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崇先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4期48-51,共4页
目的评价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积极输血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限制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评价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积极输血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限制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输血后24 h内、48 h内、72 h内止血成功率及输血后72 h再出血危险性评分、止血时间和退热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输血后24 h内止血成功率2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输血后48 h内止血成功率4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输血后72 h内止血成功率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输血后72 h再出血危险性评分(2.47±0.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4±0.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止血时间(17.16±5.21)h和退热时间(14.62±5.11)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2.18±5.19)、(19.95±5.1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相比,限制输血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可显著提高患者止血成功率,降低再出血危险性,同时有利于缩短患者止血时间和退热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输血 积极输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输血与限制输血策略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赵自勇 孙振威 +1 位作者 尚伟 乔素冬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7期847-849,共3页
目的:比较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积极输血与限制输血策略对止血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就诊的14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3... 目的:比较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积极输血与限制输血策略对止血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就诊的14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患者实施积极输血,观察组73例患者实施限制输血。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液流变学以及再出血风险。结果:观察组输血后24 h止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3,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48 h、72 h止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4、1.895,P>0.05)。观察组输血后TT (15.24±4.20) s、PT (15.39±1.89) s、APTT (27.38±9.51) s,短于对照组的(20.72±5.31) s、(18.41±2.36) s、(38.55±11.62) s,红细胞比容(49.91±7.21)%、血浆黏度(2.64±0.35) mPa·s、全血黏度(4.52±0.27) mPa·s,高于对照组的(42.58±5.66)%、(2.08±0.26) mPa·s、(4.07±0.25) m Pa·s,再出血风险评分(2.48±0.71)分,低于对照组的(3.51±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91、6.916、0.289、8.534、0.007、6.356,P<0.05)。结论:与积极输血相比,限制输血策略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较佳,对改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降低再出血风险具有积极的作用,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积极输血 限制输血 止血效果 凝血功能 再出血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宇亮 邓婉婷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5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究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限制输血组(n=31)和积极输血组(n=32)。比较两组止血率、Blat... 目的探究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限制输血组(n=31)和积极输血组(n=32)。比较两组止血率、Blatchford评分、输血前后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输血后24、48、72 h,限制输血组止血率均高于积极输血组(P<0.05)。输血后3 d,限制输血组Blatchford评分为(2.89±0.41)分,低于积极输血组的(4.28±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后24 h,限制输血组APTT及PT均短于输血前,且短于积极输血组(P<0.05)。限制输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低于积极输血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优于积极输血,不良反应率更低,止血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输血 积极输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Blatchford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限制输血疗法与积极输血疗法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勤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9期22-24,共3页
目的:比较用限制输血疗法与积极输血疗法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苍溪县人民医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期间接诊的7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35例... 目的:比较用限制输血疗法与积极输血疗法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苍溪县人民医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期间接诊的7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积极输血疗法进行治疗,为研究组35例患者采用限制输血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后24小时内、48小时内及72小时内止血的成功率、输血后72小时的Blatchford评分(消化道再出血危险性的评分)。结果:在进行输血治疗后24小时内,研究组患者止血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进行输血治疗后48小时内及72小时内,两组患者止血的成功率相比,P>0.05。在进行输血治疗后72小时,研究组患者的Blatchford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采用积极输血疗法相比,用限制输血疗法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提高患者止血的成功率,降低其上消化道再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输血 限制输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邱术生 姜玉蓉 孙恩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136-138,共3页
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实验样本8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间2020年12月-2022年5月,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是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结果 比较两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 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实验样本8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间2020年12月-2022年5月,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是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结果 比较两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实验组均比对照组短,P<0.05;比较两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同时间点止血情况,治疗后48h、72h止血率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24h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血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输血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之后,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再次出血风险评分,实验组再出血风险评分和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限制输血治疗方式,治疗止血效果要优于积极输血治疗,能够降低再次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限制输血 积极输血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分析限制输血、积极输血应用于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改善情况
6
作者 何恩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75-77,共3页
