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4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高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陈思远 秦玉慧 +4 位作者 杜志娟 李亚男 吕雅晖 杜翔宇 刘哲峰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124-129,共6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高表达[PD-L1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50%]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高表达[PD-L1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50%]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4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或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的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主要研究终点为中位无进展生存(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时间和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时间,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和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比较PD-1抑制剂单药(PD-1抑制剂单药组)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结果共收集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132例,其中PD-1抑制剂单药组42例,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90例。PD-1抑制剂单药组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的mPFS时间(20.3个月∶18.4个月,P=0.594)和mOS时间(33.9个月∶51.1个月,P=0.6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D-1抑制剂单药组的ORR(47.6%∶68.9%,P=0.019)和DCR(90.5%∶98.9%,P=0.035)均显著低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结论PD-1抑制剂单药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的长期疗效相当,但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短期疗效优于PD-1抑制剂单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治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张海鸽 肖燕 +2 位作者 刘一博 谢照耀 王浩 《癌症进展》 202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化疗+调强放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PD-L1抑...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化疗+调强放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PD-L1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及癌胚抗原(CEA)]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水平及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YFRA21-1、CEA及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CYFRA21-1、CEA及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化疗+调强放疗联合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满意,可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调强放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在肛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生存预后影响的初步探索
3
作者 温杰 王斌 +5 位作者 杨壮壮 熊建琪 韩安家 陈创奇 包勇 牛绍清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334-341,共8页
目的探讨肛管鳞状细胞癌(an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SCC)患者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免疫治疗在ASC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 目的探讨肛管鳞状细胞癌(an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SCC)患者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免疫治疗在ASC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16年5月至202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Ⅱ~Ⅲ期ASCC患者(n=20)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n=14)肿瘤样本中PD-L1的表达水平,采用综合阳性评分(combined positive score,CPS)评价PD-L1染色强度。PD-L1阳性判读标准为CPS≥1,根据所有患者CPS值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PD-L1高表达组(CPS≥20,n=7)和低表达组(CPS<20,n=7),并采用Log-rank生存分析比较PD-L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预后。结果2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3.4个月。所有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3.9%、78.6%、92.9%和85.7%。14例患者的肿瘤样本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为阳性(CPS≥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D-L1高表达组和PD-L1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0%和100%(P=0.37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0.0%和100%(P=0.134),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和100%(P=1.000),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60.0%和100%(P=0.134)。结论ASCC患者中PD-L1表达阳性率高,PD-L1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生存预后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肛管鳞状细胞癌 综合阳性评分 生存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与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尚杰 周文艳 +2 位作者 惠红岩 苏蔚 狄文玉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7期1908-1911,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与肾细胞癌(RC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RCC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RCC患者PD-L1表达情况,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RCC患者PD-L1表达情况的影响因素。对所有...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与肾细胞癌(RC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RCC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RCC患者PD-L1表达情况,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RCC患者PD-L1表达情况的影响因素。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分析不同PD-L1表达情况RCC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120例RCC患者中,PD-L1阳性64例,阴性56例,阳性表达率为53.33%。不同病理类型R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临床分期R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临床分期Ⅲ~Ⅳ期均为R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P﹤0.05)。PD-L1阴性RCC患者的生存率高于PD-L1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表达情况与RCC患者的年龄和临床分期有关。PD-L1阳性RCC患者的生存率较低。年龄﹥60岁、临床分期Ⅲ~Ⅳ期均为R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金混 陈永诚 +5 位作者 曾冬云 黄丽芬 卢圻 宁源佳 田琰清 韦花媚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2期1277-1280,1308,共5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虽然大部分PTC患者治疗后预后较好,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转移甚至死亡。因此,PT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的原因及对PTC患者的预后预测获得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近几年,系统...