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牙种植体设计进步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38
1
作者 林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8,共11页
牙种植体本身的研发设计进展深刻的影响了临床技术的进步,也深刻的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甚至给临床治疗理念或流程带来里程碑式的变革。当代牙种植体的设计与临床进步主要表现为:1)种植体根方设计影响了即刻种植的初期稳定性,即刻种植时... 牙种植体本身的研发设计进展深刻的影响了临床技术的进步,也深刻的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甚至给临床治疗理念或流程带来里程碑式的变革。当代牙种植体的设计与临床进步主要表现为:1)种植体根方设计影响了即刻种植的初期稳定性,即刻种植时植入超出牙槽窝上方约3~5 mm的种植体部分的外形结构决定了该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其外形结构主要体现在种植体根方轮廓设计、螺纹设计及自攻性方面。2)种植体的外形结构设计影响了即刻修复的可能性,即刻修复的基础在尚无骨结合时种植体通过其机械设计可以获得大于35 Ncm的初期稳定性。微锥度种植体外形,密集型深螺纹,含有良好的自攻刃设计均有利于机械锚定,即初期稳定性,这是即刻修复的物理学基础与机械可能性。3)种植体颈部设计影响美学效果,为了避免拔牙窝唇颊侧骨板吸收显露种植体颈部的金属暗影,均应避免使用颈部膨大设计的种植体,而应采用小直径种植体以利于美学修复美学区域进行种植修复,最好具有平台转移的设计,以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4)种植体与基台的连接设计是骨内种植体设计的关键环节,功能上除了连接种植体与修复体,抗旋转外还需要抵抗或传导各个方向的咀嚼力,连接方式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种植体颈部骨组织的长期稳定性,锥度连接和管套管连接方式都是有良好记录的种植体连接方式。5)平台转移设计影响到种植体颈部骨组织的稳定性,国际上大量临床研究结果及笔者所在科室应用均认为,具有平台转移设计的种植体有利于保存种植体颈部骨组织,无论是在单牙修复还是在多牙或无牙颌种植修复中都表现出良好的种植体颈部骨组织稳定性。6)数字化技术为种植临床技术提供了更为精确,更为高效的高科技方式。应用数字化印模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软件及专用设备进行修复体的设计、制作将成为未来种植修复的发展趋势。种植体及其配件的持续研发为临床数字化技术提供了可能性,新一代椅旁数字化系统口内扫描前无需喷粉,免除了即刻种植后伤口由喷粉致感染的潜在风险,解决了即刻种植术后即刻扫描的技术难题。7)种植体基台的特殊设计以满足临床新技术创新发展的需求,推进了临床流程的显著变革。All-on-four即刻修复技术和Weldone口内焊接即刻修复技术的问世都是新型特殊修复基台研发突破进而推动了临床新技术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种植体-基台设计 即刻负重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结构设计与种植体边缘的骨吸收:现状与争议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平 戴静桃 +1 位作者 李安 唐尤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1期3406-3411,共6页
背景: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直接影响着种植义齿的长期稳定及美观,除了过度负荷及病理性炎症两大因素外,种植体结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目的:综述种植体结构设计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SCI数据库、中... 背景: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直接影响着种植义齿的长期稳定及美观,除了过度负荷及病理性炎症两大因素外,种植体结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目的:综述种植体结构设计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SCI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有关种植体结构设计及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implant design,marginal bone loss,bone loss,bone defect",中文检索词为"种植体设计;边缘骨吸收;骨吸收;骨缺损"。排除本综述无关及重复性研究的文献,最后按纳入标准筛选4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在口腔种植治疗中,避免种植体边缘骨是能确保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健康及美学修复效果基本要求,优化种植体形态结构设计对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有极大的影响。故种植修复时应尽量考虑到以下因素:合理匹配种植体的尺寸,不同种植体选择合理的颈部设计,一体式种植体,基台设计及种植体-基台连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种植体设计 边缘骨吸收 骨吸收 骨缺损 平台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平台转移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倩 周益 王慧明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365-370,共6页
近年来,种植体研发设计的进步促进了临床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平台转移技术(platform switching,PLS),其生物学益处及临床效果已被许多研究报道所证实。该技术在2005年被首次提出,目前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PLS技术可以减少种植体周围边缘性... 近年来,种植体研发设计的进步促进了临床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平台转移技术(platform switching,PLS),其生物学益处及临床效果已被许多研究报道所证实。该技术在2005年被首次提出,目前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PLS技术可以减少种植体周围边缘性骨组织的吸收。本文从PLS技术的生物学宽度、种植体基台连接微间隙、应力学分布等不同方面进行回顾讨论。