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方胜 彭韬 +2 位作者 王世杰 刘秀明 孟凡德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查明高异质性背景条件下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在6类典型人为活动方式石灰岩坡地针对4类主要生境类型(土面、土石面、石沟、石缝)开展生境空间分布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并利用Guelph入渗仪进行稳渗率实验。通过对... 为查明高异质性背景条件下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在6类典型人为活动方式石灰岩坡地针对4类主要生境类型(土面、土石面、石沟、石缝)开展生境空间分布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并利用Guelph入渗仪进行稳渗率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各生境土壤性质和土壤稳渗率关系,结合人为作用方式探讨各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空间变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非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受土壤孔隙和岩石裂隙耦合作用影响。2)各生境条件下土壤稳渗率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呈现"斑块状"空间分布特征。3)坡地人为作用方式变化将改变原有生境的土壤性质,进而导致各生境土壤稳渗率随人为活动进程发生相应变化。人为踩踏作用影响较小的原生林、次生林和乔灌林坡地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石沟和石缝生境,但转变为人为踩踏作用强烈的放牧灌草地或火烧人为干扰地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退化严重,土壤容重和粘粒含量增大,稳渗率显著降低。而石沟和石缝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受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仍可维持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壤 稳渗率 异质性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稳渗率分布曲线线型的分析研究
2
作者 刘振京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39,31,共5页
湿润地区的流域汇流计算,常常以不同水源分别进行汇流计算,需将总径流量划分为直接径流量和地下径流量两部分,流域稳定下渗率Fc是划分径流量的重要参数,通常用试错法确定,对固定流域取为常数。本文考虑流域各处透水性能并不均一... 湿润地区的流域汇流计算,常常以不同水源分别进行汇流计算,需将总径流量划分为直接径流量和地下径流量两部分,流域稳定下渗率Fc是划分径流量的重要参数,通常用试错法确定,对固定流域取为常数。本文考虑流域各处透水性能并不均一,设想类似于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在下渗面上存在着流域稳渗率分布曲线,并表达为少数参数方程,以便于地区综合,提高划分水源、流域汇流计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汇流 径流量划分 流域稳渗率 分布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润地区小流域稳渗率f_c的计算及变化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德斯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0-51,共2页
小河站的产汇流分析是水文工作的常规任务。它不仅是为了研究小河站网布设,重要的是通过对各单站成果的分析综合,可为小汇水面积的暴雨洪水计算提供依据。方法正确与否,综合成果能否真实地反映自然规律,对应用有很大关系。笔者在工作中... 小河站的产汇流分析是水文工作的常规任务。它不仅是为了研究小河站网布设,重要的是通过对各单站成果的分析综合,可为小汇水面积的暴雨洪水计算提供依据。方法正确与否,综合成果能否真实地反映自然规律,对应用有很大关系。笔者在工作中,对湿润地区小河站产汇流分析中的稳渗率f_c的计算及变化规律进行了一些探讨,兹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渗率 产流 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润地区小流域稳渗率计算方法及变化规律的探讨
4
作者 曾德斯 《水利水文自动化》 1989年第2期38-40,共3页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我省小河站的站网规划和水文资料在站分析,多是根据八省一院协作组所编写的《湿润地区小河站网规划分析方法》(江西省水文总站印,以下简称“方法”)所介绍的参数法进行产,汇流分析的。在工作中,我对“方法”第58~59...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我省小河站的站网规划和水文资料在站分析,多是根据八省一院协作组所编写的《湿润地区小河站网规划分析方法》(江西省水文总站印,以下简称“方法”)所介绍的参数法进行产,汇流分析的。在工作中,我对“方法”第58~59页提出的“稳定入渗f_c的计算”的方法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稳渗率 湿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含水率对垂直一维入渗Philip模型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范严伟 赵文举 王昱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64,共5页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研究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多种典型土壤垂直一维入渗特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土壤累积入渗量变化过程符合Philip模型,提出了包括初始含水率、饱和含水率和饱和导...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研究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多种典型土壤垂直一维入渗特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土壤累积入渗量变化过程符合Philip模型,提出了包括初始含水率、饱和含水率和饱和导水率的Philip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利用已有文献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简单地确定吸渗率和稳渗率,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一维入 Philip模型 稳渗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层在黄土中的减渗作用及其计算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文焰 张建丰 +1 位作者 汪志荣 王全九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0-655,共6页