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虽然大部分PTC患者治疗后预后较好,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转移甚至死亡。因此,PT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的原因及对PTC患者的预后预测获得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近几年,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与PTC的关系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SII、PD-L1与PTC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江雪 葛晓英 +1 位作者 郑丹 鲍蕾蕾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靶免联合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毒性。抗血管生成药物不仅可以使肿瘤血管系统正常化... 靶免联合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毒性。抗血管生成药物不仅可以使肿瘤血管系统正常化,还可以介导免疫微环境,增强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本文总结了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概述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回顾和分析这些一线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以及差异性,并对其真实世界研究进行探讨,为后续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国志 厉兵城 +1 位作者 张林 孟令新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0期1053-1056,共4页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是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随着肿瘤免疫学的迅速发展,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不断进入临...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是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随着肿瘤免疫学的迅速发展,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不断进入临床实践,标志着免疫治疗的重大突破。免疫治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NSCLC的治疗现状,但仅有少部分患者能从中持久性获益。因此,筛选免疫治疗的最佳获益人群,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外泌体PD-L1(exoPD-L1)有可能成为预测ICI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对exoPD-L1预测ICI治疗NSCLC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复发/转移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万晶晶 韩永清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0期1123-1126,共4页
目的 探讨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复发/转移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0例复发/转移PD-L1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39,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复发/转移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0例复发/转移PD-L1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39,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和对照组(n=31,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SCCA、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VEGF、SCCA、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复发/转移PD-L1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能够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沃利单抗 阿帕替尼 宫颈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二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光辉 冯小兵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131-134,149,共5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放疗除了射线本身能够破坏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激发体内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达到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疗的免疫调节作用为...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放疗除了射线本身能够破坏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激发体内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达到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疗的免疫调节作用为全身抗肿瘤反应提供了新的亮点。通过恢复抗肿瘤免疫发挥全身作用的PD-1/PD-L1抑制剂与放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已经显示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因此联合治疗被认为是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放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放疗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徐芸 张鸿博 +1 位作者 王代勇 郑文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0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信封法将80例ES-SCLC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D-1/PD...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信封法将80例ES-SCLC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D-1/PD-L1抑制剂联合依托泊苷+铂类(EP)方案一线治疗后使用PD-1/PD-L1抑制剂维持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ORR、DCR均高于对照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以1~2级为主,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1/PD-L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用于ES-SCLC患者维持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延长患者PFS和OS,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安罗替尼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和免疫组化标志物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娟 冯晨露 赵旭林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0期2087-2090,2094,共5页
目的探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和免疫组化标志物[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表达情况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93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及... 目的探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和免疫组化标志物[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表达情况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93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Ki-67、TopoⅡα、PD-L1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Ki-67、TopoⅡα、PD-L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阳性细胞呈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状。Ki-67、TopoⅡα、PD-L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组织学分级为3级、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Ki-67、TopoⅡα、PD-L1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组织学分级为1~2级、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P<0.05)。Ki-67、TopoⅡα、PD-L1共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有效的比例明显高于Ki-67、TopoⅡα、PD-L1非共表达的乳腺癌患者(P<0.01)。结论Ki-67、TopoⅡα、PD-L1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其阳性表达情况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情况及新辅助化疗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KI-67 拓扑异构酶Ⅱα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临床特征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病理、DWI定量参数构建列线图预测宫颈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阳性表达:不同ROI选择的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开惠 杨蔚 +3 位作者 田海萍 张治宁 李云霞 何剑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8-104,115,共8页
