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6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程序性死亡因子-1检测及预测价值
1
作者 李璟 李雯婷 +1 位作者 熊耀翼 沈轩宇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89-393,共5页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和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水平,并分析它们对T2DM合并H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T2DM合并HT患者46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单纯T2DM患者53例为糖尿病组,...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和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水平,并分析它们对T2DM合并H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T2DM合并HT患者46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单纯T2DM患者53例为糖尿病组,选取体检健康者42例为对照组。比较血清MIP-1α、PD-1水平及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Pearson法分析血清MIP-1α、PD-1与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HT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P-1α、PD-1对T2DM合并HT的预测价值。结果:糖尿病组和研究组血清MIP-1α、PD-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且研究组血清MIP-1α、PD-1水平较糖尿病组升高(均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P-1α和PD-1与TSH、ATG-Ab、TPO-Ab水平均呈正相关,与FT3、FT4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TSH、TPO-Ab、MIP-1α和PD-1为T2DM合并HT的危险因素(均P<0.05)。MIP-1α、PD-1联合预测T2DM合并HT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MIP-1α、PD-1单独预测(均P<0.05)。结论:T2DM合并HT患者血清MIP-1α、PD-1水平升高,两项联合对T2DM合并HT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桥本甲状腺炎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程序性死亡因子-1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和白细胞介素-1β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路贵 程振国 +1 位作者 杜宝顺 张国栋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4期80-82,85,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8例脑胶质瘤患者资料,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取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8例脑胶质瘤患者资料,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取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内PD-L1和IL-1β表达情况,对比不同组织其表达情况,并分析PD-L1和IL-1β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内IL-1β、PD-L1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学分级Ⅲ-Ⅳ级、卡式功能状态评分(KPS)<80分者癌组织内PD-L1和IL-1β阳性表达率Ⅰ-Ⅱ级、≥80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Pearson分析显示:脑胶质瘤组织内PD-L1、IL-1β阳性表达与病理学分级呈正比(r=0.276、0.240,P<0.05),与KPS评分呈负相关(r=-0.258、-0.320,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IL-1β、PD-L1阳性表达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Pearson分析显示:脑胶质瘤组织内PD-L1、IL-1β阳性表达与预后呈正比(r=0.224、0.287,P<0.05)。结论:脑胶质瘤中PD-L1和IL-1β异常高表达,其表达与患者病理学分级、KPS评分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细胞介素-1Β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趋化因子配体9、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预后生存的关系
3
作者 卢晨 宁光耀 +3 位作者 许峰 陈克功 康宁宁 张仁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93-97,共5页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收治的98例NSCLC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收治的98例NSCLC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例(对照1组)、健康志愿者50例(对照2组),比较三组外周血sPD-L1、CXCL9、MMP-9表达水平。随访研究组治疗后1年的预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与病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PD-L1、CXCL9及MMP-9对预后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sPD-L1、CXCL9、MMP-9水平较对照1组、对照2组高,对照1组较对照2组高(P<0.05);TNM分期为Ⅱ期患者CXCL9、MMP-9表达水平较Ⅰ期高,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sPD-L1、MMP-9表达水平较未发生淋巴结转移高(P<0.05);NSCLC患者TNM分期与CXCL9、MMP-9水平成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与sPD-L1、MMP-9水平成正相关(P<0.05);sPD-L1、CXCL9、MMP-9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915 ng/ml、1.980 ng/ml、179.030μg/L,且三项指标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的AUC及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sPD-L1、CXCL9、MMP-9表达水平上调,且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三者联合对NSCLC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趋化因子配体9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临床特征 预后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在垂体腺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凯敏 胡玲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874-878,共5页
垂体腺瘤是垂体最常见的疾病,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对常规诊疗方式效果欠佳,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肿瘤免疫治疗新的选择,在垂体腺瘤中的应用受到关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 垂体腺瘤是垂体最常见的疾病,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对常规诊疗方式效果欠佳,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肿瘤免疫治疗新的选择,在垂体腺瘤中的应用受到关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目前研究得较为广泛,现重点阐述PD-L1/PD-L1抑制剂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患者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与短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关浩 牛媛 刘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对铜绿假单胞菌(PA)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2例PA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根据脓毒症...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对铜绿假单胞菌(PA)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2例PA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根据脓毒症治疗指南和实际病情开展治疗。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治疗前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水平(CD3^(+)、CD4^(+)、CD8^(+))以及血清PD-1和PD-L1水平。结果122例PA脓毒症患者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及其他科室后28 d存活101例(82.79%,存活组),死亡21例(17.21%,死亡组)。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高血压比率、慢性阻塞性肺病比率、慢性肝病比率、APACHEⅡ评分、CD4^(+)、CD4^(+)/CD8^(+)、PD-1和PD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肝病)、APACHEⅡ评分、CD4^(+)/CD8^(+)、PD-1和PD-L1均是PA脓毒症患者短期生存的影响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肝病)、APACHEⅡ评分、PD-1和PD-L1均是PA脓毒症患者短期生存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PD-1/PD-L1信号通路对PA脓毒症患者的临床预后有影响,该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上调可增加PA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脓毒症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6
