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达颗粒与爱维莫潘对术后肠麻痹模型小鼠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的作用
1
作者 陈其城 蒋志 +2 位作者 陈志强 曹立幸 张义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目的:比较五达颗粒和爱维莫潘对术后肠麻痹(POI)模型小鼠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作用。方法:在15只成年C56BL/6小鼠的胃窦、十二指肠浆膜表面植入微型应力传感器,随机分为对照组、POI-五达颗粒和POI-爱维莫潘组,每组各5只,比较不同... 目的:比较五达颗粒和爱维莫潘对术后肠麻痹(POI)模型小鼠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作用。方法:在15只成年C56BL/6小鼠的胃窦、十二指肠浆膜表面植入微型应力传感器,随机分为对照组、POI-五达颗粒和POI-爱维莫潘组,每组各5只,比较不同剂量五达颗粒(0.75、1.5及3 g/kg)和爱维莫潘(0.25、0.5和1 mg/kg)对POI小鼠术后胃肠MMC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小鼠胃窦、十二指肠出现典型的MMC,POI小鼠胃窦、十二指肠MMC周期紊乱,出现不规则收缩波,与对照组比较,POI小鼠收缩振幅、频率和振幅指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依次给予0.75、1.5及3 g/kg五达颗粒后,POI小鼠胃肠运动显著增强,可诱发高频率高振幅的MMCⅢ相样收缩,收缩频率、振幅和振幅指数与给药前基础值相比,均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依次给予0.25、0.5和1 mg/kg爱维莫潘并未明显增强胃窦、十二指肠收缩能力,收缩频率、振幅和振幅指数与给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肠道操作导致小鼠胃肠MMC障碍,五达颗粒通过诱导MMCⅢ相样收缩而改善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爱维莫潘不是通过直接增强术后胃肠运动来治疗PO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行性复合运动 胃肠动力 五达颗粒 爱维莫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和胃动素在狗小肠移行性复合运动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杨春敏 周吕 +1 位作者 张航 郝维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1-438,共8页
应用慢性植入小肠腔外应力传感器记录清醒狗小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在颈外静脉和支配10-15cm肠段的空肠动脉内分别放置一硅胶管以备灌流药物和取血样品用。本研究观察了静脉和动脉注射药物对小肠MMC的影响及MMC不同时相血浆5-羟... 应用慢性植入小肠腔外应力传感器记录清醒狗小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在颈外静脉和支配10-15cm肠段的空肠动脉内分别放置一硅胶管以备灌流药物和取血样品用。本研究观察了静脉和动脉注射药物对小肠MMC的影响及MMC不同时相血浆5-羟色胺(5-HT)和胃动素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1)MMC不同时相血浆5-HT和胃动素浓度呈周期性变化,5-HT峰值在胃动素峰值之前出现。血浆5-HT浓度在MMCⅡ相后期达高峰(41.2±1.3)ng/ml,明显高于MMCI相(22.4±1.1)ng/ml(P<0.01);而血浆胃动素浓度在MMCⅢ相时达峰值(580.0±30.2)pg/ml,明显高于MMCI相时的水平(140.0±21.0)pg/ml(P<0.01)。(2)静脉注射胃动素和空肠肠段动脉局部注射5-HT、胃动素分别引起近端小肠和空肠肠段MMCⅢ相收缩。胃动素在空肠肠段引发的收缩振幅高于5-HT。(3)空肠肠段动脉局部灌流5-HT受体拮抗剂、抗胃动素血清、5,6-双羟色胺和河豚毒素(TTX)均可阻断MMCⅢ相在灌流肠段出现和向远端传播。结论:血浆5-HT和胃动素可能是狗小肠MMC的主要启动因素,5-HT释放高峰先于胃动素峰在MMCⅢ相前出现。肠神经系统的5-HT神经元和胃动素神经元在狗小肠MMC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行性复合运动 5-羟色胺 胃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激素与十二指肠胃反流及消化间期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戴菲 龚均 +3 位作者 罗金燕 董蕾 朱有玲 王学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激素与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及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 2 0例 ,进行 2 4h胃内 pH和胃内胆汁监测 ;采用灌注式测压法进行长时夜间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测定 ;分别于碱反流、胆汁... 目的 探讨胃肠激素与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及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 2 0例 ,进行 2 4h胃内 pH和胃内胆汁监测 ;采用灌注式测压法进行长时夜间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测定 ;分别于碱反流、胆汁反流发生前后及胃窦十二指肠MMC各时相抽血 ,检测胃动素 (MTL)、P物质 (SP)、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 (NO)的水平。