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1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法烟气脱硫系统中汞再释放规律及其稳定化研究
1
作者 赵宏 雷嗣远 +9 位作者 李成宝 唐轲 郭浩 武伟 马宝林 郑晗 关剑 徐仁博 罗通达 孙路石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08,共8页
海水法烟气脱硫(SFGD)系统作为传统石灰石烟气脱硫系统的理想替代品,满足控制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的同时,也可抑制烟气中汞的排放。然而,由于海水的还原性,其汞再排放造成的二次污染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通过模拟海水法烟气脱硫废... 海水法烟气脱硫(SFGD)系统作为传统石灰石烟气脱硫系统的理想替代品,满足控制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的同时,也可抑制烟气中汞的排放。然而,由于海水的还原性,其汞再排放造成的二次污染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通过模拟海水法烟气脱硫废水的曝气过程,研究了pH、系统温度以及SO_(3)^(2-)和Cl^(−)浓度等一系列因素对Hg^(0)再排放的影响,旨在确定海水法烟气脱硫系统中汞的迁移和转化特性。此外,还考察了4种添加剂,包括沉淀剂(Na_(2)S-无机硫化物、TMT-15-有机硫化物)和氧化剂(NaClO和Fenton试剂)对Hg^(0)再排放的抑制机制。结果表明:S(IV)是促进海水中Hg^(0)再释放的主要因素。当SO_(3)^(2-)浓度为0.05 mmol/L时,超过54%的Hg^(2+)转化为Hg^(0)。同时,海水中大量的Cl^(−)、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pH均能抑制Hg^(0)的再释放。4种不同添加剂均能不同程度上抑制Hg^(0)再释放,其中Na_(2)S和TMT-15通过与液相中的Hg^(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和螯合物来有效抑制Hg^(2+)的还原,NaClO和Fenton试剂主要利用其强氧化性将还原生成的Hg^(0)迅速氧化,使Hg^(2+)稳定在液相中,还能通过氧化液相中的还原性离子,抑制Hg^(2+)的还原。在最佳添加量下,Na_(2)S、TMT-15、NaClO和Fenton试剂对Hg^(0)释放抑制率分别为78.1%、79.9%、84.8%、94.2%。相较于沉淀剂,氧化剂NaClO和Fenton试剂能有效降低曝气强度,对于实际海水脱硫废水海水法烟气脱硫废水曝气过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法烟气脱硫废水 再释放 添加剂 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麸皮稳定化对‘运黑161’全麦粉特性影响
2
作者 于章龙 刘瑞 +3 位作者 蔡岳 宋昱 孙元琳 关硕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0,共8页
[目的]黑小麦麸皮是黑小麦制粉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色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但麸皮的添加往往导致产品品质降低,所以其利用率较低。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稳定化处理‘运黑161’麸皮后回添制备全麦粉的稳定性及加工特性,... [目的]黑小麦麸皮是黑小麦制粉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色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但麸皮的添加往往导致产品品质降低,所以其利用率较低。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稳定化处理‘运黑161’麸皮后回添制备全麦粉的稳定性及加工特性,以提高黑小麦全麦粉稳定性及综合利用效率。[方法]以‘运黑161’为原料,对其麸皮进行微波、高压蒸汽、常压蒸汽及电解水4种方法的预处理后,回添制备全麦粉,测定全麦粉的脂肪酶活动度、脂肪氧化酶活性、脂肪酸值以及流变学特性。[结果]经4种稳定化处理后全麦粉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和脂肪酶活动度及脂肪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且微波处理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低,分别为11.53%和1.93%,高压蒸汽处理组脂肪氧化酶活性以及脂肪酸值最低,分别为10.89 U/g,21.98 mg/g;高压蒸汽处理组发酵高度、总体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均最大,分别为15 mm、1767 mL、3.77 min、7.20 min和75;常压蒸汽处理组稠度最小值、最低黏度、最终黏度以及回生值最大,分别为0.81 Nm、1.80 Nm、3.45 Nm和1.65 Nm,且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与高压蒸汽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经高压蒸汽处理黑小麦麸皮回添制备的‘运黑161’全麦粉加工特性得到较大改善,对商业化生产具有较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小麦 麸皮 稳定化 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高炉矿渣固化/稳定化Cr(Ⅵ)污染土试验研究
