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8
1
作者 陈世苹 白永飞 韩兴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9-560,共12页
植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产生碳同位素分馏的最重要过程 ,也是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应用的基础。最初 ,碳同位素主要应用于光合途径的鉴别。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目前此项技术在生态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 植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产生碳同位素分馏的最重要过程 ,也是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应用的基础。最初 ,碳同位素主要应用于光合途径的鉴别。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目前此项技术在生态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者从植物叶片、功能群、群落冠层、生态系统以及全球等几个不同的尺度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 生态学研究 应用 光合途径 水分利用效率 冠层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分析——来自稳定性碳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20
2
作者 易现峰 张晓爱 +2 位作者 李来兴 李明财 赵亮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应用于生态系统物质流动和食物链营养关系的研究方法 ,是基于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同位素比值与它们食物密切相关这一原理建立起来的。即将生物体内的稳定性同位素比值 (如δ1 3C)作为一自然标记 ,根据物种间该值的相对差...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应用于生态系统物质流动和食物链营养关系的研究方法 ,是基于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同位素比值与它们食物密切相关这一原理建立起来的。即将生物体内的稳定性同位素比值 (如δ1 3C)作为一自然标记 ,根据物种间该值的相对差异 ,追踪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物质 (如碳源 )的来源和物质流动。于 2 0 0 2年 4~8月测定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主要生物群落中物种的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 (δ1 3C) ,依据得到的系统的富集因子( 1 0 5± 0 4 5 )‰ ,分析并确定了所测物种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结果发现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由 5条主要的食物链构成 ,其中 1条为“植物→小型哺乳类→食肉兽 /猛禽”的三节点食物链 ,2条为“植物→牲畜和植物→植食性鸟类”的二节点食物链 ,2条分别为“植物→昆虫→雀形目鸟类→猛禽 /食肉兽”和“植物→昆虫→两栖类→猛禽 /食肉兽”的四节点食物链 ;系统食物链的最大长度为 3 5 3 ,与系统的最大节点数相近。表明稳定性碳同位素可以作为分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食物网和食物链结构以及食物链长度的有效代理 (prox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碳同位素 高寒草甸 食物网 食物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条件下水稻土腐殖质组成及稳定性碳同位素特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马力 杨林章 +3 位作者 慈恩 王岩 殷士学 沈明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51-1958,共8页
利用太湖地区26年水稻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剖面有机碳分布和稳定性碳同位素自然丰度(δ13C)的影响,以及土壤中不同结合态腐殖质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肥使水稻土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不同处理... 利用太湖地区26年水稻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剖面有机碳分布和稳定性碳同位素自然丰度(δ13C)的影响,以及土壤中不同结合态腐殖质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肥使水稻土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不同处理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与土层深度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P<0.01);施化肥处理10~30cm土层和施有机肥处理20~4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变化相对稳定;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δ13C值逐渐升高,其变化范围在-24‰~-28‰,不同处理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与δ13C值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0~20cm土层,仅施有机肥处理(M0)、有机肥+氮+磷处理(MNP)、有机肥+氮+磷+钾处理(MNPK)、有机肥+秸秆+氮处理(MRN)以及秸秆+氮处理(CRN)的δ13C值明显降低;30~50cm土层,除CRN外,有机肥和化肥处理土壤的δ13C值均明显升高;不同处理土壤中结合态腐殖质均以紧结合态腐殖质(胡敏素)为主,其含量在50%以上,其余部分为松结合态和稳结合态腐殖质;长期施肥使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及富啡酸(FA)与胡敏酸(HA)比值(HA/FA)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土 土壤腐殖质 稳定性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鵟的食性改变:来自稳定性碳同位素的证据(英文) 被引量:8