本文根据非饱和土壤水的达西定律,对砂层在黄土中的减渗作用及在整个过程中使入渗率由非线性衰减阶段转为线性稳渗阶段的机理做了分析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砂层质地(中值粒径d50 )与埋深条件下稳渗率fp 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砂层质... 本文根据非饱和土壤水的达西定律,对砂层在黄土中的减渗作用及在整个过程中使入渗率由非线性衰减阶段转为线性稳渗阶段的机理做了分析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砂层质地(中值粒径d50 )与埋深条件下稳渗率fp 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砂层质地的中值粒径d50 及埋深Z与吸力值Sm 的关系。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得到了入渗过程中由非线性衰减阶段开始进入稳渗阶段的时间t1 。经试验资料验证,以上计算式不仅计算精度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特别是在缺少土、砂水分运动参数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层 黄土 稳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砂层土壤Green-Ampt入渗模型的改进与验证 被引量:18
7
作者 范严伟 赵文举 +1 位作者 王昱 毕贵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3-99,共7页
对于土层夹砂结构,湿润锋穿过砂层上界面时,入渗率变为稳渗率。为确定各因素下夹砂层土壤的稳渗率,在Green-Ampt入渗模型基础上,引入导水度系数(小于1)来量化上层土壤的导水程度,建立了改进的夹砂层土壤Green-Ampt入渗模型。采用HYDRUS... 对于土层夹砂结构,湿润锋穿过砂层上界面时,入渗率变为稳渗率。为确定各因素下夹砂层土壤的稳渗率,在Green-Ampt入渗模型基础上,引入导水度系数(小于1)来量化上层土壤的导水程度,建立了改进的夹砂层土壤Green-Ampt入渗模型。采用HYDRUS-1D软件,模拟了不同土壤质地、初始含水率、压力水头、砂层埋深和砂层厚度条件下的稳渗过程,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夹砂层土壤的入渗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稳渗率主要受土壤质地、压力水头和砂层埋深的影响。在相同压力水头、初始含水率和砂层厚度下模拟获得不同砂层埋深的稳渗率,并采用改进的Green-Ampt入渗模型拟合,求得导水度系数和进水吸力值。分析发现导水度系数变化较小,为简化计算,取其平均值0.95。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土壤物理特性参数进气值倒数估算进水吸力的计算公式。利用秦王川地区的夹砂层土壤积水入渗试验及已有文献资料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待定参数少,计算误差基本在5%以内,且试验设计较简单,可为农田水分管理及工程防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验证 层状夹砂土 稳渗率 改进Green-Amp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砂质夹层的土壤入渗计算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建丰 王文焰 +1 位作者 汪志荣 王全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30,共4页
根据室内系统的试验研究,对土壤具有砂质夹层的入渗计算问题,即非线性入渗阶段转为稳渗阶段时间与稳渗率,提出了一个以现有均质土积水入渗公式为基础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Kostiakov入渗模型与砂层以上土体达到饱和所需水量建立水量平... 根据室内系统的试验研究,对土壤具有砂质夹层的入渗计算问题,即非线性入渗阶段转为稳渗阶段时间与稳渗率,提出了一个以现有均质土积水入渗公式为基础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Kostiakov入渗模型与砂层以上土体达到饱和所需水量建立水量平衡关系,由该关系可以确定出非线性入渗阶段转为稳渗阶段的时间;再由实验数据回归的方法,将层状土转折后的稳渗率与均质土入渗过程在转折时刻的瞬时入渗率的比值与夹层的埋深及中值粒径建立相关关系,从而可由夹层土壤埋深、中值粒径以及均质土在转折时刻的瞬时入渗率确定出层状土转折后的稳渗率。该方法经试验数据的检验,除个别点外,误差均在5%以内。由于确定稳渗率与夹层土壤埋深、颗粒组成、均质土入渗规律等有关,实际确定时会有一定困难,因此该方法尚待完善和生产实际的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夹层 稳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下土体入渗性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贵玉 徐学选 +3 位作者 王俊华 张小平 陈天琳 步秀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30,共4页
