CABG术前和术后的 QTd为 CABG组 ,并以 33例确诊为冠心病行冠状...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s,CABG)对冠心病患者 QT间期离散度(QTd)、QTc离散度 (QTcd)及 JT离散度 (JTd)的影响。方法 测定 33例 CABG术前和术后的 QTd为 CABG组 ,并以 33例确诊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 ,而暂未行 CABG手术和装支架的病人作对照组。结果  1CABG前和对照组比较 QTd无显著增大 (P>0 .0 5 )。 2 CABG组术后病人的 QTd、QTcd及 JTd显著减小 (P<0 .0 5 )。 3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 QTd、QTcd及 JTd与术前比较 ,无明显改变 (P>0 .0 5 )。结论  CABG能使 QTd、QTcd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离散度 QTC离散度 TJd离散度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P波离散度与P波最大时限的平行和系列试验诊断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莲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心电图P波离散度(Pd)与P波最大时限(Pmax)的平行和系列试验诊断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测意义。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PAF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医院收治的60例无心房颤动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 目的研究心电图P波离散度(Pd)与P波最大时限(Pmax)的平行和系列试验诊断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测意义。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PAF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医院收治的60例无心房颤动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心电图指标及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心电图指标中P_(max)、Pd均高于对照组,P_(min)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R间期对比,P>0.05。以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检查结果为金标准,Pd≥40 ms、系列试验敏感性低于平行试验,系列试验敏感性低于P_(max)≥110 ms,Pd≥40 ms、系列试验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符合率均高于平行试验,系列试验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符合率均高于P_(max)≥110 ms,P<0.05。结论PAF的初级预测筛查可采用敏感性较高的平行试验,在此基础上二次筛查可采用特异性较高的系列试验,两种方式结合能够对PAF的发生进行早期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电图 P波离散度 P波最大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