但在关于即刻负重与动物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仍需要通过对大量种植体进行长期的、随机对照、前瞻性和多中心试验来研究探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平台转移设计 牙槽骨丧失 生物学宽度 微间隙 应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颈部的优化设计在预防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雨薇 王了 包崇云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修复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及种植体颈部表面的宏观形状、微观形貌及化学组成在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该文就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及治疗手段,特别是通过种植体颈部的优化... 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修复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及种植体颈部表面的宏观形状、微观形貌及化学组成在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该文就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及治疗手段,特别是通过种植体颈部的优化设计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颈部设计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体外形设计对上颌窦提升术后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左书玉 王璇 +1 位作者 吴海威 张东升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种植体外形设计对上颌窦提升术后种植体周围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在D3型上颌骨简化模型上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3种不同外形设计的种植体在植骨与不植骨条件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假设所有材料都是线弹性、连续材料,向种植体... 目的:比较不同种植体外形设计对上颌窦提升术后种植体周围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在D3型上颌骨简化模型上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3种不同外形设计的种植体在植骨与不植骨条件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假设所有材料都是线弹性、连续材料,向种植体施加150 N的倾斜力,测量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最大等效力(equivalent von-Mises,EQV)。采用Ansys Workbench 14.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应力集中区域均位于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区域。不同种植体外形设计对种植体周围皮质骨最大EQV值无显著影响,但锥形种植体较其他种植体的周围松质骨最大EQV值显著上升,上颌窦提升术后植骨可以降低各组种植体周围最大EQV值。结论:锥形种植体用于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时,可能引起种植体周围松质骨应力变大,增加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风险。上颌窦提升后植骨,可降低种植体周围压力负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外形设计 上颌窦提升 三维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颈部设计对种植体周围硬组织的影响
6
作者 管叶 周怡 何福明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3期1271-1278,共8页
种植体周围硬组织的健康和稳定对种植修复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种植体颈部的设计对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文献回顾来评估不同类型的种植体颈部特征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影响,以期为今后临床选择不同颈部设计... 种植体周围硬组织的健康和稳定对种植修复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种植体颈部的设计对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文献回顾来评估不同类型的种植体颈部特征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影响,以期为今后临床选择不同颈部设计的种植体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种植体颈部设计 边缘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多孔表面的SLM多根牙种植体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张青 区跃坚 +2 位作者 游嘉 许海燕 孙启俊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97-403,共7页
目的:设计并制造一种表面具有多孔连通结构的多根牙种植体(MRI),并评价其骨结合能力。方法 :以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技术制造的多根牙种植体(MRI)作为实验组,用市售可吸收介质喷砂表面处理(RBM)的种植体作为对照组,分别植入到新西兰大白... 目的:设计并制造一种表面具有多孔连通结构的多根牙种植体(MRI),并评价其骨结合能力。方法 :以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技术制造的多根牙种植体(MRI)作为实验组,用市售可吸收介质喷砂表面处理(RBM)的种植体作为对照组,分别植入到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胫骨近心端和股骨的远心端。12周后通过显微CT扫描、硬组织切片、推出实验和抗扭转实验评价骨结合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显微CT测量发现,MRI组的骨体积密度始终高于RBM组,并且MRI组的骨体积密度最后达到48.41%的峰值。组织学分析显示,MRI组的周围骨结合优于RBM组。硬组织切片显示,4周时新生骨组织开始长入种植体表面孔隙结构中,8周时新生骨组织长入双根分叉区域内。生物力学测试显示,MRI组的推出力从294.7 N增加到446.5 N,平均最大扭力从81.2 N提高到289.6 N;而RBM组的平均最大扭力仅从34.8 N提高到87.8 N。结论 :SLM技术制造的具有多孔连通表面结构的MRI,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性能评估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骨结合性能,可改善种植体的成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设计 生物力学 选择性激光熔化 多根牙种植体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种植体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路泊遥 杨大维 +1 位作者 刘蔚晴 梁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29-333,共5页