4
作者 易现峰 李来兴 +1 位作者 张晓爱 李明财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64-768,共5页
通过对大规模灭鼠后的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大、小型哺乳类以及雀形目鸟类肌肉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的测定发现 ,大的肌肉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介于 - 2 2 6 0‰和 - 2 3 10‰之间 ;小型哺乳类和主要雀形目鸟类肌肉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分别... 通过对大规模灭鼠后的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大、小型哺乳类以及雀形目鸟类肌肉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的测定发现 ,大的肌肉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介于 - 2 2 6 0‰和 - 2 3 10‰之间 ;小型哺乳类和主要雀形目鸟类肌肉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分别介于 - 2 5 5 7‰和 - 2 5 78‰以及 - 2 4 81‰和 - 2 2 5 1‰之间 ,且它们之间差异性显著。基于碳同位素的分馏模式 (即动物和它食物之间稳定性碳同位素分馏在 1‰~ 2‰之间 ) ,我们推断经大规模灭鼠后 ,大的食性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食物主要来源于高寒草甸的雀形目鸟类 ,而非原来的小型哺乳类。通过稳定性同位素营养级模型的运算发现 ,大处在 4 2 3左右的营养级 ;雀形目鸟类处在 2 4到 3 39左右的营养级 ,而小型哺乳类则处在 1 4 5到 1 82左右的营养级。进而采用稳定性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计算得出 ,大的食物由 35 0 4 %的小型哺乳类和 6 4 96 %的雀形目鸟类所组成 ,进一步说明小型哺乳类在大量灭鼠后仅占大食物的很小一部分。由此可见 ,采取大规模的化学灭鼠 ,不仅降低了小型啮齿类天敌———大的数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鵟 食性改变 稳定性碳同位素 鸟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鸡儿属植物抗旱性与叶片显微结构稳定性碳同位素和脯氨酸质量分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有福 陈拓 +1 位作者 张满效 安黎哲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0-141,共2页
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豆科,我国约有66种,分布较广,但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和荒漠区,张朝阳等曾对不同生境的8种锦鸡儿茎、叶解剖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高原荒漠种的旱生结构较草原和森林种明显。曹苑虹... 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豆科,我国约有66种,分布较广,但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和荒漠区,张朝阳等曾对不同生境的8种锦鸡儿茎、叶解剖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高原荒漠种的旱生结构较草原和森林种明显。曹苑虹等研究发现木质部的特征可作为锦鸡儿属植物不同种的鉴定指标。李进等发现束缚水/自由水的比值与锦鸡儿的抗旱性呈正相关,并排出抗旱性顺序,燕玲等等发现随从东到西地域性分布,锦鸡儿的抗旱性增强,但关于锦鸡儿属植物抗旱性与稳定性碳同位素、脯氨酸质量分数及解剖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尚未见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鸡儿属植物 稳定性碳同位素 植物抗旱性 质量分数 脯氨酸 显微结构 束缚水/自由水 叶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云杉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对水分温度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启武 吴琴 +3 位作者 郑林 张锋 宋明华 欧阳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2-717,共6页
于2005-07在祁连山北坡沿海拔梯度进行了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分析测定,以探讨青海云杉叶片δ13C随海拔变化特征及对水分、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青海云杉叶片δ13C存在显著差异(F=3... 于2005-07在祁连山北坡沿海拔梯度进行了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分析测定,以探讨青海云杉叶片δ13C随海拔变化特征及对水分、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青海云杉叶片δ13C存在显著差异(F=3.94,p<0.01),δ13C平均值-24.69‰;随着水分、温度的变化,在海拔2550~3100m,青海云杉叶片δ13C随海拔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在海拔3100~3350m,δ13C值随海拔增加呈现升高趋势。青海云杉叶片δ13C与土壤水分在低海拔(2550~3100m)呈显著负相关,在高海拔没有关系;与土壤温度之间则存在一种非线性关系。青海云杉叶片δ13C随海拔变化在低海拔主要受土壤水分、温度的控制,在高海拔则主要受温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叶片δ 稳定性碳同位素 成对 土壤水分 温度变化 高海拔 同位素组成 低海拔 祁连山北坡 非线性关系 显著差异 土壤温度 控制 海拔梯度 分析测定 不同海拔 变化特征 平均值 负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尾毛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郭波莉 魏益民 潘家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105-2111,共7页