采用PVC管在野外刺槐林,沙棘林,荒草地3种植被类型下取原状土,土层深度分为0~30cm,30~60cm,O~60cm三个层次。将土柱放回室内,采用无压力的供水入渗装置测定土体的入渗性能。对每个土体的入渗过程进行连续跟踪,测定土体底部稳... 采用PVC管在野外刺槐林,沙棘林,荒草地3种植被类型下取原状土,土层深度分为0~30cm,30~60cm,O~60cm三个层次。将土柱放回室内,采用无压力的供水入渗装置测定土体的入渗性能。对每个土体的入渗过程进行连续跟踪,测定土体底部稳定出水率,以此定为该土层深度的稳渗率。同时提出以土层深度界定稳渗率,并指出低入渗层对一定土层的入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土的入渗性能远大于扰动填装土;不同植被间入渗性能差异很大,同一植被类型不同土层深度入渗性能差异显著,表层土的入渗结构好于心土层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土 低入 稳渗率 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渗水头对垂直一维入渗Philip模型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范严伟 赵文举 王昱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70,共6页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入渗水头条件下多种典型土壤垂直一维入渗特性进行模拟,模拟结果采用Philip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入渗水头对吸渗率、稳渗率有一定影响,提出了包括入渗水头...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入渗水头条件下多种典型土壤垂直一维入渗特性进行模拟,模拟结果采用Philip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入渗水头对吸渗率、稳渗率有一定影响,提出了包括入渗水头和饱和导水率的Philip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利用已有文献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简单地确定吸渗率和稳渗率,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头 垂直一维入 Philip模型 稳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樊贵盛 郑秀清 潘光在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6,共6页
本文基于冻融期间大田测坑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自然冻结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分析讨论了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相对稳渗率的影响和冻融期间土壤入渗能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十分明... 本文基于冻融期间大田测坑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自然冻结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分析讨论了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相对稳渗率的影响和冻融期间土壤入渗能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十分明显;土壤入渗能力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增大;冻融土壤的相对稳渗率随地下水埋深的减小而减小;冻融期间地下水埋深小的土壤的入渗能力始终小于地下水埋深大的土壤的入渗能力.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的影响通过其对地表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而实现.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季节性冻土地区冬、春灌溉合理灌水技术参数的确定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土壤 水分入 地下水埋深 稳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岩与白云岩坡地土壤饱和导水率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孟凡德 彭韬 +2 位作者 王世杰 蔡先立 张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下垫面特征和土地利用方式对两类坡地表层土壤性质及其土壤饱和导水率(Ks)的影响。[方法]以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下垫面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两类坡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Guleph稳定入渗仪和土壤分析的方法。[结果](...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下垫面特征和土地利用方式对两类坡地表层土壤性质及其土壤饱和导水率(Ks)的影响。[方法]以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下垫面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两类坡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Guleph稳定入渗仪和土壤分析的方法。[结果](1)石灰岩和白云岩表层土壤在受到放牧作用影响后,土壤均呈现显著退化趋势,其容重、黏粒含量增大,孔隙度、有机质含量降低。(2)石灰岩和白云岩两类坡地表层土壤在未受到人为干扰的自然植被条件下,由于表层岩溶带的发育,Ks都很高,平均值分别为328.6和257.2mm/h。其中,石灰岩坡地相比白云岩坡地,Ks具有更高的空间变异性,二者Ks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90.71%~95.62%和59.60%~67.32%。(3)受到放牧作用影响后,石灰岩和白云岩坡地表层土壤Ks相比自然植被状态下呈显著降低趋势,Ks分别降低52.2%和86.7%,白云岩坡地Ks降低程度大,高于石灰岩坡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 白云岩 喀斯特 饱和导水(稳渗率)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禹城地区土壤入渗特性的空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丽萍 郭建青 +1 位作者 徐海芳 刘恩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13,共3页