对比限制输血、积极输血应用于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限制输血)和对照组(积极输血)各25人。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 对比限制输血、积极输血应用于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限制输血)和对照组(积极输血)各25人。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低,症状恢复及住院时间短,凝血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限制输血应用于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输血 积极输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输血与限制输血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陈悦 李杰 《大医生》 2021年第7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B)患者分别采用积极输血与限制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7例AUG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积极输血组(63例)患者采... 目的探究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B)患者分别采用积极输血与限制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7例AUG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积极输血组(63例)患者采用积极输血的治疗方式,限制输血组(64例)患者采用限制输血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输血72 h后止血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输血72 h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期间再出血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限制输血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高于积极输血组;限制输血组患者出血症状消失、内镜检查复常、总治疗时长均短于积极输血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积极输血组;与输血前比,输血72 h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升高,且限制输血组高于积极输血组;而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缩短,且限制输血组短于积极输血组;输血期间,限制输血组患者再出血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积极输血组(均P<0.05)。结论针对AUGB患者选择限制输血方式开展治疗,具有更为显著的止血效果,其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凝血功能,同时降低再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机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积极输血 限制输血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
8
作者 包书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91-94,共4页
探究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 从2021.1-2021.12收治患者中抽取86例,分为对照、观察组,各43例,比较转归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24h止血率、再出血率以及凝血水平均更优(... 探究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 从2021.1-2021.12收治患者中抽取86例,分为对照、观察组,各43例,比较转归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24h止血率、再出血率以及凝血水平均更优(P<0.05)。结论 限制输血能够显著改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指标,减少再出血率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输血 积极输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输血与限制输血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伟超 温俊杰 刘娟 《临床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运用积极输血、限制输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实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处理的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参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运用积极输血、限制输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实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处理的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参照组采用积极输血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限制输血治疗方案。记录并比较两组中显效、有效、无效等临床治疗结局对应的例数以及临床诊治有效性,观察比较治疗后24、48、72 h等时间节点时两组的成功止血率,比较两组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诊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成功止血率为30.61%(15/49),参照组为12.24%(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及72 h,两组成功止血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限制输血疗法相较于积极输血疗法,对成功止血率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且有助于降低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输血 限制输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书玲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12期-,共4页
目的:比较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AUGB)的疗效,为AUGB的抢救提供参考。方法将96例AUG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止血治疗,积极组给予无限制积极输血治疗,限制组根据血红蛋白水平控制输血量... 目的:比较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AUGB)的疗效,为AUGB的抢救提供参考。方法将96例AUG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止血治疗,积极组给予无限制积极输血治疗,限制组根据血红蛋白水平控制输血量,分析两组患者24、48、72 h内止血率,采用Blatchford评分系统评估两组再出血危险性,观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限制组24 h止血率高于积极组(29?17%与12?50%)(χ2=4?04,P<0?05),两组患者48、72 h止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限制组Blatchford评分低于积极组[(2?98±0?63)分与(3?47±0?72)分](t=3?20,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限制输血早期止血率高于积极输血,且再出血危险性低于积极输血,临床在AUGB患者抢救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限制输血时机及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限制输血 积极输血 止血
原文传递
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晋向芳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9期76-78,共3页
目的 研究并比较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积极输血策略,观察组采用限制输血,且两组均接受常规止血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 研究并比较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积极输血策略,观察组采用限制输血,且两组均接受常规止血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止血时间、退热时间、止血率、凝血功能指标、再出血风险评分.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48、72 h,两组止血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输血前缩短(P〈0.05);而在输血后,观察组PT、TT、APTT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再出血风险评分(2.57±0.78)低于对照组(3.42±0.86,P〈0.05).结论 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限制输血策略可加快患者止血,促进其症状缓解,降低再出血风险,有利于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限制输血 积极输血
原文传递
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探讨
12
作者 刘丙辉 刘玉 +2 位作者 倪小燕 孟玉玫 杨春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27-30,共4页
探讨和分析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展开研究;随机对患者实施分组,并分别运用限制输血(研究组)和积极输血(参考组)策略为两组患者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病人止血效... 探讨和分析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展开研究;随机对患者实施分组,并分别运用限制输血(研究组)和积极输血(参考组)策略为两组患者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病人止血效果更好,止血和退热时间更快,72h再出血风险更小,P<0.05。此外输血后研究组病人的凝血指标APTT、PT、TT均显著降低,FIB则明显增加,且变化幅度相对于参考组更大,P<0.05。输血后研究病人的红细胞比容与血浆黏度显著升高,且大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更低,P<0.05。结论 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治疗过程中,运用限制输血策略能够更有效地保证患者的凝血功能不受影响,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止血效果,并且能够有效控制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输血 积极输血 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
13
作者 涂志超 《医学信息》 2023年第11期91-94,共4页