在口腔种植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患者牙槽骨吸收,导致剩余垂直骨量不足,影响种植体植入。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短种植体及超短种植体用于临床。但是,种植体的长度、直径、表面形态与处理,以及患者的骨状况、种植位点,修复... 在口腔种植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患者牙槽骨吸收,导致剩余垂直骨量不足,影响种植体植入。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短种植体及超短种植体用于临床。但是,种植体的长度、直径、表面形态与处理,以及患者的骨状况、种植位点,修复体方案设计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超短种植体的实际应用,因此其临床效果也不一定都令人满意。通过对超短种植体使用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有效提升其存留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实现更完美的种植治疗。本文就超短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相关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种植体 临床效果 种植体设计 种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扭矩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杜卓洲 于蕴之 何佳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54-157,共4页
初期种植体的稳定性对骨整合至关重要。目前的研究着重于解决改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与骨结合的问题,尤其是在低密度骨条件和即刻负重时尤为显著。目前的解决热点是从种植体设计与种植窝预备技术两方面,发现种植体宏观设计可以显著改善种... 初期种植体的稳定性对骨整合至关重要。目前的研究着重于解决改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与骨结合的问题,尤其是在低密度骨条件和即刻负重时尤为显著。目前的解决热点是从种植体设计与种植窝预备技术两方面,发现种植体宏观设计可以显著改善种植体-骨有效接触界面,增加植入扭矩,改善骨结合,而在低密度骨中常规种植无法提供足够的初期稳定性,应结合骨质条件选择合理设计种植体。本文探讨了不同种植体设计对植入扭矩及骨结合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医师在面对不同种植条件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植入扭矩 种植体设计 骨结合 初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颈部设计种植体在骨愈合期边缘骨变化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毅杰 李媛 胡晓文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3期169-175,共7页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体在骨愈合过程中,种植体光滑颈部和粗糙颈部设计对边缘骨丧失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至2012年3月,因第一磨牙缺失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接受种植义齿修复患者137例,共151颗种植体纳入研究,通过测量根尖片...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体在骨愈合过程中,种植体光滑颈部和粗糙颈部设计对边缘骨丧失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至2012年3月,因第一磨牙缺失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接受种植义齿修复患者137例,共151颗种植体纳入研究,通过测量根尖片中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的高度,比较光滑颈部种植体(Replace Select^(TM)Tapered)和粗糙颈部种植体(XiVE^(TM)S)在不同颌位、直径、周期中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的各期累计丧失量和期内丧失量的差异,结果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愈合期,粗糙颈部种植体边缘骨丧失量[(0.17±0.01)mm]比光滑颈部种植体[(0.80±0.05)mm]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267,P<0.001);在二期手术至永久修复期,粗糙颈部种植体边缘骨丧失量[(0.59±0.02)mm]比光滑颈部种植体[(0.34±0.01)mm]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51,P<0.001)。边缘骨丧失的各期累计均值,在愈合期与期内丧失量相同,在植入至永久修复期光滑组[(1.14±1.19)mm]少于粗糙组[(0.75±1.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68,P<0.001),不同颌位或不同直径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的各期累计值均值及各期期内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愈合期,与光滑颈部相比,粗糙颈部有利于减少愈合期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量;在二期手术至永久修复期,粗糙颈部和光滑颈部种植体边缘骨高度都出现明显降低,但粗糙颈部比光滑颈部种植体边缘骨丧失更多;不同直径和不同颌位种植体对边缘骨丧失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表面特性 牙槽骨质丢失 种植体颈部设计
原文传递
齿科美容
11
作者 王正辉(摘译) 屠军波(摘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140-141,共2页
