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农户采用不同稻作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的农户调研数据 |
陈品
王楼楼
王鹏
陆建飞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2
|
不同稻作方式的杂草发生规律及化除技术 |
沈会生
周风明
张安存
解晓林
吕宏飞
滕志英
|
《杂草科学》
|
2007 |
6
|
|
3
|
劳动力机会成本与农户稻作方式选择 |
潘军昌
孔有利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4
|
基于AHP法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
陈品
陆建飞
|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5
|
淮安市不同稻作方式发展现状及改进措施 |
王兴龙
张军
石广跃
李必忠
方书亮
张永进
刘忠红
庾跃东
|
《北方水稻》
CAS
|
2015 |
2
|
|
6
|
淮北地区几种稻作方式及其应用前景 |
黄明玉
祁明华
田作金
董海港
|
《北方水稻》
CAS
|
2009 |
3
|
|
7
|
灌南县不同稻作方式对水稻产量效益影响及其应用趋势 |
叶世超
贾玉书
孙朋
孙妍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4 |
1
|
|
8
|
不同稻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 |
张端喜
|
《上海农业科技》
|
2013 |
1
|
|
9
|
品种、稻作方式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系及对策 |
周有炎
王洁
屠美英
李长银
冯为成
赵斌
蔡云彤
周建高
|
《上海农业科技》
|
2005 |
0 |
|
10
|
全量麦秸还田不同轻简稻作方式对水稻生育状况及效益分析 |
张大友
李进永
郭红
张亚
许建权
刘志生
徐为元
|
《农业科技通讯》
|
2009 |
0 |
|
11
|
华粳5号不同稻作方式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滕志英
周凤明
张安存
柏林义
陈素芳
李建芹
陈文军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6 |
0 |
|
12
|
“华粳8号”适宜稻作方式筛选试验初报 |
陈素芳
滕志英
屠灿英
李见芹
陈英
陈东
|
《上海农业科技》
|
2019 |
0 |
|
13
|
不同水稻品种不同稻作方式生产力比较 |
汪洪洋
杨凯鹏
陈芹
许方甫
|
《安徽农学通报》
|
2016 |
0 |
|
14
|
中国南方稻作方式选择——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农的样本分析 |
罗观长
陈春桦
陈风波
王建军
|
《新疆农垦经济》
|
2019 |
7
|
|
15
|
盐城市不同稻作方式产量水平和效益比较 |
刘洪进
徐红
杨力
金鑫
任仲玲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4 |
3
|
|
16
|
不同稻作方式对淮稻13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谢成林
张菊芳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8
|
|
17
|
稻渔(蟹)共作系统中水稻安全优质高效栽培的研究 Ⅰ.不同稻作方式的特性与应用 |
杨勇
张洪程
胡小军
戴其根
智勇
张永江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2
|
|
18
|
扬州市稻作方式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谢成林
王曙光
杨举善
王汝利
张菊芳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19
|
麦秸全量还田不同轻简稻作方式生育特性及经济效益比较 |
潘志文
葛胜
周开明
陆瑞平
叶枝荣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20
|
不同稻作方式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
胡锡国
李斌
徐红
肖炳红
王春红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