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效
1
作者 张欧 胡锐灵 +4 位作者 孙雷 谢原利 顾辉 张质斌 王钊 《湖北植保》 2025年第1期37-40,共4页
为筛选对褐飞虱、白背飞虱防效较好的药剂,选择市售的5种常用杀虫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褐飞虱、白背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和持效性;其中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速效性和持效性最好,3 d后对褐飞虱、白背飞虱防效分别达89.... 为筛选对褐飞虱、白背飞虱防效较好的药剂,选择市售的5种常用杀虫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褐飞虱、白背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和持效性;其中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速效性和持效性最好,3 d后对褐飞虱、白背飞虱防效分别达89.68%、84.32%,14 d后对褐飞虱、白背飞虱防效分别达96.94%、96.78%,可以作为田间防控褐飞虱、白背飞虱的首选参考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防效 持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混合饲养中的共生细菌转移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唯漪 蔡廷卫 +5 位作者 高园园 黎成越 任志杰 何顺 李建洪 万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50,共8页
【目的】探究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种间互作是否会导致其共生细菌的变化。【方法】分别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进行单独饲养或混合饲养,并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不同饲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共生... 【目的】探究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种间互作是否会导致其共生细菌的变化。【方法】分别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进行单独饲养或混合饲养,并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不同饲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共生细菌的多样性。【结果】混合饲养的与单独饲养的相比,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共生菌群落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且具有趋同现象;混合饲养的褐飞虱共生细菌多样性比单独饲养的显著增加;褐飞虱中的133个扩增子序列变异(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ASVs)和白背飞虱中的143个ASVs被定义为潜在的水平转移物种。【结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种间互作改变了其共生细菌群落,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基于共生细菌的稻飞虱种间互作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水稻害虫 种间互作 共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水稻MSA和MSB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影响 被引量:48
3
作者 傅强 王锋 +3 位作者 李冬虎 姚青 赖凤香 张志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7-704,共8页
本文报道了转SCK +cry1Ac双基因抗虫水稻MSA和MSB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fucifera生物学及田间发生动态的影响。与亲本明恢 86相比 ,MSA对两种飞虱若虫发育历期、初羽化成虫鲜重、羽化率、短翅率、成... 本文报道了转SCK +cry1Ac双基因抗虫水稻MSA和MSB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fucifera生物学及田间发生动态的影响。与亲本明恢 86相比 ,MSA对两种飞虱若虫发育历期、初羽化成虫鲜重、羽化率、短翅率、成虫产卵量、卵受精率、单雌子代数及发育进度等生物学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而MSB虽然对多数指标影响不明显 ,但可以引起白背飞虱初羽化雌虫鲜重与短翅率显著下降 ,还引起褐飞虱初羽化雄虫鲜重明显减轻。在近距离 (株间距约 8cm)寄主选择实验中 ,褐飞虱对MSA和MSB无明显选择性 ,而白背飞虱若虫和成虫均明显趋向两种转基因水稻。田间小区实验表明MSB上的稻飞虱 (主要为白背飞虱 )密度一般低于亲本明恢 86 ,但差异不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SCK CRY1 Ac 非靶标害虫 白背飞虱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彦华 苍涛 +5 位作者 赵学平 吴长兴 陈丽萍 俞瑞鲜 吴声敢 王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90-1096,共7页
为了科学用药和抗性治理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08年7月采自浙江省杭州市和宁波市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种群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及褐飞虱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偄th)种群对16种杀虫剂的敏感... 为了科学用药和抗性治理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08年7月采自浙江省杭州市和宁波市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种群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及褐飞虱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偄th)种群对1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褐飞虱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与相对敏感品系相比,杭州种群和宁波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分别为479.0倍和366.1倍;对氯噻啉的抗性倍数分别为81.1倍和50.9倍;对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3倍和9.4倍;对噻嗪酮和氟虫腈分别产生了5.0~8.6倍和15.8~17.0倍的抗药性;对烯啶虫胺和啶虫脒的抗性倍数在3倍以下。