3
作者 张文杰 金典 +1 位作者 郭兴璋 李西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碱激发高炉矿渣(GGBFS)替代水泥(PC)用于污染土固化处置,具有能耗低、碳排放少的特点,同时GGBFS中含的还原性硫可以将铬(Cr)从六价还原成三价,从而显著提高固化/稳定化效率。使用碱激发GGBFS固化/稳定化总Cr含量2000mg/kg(其中Cr(Ⅵ)121... 碱激发高炉矿渣(GGBFS)替代水泥(PC)用于污染土固化处置,具有能耗低、碳排放少的特点,同时GGBFS中含的还原性硫可以将铬(Cr)从六价还原成三价,从而显著提高固化/稳定化效率。使用碱激发GGBFS固化/稳定化总Cr含量2000mg/kg(其中Cr(Ⅵ)1210mg/kg)的污染土,并与PC固化进行对比。通过浸出毒性、固定效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处理效果,借助pH、还原效率、化学形态、矿物成分和微观图像分析揭示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GGBFS固化污染土的Cr浸出浓度明显低于PC固化土,GGBFS掺量20%,养护龄期28 d时总Cr和Cr(Ⅵ)浸出浓度分别降至2.12,1.09 mg/L,满足填埋场进场浓度限值要求,且GGBFS固化污染土的强度明显高于PC固化土;还原效率分析表明,GGBFS中的S^(2-)可以有效地将Cr(Ⅵ)还原成Cr(Ⅲ),还原效率可达96.0%,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Cr(Ⅵ)对水化过程的抑制作用,使用GGBFS固化/稳定化该含量的Cr(Ⅵ)污染土时不需额外添加还原剂;微观分析表明,与PC相比,GGBFS固化后更多不稳定态的Cr转化成稳定形态,Cr的迁移性显著降低,同时生成了更多水化凝胶,土颗粒胶结程度更高,因此具有更好的封固效果和更高强度。该研究为GGBFS固化/稳定化Cr(Ⅵ)污染土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化高炉矿渣 Cr(Ⅵ)污染土 固化/稳定化 浸出浓度 还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干湿过程对稳定化修复土壤中重金属Ni和Pb的影响
4
作者 常春英 王刚 +2 位作者 曹浩轩 邓一荣 陶亮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稳定化(固化/稳定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但修复后的重金属会在外界复杂环境因子(淹水-落干、淋溶等)影响下改变赋存状态、缓慢释放,进而引发环境风险。选取珠三角地区典型稳定化修复后土壤为对象,研究模拟淹水、干湿... 稳定化(固化/稳定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但修复后的重金属会在外界复杂环境因子(淹水-落干、淋溶等)影响下改变赋存状态、缓慢释放,进而引发环境风险。选取珠三角地区典型稳定化修复后土壤为对象,研究模拟淹水、干湿交替两种情形下修复后土壤中2种重金属(Ni和Pb)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淹水可明显提高稳定化修复后土壤重金属的浸出浓度,淹水后Ni的浸出量较淹水前上升约103倍,重金属Pb浸出浓度受到淹水影响较小。淹水可促使稳定化的重金属从弱酸提取态向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转化,淹水后Ni和Pb的弱酸提取态含量降幅分别为7.16%和19.9%。淹水通过改变土壤pH、Eh、铁锰氧化物和DOM等影响修复后重金属的稳定性,通过降低土壤pH和Eh促使体系中Mn^(4+)、Fe^(3+)还原,并同时耦合无定形态氧化铁的降低。干湿交替通过对水解重金属化合物的溶解解吸行为而影响重金属的稳定性,总体上干湿交替对体系中的Ni和Pb的浸出浓度、形态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表明,淹水和干湿交替胁迫可以改变稳定化修复后土壤重金属的稳定性,且程度因不同重金属种类及外界胁迫强度而差异较大,短期内重金属浸出浓度远低于相关标准限值,土壤环境风险可控,但鉴于外界环境影响的长期性和多元性,实质性延长监管链条、对修复后地块实施定期回顾性评估是实现污染地块可持续安全利用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 干湿交替 稳定化 重金属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市政污泥热处理过程中磷和重金属(共)稳定化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豪斐 秦育红 +1 位作者 杜雨佳 李皖瑶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市政污泥被认为是磷的“替代矿山”,热处理技术是其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手段。总结污泥热处理过程中不同添加剂同步稳定磷与重金属的基础上,重点阐述钙基添加剂对磷和重金属的同步固化机理。【方法】从磷与重金属的化... 【目的】市政污泥被认为是磷的“替代矿山”,热处理技术是其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手段。总结污泥热处理过程中不同添加剂同步稳定磷与重金属的基础上,重点阐述钙基添加剂对磷和重金属的同步固化机理。【方法】从磷与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析入手,总结了二者在污泥焚烧、热解、气化和水热碳化等热处理方式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重点归纳钙基、镁基、氯化物等不同添加剂对磷和重金属稳定化的影响机制,并关注到CaO的添加促进了非磷灰石态无机磷向磷灰石态无机磷的转化,提高磷可利用性的同时实现重金属的共稳定化。【结果】在市政污泥气化过程中探索CaO对磷和重金属的共稳定机制及三者在气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热处理 重金属 稳定化 固废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化处理条件对沼液污染指标的影响及综合评价