作者 夏琀 刘东 +2 位作者 张明 许中恒 杨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评估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71例... 目的评估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71例,根据随访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137例和预后不良组34例。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检测可溶性PD-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hs-CRP)、高敏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I,hs-cTnI)、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溶性PD-L1水平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可溶性PD-L1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预后不良组LDL-C、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预后良好组明显降低,HDL-C、hs-CRP、hs-cTnI、IL-6、IL-10、TNF-α、可溶性PD-L1水平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可溶性PD-L1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502,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hs-cTnI及可溶性PD-L1水平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72,95%CI:1.069~7.717,P=0.036;OR=1.667,95%CI:1.022~2.717,P=0.040;OR=1.152,95%CI:1.023~1.297,P=0.019)。ROC曲线分析显示,可溶性PD-L1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其AUC为0.942(95%CI:0.897~0.973),敏感性为82.35%,特异性为94.16%。结论可溶性PD-L1水平升高增加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临床可将其作为预测临床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生物标记 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肺腺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状态
7
作者 徐婷 刘晓雯 +2 位作者 陈亚曦 潘玉蝶 龚静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肺腺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2年7月深圳市人民医院158例肺腺癌患者,其中PD-L1阴性82例,PD-L1阳性76例,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肺腺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2年7月深圳市人民医院158例肺腺癌患者,其中PD-L1阴性82例,PD-L1阳性76例,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119例及验证集39例。分析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PD-L1阴性与PD-L1阳性间有意义的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基于术前CT图像提取组学特征,筛选特征并建立模型。最后结合临床特征及影像组学分数构建联合模型,并通过列线图使模型可视化。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由癌胚抗原及血管集束征构成的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774(95%CI0.687~0.860)、0.808(95%CI0.670~0.947);通过特征筛选,由17个影像组学特征组成的组学模型,其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37(95%CI 0.764~0.910)、0.778(95%CI 0.633~0.923);由癌胚抗原、血管集束征及组学分数构成的联合模型,其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92(95%CI0.832~0.952)、0.853(95%CI0.737~0.968);在训练集中,联合模型的AUC均高于其他两个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40、-2.855,P均<0.05)。结论基于术前CT影像组学列线图对肺腺癌PD-L1表达状态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以为肺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影像组学 列线图表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
8
作者 张卜瑗 王常昊 +1 位作者 石玉 李帅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1-56,共6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晚期LUA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从予以化疗治疗(培美曲赛联合顺铂)的患者...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晚期LUA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从予以化疗治疗(培美曲赛联合顺铂)的患者中抽取51例纳入对照组,从接受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赛和顺铂治疗的患者中抽取47例纳入观察组,将2组患者按照倾向性匹配法进行匹配。记录2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CY-FRA21-1)]水平、免疫功能指标、肺功能差异;记录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的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免疫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LUAD患者,进行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能够获得更高的近远期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多肽类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探针研究进展
9
作者 朱诗宇 梁蓓蓓 +2 位作者 付加煜 林建国 邱玲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91-496,共6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时空异质性,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时空异质性,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而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可在分子水平上无创、实时、动态、可视化监测机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本文主要针对靶向PD-L1多肽类放射性分子探针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寻找新型免疫成像的多肽类分子探针及免疫治疗适宜患者的筛选和疗效评估等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多肽类分子探针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高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陈思远 秦玉慧 +4 位作者 杜志娟 李亚男 吕雅晖 杜翔宇 刘哲峰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124-129,共6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高表达[PD-L1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50%]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高表达[PD-L1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50%]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4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或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的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主要研究终点为中位无进展生存(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时间和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时间,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和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比较PD-1抑制剂单药(PD-1抑制剂单药组)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结果共收集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132例,其中PD-1抑制剂单药组42例,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90例。PD-1抑制剂单药组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的mPFS时间(20.3个月∶18.4个月,P=0.594)和mOS时间(33.9个月∶51.1个月,P=0.6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D-1抑制剂单药组的ORR(47.6%∶68.9%,P=0.019)和DCR(90.5%∶98.9%,P=0.035)均显著低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结论PD-1抑制剂单药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的长期疗效相当,但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短期疗效优于PD-1抑制剂单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治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