结果 碱反流和胆汁反流发生时与未发生时比较 ,血中NO的浓度明显增高 ,分别为(98.2 3± 12 .14 ) μmol·L-1和 (71.2 4± 10 .2 1) μmol·L-1(P <0 .0 1) ;(87.32± 11.4 6 ) μmol·L-1和 (6 9.4 5± 10 .5 6 ) μmol·L-1(P <0 .0 5 ) ;血浆中MTL、SP、SS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血浆MTL浓度在胃窦MMCⅢ相时为 (32 9.5 6± 4 7.2 8)ng·L-1,比MMCⅠ相 (2 37.4 3± 4 1.5 4 )ng·L-1和MMCⅡ相 (2 5 6 .5 6± 4 4 .32 )ng·L-1显著增高 (P均 <0 .0 5 )。SP、SS、和NO在MMC各相无显著差异。结论 DGR的发生与NO浓度改变有关 ;MTL与MMCⅢ相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激素 十二指肠胃反流 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狗胃和十二指肠移行性复合运动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春敏 周吕 +1 位作者 张航 郝维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7年第6期46-51,共6页
应用应力传感器记录狗胃十二指肠移行复合运动(MMC)。采用静脉注射和十二指肠的肠系膜动脉插管直接注射药物,观察胃和十二指肠MMC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十二指肠MMCⅠ相时静脉和十二指肠动脉插管注射L-NAME,可... 应用应力传感器记录狗胃十二指肠移行复合运动(MMC)。采用静脉注射和十二指肠的肠系膜动脉插管直接注射药物,观察胃和十二指肠MMC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十二指肠MMCⅠ相时静脉和十二指肠动脉插管注射L-NAME,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持续强烈收缩;(2)静脉灌流L-精氨酸后胃和十二指肠MMCⅠ相时间明显延长(p<0.05),胃和十二指肠MMC的Ⅱ相和Ⅲ相动力指数均低于正常胃和十二指肠MMC的水平(p<0.05);(3)在灌流L-精氨酸背景上,静脉或十二指肠动脉插管注射胃动素,其引起的胃和十二指肠收缩平均振幅均低于对照组;(4)十二指肠动脉插管注射TTX可以阻断L-NAME的收缩作用。结论:肠神经系统(ENS)中的非肾上腺能非胆碱能神经递质)—一氧化氮(NO)在调节狗胃和十二指肠MMC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是维持胃肠MMCⅠ相的重要递质;在胃动素启动MMCⅢ相中,NO可能以合成相对减少的方式参与MMC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行性复合运动 一氧化氮 胃动素 十二指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relin对CKD大鼠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和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付荣国 刘晓丹 +4 位作者 祁彩霞 袁浩峥 马峰 周琳 张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目的观察ghrelin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KD)大鼠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变化和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8只,体重(180±20)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对照组(CKD+生理盐水)、ghrelin 1组(CKD+ghrelin 10μg/kg)和ghrelin 2组... 目的观察ghrelin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KD)大鼠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变化和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8只,体重(180±20)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对照组(CKD+生理盐水)、ghrelin 1组(CKD+ghrelin 10μg/kg)和ghrelin 2组(CKD+ghrelin 50μg/kg),每组6只。采用5/6肾切除法建立CKD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分别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变化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 CKD大鼠普遍存在十二指肠运动功能障碍;ghrelin可以明显增加CKD大鼠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出现的频率,包括呈剂量依赖性增加Ⅲ相出现的时间、频率和振幅,各参数在对照组、ghrelin 1组和ghrelin 2组分别为:Ⅲ相出现的时间[(0.81±0.12)minvs.(0.84±0.13)minvs.(0.99±0.17)min];频率[(22.68±1.00)次/minvs.(23.55±1.08)次/minvs.(29.31±1.51)次/min];振幅[(249.71±13.98)μVvs.(258.49±13.12)μVvs.(318.85±20.10)μV](P<0.05)。同时ghrelin可以明显减少Bcl-2和Bax的表达,其中以Bax的减少更明显(P<0.05),Bcl-2/Bax比值增加(P<0.05)。结论 ghrelin可以明显改善CKD大鼠十二指肠的运动功能,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胃肠动力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GHRELIN 十二指肠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建忠 王雁 袁申元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30-32,共3页