6
作者 纪景纯 汪康康 +1 位作者 周加顺 张正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82-186,197,共6页
为探究全年不同时期、稳定化处理天数对于沼液污染性的影响,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旺奶牛养殖场沼液为供试材料,分别在2023年1月13日、5月12日、7月11日取厌氧发酵输出沼液,模拟当地氧化塘环境进行稳定化处理0、60、120、180、240 d后,检... 为探究全年不同时期、稳定化处理天数对于沼液污染性的影响,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旺奶牛养殖场沼液为供试材料,分别在2023年1月13日、5月12日、7月11日取厌氧发酵输出沼液,模拟当地氧化塘环境进行稳定化处理0、60、120、180、240 d后,检测沼液电导率、化学需氧量(COD)及Hg、As、Pb、Cd、Cr、Cu、Zn含量,研究不同稳定化处理条件对沼液污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稳定化处理天数的延长,各项污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稳定化初始日期影响沼液污染指标初始含量,7月11日的沼液初始污染性相对较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处理进行综合排名,由大到小为T3(1月13日,120 d)>T6(5月12日,0 d)>T1(1月13日,0 d)>T7(5月12日,60 d)>T11(7月11日,0 d)>T2(1月13日,60 d)>T13(7月11日,120 d)>T8(5月12日,120 d)>T4(1月13日,180 d)>T9(5月12日,180 d)>T12(7月11日,60 d)>T14(7月11日,180 d)>T10(5月12日,240 d)>T15(7月11日,240 d)>T5(1月13日,240 d)。其中,T5、T15、T10处理整体效果较好,不仅降低了沼液还原性物质含量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盐分含量,说明处理天数对沼液稳定化处理过程影响最为重要,无论何时开展沼液稳定化处理,240 d的稳定化处理天数均可以较好地降低沼液的污染性,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重金属 盐分 化学需氧量(COD) 稳定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改性螯合剂对垃圾焚烧飞灰中五种重金属的稳定化研究
7
作者 江小艳 贺毅 +2 位作者 张晶 徐欢 胡军红 《山西化工》 2025年第2期35-37,共3页
以某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含量情况为研究对象,合成一种含硫结构的新型改性有机螯合剂,用于稳定垃圾焚烧飞灰中的5种重金属(Pb、Cd、Ni、Zn和Cr),以满足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标准限值要求。结果表明:稳定化... 以某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含量情况为研究对象,合成一种含硫结构的新型改性有机螯合剂,用于稳定垃圾焚烧飞灰中的5种重金属(Pb、Cd、Ni、Zn和Cr),以满足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标准限值要求。结果表明:稳定化后飞灰浸出液在酸性或中性环境下浸出明显,当浸出液的pH≥10时,重金属(Pb、Cd、Ni、Zn和Cr)基本不浸出。有机螯合剂对飞灰中的重金属(Pb、Cd、Ni、Zn和Cr)均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当螯合剂添加量为2.0%,稳定化后飞灰的重金属(Pb、Cd、Ni、Zn和Cr)浸出浓度均可满足限值标准,符合填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改性螯合剂 垃圾焚烧飞灰 重金属 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铝柱撑蒙脱土对典型土壤重金属的稳定化
8
作者 李惠民 樊艳春 +4 位作者 梅子奇 文琛 杨秀琼 易芳 赵刚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利用钠基蒙脱土分别制得了羟基铁、羟基铝、羟基铁铝柱撑蒙脱土。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测试表征结果表明铁铝柱撑改性没有破坏蒙脱土原有层状结构,但蒙脱土表面形貌发生较大变化,改性后材料层间距增大,柱撑结构的红外特征峰明... 利用钠基蒙脱土分别制得了羟基铁、羟基铝、羟基铁铝柱撑蒙脱土。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测试表征结果表明铁铝柱撑改性没有破坏蒙脱土原有层状结构,但蒙脱土表面形貌发生较大变化,改性后材料层间距增大,柱撑结构的红外特征峰明显。