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晚期LUA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从予以化疗治疗(培美曲赛联合顺铂)的患者...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晚期LUA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从予以化疗治疗(培美曲赛联合顺铂)的患者中抽取51例纳入对照组,从接受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赛和顺铂治疗的患者中抽取47例纳入观察组,将2组患者按照倾向性匹配法进行匹配。记录2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CY-FRA21-1)]水平、免疫功能指标、肺功能差异;记录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的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免疫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LUAD患者,进行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能够获得更高的近远期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展开更多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是机体免疫系统调控的重要分子,该信号通路是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之一[1]。目前,针对PD-1/PD-L1的单克隆抗体已经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是机体免疫系统调控的重要分子,该信号通路是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之一[1]。目前,针对PD-1/PD-L1的单克隆抗体已经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PD-1/PD-L1抑制剂会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器官/系统包括皮肤、胃肠道、肝脏及内分泌系统等[2]。展开更多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类型的15%~20%。由于TNBC患者无法从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中获益,其预后往往较差,且易复发。化疗是晚期...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类型的15%~20%。由于TNBC患者无法从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中获益,其预后往往较差,且易复发。化疗是晚期TNBC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患者常出现化疗耐药。因此,为TNBC患者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TNBC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突破。基于此,本文将对免疫检查点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在TNBC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展开更多
免疫检查点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是一种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性分子,其可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结合,抑制T淋巴细胞...免疫检查点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是一种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性分子,其可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结合,抑制T淋巴细胞的激活,发挥免疫抑制性功能。基于这一原理所开发的PD-1/PD-L1免疫阻断疗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使诸多病人受益。与此同时,随着对PD-L1调控机制研究的深入,PD-L1的多种翻译后修饰形式陆续得到了鉴定,包括糖基化、磷酸化、泛素化和棕榈酰化等。研究表明,这些翻译后修饰过程可影响PD-L1的蛋白质稳定性与生理功能。因此,翻译后修饰成了PD-L1研究新的切入点。目前,PD-L1翻译后修饰靶向药物已在免疫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靶向PD-L1翻译后修饰过程,进而调控由PD-L1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成了提高免疫治疗应答率的新思路和新策略。本文将对PD-L1翻译后修饰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并陈述其在免疫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希望为未来针对PD-L1翻译后修饰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晚期LUA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从予以化疗治疗(培美曲赛联合顺铂)的患者中抽取51例纳入对照组,从接受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赛和顺铂治疗的患者中抽取47例纳入观察组,将2组患者按照倾向性匹配法进行匹配。记录2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CY-FRA21-1)]水平、免疫功能指标、肺功能差异;记录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的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免疫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LUAD患者,进行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能够获得更高的近远期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文摘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是机体免疫系统调控的重要分子,该信号通路是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之一[1]。目前,针对PD-1/PD-L1的单克隆抗体已经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PD-1/PD-L1抑制剂会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器官/系统包括皮肤、胃肠道、肝脏及内分泌系统等[2]。
文摘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类型的15%~20%。由于TNBC患者无法从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中获益,其预后往往较差,且易复发。化疗是晚期TNBC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患者常出现化疗耐药。因此,为TNBC患者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TNBC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突破。基于此,本文将对免疫检查点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在TNBC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文摘免疫检查点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是一种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性分子,其可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结合,抑制T淋巴细胞的激活,发挥免疫抑制性功能。基于这一原理所开发的PD-1/PD-L1免疫阻断疗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使诸多病人受益。与此同时,随着对PD-L1调控机制研究的深入,PD-L1的多种翻译后修饰形式陆续得到了鉴定,包括糖基化、磷酸化、泛素化和棕榈酰化等。研究表明,这些翻译后修饰过程可影响PD-L1的蛋白质稳定性与生理功能。因此,翻译后修饰成了PD-L1研究新的切入点。目前,PD-L1翻译后修饰靶向药物已在免疫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靶向PD-L1翻译后修饰过程,进而调控由PD-L1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成了提高免疫治疗应答率的新思路和新策略。本文将对PD-L1翻译后修饰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并陈述其在免疫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希望为未来针对PD-L1翻译后修饰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