11
作者 张海鸽 肖燕 +2 位作者 刘一博 谢照耀 王浩 《癌症进展》 202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化疗+调强放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PD-L1抑...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化疗+调强放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PD-L1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及癌胚抗原(CEA)]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水平及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YFRA21-1、CEA及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CYFRA21-1、CEA及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化疗+调强放疗联合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满意,可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调强放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及甲基转移酶的表达及意义
12
作者 魏娉 姜琳娜 +2 位作者 安欣 尹峰 何鹏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在原发性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47例,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在原发性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47例,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PD-L1、KMT2D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COX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PD-L1、KMT2D在原发性食管BSC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PD-L1和KMT2D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PD-L1与KMT2D表达呈正相关(P<0.01)。生存分析结果表明,PD-L1高表达组和PD-L1低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2.5%(2/16)、41.9%(13/31),两组间累积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MT2D高表达组和KMT2D低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7.2%(5/29)、55.6%(10/18),累积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为III~IV期、浸润深度为T4、存在淋巴结转移、PD-L1高表达及KMT2D高表达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D-L1、KMT2D高表达与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有望成为食管BSCC预后和诊断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 原发性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赵刚刚 张鸿毅 +3 位作者 肖克兵 杨辉 李子峰 赵华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对缓解组患者随访3个月,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NKG2A和PD-L1在CD4^(+)和CD8^(+)上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NKG2A和PD-L1预测膀胱癌患者治疗反应性的价值。结果:100例研究对象中,缓解组患者72例(72.00%),未缓解组患者28例(28.00%),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缓解组患者肿瘤直径小于未缓解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低于未缓解组(均P<0.05)。膀胱癌患者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免疫治疗后缓解的AUC值分别为0.771、0.724、0.710;联合诊断的AUC为0.836。72例缓解患者中,出现复发29例(40.28%),未出现复发43例(59.72%),两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直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复发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膀胱癌患者缓解后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775、0.740、0.728;联合诊断的AUC为0.874。结论:NKG2A、PD-L1/CD4^(+)和PD-L1/CD8^(+)在不同治疗反应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不同,三者对于膀胱癌患者PD-L1阻断免疫治疗反应性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肿瘤直径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免疫治疗 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老年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14
作者 别志欣 郭润碛 +5 位作者 李彬 王承恩 徐圣 李元明 李晓光 李琳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2期1796-1800,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老年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医院诊治的老年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95例...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老年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医院诊治的老年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95例。按照是否应用PD-1抑制剂分为PD-1抑制剂组(30例)和对照组(65例)。2组患者均给予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此外PD-1抑制剂组还给予PD-1抑制剂。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和PD-1抑制剂均为每3周1个治疗周期。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者患者不能耐受或者患者死亡。随访截止至2023年12月31日,比较2组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和客观缓解率等,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评估影响总生存期的重要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1抑制剂组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死亡65例,PD-1抑制剂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6例(53.3%)和49例(75.4%)。PD-1抑制剂组的总生存期[15.1(12.4,18.9)个月比11.3(9.2,15.7)个月,P=0.002]、无进展生存期[6.6(5.0,7.4)个月比5.0(3.8,6.6)个月,P=0.004]长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56.7%(17/30)比40.0%(26/65),χ^(2)=4.196,P=0.041]。PD-1抑制剂组和对照组患者≥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7%(17/30)比50.8%(33/65),χ^(2)=0.793,P=0.26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入组时为远处转移病变、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联合阳性评分≥1分和PD-1抑制剂治疗是影响总生存期的重要因素(风险比=0.893、0.779、1.730、0.693、0.772,均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老年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的原发性鼻腔鼻窦睾丸核蛋白癌1例
15
作者 窦博文 侯伟娜 +3 位作者 耿晓涛 王伟成 王政江 褚玉静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9期1036-1038,共3页