目的探究基于临床、病理及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构建列线图预测宫颈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阳性表达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来我院就诊... 目的探究基于临床、病理及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构建列线图预测宫颈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阳性表达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初诊宫颈癌患者为训练组(683例),行盆腔MRI扫描,并对病理标本行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参考T2WI及增强扫描图像,分别在DWI图像上选择包含肿瘤实体成分的所有连续层面,沿肿瘤边缘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从对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伪彩图上获得各个层面的ADC值,将所有层面的ADC值平均,记作肿瘤平均ADC(mean ADC,ADC_(mean));在DWI图像上选择包含肿瘤实体成分的最大层面,沿肿瘤边缘手动勾画ROI,获得该层面ADC值,记作肿瘤单层面ADC(single section ADC,ADC_(ss));在包含肿瘤实体成分的每一个层面上手动放置若干个圆形或类圆形30~50 mm^(2)的ROI,选取其中一个ROI对应的最小ADC(minimum ADC,ADC_(min))值,记作肿瘤ADC_(min)。比较PD-L1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间患者就诊时年龄、治疗前宫颈癌灶的FIGO分期、病理分级、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不同ROI选择所提取的ADC值等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宫颈癌PD-L1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并构建临床病理模型及临床病理影像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De Long检验评估不同ADC值及模型的诊断效能。绘制联合模型的列线图,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前瞻性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宫颈癌患者为验证组(332例)对列线图进行验证。结果FIGO分期、病理分级、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ADC_(mean)、ADC_(ss)、ADC_(min)均为PD-L1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P均<0.05);三种ADC值中,ADC_(min)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882,95%CI:0.855-0.905);选择ADC_(min)联合临床、病理模型所构建的列线图在训练和验证组中均表现良好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906(95%CI:0.882-0.927)和0.903(95%CI:0.866-0.933);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的拟合度良好,决策曲线显示该列线图的临床净收益高于临床病理模型。结论临床、病理及ADC_(min)联合构建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宫颈癌PD-L1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免疫疗法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永祺 朱燕 +3 位作者 盛美红 张晓娟 刘宏斌 李丽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11-416,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改良...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标本121例,均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AFs、PD-L1的表达,并分析CAFs、PD-L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AFs表达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结果CAFs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均P<0.01);PD-L1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显著相关(均P<0.01)。乳腺癌组织中CAFs阳性表达与PD-L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65,P=0.01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ER阴性表达、PD-L1表达与其预后相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D-L1阳性表达是PFS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分析显示,PD-L1阴性表达组和阳性表达组1年PFS率(100.00%vs 84.09%;χ^(2)=11.115,P=0.001)和3年PFS率(95.92%vs 79.55%;χ^(2)=6.312,P=0.0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Fs和PD-L1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D-L1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CAFs与PD-L1在促进乳腺癌的恶性进展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有望成为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红敏 杨海军 +1 位作者 代宁涛 周福有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1、PD-L1在50例正常食管黏膜、49例食管不典型增生、49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1、PD-L1在50例正常食管黏膜、49例食管不典型增生、49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PD-1蛋白阳性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PD-L1蛋白阳性率高于食管不典型增生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肿瘤浸润层次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PD-1、PD-L1高表达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成为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方旭 杨振林 +2 位作者 王松 张湘生 王晓红 《癌症进展》 2022年第4期325-328,332,共5页
乳腺癌是女性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参与免疫检查点的调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PD-L1在不同组织类型的乳腺癌中表达不同,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生... 乳腺癌是女性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参与免疫检查点的调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PD-L1在不同组织类型的乳腺癌中表达不同,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生物标志物。PD-1/PD-L1免疫检查点是乳腺癌治疗中具有前景和挑战的靶点,其抑制剂在乳腺癌的免疫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PD-1/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作用机制以及靶向PD-1/PD-L1免疫检查点的治疗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越 李小倩 +1 位作者 徐峰 蒋宏传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2-7,26,共7页