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实验分析结果显示铁铝柱撑改性蒙脱土的添加对土壤中Ni^(2+)、Cr^(6+)、Cu^(2+)的稳定化效果较高。针对污染质量分数为0.40 g/kg的Ni^(2+)、Cr^(6+)、Cu^(2+)混合污染土壤,改性蒙脱土的最佳投加量为0.40 g/g时,土壤中Ni^(2+)、Cr^(6+)、Cu^(2+)的稳定化效率最高可以分别达到53.2%、99.2%、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稳定化 蒙脱土 铁铝柱撑蒙脱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污染场地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楚振哲 刘芳 +1 位作者 郭佳林 刘璐 《环境科技》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当前国内、外处置重金属污染场地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固化/稳定化技术的药剂选择及施工工艺是影响最终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综述铬污染场地的成因及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重点从修复材料、施工工艺2个方面对修复铬...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当前国内、外处置重金属污染场地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固化/稳定化技术的药剂选择及施工工艺是影响最终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综述铬污染场地的成因及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重点从修复材料、施工工艺2个方面对修复铬污染场地的固化/稳定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对比分析了不同修复材料的特性、作用原理、优缺点、适用性和不同施工工艺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和研究需求,为今后开展铬污染场地固化/稳定化修复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场地 固化/稳定化 固化/稳定化材料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合金钢中的奥氏体稳定化 被引量:19
10
作者 康沫狂 朱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73-679,共7页
研究了马氏体(M)和贝氏体(B)两相温度区等温淬火组织中的奥氏体稳定化.在一定等温时间内,奥氏体稳定化程度,即残余奥氏体量与等温温度间的关系呈马鞍型曲线.在实验钢中,其谷底值低于用同冷却介质淬火组织中的AR,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等温停... 研究了马氏体(M)和贝氏体(B)两相温度区等温淬火组织中的奥氏体稳定化.在一定等温时间内,奥氏体稳定化程度,即残余奥氏体量与等温温度间的关系呈马鞍型曲线.在实验钢中,其谷底值低于用同冷却介质淬火组织中的AR,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等温停留并不引起残余奥氏体量增多.可利用马鞍型曲线调整AR与M及B的含量配比,获得无变形或强韧性配合最佳的准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奥氏体稳定化为热稳定化、化学稳定化、相致稳定化和宏观热应力稳定化诸机制的综合作用.马氏体临界点Mc点无特殊物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稳定化 稳定化 化学稳定化 相致稳定化 准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复合物固化/稳定化铅污染沙土特性
11
作者 刘俊芳 张天然 +1 位作者 刘霖 宋向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12287-12295,共9页
为研究环保材料对铅污染土固化/稳定化效果,以干旱半干旱地区重金属铅污染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研究背景,使用固体废弃物高炉矿渣协同水泥制备新型固化材料地质聚合物,探讨其固化重金属铅的宏观力学表现及微观机理变化。基于水泥基... 为研究环保材料对铅污染土固化/稳定化效果,以干旱半干旱地区重金属铅污染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研究背景,使用固体废弃物高炉矿渣协同水泥制备新型固化材料地质聚合物,探讨其固化重金属铅的宏观力学表现及微观机理变化。基于水泥基固化重金属铅污染土,探究不同比例下地聚物-水泥的强度表现及毒性浸出表现,对性能突出组进行微观试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80%的矿渣地聚物协同水泥相比水泥基及其他分组拥有更好的固化/稳定化重金属铅的表现,污染程度③下抗压强度及毒性浸出结果显著优于其他分组;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试验显示80%矿渣地聚物内部结构完整且连结密实,水泥固化体内部变化剧烈,水化反应受到重金属抑制,整体结构松散,存在密度低且不连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污染土 固化/稳定化 清洁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厨余垃圾填埋场降解稳定化规律及分阶段治理方式