【目的】研究牛尾毛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随饲料改变的变化规律,确证牛尾毛一旦长成,其中的稳定性碳同位素不再与其它部分的进行交换,每段毛发记录的同位素信息可反映毛发生长时的饲料信息。【方法】设计控制饲料配比的牛模型试验,利用... 【目的】研究牛尾毛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随饲料改变的变化规律,确证牛尾毛一旦长成,其中的稳定性碳同位素不再与其它部分的进行交换,每段毛发记录的同位素信息可反映毛发生长时的饲料信息。【方法】设计控制饲料配比的牛模型试验,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不同段位牛尾毛中的δ13C值,分析不同段位牛尾毛的δ13C值随饲料改变的变化趋势,以及牛尾毛中的δ13C值与饲料、牛个体的关系。【结果】随着牛生育过程中饲料成分的改变,不同段位牛尾毛中碳同位素组成有极显著差异,而且饲料对牛尾毛中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远大于个体对其的影响;分段取得的牛尾毛δ13C值与其饲料δ13C值、C4植物饲料比例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不分段的牛尾毛δ13C值与饲料碳同位素组成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牛尾毛一旦长成,其中的稳定性碳同位素不再与其它部分进行交换,每段毛发的同位素信息可反映牛在毛发生长时的饲料信息,牛尾毛可以看作是记录牛饲料改变信息的档案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尾毛 追溯 稳定性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在稻田甲烷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广斌 马静 +1 位作者 徐华 蔡祖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6-683,共8页
稻田甲烷产生、氧化等过程不仅影响甲烷排放量,还影响其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反之,稻田所排放甲烷的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也可用来定量研究甲烷的产生和氧化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已将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广泛应用在稻田甲烷的研究中... 稻田甲烷产生、氧化等过程不仅影响甲烷排放量,还影响其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反之,稻田所排放甲烷的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也可用来定量研究甲烷的产生和氧化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已将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广泛应用在稻田甲烷的研究中。本文介绍了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稻田甲烷产生、氧化过程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了该方法在稻田甲烷研究中的不确定因素,为我国稻田甲烷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 甲烷氧化率 甲烷产生途径 稻田 不确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蚯蚓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与轮作模式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易现峰 郑跃进 杨月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832-2836,共5页
对10个不同耕地生境中蚯蚓(Lumbricus terrestris)的稳定性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豫西洛阳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轮作模式和耕作历史。结果表明,耕地表层土壤(0~30cm)中蚯蚓的δ13C介于-18.3‰和-25.6‰之间,变化幅度较大。经稳定... 对10个不同耕地生境中蚯蚓(Lumbricus terrestris)的稳定性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豫西洛阳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轮作模式和耕作历史。结果表明,耕地表层土壤(0~30cm)中蚯蚓的δ13C介于-18.3‰和-25.6‰之间,变化幅度较大。经稳定性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式计算,10个生境中蚯蚓取食C3作物的比例在40.1%和99.4%之间波动,蚯蚓的取食生态受到土地上C3/C4作物轮作模式的影响。C4作物轮作频率与蚯蚓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之间呈正相关。土壤动物的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可较客观地反映出耕作制度和轮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碳同位素 蚯蚓 轮作模式 C3植物 C4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碳同位素在C4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蓓蓓 张辉 《河南科学》 2017年第4期596-600,共5页