在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102 m×52 m面积内选择样点,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土壤稳渗率和入渗经验指数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稳渗率和入渗经验指数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表现出空间变异结构,但不是完全的随... 在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102 m×52 m面积内选择样点,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土壤稳渗率和入渗经验指数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稳渗率和入渗经验指数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表现出空间变异结构,但不是完全的随机变异,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空间相关现象。利用克立格最优内插估值法,绘制了土壤稳渗率和入渗经验指数的等值线图,可准确、直观地了解该地区农田土壤垂向透水性的空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性 空间变异性 稳渗率 经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保华 何毓蓉 +1 位作者 周红艺 程根伟 《四川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61-64,共4页
森林土壤水分入渗性能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基本环节 ,直接影响森林 水文生态效应。本文研究了长江上游支流大渡河的水源地—贡嘎山东坡亚高山针叶林分布区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壤稳渗率均较大 ;其中... 森林土壤水分入渗性能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基本环节 ,直接影响森林 水文生态效应。本文研究了长江上游支流大渡河的水源地—贡嘎山东坡亚高山针叶林分布区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壤稳渗率均较大 ;其中混交成熟林土壤稳渗率最大 ,林木皆伐后土壤稳渗率最小 ,其它森林类型介于其间 ;土壤稳渗率与 >0 2 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 (MWDw)、非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相关 ,与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 (Fdw)呈显著性相关 ,另与森林类型、枯落物层、容重、砾石含量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影响因素 长江上游 亚高山区 土壤稳渗率 土壤水分入性能 森林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沙壤土黏粒量预测土壤水分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 被引量:5
15
作者 夏天 田军仓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0-96,共7页
【目的】建立利用沙壤土黏粒量预测土壤水分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的模型。【方法】设计11种沙壤土中含不同黏粒质量百分比的处理,通过室内土柱入渗试验,研究在干体积质量一致的条件下,黏粒量对沙壤土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深度的影响。... 【目的】建立利用沙壤土黏粒量预测土壤水分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的模型。【方法】设计11种沙壤土中含不同黏粒质量百分比的处理,通过室内土柱入渗试验,研究在干体积质量一致的条件下,黏粒量对沙壤土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深度的影响。【结果】在干体积质量为1.41 g/cm3条件下,黏粒量从4.51%增加至12.03%,沙壤土湿润锋运移至45 cm深度处所需时间由103 min增加至310 min,增幅为2倍;达到相对稳定的入渗速率时,沙壤土累积入渗量由8 cm减小至1 cm,减少87.5%。沙壤土湿润锋运移深度随时间变化模型的经验系数、累积入渗量随时间变化模型中吸湿率和稳渗率均与黏粒量呈指数衰减关系,拟合优度均大于0.968。【结论】利用沙壤土黏粒量预测土壤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快速预测沙壤土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绝对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壤土 黏粒量 稳渗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函数在禹城土壤入渗参数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丽萍 郭建青 +1 位作者 张娟娟 刘恩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20,共3页
通过野外布点试验,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禹城市农田土壤稳渗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稳渗率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空间结构可用球状变差函数模型进行描述。地表层与犁底层稳渗率的相关距离分别为23.7m和17.2m。利... 通过野外布点试验,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禹城市农田土壤稳渗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稳渗率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空间结构可用球状变差函数模型进行描述。地表层与犁底层稳渗率的相关距离分别为23.7m和17.2m。利用克里格法绘制了稳渗率的等值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 变异函数 稳渗率 相关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退化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入渗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振永 杨文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4期260-260,266,共2页