1 圆齿状牙科种植体:6例患者17颗NobelPerfect^TM种植体X线和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 背景:圆齿状种植体fNobelPerfect^TM,Nobel Biocare,Yorba Linda,CA,USA)被设计成具有生物引导作用,适合愈合过程中的牙间隔骨再生,能够维持功... 1 圆齿状牙科种植体:6例患者17颗NobelPerfect^TM种植体X线和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 背景:圆齿状种植体fNobelPerfect^TM,Nobel Biocare,Yorba Linda,CA,USA)被设计成具有生物引导作用,适合愈合过程中的牙间隔骨再生,能够维持功能性负荷时牙槽骨和牙间乳头高度。圆齿状种植体设计的特征包括硬、软组织附着区,这些敷着区相互平行,模仿了牙骨质、釉质界功能。硬组织表面区利于材料与骨结合,软组织表面区有利于支持连接组织区,并且为龈下边缘再生提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种植体 软组织附着 TM种植体 种植体设计 美容 齿科 功能性负荷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评估CAD/CAM个性化基台与成品基台影响粘接剂残留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岳兆国 张海东 +1 位作者 杨静文 侯建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模型比较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个性化基台(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customized abutments,CCA)与成品基台(stock abutments,SA)对粘接剂残留的影响,同时初步评价数字化三维扫描技术... 目的:通过体外模型比较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个性化基台(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customized abutments,CCA)与成品基台(stock abutments,SA)对粘接剂残留的影响,同时初步评价数字化三维扫描技术定量评估残留粘接剂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所需20个工作模型皆取自同一例已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接受了右上中切牙种植手术的患者。通过个性化愈合基台成形植体周软组织后,测得植体平台位于颊侧黏膜下5 mm。利用个性化转移杆取模后灌制20副工作模型,并根据基台种类及粘接边缘位置将工作模型分为四组,每组5个:CCA1(穿黏膜高度5 mm,即平齐黏膜粘接边缘)、CCA2(穿黏膜高度4 mm,即黏膜下1 mm粘接边缘)、SA1(穿黏膜高度3 mm,即黏膜下2 mm粘接边缘)和SA2(穿黏膜高度1 mm,即黏膜下4 mm粘接边缘)。在工作模型上模拟临床粘接过程并清除多余粘接剂后,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得残留粘接剂的体积,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二维图像获得残留粘接剂面积百分比,利用称量的方式获得残留粘接剂的质量,并分析三维扫描方法获取的体积与传统评价方法所得的面积百分比及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冠-基台复合体粘接边缘均有粘接剂残留。其中,CCA组残留粘接剂的体积明显小于SA组[(0.6353±0.5354)mm3 vs.(2.2938±0.9438)mm3,P<0.001],面积百分比及质量也显著低于SA组[面积百分比:7.57%±2.99%vs.22.68%±10.06%,P<0.001;质量:(0.0015±0.0010)g vs.(0.0037±0.0014)g,P<0.001],而三者在CCA组及SA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扫描所得残留粘接剂的体积与传统评价方法所得残留粘接剂的面积百分比及残留粘接剂的质量间均具强相关性(r>0.75,P<0.001)。结论:与SA相比,CCA能更有效地减少粘接剂的残留。基于三维扫描技术数字化评估残留粘接剂的方法切实可行,但其效度和信度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基台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牙料粘固剂 成像 三维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上颌前牙种植单冠修复基台临床美学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娜 杨苗苗 秦玮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1-577,共7页
目的对比评价上颌前牙种植单冠修复时应用角度螺丝通道基台与个性化氧化锆粘接基台的临床美学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完成上颌前牙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44例(男性21例,女性23例)... 目的对比评价上颌前牙种植单冠修复时应用角度螺丝通道基台与个性化氧化锆粘接基台的临床美学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完成上颌前牙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44例(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龄(37.4±13.5)岁(18~67岁),共植入44枚种植体,根据最终修复时选用的基台分为角度螺丝基台组(使用角度螺丝通道基台)和氧化锆基台组(使用个性化氧化锆粘接基台),每组各22例患者(22枚种植体)。比较两组种植体存留率、并发症发生率、粉白美学评分结果及边缘骨吸收量。结果随访至修复完成后12个月,两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22/22),两组机械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度螺丝基台组9%(2/22),氧化锆基台组0(0/22)](χ^(2)=2.10,P=0.148)。修复完成后12个月角度螺丝基台组粉色美学评分[(12.95±1.05)分]显著大于氧化锆基台组[(11.45±2.02)分](t=3.10,P=0.003),两组白色美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P=0.212)。两组边缘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P=0.749)。结论前牙美学区种植单冠修复时采用角度螺丝通道基台或个性化氧化锆粘接基台均能获得良好的种植体存留率,边缘骨水平稳定,角度螺丝通道系统的临床疗效可靠,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牙科 种植 种植体 单牙 种植体基台设计
原文传递
我国口腔种植学的进展 被引量:40
14
作者 王兴 刘宝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1-323,共3页
关键词 口腔种植 历史 发展 即刻种植 种植体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