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的原发性鼻腔鼻窦睾丸核蛋白癌患者。患者女,44岁,因“反复左眼胀感伴头痛、视物模糊3个月余”于2021年6月17日就诊于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咽喉头颈外科,影像学检查提示左侧额窦、筛窦至左侧鼻腔... 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的原发性鼻腔鼻窦睾丸核蛋白癌患者。患者女,44岁,因“反复左眼胀感伴头痛、视物模糊3个月余”于2021年6月17日就诊于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咽喉头颈外科,影像学检查提示左侧额窦、筛窦至左侧鼻腔可见软组织肿块,免疫组化证实为睾丸核蛋白癌,且伴有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在包括同步放化疗、化疗在内的治疗下,肿瘤达到部分缓解。考虑到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明显以及肿瘤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在排除免疫治疗禁忌证后,患者于2022年1月7日开始接受持续免疫治疗,随访至2024年3月14日,复查CT显示肿瘤范围与免疫治疗之前相比无进展。患者目前仍处在定期治疗及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核蛋白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林勇 赵占学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 分析叉头框蛋白M1(FOX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间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在术中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24例;FOXM1和PD-L1 mRNA表... 目的 分析叉头框蛋白M1(FOX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间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在术中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24例;FOXM1和PD-L1 mRNA表达采用qRT-PCR检测;FOXM1和PD-L1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OXM1和PD-L1与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中FOXM1和PD-L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FOXM1和PD-L1表达与TNM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Kaplan-Meier法分析表明,胃癌组织FOXM1和PD-L1阳性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39.47%)均低于阴性表达(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FOXM1阳性表达和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FOXM1和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蛋白M1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刘彤 孙园园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3期19-21,25,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诊为MM的44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36例其他非...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诊为MM的44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36例其他非肿瘤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的骨髓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有核细胞的CD8^(+)、CD4^(+)T细胞进行分离,检测PD-1与PD-L1的表达水平。收集试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M患者临床特征与CD4^(+)、CD8^(+)T细胞中PD-1、PD-L1的表达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CD8^(+)、CD4^(+)T细胞水平升高,CD4^(+)/CD8^(+)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CD4^(+)、CD8^(+)T细胞中PD-1表达水平较高,PD-L1的表达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mSMART 3.0风险、免疫分型、ISS分期、Durie-Salmon分期与CD4^(+)、CD8^(+)T细胞中PD-1、PD-L1的表达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MM患者普遍存在着免疫功能失调,CD4^(+)、CD8^(+)T细胞中的PD-L1和PD-1与肿瘤细胞两者间的交互作用有着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单抗治疗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18
作者 皮红泉 刘卉芳 +1 位作者 祝函函 杨梦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489-1493,共5页
目的观察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0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 目的观察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0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PD-1单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肠道屏障功能、肠道菌群的变化,并统计2组近期病情控制率。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肠道屏障功能指标、肠道菌群含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8^(+)、大肠杆菌数量、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病情控制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P<0.05)。结论抗PD-1单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较好,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纠正肠道菌群紊乱,修复肠道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单抗 胃肠道微生物组 肠道屏障功能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在脊髓损伤小鼠模型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19
作者 董文旭 郭守玉 胡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7-933,共7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SCI)小鼠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组、SCI+PD-L1抗...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SCI)小鼠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组、SCI+PD-L1抗体组(SCI+Ab)和SCI+PD-L1蛋白组(SCI+PRO)。C57BL/6小鼠和PD-L1基因敲除小鼠进行SCI造模,分为假手术组(Sham WT)、PD-L1敲除假手术组(Sham PD-L1 KO)、SCI模型组(SCI WT)、PD-L1敲除SCI模型组(SCI PD-L1 KO)。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检测SCI后不同时间点脊髓组织中PD-L1的表达;通过Basso小鼠运动量表(BMS)评估小鼠运动功能;利用q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析SCI后炎症因子水平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情况。结果小鼠经SCI造模后脊髓组织中PD-L1表达上调,于第7天达峰值。与SCI PD-L1 KO组相比,SCI WT组的小鼠在SCI后7 d、14 d和28 d时BM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造模后第7天炎症因子IL-1α、IL-2、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CI+PBS组相比,SCI+PRO组Foxp3水平显著升高,Th1和Th17细胞水平显著降低,Th2和Treg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CI PD-L1 KO组相比,SCI WT组小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程度显著升高(P<0.05);与SCI+PBS组和SCI+Ab组相比,SCI+PRO组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PD-L1通过调节Th1、Th17、Th2和Treg细胞平衡,并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减轻SCI后的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PD-L1有望成为治疗SCI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SCI)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 T细胞 炎症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的评估价值
20
作者 王华丽 任伟伟 +1 位作者 李险峰 王红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42-1745,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入临汾市人民医院的60例宫颈癌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CTC PD-L1经CytoSorter CTC系统测定。对宫颈...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入临汾市人民医院的60例宫颈癌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CTC PD-L1经CytoSorter CTC系统测定。对宫颈癌病理特征与PD-L1^(+)CTC之间的相关性予以分析,并比较PD-L1^(+)CTC和PD-L1-CTC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评估宫颈癌放化疗后PD-L1^(+)CTC数量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同步放化疗前后外周血CTC检出率及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同步放化疗前,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PD-L1^(+)CTC检出率更低(38.33%vs.56.67%),PD-L1^(+)CTC检出数量更少[(0.77±1.20)个vs.(1.27±1.51)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前,宫颈癌患者PD-L1^(+)CTC与肿瘤直径、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联系紧密(P<0.05)。同步放化疗后,宫颈癌患者PD-L1^(+)CTC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D-L1^(+)CTC患者的PFS短于PD-L1-CT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的CTC PD-L1表达水平均可作为PFS预后因素。结论宫颈癌放同步放化疗前后测定的CTC PD-L1表达水平可作为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同步放化疗 循环肿瘤细胞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