两种稻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噻虫嗪、噻嗪酮、烯啶虫胺和毒死蜱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都具有较高的室内毒力。当田间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混合发生时,可选用噻虫嗪、噻嗪酮、烯啶虫胺和毒死蜱进行防治,不宜使用吡虫啉、氯噻啉和氟虫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敏感性 抗药性 抗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抗性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荣富 张成林 +2 位作者 邹运鼎 吕亮 程遐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861-865,共5页
用TN1、N2 2 、AsD7和Ptb33 等 4个抗虫性差异明显的水稻品种测定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它们上面的栖息率、落卵量、卵存活率、若虫存活和发育状况 ,以及后代种群数量表现 .结果表明 ,Ptb33 通过减少 2种飞虱的栖息率、落卵量 ,降低卵和... 用TN1、N2 2 、AsD7和Ptb33 等 4个抗虫性差异明显的水稻品种测定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它们上面的栖息率、落卵量、卵存活率、若虫存活和发育状况 ,以及后代种群数量表现 .结果表明 ,Ptb33 通过减少 2种飞虱的栖息率、落卵量 ,降低卵和若虫存活率 ,延长若虫的发育时间 ,抑制后代的种群数量增长 ,表现出明显的抗性 .N2 2 对白背飞虱、AsD7对褐飞虱的后代种群建立与发展均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 .2种飞虱在TN1上 ,以及褐飞虱在N2 2 上和白背飞虱在AsD7上 ,种群发展较快 .这可能与这 4个品种对各自所作用的飞虱在栖息率、落卵量、卵存活率、若虫存活和发育状况影响不大有关 .文中讨论了 2种飞虱种群数量变化与水稻品种更替的关系 ,指出了利用水稻品种抗性抑制稻飞虱种群增长的可能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水稻 抗虫性 种群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的识别机制 被引量:22
6
作者 娄永根 程家安 +3 位作者 平霄飞 汤富彬 茹水江 杜孟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0-776,共7页
研究了室内条件下信息化合物及稻飞虱卵的形态特征在稻虱缨小蜂识别 2种卵寄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无显著差异 ,各自的引诱比例 (头数 )分别为 5 7 5 0 ... 研究了室内条件下信息化合物及稻飞虱卵的形态特征在稻虱缨小蜂识别 2种卵寄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无显著差异 ,各自的引诱比例 (头数 )分别为 5 7 5 0 % (2 3头 )和 4 2 5 0 % (17头 )。稻虱缨小蜂对 2种飞虱 4组材料 ,完整卵、磨碎卵、带卵叶鞘和若虫为害叶鞘的行为反应 ,除了在褐飞虱完整卵上的搜索时间极显著地长于在白背飞虱完整卵上的以外 ,其余的均不存在差异。挥发物捕集结果表明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组成相非常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水稻挥发物、稻飞虱利它素及飞虱卵的形态特征在稻虱缨小蜂识别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中的作用不明显。文中就稻虱缨小蜂识别 2种寄主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缨小蜂 白背飞虱 识别机制 信息化合物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共栖时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荣富 程遐年 +1 位作者 罗跃进 邹运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用笼罩试验方法,研究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共栖时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96 h内,随时间的延长,2种飞虱对不同稻株的栖息率渐趋增加,最终达21.5~25.0%,不表 现种间差异;脉冲试验使白背飞虱的雌性率和短翅率提高 22... 用笼罩试验方法,研究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共栖时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96 h内,随时间的延长,2种飞虱对不同稻株的栖息率渐趋增加,最终达21.5~25.0%,不表 现种间差异;脉冲试验使白背飞虱的雌性率和短翅率提高 22. 1%和 398. 1%;排除试验使 白背飞虱的增殖、雌性率和雌虫短翅率各下降 8. 8%、20. 8%和 48. 0%;种间作用对增殖。 性比和翅型产生正的或负的效应.文中还讨论了种间作用存在的意义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害虫 白背飞虱 共栖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抗性基因创制杂交水稻恢复系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永生 白建林 +8 位作者 谢鸿光 吴方喜 罗曦 姜身飞 何炜 陈丽萍 蔡秋华 谢华安 张建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1-428,共8页
【目的】为了创制兼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水稻恢复系,【方法】分别以抗褐飞虱材料B5(携带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及携带白背飞虱抗性位点qsI-4的籼型恢复系福恢7011为供体亲本,以骨干恢复系福恢676为轮回亲本,应用低世代分离群体... 【目的】为了创制兼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水稻恢复系,【方法】分别以抗褐飞虱材料B5(携带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及携带白背飞虱抗性位点qsI-4的籼型恢复系福恢7011为供体亲本,以骨干恢复系福恢676为轮回亲本,应用低世代分离群体田间表型结合单株鉴定与高世代稳定株系室内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并对抗虫株系及其测交后代进行考查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选育出聚合Bph14、Bph15和qsI-4的恢复系材料3份,携带2个抗虫基因的恢复系材料3份。其中6份恢复系的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均表现中抗以上。通过抗性鉴定和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分析筛选出具有生产应用潜力的恢复系材料2份。【结论】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抗性聚合新种质的创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背飞虱 抗性基因 聚合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DNA ITS1和ITS2序列的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玉娣 林克剑 +1 位作者 韩兰芝 侯茂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66-1272,共7页