探讨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发生机制。方法应用胃十二指肠测压技术对35例MMC正常出现者的消化间期胃十二指肠运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检测过程中分别于MMC1、2、3期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胃动素(MTL)水平。... 探讨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发生机制。方法应用胃十二指肠测压技术对35例MMC正常出现者的消化间期胃十二指肠运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检测过程中分别于MMC1、2、3期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胃动素(MTL)水平。结果在MMC1期之后最先出现收缩活动的部位是十二指肠中段和远端,收缩活动的起步点逐渐向胃窦方向转移,并伴随血浆MTL水平逐渐升高,当MMC3期出现时血浆MTL已达到峰值水平,血浆MTL水平MMC1期为334.26±95.10(ng/L),2期为415.22±9169(ng/L),3期为5816±121.68(ng/L,各期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MC1期由于存在消化液基础分泌和幽门开放可发生消化液在十二指肠内的聚集,然后通过牵张反射诱发MMC2期十二指肠的运动和MTL分泌增加,MTL分泌增加可能是诱发MMC3期产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间期 移行性复合运动 胃动素 胃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和糖尿病病人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雁 袁申元 +6 位作者 张建忠 胡鸿英 肖作亮 万小平 付汉菁 门子荣 朱良湘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50-252,共3页
为探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 的规律,应用胃十二指肠测压技术对16 例健康志愿者和51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MMC 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MMC 完整出现者占75 .0 % (12/16) ;糖... 为探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 的规律,应用胃十二指肠测压技术对16 例健康志愿者和51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MMC 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MMC 完整出现者占75 .0 % (12/16) ;糖尿病组MMC 正常者仅27 .5 % (14/51)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1) ,其中MMC Ⅲ期缺失者占41 .1 % ,MMC Ⅲ期胃窦收缩波幅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P< 0 .05) 。提示:胃十二指肠测压为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消化间期 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必利对大鼠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玲 周吕 侯晓菲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9年第2期47-52,共6页
本研究在胃、十二指肠慢性埋植应力传感器的大鼠上,观察了大鼠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特点及西沙必利对MMC的作用及与胃动素释放的关系。结果表明:(1)空腹时。大鼠胃、十二指肠可以记录到典型的MMC活动。(2)西沙... 本研究在胃、十二指肠慢性埋植应力传感器的大鼠上,观察了大鼠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特点及西沙必利对MMC的作用及与胃动素释放的关系。结果表明:(1)空腹时。大鼠胃、十二指肠可以记录到典型的MMC活动。(2)西沙必利可增强MMC收缩活动,分别使胃、十二指肠MMCⅢ相延长93%和35%。(3)西沙必利使胃肠MMCⅢ相时的血浆胃动素浓度升高。(4)给予抗胃动素血清、5-HT4受体拮抗剂及阿托品可抑制西沙必利对MMC的收缩作用。上述结果提示:西沙必利增强胃肠收缩活动的作用机制.除通过肠神经系统5-HT,受体引起ACh释放外,还通过激发胃动素的释放,使MMCⅢ相收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必利 移行性复合运动 胃动素 胃肠运动 M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消化间期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规律的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袁申元 王雁 +5 位作者 张建忠 肖作亮 王志彦 黎颖哲 万小平 门子荣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8年第2期29-32,共4页