对稳定性碳同位素的原理作了介绍,进而分析了稳定性同位素分辨率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及近几十年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在C4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中的应用,把稳定性碳同位素分辨率等与C4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之间进行量化分析,同时也分析了稳定性... 对稳定性碳同位素的原理作了介绍,进而分析了稳定性同位素分辨率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及近几十年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在C4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中的应用,把稳定性碳同位素分辨率等与C4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之间进行量化分析,同时也分析了稳定性碳同位素分辨率与其他性状指标之间的关系.最后就稳定性碳同位素在C4植物以后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扩展分析,以期为稳定性碳同位素在C4植物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碳同位素 C4植物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稳定性碳同位素概念讲授光合碳代谢途径的尝试
11
作者 易现峰 孔祥生 +1 位作者 史国安 黄华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5-668,共4页
关键词 代谢途径 光合作用 稳定性碳同位素 讲授 植物生理学 生命活动 教学过程 植物类群 感性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分析法(SCIRA)最新发展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建国 邓兆活 《中国养蜂》 2002年第1期9-10,共2页
多年来 ,SCIRA分析被视为鉴定某些食品 (比如蜂蜜 )掺假的较为科学的方法之一。然而光碳同化途径研究的新进展给此方法的可靠性提出了挑战。新近研究发现 ,C3 植物中有C4 途径 ,C4 植物中亦有C3 途径 ,且交叉比例不轻。本文综述了这些... 多年来 ,SCIRA分析被视为鉴定某些食品 (比如蜂蜜 )掺假的较为科学的方法之一。然而光碳同化途径研究的新进展给此方法的可靠性提出了挑战。新近研究发现 ,C3 植物中有C4 途径 ,C4 植物中亦有C3 途径 ,且交叉比例不轻。本文综述了这些方面的新进展 ,探讨了导致此种情况的有关因素 ,指出了SCIRA分析在未来面临的种种可能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分析 SCIRA C3植物 C4植物 C3途径 C4途径 食品分析 应用 蜂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分析法(SCIRA)最新发展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建国 邓兆活 《中国养蜂》 2002年第2期11-11,16,共2页
关键词 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分析法 SCIRA C3植物 C4途径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稳定性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恋卿 潘根兴 +1 位作者 张旭辉 龚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有机 稳定性同位素 植物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的有机质分解测定在生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磊 陈欣 唐建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4-176,210,共4页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手段,该文将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应用于生态学开放实验教学,设计了基于稳定性同位素的有机质分解测定实验。该实验探究性强,学生参与度高,拓宽了学生对生态学研究方法的认知,有助于学生了解稳定性同位...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手段,该文将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应用于生态学开放实验教学,设计了基于稳定性同位素的有机质分解测定实验。该实验探究性强,学生参与度高,拓宽了学生对生态学研究方法的认知,有助于学生了解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设计、参与相关生态学实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 有机质分解 生态学实验教学 稳定性同位素 稳定性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36
16
作者 易现峰 张晓爱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6-314,共9页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期就被引入到生态学领域。最初是利用植物稳定性碳同位素的差异 ,开展了许多有关营养流动方面的研究 ;到 90年代 ,稳定性碳和氮同位素被用来分析动物的食性、营养级位置关系以及食物链结构 ;本世...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期就被引入到生态学领域。最初是利用植物稳定性碳同位素的差异 ,开展了许多有关营养流动方面的研究 ;到 90年代 ,稳定性碳和氮同位素被用来分析动物的食性、营养级位置关系以及食物链结构 ;本世纪初 ,由于技术的进步 ,稳定性同位素 (特别是氢同位素 )被用来开展动物迁徙习性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 ,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鲜有报道 ,而且对自然界存在的稳定性同位素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本文主要介绍了稳定性同位素效应及其分馏原理、稳定性同位素在示踪动物食性信息、确定营养级位置关系、分析食物网结构以及研究动物迁徙生态学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氮同位素 食性 迁徙 营养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海市南岸滩涂主要大型植物及表层沉积物的稳定性碳和氮同位素丰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国强 刘旭佳 +3 位作者 彭银辉 黄亮华 钟声平 刘丽婷 《广西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570-577,共8页