12
作者 陈云敏 詹良通 +4 位作者 胡杰 徐文杰 柯瀚 李育超 兰吉武 《环境卫生工程》 2024年第S01期1-12,共12页
我国和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生活垃圾厨余含量高,含水率高,填埋后生化降解稳定化规律与欧美国家的“干垃圾”有显著的区别,欧美国家的填埋场设计、运行及治理方法与技术难以解决高厨余垃圾填埋场堆体稳定安全和液气污染控制难题... 我国和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生活垃圾厨余含量高,含水率高,填埋后生化降解稳定化规律与欧美国家的“干垃圾”有显著的区别,欧美国家的填埋场设计、运行及治理方法与技术难以解决高厨余垃圾填埋场堆体稳定安全和液气污染控制难题。首先介绍生活垃圾降解-固结理论,该理论能够模拟生化降解-骨架变形-液气渗流-溶质迁移-热量传导耦合过程。基于该理论模拟分析结果,将高厨余垃圾填埋场降解稳定化过程分为快速降解阶段、慢速降解阶段及后稳定化阶段。然后介绍不同降解稳定化阶段填埋堆体治理策略和技术,包括液气分离立体导排、填埋气高效收集、好氧加速稳定化、快速注气处理与开挖筛分再利用。再者介绍填埋场液气污染阻隔管控技术,包括垂直阻隔和生态覆盖。最后介绍减污降碳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在深圳、武汉及温州典型填埋场的工程应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固结理论 稳定化阶段 液气导排 填埋气收集 好氧降解 开挖筛分 污染阻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淀粉对垃圾焚烧飞灰中Pb和Cd稳定化研究
13
作者 国洁 冉祥明 +1 位作者 王欣 赵晓曼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06-2016,共11页
垃圾焚烧飞灰中Pb和Cd对人体及环境危害极大且浸出质量浓度严重超标。为稳定飞灰中的Pb和Cd,合成了一种以玉米淀粉为主体的有机螯合剂,用于处理飞灰中的Pb和Cd。通过改变螯合剂投加质量分数、养护时间、液固比(mL∶g)和pH值来研究螯合... 垃圾焚烧飞灰中Pb和Cd对人体及环境危害极大且浸出质量浓度严重超标。为稳定飞灰中的Pb和Cd,合成了一种以玉米淀粉为主体的有机螯合剂,用于处理飞灰中的Pb和Cd。通过改变螯合剂投加质量分数、养护时间、液固比(mL∶g)和pH值来研究螯合剂稳定效果并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结果显示,改性处理未改变玉米淀粉的结晶结构类型。通过对结晶度计算,表明改性过程发生在淀粉结晶区。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结果显示,处理前飞灰比表面积较大,飞灰经过改性玉米淀粉处理后粒径明显增大,降低了飞灰比表面积。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表征,显示飞灰处理前后主要存在碳酸盐、硫酸盐和硅铝酸盐。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改性淀粉螯合飞灰Pb和Cd的最佳条件为:改性淀粉投加质量分数为3%、养护时间为24 h、液固比(mL∶g)为2∶5、pH值为7~9。该条件下,Pb和Cd浸出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0.162 mg/L、0.087 mg/L,对Pb和Cd稳定化率均大于93%,浸出质量浓度远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限值。淋溶试验显示,淋溶速率较慢及酸雨条件下,螯合体中Pb和Cd的溶解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高分子螯合剂 垃圾焚烧 飞灰 重金属 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冶炼重金属重污染土壤稳定化研究
14
作者 赵静 李也 +1 位作者 史昱翔 李蕾 《环境科技》 2024年第4期8-13,20,共7页
针对部分铅锌冶炼场地遭受严重重金属污染的问题,采用基于铁的稳定化材料FeCl_(3)+CaCl_(2)+NaOH+Ca(OH)_(2),FeCl_(3)+CaCl_(2)+NaOH+Ca(OH)_(2)+Na_(2)S及FeCl_(3)+Na_(2)HPO_(4)进行修复。根据TCLP浸出法评估效果,选出最佳组合为FeCl... 针对部分铅锌冶炼场地遭受严重重金属污染的问题,采用基于铁的稳定化材料FeCl_(3)+CaCl_(2)+NaOH+Ca(OH)_(2),FeCl_(3)+CaCl_(2)+NaOH+Ca(OH)_(2)+Na_(2)S及FeCl_(3)+Na_(2)HPO_(4)进行修复。根据TCLP浸出法评估效果,选出最佳组合为FeCl_(3)+Na_(2)HP0_(4),该组合在3个场地中使Pd浸出浓度分别下降96%,63%,61%,显著减少重金属迁移。研究突显了合适材料的选择对有效土壤稳定化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土壤 重金属 铅锌冶炼 铁基材料 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铅锌冶炼污染场地基于多源信息的重金属稳定化修复及其评价
15
作者 郭小品 李业勋 +6 位作者 左小永 徐业勤 苗进辉 张恒勇 姚佳斌 徐则林 付融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207-1216,共10页