对16例健康志愿者用连续灌注导管系统进行胃十二肠测压,以了解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规律。检测时间4~6h。结果显示MMCI期持续时间为127.6±56.4min,Ⅱ期19.9±6.1min,Ⅱ期胃... 对16例健康志愿者用连续灌注导管系统进行胃十二肠测压,以了解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规律。检测时间4~6h。结果显示MMCI期持续时间为127.6±56.4min,Ⅱ期19.9±6.1min,Ⅱ期胃窦部为3.4±1.1min,十二指肠为4.6±2.0min,近端空肠为5.8±3.0,近端空肠与胃窦部比p<0.01。由胃窦至空肠其Ⅲ期收缩频率呈上升趋势,波幅明显上降。MMC平均周期为189.0±69.5min,Ⅲ期传导速度为4.3±1.1cm/min。MMCⅠ、Ⅱ、Ⅲ期完整者12例(75.0%),有5例出现两次MMCⅢ期(31.1%)。提示胃十二指肠测压技术是可用于临床以反应胃肠运动功能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 压力测定 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酸肠肝循环对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珍妮 董蕾 +1 位作者 刘欣 李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2610-2613,共4页
目的:探讨胆汁酸肠肝循环对消化间期胃肠移行陛复合运动(MMC)的影响. 方法:建立狗胆汁酸体外循环模型(n=12),观察在胆汁酸肠肝循环完整、胆汁体外引流及自体胆汁回输时MMC及血浆胃动素(MTL)浓度的变化. 结果:正常狗小肠MMC有3个不同的时... 目的:探讨胆汁酸肠肝循环对消化间期胃肠移行陛复合运动(MMC)的影响. 方法:建立狗胆汁酸体外循环模型(n=12),观察在胆汁酸肠肝循环完整、胆汁体外引流及自体胆汁回输时MMC及血浆胃动素(MTL)浓度的变化. 结果:正常狗小肠MMC有3个不同的时相;Ⅲ相时MTL水平较Ⅰ相明显增高(433.8±46.3ng/L vs112.6±21.7ng/L, P=0.000<0.01).胆汁体外引流时,MMC周期明显延长(110.2±13.6 min vs 99.1±14.4 min,P=0.001<0.01), 无Ⅲ相活动,Ⅰ相缩短(31.0±6.6min vs 53.2±9.2min, P=0.002<0.01),Ⅱ相延长(79.2±11.8 min vs 41.3±9.9 min,P=0.001<0.01),Ⅱ相末30 min的动力指数较正常时降低(41.3±6.8 mV/s vs 69.1±9.2 mV/s vs. P=0.001<0.01);而MTL在各监测点间无明显变化.自体胆汁回输后,仍无明显的MMC Ⅲ相活动,与灌输前比较, MMC周期缩短(101.9±14.0 min vs 110.2±13.6 min. P=0.03<0.05),Ⅰ相延长(44.1±6.3 min vs 31.0±6.6 min,P=0.002<0.01),Ⅱ相缩短(57.9±10.7 min vs 79.2±11.8 min,P=0.002<0.01),Ⅱ相末30 min的动力指数较引流前明显增高(59.4±7.6 mV/s vs 41.3±6.8 mV/s, P=0.002<0.01),接近正常的MMC特征;而血浆MTL水平仍无明显变化. 结论:胆汁酸肠肝循环对维持MMC有重要意义,MTL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肠肝循环 消化间期 移行性复合运动 生理功能 胃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规律的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雯 万小平 +2 位作者 张建忠 张稳 王雁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45-446,共2页
关键词 尿毒症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胃肠测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relin对肾功能不全大鼠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付荣国 王莉 +5 位作者 张军 周戬平 姚纲练 欧妍 祁彩霞 桂保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ghrelin对肾功能不全(CRF)大鼠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取出6只做假手术组,其余24只根据是否预先应用ghrelin受体GHS-R的抑制剂D-Lys3-GHRP-6以及ghrelin剂量不同而分为ghrelin 1~4组。采... 目的探讨ghrelin对肾功能不全(CRF)大鼠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取出6只做假手术组,其余24只根据是否预先应用ghrelin受体GHS-R的抑制剂D-Lys3-GHRP-6以及ghrelin剂量不同而分为ghrelin 1~4组。采用5/6肾切除法建立CRF大鼠模型。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在大鼠清醒、禁食状态下监测消化间期MMC,观察腹腔注射不同剂量ghrelin对MMC周期的影响,以及给予D-Lys3-GHRP-6对ghrelin作用的影响。结果慢以g性h抑肾rel制功in可能gh以不rel明全in显大的增作鼠加用存。在MM结胃C论肠出动g现h力r的e障li频n碍可率,以表、增明现加显为Ⅲ改胃相善肠出C道现R形F的大态时鼠异间M常、M频的C率M周和M期振C紊增幅乱加,且,,进M呈而M剂C改量周善依期其赖缩胃性短肠(,P动频<力0率.0障5增)碍;加D。-,LⅢys相3-G振H幅RP减-6低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GHRELIN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必利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素与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彤彦 袁申元 +4 位作者 王雁 李红兵 丁燕 陈波 万小平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7-24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胃轻瘫 胃动素 消化间期 移行性复合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重要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7