本研究测定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的rDNA ITS1和ITS2的序列,以探讨这3种稻飞虱的分子鉴定方法。3种飞虱的ITS1和ITS2侧翼区(18S,5.8S和28S)序列相对稳定,但ITS1和ITS2... 本研究测定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的rDNA ITS1和ITS2的序列,以探讨这3种稻飞虱的分子鉴定方法。3种飞虱的ITS1和ITS2侧翼区(18S,5.8S和28S)序列相对稳定,但ITS1和ITS2序列在3种飞虱中变异较大。ITS1在所分析的438个位点中可变位点达294个,ITS2在分析的403个位点中可变位点为177个。根据3种飞虱rDNA的ITS1和ITS2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应用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了PCR扩增,分析发现3种飞虱ITS1区的特异性引物扩增效果不理想,而ITS2区的特异性引物可以稳定地扩增出明显的目的DNA条带。因此,采用ITS2区的特异性引物可以对3种飞虱进行快速的分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rDNA ITS1 ITS2 特异引物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马尔可夫链理论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发生程度的预测 被引量:11
10
作者 闫香慧 赵志模 +3 位作者 刘怀 谢雪梅 肖晓华 程登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799-5806,共8页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我国稻区的主要迁飞性害虫,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危害。以重庆市秀山县1983~2007年田间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发生程度的时间序列资料,运用基于马尔可夫链理论...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我国稻区的主要迁飞性害虫,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危害。以重庆市秀山县1983~2007年田间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发生程度的时间序列资料,运用基于马尔可夫链理论的转移概率预测法,构建了1~5阶转移概率矩阵,根据每一阶概率矩阵单独进行回报的历史符合率计算各阶转移概率矩阵的权重,以预报年前5a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连续发生状态预测第6年的发生级别。回报20a的结果历史符合率均达到90%,对2008年的预测也符合当年田间实际发生情况。该方法构建的5阶转移概率矩阵及其权重对于秀山县及其邻近地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发生程度的长期预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害虫的长期可预测性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马尔可夫链 转移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性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羧酸酯酶活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麟 古德祥 +2 位作者 张古忍 张文庆 游金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2期67-71,共5页
:比较了ASD7、IR36、JX89、Mudgo四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及感性品种TN1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羧酸酯酶活力的影响.两种稻飞虱在各供试的抗性水稻品种上的羧酸酯酶活力均低于在感性品种TN1上的羧酸酯酶活力.在抗性... :比较了ASD7、IR36、JX89、Mudgo四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及感性品种TN1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羧酸酯酶活力的影响.两种稻飞虱在各供试的抗性水稻品种上的羧酸酯酶活力均低于在感性品种TN1上的羧酸酯酶活力.在抗性水稻品种上,白背飞虱的羧酸酯酶活力只在Mudgo上低于褐飞虱,而在其余3个抗性品种上均较褐飞虱高.结果表明,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羧酸酯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褐飞虱的抑制作用显然要大于对白背飞虱的抑制作用.供试水稻品种的这种低抑制作用,可能会导致白背飞虱持续取食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从而致使其在这类品种种区植内种群数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水稻品种 羧酸酯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育期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巢发育及起飞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宇 傅强 +3 位作者 赖凤香 罗举 张志涛 胡国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46-1552,共7页