冶炼污染场地土壤中多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特征增大了对土壤的修复和最终利用的难度。本研究深入调查了某铅锌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针对性地制定多种联合稳定化修复方案,采用高精度混合装备添加药剂,实施稳定化修复工程。结果表明,C... 冶炼污染场地土壤中多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特征增大了对土壤的修复和最终利用的难度。本研究深入调查了某铅锌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针对性地制定多种联合稳定化修复方案,采用高精度混合装备添加药剂,实施稳定化修复工程。结果表明,Cd、Pb、Zn和As是场地土壤中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其中Cd、Pb、As的超标率分别为75.80%、76.43%、88.54%。重金属的分布模式与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物迁移路径、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冶炼工艺、厂区功能布局等密切相关。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冶炼粉尘、废渣和废水排放等冶炼活动。稳定化工程效果显示,在药剂与土壤混匀程度不低于90%时,采用无机混合药剂与TJ400螯合剂的组合方案,对土壤稳定化处理7 d后,土壤中Cd、Pb和As同步稳定化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可对多金属重污染场地土壤的稳定化修复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场地 多金属污染土壤 多源信息 稳定化药剂 稳定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氧稳定化预处理技术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量垃圾开挖中的应用
16
作者 梁智飞 祝雄涛 《环境卫生工程》 2024年第6期90-95,共6页
以华南地区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量垃圾开挖项目为分析对象,根据填埋场水文地质、防渗系统情况和存量垃圾的理化特性,采用分阶段、分区域、逐层方式设计模块化、自动化的注氧稳定化预处理系统,使垃圾开挖单元形成好氧生物反应器,提升... 以华南地区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量垃圾开挖项目为分析对象,根据填埋场水文地质、防渗系统情况和存量垃圾的理化特性,采用分阶段、分区域、逐层方式设计模块化、自动化的注氧稳定化预处理系统,使垃圾开挖单元形成好氧生物反应器,提升从厌氧状态至好氧状态的转化速度,在短周期(35 d内)达到稳定化的目标,便于存量垃圾的后续开挖与运输。通过注氧稳定化预处理的监测与控制手段,使垃圾堆体内甲烷气体浓度低于3%,开挖单元自然排气中臭气浓度限值满足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单层垃圾堆体内渗滤液水头小于40 cm;同时存量垃圾的易降解物质大量降解,BDM指标对比注氧稳定化预处理前下降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存量垃圾 注氧稳定化预处理 稳定化单元 垃圾开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固化/稳定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群丽 谢海云 +5 位作者 陈家灵 宋紫欣 晋艳玲 陈海君 曾鹏 刘殿文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96-102,共7页
重金属污染物可引起土壤结构、功能以及理化性质等的变化,导致其质量恶化,亟需解决重金属离子对土壤造成的污染问题。文章分析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归纳总结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转化及迁移路径。针对目前广泛研究的固化/稳定化修... 重金属污染物可引起土壤结构、功能以及理化性质等的变化,导致其质量恶化,亟需解决重金属离子对土壤造成的污染问题。文章分析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归纳总结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转化及迁移路径。针对目前广泛研究的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分析了该类技术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修复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固化稳定化材料具有复杂的结构,但对其机理研究不充分,在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时,只是改变其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无法完全去除;固化/稳定化技术往往会忽略修复后的长期有效性,缺乏对实际工程的实际应用和监测评估。未来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开发多种联合修复技术,以有效解决土壤污染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固化/稳定化 重金属污染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酸败机制及其稳定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晨 敬璞 +1 位作者 王绣珊 焦顺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35-344,共10页