14
作者 周吕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重要性及其临床意义周吕(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理研究室,北京100005)在很久以前,人们就认识到胃肠运动对食物消化的重要性。在近代胃肠生理学出现之前,有人甚至认为...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重要性及其临床意义周吕(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理研究室,北京100005)在很久以前,人们就认识到胃肠运动对食物消化的重要性。在近代胃肠生理学出现之前,有人甚至认为胃肠道就是由一大堆杠杆和齿轮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运动 消化问题 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小肠移行性复合运动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筱倩 董蕾 +2 位作者 赵菊辉 王玉环 罗金燕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变化,并分析其与糖尿病胃肠病的关系。方法: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0名健康对照者禁食8h以上,用瑞典CTD公司生产的灌注式8导小肠测压系统记录6~8h,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症状评分。结...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变化,并分析其与糖尿病胃肠病的关系。方法: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0名健康对照者禁食8h以上,用瑞典CTD公司生产的灌注式8导小肠测压系统记录6~8h,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症状评分。结果:糖尿病患者起源于胃窦的MMC减少,MMCⅢ相波幅降低,MMCⅡ相动力指数降低,传导速度增快,出现异常传导与收缩,组成异常的MMC与糖尿病胃肠症状明显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的MMC存在异常,与糖尿病胃肠病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胃肠动力学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症状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及消化性溃疡病人胃移行性复合运动Ⅲ期的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峥艳 黄玉玮 傅宝玉 《辽宁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34-35,共2页
为观察胃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Ⅲ期在健康人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FD)及消化性溃疡 (PU)病人间的变化 ,我门对健康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溃疡 (GU)、十二指肠溃疡 (DU)病人进行空腹 3小时胃内压测定。结果表明 :(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MM... 为观察胃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Ⅲ期在健康人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FD)及消化性溃疡 (PU)病人间的变化 ,我门对健康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溃疡 (GU)、十二指肠溃疡 (DU)病人进行空腹 3小时胃内压测定。结果表明 :(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MMCⅢ期胃窦收缩振幅和动力指数均低于健康人 ,大部分病人胃窦MMCⅢ期缺失 ( P <0 0 1 )。 ( 2 )胃溃疡组MMCⅢ期胃窦收缩振幅和动力指数均低于健康人(P <0 0 5)。十二指肠溃疡组MMCⅢ期胃窦收缩振幅和动力指数均低于健康人组 (P >0 0 5)。笔者认为 ,消化间期MMC的检测可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消化性溃疡病人胃动力变化的一个有意义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消化不良 移行性复合运动 消化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建维 《医学综述》 1998年第8期428-430,共3页