研究了取食分蘖初期、拔节期和孕穗抽穗期稻株上的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成虫的卵巢发育和起飞情况。其中,水稻生育期对褐飞虱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生育期稻株上试虫的卵巢发育级别羽化后的4d内均无显著差异,羽化后第5天的褐飞虱在孕穗抽穗期... 研究了取食分蘖初期、拔节期和孕穗抽穗期稻株上的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成虫的卵巢发育和起飞情况。其中,水稻生育期对褐飞虱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生育期稻株上试虫的卵巢发育级别羽化后的4d内均无显著差异,羽化后第5天的褐飞虱在孕穗抽穗期卵巢发育最快,分蘖初期最慢,拔节期居中。褐飞虱的起飞率在各个生育期均无显著差异。白背飞虱卵巢发育、起飞率均受水稻生育期的显著影响,在水稻分蘖初期,卵巢发育最快,孕穗抽穗期则卵巢发育最慢,拔节期居中,水稻分蘖初期,起飞率最低,孕穗抽穗期起飞率最高,拔节期居中。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对两种飞虱卵巢发育和起飞行为的影响明显不同。认为水稻生育期对两种飞虱卵巢发育与起飞行为的不同影响,应是水稻田间白背飞虱发生较早、褐飞虱发生较晚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白背飞虱 卵巢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水稻种质资源发掘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黄凤宽 黄所生 +1 位作者 吴碧球 韦素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2-155,共4页
为了发掘出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孟加拉型及白背飞虱具有抗性的稻种资源供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育种选用,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法对383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发掘出107份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其中,抗褐飞虱生物型Ⅱ兼抗... 为了发掘出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孟加拉型及白背飞虱具有抗性的稻种资源供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育种选用,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法对383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发掘出107份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其中,抗褐飞虱生物型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58份,占抗性鉴定总数的15.14%;抗褐飞虱孟加拉型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49份,占抗性鉴定总数的12.79%。本研究发掘的107份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在育种时可作为亲本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稻种资源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取食为害对水稻营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荣富 程遐年 邹运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1-54,共4页
对塑料钵栽培的水稻进行罩宠试验,研究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不同若虫密度下取食为害对水稻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飞虱的成虫干重、水稻叶面积和其地上部干重因若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叶片干重占地上部干重的比例和稻株分配给... 对塑料钵栽培的水稻进行罩宠试验,研究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不同若虫密度下取食为害对水稻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飞虱的成虫干重、水稻叶面积和其地上部干重因若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叶片干重占地上部干重的比例和稻株分配给叶片干物质量随为害程度的加重而增大;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总干重(X)与稻株地上部损失量(Y)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线性关系.两种飞虱干重每增加1mg,水稻地上部干重则分别损失26.01mg和21.90mg.讨论了稻飞虱取食为害对水稻致害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背飞虱 致害性 营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水稻品种上的为害特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俞晓平 巫国瑞 陶林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1-93,共3页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均为国内各稻区的主要害虫。国内外有关稻飞虱为害发生的报道大多以单种飞虱为对象,然而这两种飞虱常年混合发生,且在水稻品种上的为害差异较大;因此,弄清这两...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均为国内各稻区的主要害虫。国内外有关稻飞虱为害发生的报道大多以单种飞虱为对象,然而这两种飞虱常年混合发生,且在水稻品种上的为害差异较大;因此,弄清这两种飞虱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为害特性及差异,对预测预报和合理防治稻飞虱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作者于1988~1989年在浙江省农科院养虫室及萧山和桐庐病虫观察圃对两种飞虱在一些已推广和即将推广的水稻品种上的为害和发生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水稻 为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株挥发物在调节褐飞虱、白背飞虱种内种间关系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芳 娄永根 程家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以 TN1为供试水稻品种 ,研究了稻株挥发物在褐飞虱、白背飞虱寻找寄主及调节两种飞虱种内种间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健康稻株挥发物对褐飞虱、白背飞虱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当稻株被一种飞虱为害 12 h后 ,其所释放的挥发物对另一种飞... 以 TN1为供试水稻品种 ,研究了稻株挥发物在褐飞虱、白背飞虱寻找寄主及调节两种飞虱种内种间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健康稻株挥发物对褐飞虱、白背飞虱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当稻株被一种飞虱为害 12 h后 ,其所释放的挥发物对另一种飞虱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但对同种飞虱则无显著的吸引或驱避作用。