米糠是稻谷加工过程中的一种副产物,营养价值极高;由于其在储藏过程中极易酸败变质,在食品工业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目前主要用作动物饲料,附加值较低。脂肪酶和脂氧合酶的存在是导致米糠快速酸败的主要原因,此外,米糠中水分活度、微生... 米糠是稻谷加工过程中的一种副产物,营养价值极高;由于其在储藏过程中极易酸败变质,在食品工业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目前主要用作动物饲料,附加值较低。脂肪酶和脂氧合酶的存在是导致米糠快速酸败的主要原因,此外,米糠中水分活度、微生物以及酚类物质也对酸败变质反应有一定影响。对米糠进行钝酶稳定化处理是实现米糠高效增值利用的关键前提。本文综述了米糠的酸败机制、常见稳定化米糠的方法及其对米糠品质及营养特性的影响,旨在为米糠作为食品级原料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 脂肪酶 脂氧合酶 稳定化 水分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F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强度及浸出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常睿卿 杨俊杰 +1 位作者 武亚磊 鲁瑞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80-2594,共15页
通过CGF(由电石渣、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组成的固废基固化剂)固化/稳定化不同土质种类(由不同黏粒、粉粒、砂粒配比调配)、不同复合重金属(Cu、Ni、Pb、Zn)含量的污染土,借助宏微观试验研究固化/稳定化污染土的强度特性、重金属浸出特... 通过CGF(由电石渣、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组成的固废基固化剂)固化/稳定化不同土质种类(由不同黏粒、粉粒、砂粒配比调配)、不同复合重金属(Cu、Ni、Pb、Zn)含量的污染土,借助宏微观试验研究固化/稳定化污染土的强度特性、重金属浸出特性以及固化/稳定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GF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强度和重金属浸出浓度主要由养护龄期、重金属含量和土质种类共同决定;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固化/稳定化污染土强度逐渐增加,但不同重金属含量的强度变化规律不同,存在重金属“临界含量”;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重金属浸出浓度逐渐减小,其浸出浓度变化规律亦存在重金属“临界含量”,该“临界含量”由养护龄期和土质种类控制,固化/稳定化Clay污染土在7,28,90d的“临界含量”分别为200,300,600mg/kg,28d时固化/稳定化Clay、CSSM511、CSSM111污染土“临界含量”分别为300,200,200mg/kg,固化/稳定化CSSM011污染土不存在“临界含量”.CGF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作用机理包括固化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化学沉淀、包裹、吸附、离子交换等稳定化作用和土中黏土矿物对重金属离子的稳定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稳定化 复合重金属 无侧限抗压强度 浸出浓度 临界含量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修复下填埋场稳定化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奇腾 吴少杰 +2 位作者 冯世进 陈宏信 赵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0-897,共8页
好氧修复技术具有加速填埋堆体稳定化的优势,正确评估其稳定化进程对好氧修复系统的设计和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有指标数量众多且差异化大。考虑稳定化指标的敏感性和工程监测的难易程度,从稳定化机理出发,分别从气相、液相、固相... 好氧修复技术具有加速填埋堆体稳定化的优势,正确评估其稳定化进程对好氧修复系统的设计和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有指标数量众多且差异化大。考虑稳定化指标的敏感性和工程监测的难易程度,从稳定化机理出发,分别从气相、液相、固相和沉降4个层面筛选氧气利用率、归一化有机溶质指标、脱氮效率、生物降解度和相对沉降速率为评价指标,并将其统一划分为具有不同稳定化特征的3个阶段(好氧转化、半稳定化和后稳定化),提出指标权重和阶段划分标准。然后,构建了不同阶段中不同指标的隶属度函数,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实现对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综合性评价,并将其应用于某好氧修复工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修复 填埋场 稳定化阶段 评价指标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