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人工老化法测定玉米种子耐储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邸宏
吕婷婷
+3 位作者
刘玲玲
郭新海
夏鹤鸣
王振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75,共5页
以耐储玉米自交系东156和不耐储自交系东237为试材,对40℃高温高湿老化法、饱和盐加速老化法、58℃±1℃热水浴老化法和50%甲醇老化法4种玉米种子人工老化方法进行比较,筛选适合玉米种子耐储性评价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人工老化处...
以耐储玉米自交系东156和不耐储自交系东237为试材,对40℃高温高湿老化法、饱和盐加速老化法、58℃±1℃热水浴老化法和50%甲醇老化法4种玉米种子人工老化方法进行比较,筛选适合玉米种子耐储性评价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人工老化处理后,东156与东237种子耐储性相关指标均有所下降。4种老化方法中只有热水浴老化法处理后,东156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和寿命指数等耐储性相关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东237,其中寿命指数差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子耐储性
测定方法
人工老化
原文传递
玉米种子耐储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
2
作者
孙晓慧
李春翔
+7 位作者
刘玲玲
刘杉
韩笑
付畅
周羽
曾兴
王振华
邸宏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34,共6页
以197份玉米自交系为试材,人工加速老化后进行标准发芽试验,检测种子耐储性相关表型性状,结合平均分布于玉米基因组的SNP标记进行关联分析,挖掘关联SNP位点和候选基因。结果表明,共检测出8个与相对发芽势(RGE)、相对发芽指数(RGI)、相...
以197份玉米自交系为试材,人工加速老化后进行标准发芽试验,检测种子耐储性相关表型性状,结合平均分布于玉米基因组的SNP标记进行关联分析,挖掘关联SNP位点和候选基因。结果表明,共检测出8个与相对发芽势(RGE)、相对发芽指数(RGI)、相对活力指数(RVI)和相对简易活力指数(RSVI)等性状呈显著关联的SNP位点(P<0.0001),分布于染色体bin1.08、bin3.08、bin4.03、bin4.05和bin6.05区域;PZE-104063000、PZE-104064763和PZE-106085414这3个SNP位点均与2个性状关联。预测到7个候选基因,分别与纤维素合成酶活性、翻译起始因子、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磷酸二酯酶活性、类囊体膜组分、脂肪酸生物合成酰基转运活性和微管有关组分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子耐储性
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原文传递
小麦种子超干燥储藏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杨列亮
马廷惠
《枣庄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种子
超干燥储藏
种子
安全水分
种子
储藏时间
种子耐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人工老化法测定玉米种子耐储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邸宏
吕婷婷
刘玲玲
郭新海
夏鹤鸣
王振华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75,共5页
基金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2014RFQXJ009)
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科学基金(LC201411)
文摘
以耐储玉米自交系东156和不耐储自交系东237为试材,对40℃高温高湿老化法、饱和盐加速老化法、58℃±1℃热水浴老化法和50%甲醇老化法4种玉米种子人工老化方法进行比较,筛选适合玉米种子耐储性评价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人工老化处理后,东156与东237种子耐储性相关指标均有所下降。4种老化方法中只有热水浴老化法处理后,东156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和寿命指数等耐储性相关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东237,其中寿命指数差异最大。
关键词
玉米
种子耐储性
测定方法
人工老化
Keywords
Maize
Seed storability
Phenotypic measurement method
Artificial aging
分类号
S513.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玉米种子耐储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
2
作者
孙晓慧
李春翔
刘玲玲
刘杉
韩笑
付畅
周羽
曾兴
王振华
邸宏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育部寒地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34,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七大作物育种”重点专项(2018YFD0100901)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2072128)。
文摘
以197份玉米自交系为试材,人工加速老化后进行标准发芽试验,检测种子耐储性相关表型性状,结合平均分布于玉米基因组的SNP标记进行关联分析,挖掘关联SNP位点和候选基因。结果表明,共检测出8个与相对发芽势(RGE)、相对发芽指数(RGI)、相对活力指数(RVI)和相对简易活力指数(RSVI)等性状呈显著关联的SNP位点(P<0.0001),分布于染色体bin1.08、bin3.08、bin4.03、bin4.05和bin6.05区域;PZE-104063000、PZE-104064763和PZE-106085414这3个SNP位点均与2个性状关联。预测到7个候选基因,分别与纤维素合成酶活性、翻译起始因子、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磷酸二酯酶活性、类囊体膜组分、脂肪酸生物合成酰基转运活性和微管有关组分等相关。
关键词
玉米
种子耐储性
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Keywords
Maize
Seed storability
Association analysis
Candidate gene
分类号
S513.035.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小麦种子超干燥储藏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杨列亮
马廷惠
出处
《枣庄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种子
超干燥储藏
种子
安全水分
种子
储藏时间
种子耐储性
分类号
S512.103.8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人工老化法测定玉米种子耐储性的比较分析
邸宏
吕婷婷
刘玲玲
郭新海
夏鹤鸣
王振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2
原文传递
2
玉米种子耐储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
孙晓慧
李春翔
刘玲玲
刘杉
韩笑
付畅
周羽
曾兴
王振华
邸宏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原文传递
3
小麦种子超干燥储藏的研究
杨列亮
马廷惠
《枣庄师专学报》
200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