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的演进与意涵 |
沈蕾
张芸瑞
陈宁
刘伟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人类积极发展的资源模型——积极青少年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和领域 |
常淑敏
张文新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48
|
|
3
|
“缺陷”预防与积极青少年发展整合视野下的留守儿童行为研究 |
凌宇
曾一方
屈晓兰
魏勇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4
|
积极青少年发展观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与出路 |
魏晓娟
|
《青年探索》
CSSCI
|
2015 |
13
|
|
5
|
美国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刍议 |
刘香东
|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6
|
国际积极青少年发展研究的主题、趋势及启示 |
韦宏霞
叶一舵
谢晶星
|
《高教论坛》
|
2021 |
1
|
|
7
|
积极青少年发展类型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的实证研究 |
叶枝
赵国祥
务凯
刘霞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7
|
|
8
|
极简版积极青少年发展量表中文版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
黄柳玥
梁凯欣
陈诗韵
康武
迟新丽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9
|
积极青少年发展与外化问题行为的动态相互影响:一项三年追踪研究 |
王恩娜
张俊杰
慕文龙
黄柳玥
董文静
迟新丽
|
《应用心理学》
CSSCI
|
2022 |
3
|
|
10
|
积极青少年发展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
陈茹
陈欣
赵国祥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20 |
9
|
|
11
|
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结构与内涵——基于访谈的质性研究 |
林丹华
柴晓运
李晓燕
刘艳
翁欢欢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1
|
|
12
|
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应用与未来展望 |
郭海英
刘方
刘文
蔺秀云
林丹华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7
|
|
13
|
从“缺陷模式”到“积极发展观”:国外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及其模型综述 |
袁磊
|
《昆明学院学报》
|
2022 |
2
|
|
14
|
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培养 |
杨淑芸
|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
2019 |
1
|
|
15
|
美国积极青少年发展模型述评 |
王楠
|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2017 |
1
|
|
16
|
基于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的高校教学模式探索 |
杨淑芸
|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
2020 |
1
|
|
17
|
积极青少年发展与健康相关行为的关系:四类青少年的比较 |
王雅琼
叶枝
李晓燕
林丹华
|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
2023 |
0 |
|
18
|
《守龙者》: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少女英雄之旅 |
朱笑宇
|
《当代动画》
|
2024 |
0 |
|
19
|
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培养 |
杨倩
|
《女报》
|
2024 |
0 |
|
20
|
脱贫地区留守儿童积极发展的理论探析与发展关注点 |
程绍珍
程麟
|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