目的比较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采用积极输血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输血治疗... 目的比较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采用积极输血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再出血危险(Blatchford)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观察组治疗后APTT、PT、TT均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Blatchfor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积极输血治疗比较,限制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确切,可提高止血效果,改善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再出血风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输血 积极输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输血方法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血情况的影响
14
作者 翟晓莲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3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输血方法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10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积极输血治疗,观... 目的:探究不同输血方法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10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积极输血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输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限制输血比采用积极输血效果更佳,可实现快速止血,调节血液流变学,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再出血和不良反应的风险,促进预后恢复。此外,通过限制输血,可以有效减少血液资源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大出血 限制输血 积极输血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输血方式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疾病转归的影响
15
作者 蓝秀梅 林美苏 +3 位作者 张铨成 王茂林 李晓艳 王甘密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2226-222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式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59例,常规组采用积极输血治疗,观察组采用限...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式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59例,常规组采用积极输血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比积(HCT)及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PV)的变化,统计两组疗效及再出血、头晕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PT、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PT、HCT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HCT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PV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PV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的恢复,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输血 积极输血 消化道出血 凝血酶原时间 红细胞比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输血方法对贫血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悦芹 李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4期571-573,共3页
目的 探究不同输血方式对贫血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80例贫血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参考美国2008年早产儿输血指南与中国输血诊疗常规分成对照组(限制性输血)与观察组(积极性输血),各40例... 目的 探究不同输血方式对贫血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80例贫血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参考美国2008年早产儿输血指南与中国输血诊疗常规分成对照组(限制性输血)与观察组(积极性输血),各40例,比较两组输血情况、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初次输血红细胞比容(Hct)为(33.24±1.03)%,高于对照组的(30.16±0.79)%;观察组平均每人输血总量为(35.41±3.65)ml、平均每人输血次数为(1.52±0.52)次,低于对照组的(70.16±4.01)ml、(2.65±0.46)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吸氧时间为(14.06±2.21)d、机械通气时间为(7.32±4.06)d、无创持续正压通气时间为(6.05±4.51)d、住院时间为(30.27±4.32)d,低于对照组的(18.53±2.94)d、(10.62±5.67)d、(10.53±3.46)d、(36.51±4.16)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慢性肺疾病发生率为0.00%、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2.50%、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7.50%、呼吸暂停发生率为12.50%、颅内出血发生率为5.00%、脑白质损伤发生率为2.50%,均低于对照组的15.00%、20.00%、40.00%、35.00%、20.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积极性输血治疗贫血早产儿疗效明显优于限制性输血,可促进患儿Hct提升,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早产儿 限制性输血 积极输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输血疗法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洋 《系统医学》 2020年第18期41-43,共3页
目的评价限制性输血疗法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急诊科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随机对患者编号,按照奇偶数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组4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常规止血处理,... 目的评价限制性输血疗法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急诊科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随机对患者编号,按照奇偶数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组4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常规止血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无限制积极输血疗法,试验组采用限制性输血疗法。观察与对比两组输血24、48、72 h止血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血常规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APTT (32.75±4.37)s、PLT (71.88±6.24)×109/L、PT (12.16±2.79)s、HCT (23.94±3.24)%血常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44.39±4.23)s、(60.19±6.11)×109/L、(18.25±2.61)s、(19.85±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5、3.871、3.826、3.872,P<0.05)。输血治疗72 h内,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38%低于对照组25.53%,实验组24 h(23.40%)、48 h(40.43%)、72 h(82.98%)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64%、29.79%、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1、5.204、5.271、5.137,P<0.05)。结论对急性上消化出血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疗法治疗可以改善血常规指标,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积极输血疗法相比,疗效更为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限制性输血 积极输血 止血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限制性输血方案对预后的改善 被引量:16
18
作者 宋佩 姜源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限制性输血方案对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渭南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和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成年患者240例。按血红蛋白水平,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120人(HGB<70 g/L)限制性输血治疗,对照组12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限制性输血方案对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渭南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和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成年患者240例。按血红蛋白水平,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120人(HGB<70 g/L)限制性输血治疗,对照组120人(70≤HGB<90 g/L)积极性输血治疗。入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同时开始输血治疗。比较两组出血病因构成、死亡率、再出血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出血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输血,可以很有效地控制不必要的输血,同时较大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降低再出血发生的可能性,改善患者预后,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手段,适宜于临床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限制性输血 积极输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