在半旱退化山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不同的水渠工程整地,可以提高土壤的入渗能力,减弱地径流,其中88542水平沟整地在集雨拦蓄方面效果最好;采取不同耕作和生物措施土壤入渗率差异较大,其中人工草地... 在半旱退化山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不同的水渠工程整地,可以提高土壤的入渗能力,减弱地径流,其中88542水平沟整地在集雨拦蓄方面效果最好;采取不同耕作和生物措施土壤入渗率差异较大,其中人工草地地表盖度高,土壤疏松,土壤稳渗率最高,而机修梯田因无任何覆盖,稳渗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稳渗率 水渠工程 耕作与生物措施 半干旱退化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圆筒入渗仪的田间膜孔灌土壤入渗参数研究
18
作者 范严伟 唐兴鹏 +1 位作者 史金红 马天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2-310,367,共10页
了解膜孔灌形成的土壤湿润体尺寸对于设计经济高效的灌溉系统至关重要。采用HYDRUS-2D/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土壤容重和膜孔直径对12种质地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基于180组数值模拟结果,对湿润体运移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田间圆筒... 了解膜孔灌形成的土壤湿润体尺寸对于设计经济高效的灌溉系统至关重要。采用HYDRUS-2D/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土壤容重和膜孔直径对12种质地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基于180组数值模拟结果,对湿润体运移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田间圆筒入渗仪试验和室内土箱试验(文献资料)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湿润半径和湿润深度均随膜孔直径和灌溉时间的增大而增大,而随土壤容重的增大而减小;两者与稳渗率和灌溉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建立一种适用于不同土壤质地类型的湿润体运移模型;对于特定土壤质地,稳渗率与土壤容重和膜孔直径之间具有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幂函数指数分别为-6.3和1.1,幂函数系数只需1组圆筒入渗仪田间试验即可推求。所建模型计算值与12组试验实测值一致性较好,均方根误差接近于0(介于0.020~0.170 cm之间),纳什效率系数趋近于1(介于0.995~0.999之间),实现了膜孔灌湿润体尺寸模型在田间的实际应用,试验设计简单,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快速的现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圆筒入 湿润体尺寸 稳渗率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充分供水条件下供水强度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守珍 樊贵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0,共4页
基于室内扰动均质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分析讨论了非充分供水条件下供水强度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给定土壤结构和含水量条件下,随着供水强度的减小,土壤积水时间、积水时间之差和稳渗率逐渐增大;不同供水强度下的稳... 基于室内扰动均质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分析讨论了非充分供水条件下供水强度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给定土壤结构和含水量条件下,随着供水强度的减小,土壤积水时间、积水时间之差和稳渗率逐渐增大;不同供水强度下的稳渗率以充分供水的稳渗率为渐近线。研究结果对喷灌灌水技术参数的确定及水文学的径流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入 非充分供水 供水强度 稳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ilip入渗模型的土壤水分入渗参数BP预报模型 被引量:6
20
作者 武雯昱 樊贵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29,共5页
基于黄土高原区大量大田土壤入渗实测资料,借助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基于Philip土壤入渗模型参数的预报模型,并分别讨论了BP神经网络土壤水分入渗参数稳渗率预报模型、土壤水分入渗参数稳渗率预报模型和Philip模型的90min累积入渗量预... 基于黄土高原区大量大田土壤入渗实测资料,借助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基于Philip土壤入渗模型参数的预报模型,并分别讨论了BP神经网络土壤水分入渗参数稳渗率预报模型、土壤水分入渗参数稳渗率预报模型和Philip模型的90min累积入渗量预测的单项和综合误差。结果表明:基于常规土壤理化参数土壤含水率、容重、黏粒含量、粉粒含量以及有机质等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Philip土壤入渗半经验半理论模型参数吸渗率S和稳渗率A进行预测是可行的。预测参数A和S以及Philip模型的90min累积入渗量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074 60%、3.079 98%和2.037 56%,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研究结果可为世界范围内大量实用的地面灌溉技术参数优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耕作土壤 Philip入模型 BP预报模型 稳渗率 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