为调查广西北海市南岸滩涂主要大型植物和表层沉积物的稳定性碳和氮同位素丰度,并为沿海滩涂动物食物与营养来源研究提供数据,采用野外现场采样和室内样品处理检测结合的方法,对山口镇英罗村、北暮盐场、营盘镇青山头村、竹林盐场、大... 为调查广西北海市南岸滩涂主要大型植物和表层沉积物的稳定性碳和氮同位素丰度,并为沿海滩涂动物食物与营养来源研究提供数据,采用野外现场采样和室内样品处理检测结合的方法,对山口镇英罗村、北暮盐场、营盘镇青山头村、竹林盐场、大冠沙等5个地点采集到的红树落叶(秋茄Kandelia candel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及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处理,测定总有机碳(TOC)、总氮(TN)、稳定性碳同位素丰度(δ13C)和稳定性氮同位素丰度(δ15N),并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山口镇英罗村和大冠沙红树落叶的δ13C和δ15N均没有显著差异,北暮盐场和营盘镇青山头村互花米草的δ13C和δ15N也没有显著差异。5个地点表层沉积物的TOC、TN、δ13C、δ15N均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北海市南岸滩涂表层沉积物的TOC、TN、δ13C、δ15N分布较为均匀。沿海滩涂高等植物的δ13C主要受均匀的大气影响,不同区域和地点间差异较小,因此不同地点高等植物红树和互花米草的δ13C变幅也较小。本次调查的北海南岸沿岸较为开阔,并且没有大型河流注入,因此滩涂沉积物中δ15N差异较小。由于植物对氮同位素吸收没有分馏作用,本次调查中不同地点的红树和互花米草δ15N差异也很小。山口镇英罗村、北暮盐场、竹林盐场和大冠沙的条浒苔δ13C没有显著差异,但δ15N有显著差异,竹林盐场的条浒苔δ15N显著低于北暮盐场。北暮盐场和营盘镇青山头村的细基江蓠δ13C没有显著差异,竹林盐场的细基江蓠δ13C显著低于另外两个地点;3个地点的δ15N均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地点大型海藻的δ13C或δ15N差异出现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为分析北海南岸大型植物和沉积物对滩涂饵料和营养来源的影响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海市南岸 滩涂 植物 沉积物 稳定性同位素 稳定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在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应用的基本原理
18
作者 宋炳煜 《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20-22,共3页
1987年7—9月,[美]L.Tieszen 来华,在“定位站”进行内蒙古草原植物中稳定性碳同位素变化的合作研究。1988年在[美]Augustana 学院进行了植物样品的稳定性碳同位素比率分析。在合作研究过程中。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 同位素分离 稳定性碳同位素比率 应用 植物生理生态学 研究工作 草原植物 基本原理 植物样品 合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洋 龙应霞 文治瑞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9-61,64,共4页
植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产生碳同位素分馏的最重要过程,也是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应用的基础。在水资源极为匮乏的今天,推行节水农业,选育适应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物种迫在眉睫。本文将着重综述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植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产生碳同位素分馏的最重要过程,也是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应用的基础。在水资源极为匮乏的今天,推行节水农业,选育适应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物种迫在眉睫。本文将着重综述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上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碳同位素 光合途径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枝松稳定碳同位素的研究
20
作者 马书燕 《河北林果研究》 2012年第4期353-357,共5页
δ13 C值可用于评价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对柔枝松(Pinus flexilis James.)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δ13 C)的研究。结果表明,柔枝松种子的δ13 C值最大,其次为根,茎、小枝和叶子的值较小,柔枝松不同种源1年生叶、枝和根的δ13 C值均随... δ13 C值可用于评价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对柔枝松(Pinus flexilis James.)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δ13 C)的研究。结果表明,柔枝松种子的δ13 C值最大,其次为根,茎、小枝和叶子的值较小,柔枝松不同种源1年生叶、枝和根的δ13 C值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增加。种源Rsi和Rl的δ13 C值较其他种源大,永久水分利用效率较其他种源高。在干旱胁迫过程中,柔枝松6个种源δ13 C值的变化较小,短期的干旱胁迫对2年生苗木的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枝松 引种 种源 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