目的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集的269例三阴性乳腺... 目的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集的269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的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分析PD-L1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细胞及肿瘤周围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8%(21/269)、17.84%(48/269),总表达率为21.19%(57/269)。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神经侵犯、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Ki-67阳性指数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是PD-L1表达的危险因素,PD-L1的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无复发生存相关。结论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细胞及肿瘤周围浸润淋巴细胞中PD-L1高表达与肿瘤进展和不良预后有关,可作为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三阴性乳腺癌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在晚期胃癌免疫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小敏 赵旭辉 +2 位作者 达德转 马桃梅 李红玲 《临床荟萃》 2023年第11期1048-1052,共5页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尤为高发。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远期生存率仍不乐观,通常需进行全身性药物治疗。近期的研究强调了EB病毒(EBV)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等因素在晚期胃癌发展中的关键作...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尤为高发。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远期生存率仍不乐观,通常需进行全身性药物治疗。近期的研究强调了EB病毒(EBV)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等因素在晚期胃癌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靶向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在胃癌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综合总结了EBV与PD-L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其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潜在预测和应用价值,并综合相关文献,探讨EB病毒、PD-L1等免疫因素与胃癌的临床特征、分子机制、预后关联,以及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和E3泛素连接酶Cbl-b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鹏 常玉喜 +7 位作者 王慧娟 张国伟 闫相涛 张米娜 杨金坡 张晓娟 马杰 马智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和E3泛素连接酶Cbl-b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保存的NSCLC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各165例,制作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和E3泛素连接酶Cbl-b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保存的NSCLC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各165例,制作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SCLC组织中PD-L1和Cbl-b蛋白表达,并分析NSCLC组织中PD-L1与Cbl-b蛋白表达的关系,以及PD-L1、Cbl-b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PD-L1和Cbl-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 73%(120/165)、38. 79%(64/165),癌旁组织中PD-L1和Cbl-b阳性表达率均为7. 88%(13/165); NSCLC组织中PD-L1和Cbl-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χ~2=5. 292、3. 076,P <0. 05)。PD-L1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肿瘤直径、阳性淋巴结数、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无关(P> 0. 05)。Cbl-b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及肿瘤病理类型有关(P <0. 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直径、阳性淋巴结数及病理分级无关(P> 0. 05)。NSCLC组织中PD-L1和Cbl-b蛋白表达呈直线关系(R2=0. 075,P <0. 01),其模型为y=21. 464 93+0. 532 65x。PD-L1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45. 0、52. 0个月,PD-L1蛋白高表达与低表达NSCLC患者的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75例鳞状细胞癌患者中,PD-L1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45. 0、81. 0个月,PD-L1蛋白高表达的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中位OS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P <0. 05)。90例腺癌患者中,PD-L1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50. 0、39. 0个月,PD-L1高表达与低表达腺癌患者的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bl-b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NSCLC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39. 0、54. 5个月,Cbl-b蛋白高表达患者的中位OS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P <0. 05)。结论 Cbl-b和PD-L1蛋白在NSCLC组织中均呈高表达。PD-L1与Cbl-b蛋白表达呈直线相关。Cbl-b蛋白表达情况与NSCLC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及OS有关。PD-L1蛋白表达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期有相关性,但PD-L1蛋白表达与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E3泛素连接酶 CBL-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糖尿病患者的B细胞及B细胞亚群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的表达
19
作者 李思诚 郭鹤鸣 +3 位作者 黄韵 刘翠平 方晨 胡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20期131-136,141,共7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循环B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健康对照者(n=25)和T1DM患者(n=25)的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及其表面PD-L1的表达。结果T1DM患者B细胞亚群频率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循环B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健康对照者(n=25)和T1DM患者(n=25)的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及其表面PD-L1的表达。结果T1DM患者B细胞亚群频率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者相比,T1DM患者CD19^(+)细胞、CD19^(+)CD27^(+)细胞和CD19^(+)CD27^(+)细胞上PD-L1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者与T1DM患者的PD-L1在B10细胞、边缘区B细胞(MZB)和滤泡B细胞(FoB)上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DM患者的PD-L1在过渡性T2-边缘区前体B细胞(T2-MZP)上的表达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在T1DM发病中可能起保护作用。PD-L1高表达的B细胞可能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B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门桐林 李雪 +1 位作者 袁秀敏 张璐 《癌症进展》 2020年第6期563-566,613,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NSCLC患者的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两种组织中PD-1 mRNA和PD-L1 m...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NSCLC患者的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两种组织中PD-1 mRNA和PD-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SCLC组织中PD-1和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PD-1和PD-L1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4^+-PD-1、CD8^+-PD-1、CD14^+-PD-L1、CD68^+-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NSCLC组织中PD-1 mRNA和PD-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03±1.92)和(4.95±1.09),分别高于癌旁组织的(1.72±0.81)和(1.25±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的NSCLC患者NSCLC组织中PD-1和PD-L1的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组织中CD4^+-PD-1、CD8^+-PD-1、CD14^+-PD-L1、CD68^+-PD-L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1和PD-L1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NSCLC的免疫逃逸过程,对其逃逸机制进行研究可以为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特征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