Szarszewski和Code发现,在消化间期当食物从胃排空至回肠末端时,小肠即停止运动,随后出现一种静息和运动循环往复的空腹小肠运动,并将其命名为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Interdigestive migrating motorcomplex MMC).随着小肠测压和肌电... Szarszewski和Code发现,在消化间期当食物从胃排空至回肠末端时,小肠即停止运动,随后出现一种静息和运动循环往复的空腹小肠运动,并将其命名为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Interdigestive migrating motorcomplex MMC).随着小肠测压和肌电检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小肠MMC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能在近乎生理的状态下记录人昼夜消化间期和消化期的小肠运动,小肠MMC被认为是评价小肠运动功能的敏感指标,许多胃肠运动性疾病均与小肠MMC异常有关,本文综述近年来小肠MMC的研究进展.1 小肠MMC的特征1.1 MMC具有时相性 小肠MMC是一种周期性的时相性收缩,根据小肠静止和运动交替出现的周期性变化,整个MMC周期可分为4个时相:Ⅰ相为静止期,几乎没有收缩活动,持续约45分钟;Ⅱ相为间断的不规则收缩期,持续40分钟;Ⅲ相为强力收缩期,以最大频率规律地收缩,十二指肠、空肠约12次/分,回肠1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消化间期 移行性复合运动 生理学 复合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小肠移行性复合运动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郝筱倩 董蕾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CAS 2005年第6期351-354,共4页
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是一种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受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和胃肠激素共同支配与调控。糖尿病患者肠道功能紊乱是与之相关的疾病,异常的小肠MMC与胃肠激素、自主神经和血... 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是一种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受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和胃肠激素共同支配与调控。糖尿病患者肠道功能紊乱是与之相关的疾病,异常的小肠MMC与胃肠激素、自主神经和血糖有密切关系,从而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小肠动力学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石形成早期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变化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王陵 白文元 段炜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固醇结石形成早期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变化。【方法】用45只豚鼠做实验,在胃窦、十二指肠和空肠浆膜埋植银丝电极,记录MMC。【结果】随着1%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时间的延长,胃肠MMC周期、Ⅱ相时程逐渐延长,Ⅲ相时程逐渐... 【目的】探讨胆固醇结石形成早期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变化。【方法】用45只豚鼠做实验,在胃窦、十二指肠和空肠浆膜埋植银丝电极,记录MMC。【结果】随着1%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时间的延长,胃肠MMC周期、Ⅱ相时程逐渐延长,Ⅲ相时程逐渐缩短。【结论】胆固醇结石形成早期,消化间期MMC周期延长,Ⅱ相时程延长,Ⅲ相时程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高胆固醇饮食 消化间期 移行性复合运动 胃动素 5-羟色胺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移行性复合运动产生和传播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鞠露 孙建华 +1 位作者 陆高 吴晓亮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6期4221-4226,共6页
结肠移行性复合运动(colonic migrating motor complex,CMMC)是一种神经介导的、周期性的收缩和电活动,是推动小鼠结肠中粪便颗粒前进的主要动力.CMMC异常对胃肠动能紊乱,尤其是慢传输型便秘有重要影响.本文以CMMC产生和传播机制为切入... 结肠移行性复合运动(colonic migrating motor complex,CMMC)是一种神经介导的、周期性的收缩和电活动,是推动小鼠结肠中粪便颗粒前进的主要动力.CMMC异常对胃肠动能紊乱,尤其是慢传输型便秘有重要影响.本文以CMMC产生和传播机制为切入点,集中探讨钻膜5轻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肠肌间5-HT神经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网络、蠕动反射、隐匿反射对CMMC的影响,强调内在初级传入神经元(intrinsic primary afferent neurons,IPANs)、上行兴奋性神经通路和下行抑制性神经通路的重要作用,并介绍特定神经元活动检测新方法来佐证5-HT神经元在肠道动力方面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移行性复合运动 5羟色胺 肠道Cajal间质细胞 固有神经反射 神经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