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期收割对稻谷损失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润琪 刘建伟 +2 位作者 张萃明 後藤清和 三轮精博 《粮食储藏》 2003年第3期47-50,共4页
稻米原粮爆腰率是影响加工过程中出米率的重要因素。经调查 ,农家交售原粮中爆腰率高达 2 5 % ,其中有干燥、储藏方面的原因 ,也有收割期不当的原因。本研究从一株稻穗中谷粒含水率与爆腰率的关系分析着手 ,通过对田间不同品种、不同含... 稻米原粮爆腰率是影响加工过程中出米率的重要因素。经调查 ,农家交售原粮中爆腰率高达 2 5 % ,其中有干燥、储藏方面的原因 ,也有收割期不当的原因。本研究从一株稻穗中谷粒含水率与爆腰率的关系分析着手 ,通过对田间不同品种、不同含水率稻谷爆腰率的测定 ,并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的结果证明 ,完整谷粒的平均含水率在 2 0 %以上时收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米工业 稻谷原粮 爆腰率 收获期 谷粒含水率 稻谷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北单季稻白叶枯病发病率与稻谷损失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敏 严成其 +5 位作者 黄元杰 李荣 张国忠 郑超 王华弟 陈剑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47-2151,共5页
旨在通过定点定期系统调查水稻白叶枯病发病级别和穗部性状指标,分析浙西北单季稻白叶枯病发病率与稻谷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病级受害植株的穗长、每穗粒数无显著差异,而株高、每穗实粒数、空瘪粒数、实粒重、总粒重和千粒重在处... 旨在通过定点定期系统调查水稻白叶枯病发病级别和穗部性状指标,分析浙西北单季稻白叶枯病发病率与稻谷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病级受害植株的穗长、每穗粒数无显著差异,而株高、每穗实粒数、空瘪粒数、实粒重、总粒重和千粒重在处理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1~2级植株与对照(未受害株)差异不显著,3~4级植株的相关指标显著或者极显著少(轻)于对照。每穗实粒数、实粒重、总粒重和千粒重分别下降20.9%~30.8%,24.3%~36.1%,20.3%~28.1%和4.3%~7.6%,每穗空瘪粒数增加132.3%~139.8%,而且受害病级越严重,这些指标的下降或增加程度越显著。构建了11个植株在白叶枯病发病初期、激增期、稳定期的发病率与稻谷损失率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直线回归方程。研究结果可为浙西北单季稻区白叶枯病的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水稻白叶枯病 发病率 稻谷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机械收获减少稻谷产量损失度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富贤 高尚卿 +12 位作者 孔晓谦 徐魏 伍燕翔 徐麟 魏林 肖鹏飞 佘恒志 陈凯 龚飞 蒋鹏 张林 郭晓艺 刘茂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102,113,共5页
为了降低机收水稻的产量损失,2019—2022年以杂交中稻品种川优6203、内6优1787、内6优107、天优华占为材料,分别设置施氮方式、机收前植株湿润状态、收割株高、排风力度等处理对机收稻谷损失率的影响试验,并利用集成的机收减损技术进行... 为了降低机收水稻的产量损失,2019—2022年以杂交中稻品种川优6203、内6优1787、内6优107、天优华占为材料,分别设置施氮方式、机收前植株湿润状态、收割株高、排风力度等处理对机收稻谷损失率的影响试验,并利用集成的机收减损技术进行多点大区比较示范。结果表明,底肥∶穗肥∶粒肥=6∶2∶2施氮方式的稻谷损失率仅2.51%,显著低于底肥∶蘖肥∶穗肥=5∶3∶2、底肥∶蘖肥=7∶3这两种施氮方式。机收前每hm^(2)喷清水1500 kg和3000 kg,机收时稻谷损失率分别高达9.30%和16.39%,均显著高于不喷清水的处理(5.17%)。无论何种品种,水稻机收割茎处距穗顶长度80 cm左右时稻谷损失率最低。低风力与传统人力半自动收割这两种收割方式间稻谷产量差异不显著,均比中、高风力收割方式显著增产。集成以上最佳试验处理为核心的机收减损技术大区对比示范,平均稻谷损失量仅208.5 kg/hm^(2),比大面积现有机收技术减少稻谷损失367.5 kg/hm^(2),减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机械收割 施氮方式 湿度 株高 行走速度 排风力 稻谷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稻谷储藏损失主要原因及其对策
4
作者 唐为民 《中国稻米》 1995年第5期23-26,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农村稻谷储藏损失 原因分析 储粮器具 保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