随着为害程度的加重 (为害 1d以上 ) ,两种飞虱均避开虫害株而趋向健康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株挥发物 白背飞虱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行为反应 寄主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体内三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晨 蒋德春 +1 位作者 杨洪 金道超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为探寻植物感染病毒病后对刺吸性害虫体内生化酶活性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感染南方水稻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的水稻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成虫及若虫体内三种保... 为探寻植物感染病毒病后对刺吸性害虫体内生化酶活性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感染南方水稻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的水稻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成虫及若虫体内三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染病水稻的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成虫及若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均随取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带毒水稻上取食12 h后,白背飞虱成虫、褐飞虱成虫、若虫体内SOD活性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均显著高于对照;取食24 h后,白背飞虱若虫体内SOD、POD活性和褐飞虱若虫SOD活性虽高于对照但未达显著水平;取食5 d后,白背飞虱若虫、褐飞虱成虫、若虫POD活性未达显著外,其他均显著高于对照。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植物-病毒-寄主三种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矮缩病毒 白背飞虱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带药移栽对分蘖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廖永林 李燕芳 +4 位作者 刘明津 肖汉祥 张振飞 张扬 朱均权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1-316,共6页
室内采用根区施药,田间采用喷雾和根区施药的方式对移栽前1天秧苗用吡虫啉和吡蚜酮进行处理,以获得对水稻分蘖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剂量及施药措施。室内试验表明,药后22天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所选剂量中以每hm^2用量30... 室内采用根区施药,田间采用喷雾和根区施药的方式对移栽前1天秧苗用吡虫啉和吡蚜酮进行处理,以获得对水稻分蘖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剂量及施药措施。室内试验表明,药后22天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所选剂量中以每hm^2用量300 g对褐飞虱的防效最高,为95.24%;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所选剂量中以每hm^2用量225 g对褐飞虱的防效最高,为84.13%。田间试验表明,药后33天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每hm^2用量225 g的喷雾和根区施药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达82.33%~91.10%,对褐飞虱防效达80.80%~89.54%;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hm^2用量300 g的喷雾和根区施药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达73.91%~93.18%,均具有较高的防效且它们的持效期达33天,超过一般水稻的分蘖期(30天左右)。上述结果表明,采用上述2种药剂的带药移栽可有效控制分蘖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发生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吡蚜酮 带药移栽 白背飞虱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地区褐飞虱、白背飞虱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泽文 董钊 +2 位作者 王荫长 韩召军 田学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4期488-489,共2页
对安庆地区 2 0 0 0和 2 0 0 1年 2种飞虱的抗药性监测 ,结果表明 :2种飞虱抗药性年度间变化不大。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甲胺磷和醚菊酯都比较敏感 ,而且白背飞虱对杀螟松的抗性也很低 ;2种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都接近中等水平 。
关键词 安庆地区 抗药性监测 白背飞虱 水稻害虫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虫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俞晓平 巫国瑞 +2 位作者 陶林勇 王成良 徐启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8-94,共7页
利用实验种群生命表和Morris-Watt模式综合评价了5个已推广的水稻品种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的抗性及品种对稻飞虱各虫态的抗性作用大小。IR36、汕优6号、协优10号、秀水620和丙664对... 利用实验种群生命表和Morris-Watt模式综合评价了5个已推广的水稻品种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的抗性及品种对稻飞虱各虫态的抗性作用大小。IR36、汕优6号、协优10号、秀水620和丙664对褐飞虱种群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品种秀水620、丙664和协优10号对白背飞虱呈中抗水平。同时发现,品种对稻飞虱各虫态抗性作用在成虫产卵期最明显,对褐飞虱表现为:成虫产卵期>卵孵化期>高龄(3~5龄)若虫期>低龄(1~2龄)若虫期;对白背飞虱则为:成虫产卵期>低龄若虫期>高龄若虫期>卵孵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背飞虱 抗虫性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