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结构模型优化的弹性参数FFT-MA随机建模
1
作者 黄国娇 曾繁鑫 +2 位作者 王善涛 张宏兵 蒋甫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1131,共11页
快速傅里叶变换滑动平均(FFT-MA)法是一种灵活高效的随机建模方法,在地下介质高分辨率建模、复杂介质非平稳建模和不确定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准确构建空间结构模型是利用FFT-MA方法生成合理的随机模型的关键。然而,以往对F... 快速傅里叶变换滑动平均(FFT-MA)法是一种灵活高效的随机建模方法,在地下介质高分辨率建模、复杂介质非平稳建模和不确定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准确构建空间结构模型是利用FFT-MA方法生成合理的随机模型的关键。然而,以往对FFT-MA方法的研究并未提出准确构建空间结构模型的有效方法。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空间结构模型估计方法。该方法基于反演思想,通过最小化随机模型与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的空间结构差异,分别估计空间结构模型的纵向自相关长度和横向自相关长度。同时,为了优化空间结构模型的估计效果,在纵向自相关长度的反演过程中引入边界保护正则化,以提高反演的稳定性。此外,将地震约束引入模型优选以提高随机模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稳定估计地下介质的非平稳空间结构模型,从而建立准确描述复杂储层非平稳空间相关特征的高分辨率随机模型。与基于序贯高斯协模拟的随机建模方法相比,使用空间结构模型优化的FFT-MA随机建模方法能够有效刻画多种复杂地质构造从而实现复杂储层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FT-MA 方法 空间结构模型 参数反演 边界保护正则化 随机建模 非平稳性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群最优空间结构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璟 党兴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0-246,共7页
利用分形维数将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与城市群整体收益损耗联系起来,建立包含投入、产出和人口规模等多因素空间分布分形特征的城市群最优空间结构模型,明确城市群最优空间结构的经济内涵,为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以陕西省关... 利用分形维数将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与城市群整体收益损耗联系起来,建立包含投入、产出和人口规模等多因素空间分布分形特征的城市群最优空间结构模型,明确城市群最优空间结构的经济内涵,为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以陕西省关中城市群为例,在利用城市规模效益对比检验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对比最优分形维数与Zipf维数演变趋势,发现模型预测的空间结构优化方向与城市群空间结构Zipf维数等于1的优化标准并不相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最优空间结构模型 分形维数 关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场空间结构模型及其算法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洪词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997年第1期10-13,共4页
将采场老顶(弹性薄板)与基础(直接顶及煤层)系统分别视为弹性基础板,弹塑性基础板,粘弹性基础板及粘塑性基础板空间结构模型,并采用薄板弯曲边界元法分别与弹性,弹塑性,粘弹性及粘塑性边界元法耦合求解。
关键词 煤矿 采场 空间结构模型 矿山压力 顶板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的京津冀产业协调布局研究——以工业为例
4
作者 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曹建强 孙月 《河北金融》 2016年第3期10-20,共11页
本文重点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的产业协调布局展开研究,旨在理清各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为京津冀区域内部进行产业资源的整合、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出理论依据和参考。本文首先分析了京津冀三个地区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发展现状,... 本文重点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的产业协调布局展开研究,旨在理清各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为京津冀区域内部进行产业资源的整合、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出理论依据和参考。本文首先分析了京津冀三个地区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区域内部错位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了京津冀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思路和路径。继而基于对传统偏离份额模型进行拓展了的空间结构模型,以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对基于优势行业选择的京津冀区域工业布局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优势行业 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 产业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伯特·勒·里科莱空间结构模型中的创新方法和悖论思想
5
作者 葛洋康 李旭 岳文灿 《建筑师》 2021年第3期113-119,共7页
罗伯特·勒·里科莱对于空间结构的独创性研究,使他晚年被誉为"空间结构之父"。他的创新方法包含了原型、转化、推导三个部分,其悖论思想来源于对自然现象和模型实验的辩证认识,系统性涵盖了现象分析、模型试验、认... 罗伯特·勒·里科莱对于空间结构的独创性研究,使他晚年被誉为"空间结构之父"。他的创新方法包含了原型、转化、推导三个部分,其悖论思想来源于对自然现象和模型实验的辩证认识,系统性涵盖了现象分析、模型试验、认知见解三个层面,为其原创性的结构研究提供了深刻的见解。他的研究成果在结构设计和建筑实践领域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寻求结构形态与建筑形象融合的当代语境下,他的模型、悖论思想以及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建筑学领域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勒·里科莱 方法论 悖论 空间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受多荷载工况的大跨度空间结构模型分析及其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文博 何建华 +3 位作者 佘剑平 马镇航 刘维彬 陈玉骥 《北方建筑》 2019年第2期21-26,共6页
大跨度空间结构具有三维空间形状并且有三维受力特性,呈空间工作状态。本文通过多工况加载试验,考察大跨度空间结构模型的受力特征和承载能力。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分析模型的破坏特点,针对危险杆段层段对模型进行优化,并解决复杂空间节... 大跨度空间结构具有三维空间形状并且有三维受力特性,呈空间工作状态。本文通过多工况加载试验,考察大跨度空间结构模型的受力特征和承载能力。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分析模型的破坏特点,针对危险杆段层段对模型进行优化,并解决复杂空间节点的施工设计与安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空间结构模型 模态分析 MIDAS Gen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性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空间结构优化模型研究
7
作者 姬静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5期31-35,共5页
城市生态景观格局遭到破坏,使城市绿地功能退化,为有效保障城市生态景观健康状态,研究可持续性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空间结构优化模型。以陕西省咸阳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区域概况展开分析,明确该城市景观优化过程中相关数据来源。完成生态... 城市生态景观格局遭到破坏,使城市绿地功能退化,为有效保障城市生态景观健康状态,研究可持续性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空间结构优化模型。以陕西省咸阳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区域概况展开分析,明确该城市景观优化过程中相关数据来源。完成生态景观健康评价,制定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空间结构优化目标函数,构建可持续性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空间结构优化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实施求解,完成可持续性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空间结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开展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空间结构优化时,优化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 研究区域概况分析 城市生态景观格局 空间结构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控模型 被引量:17
8
作者 汤孟平 徐文兵 +4 位作者 陈永刚 娄明华 仇建习 庞春梅 赵明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5,共6页
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少受干扰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建立毛竹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控模型。模型目标是空间结构,非空间结构作为主要约束条件,模型属非线性整数规划,采用MonteCarlo法求解。模型求解得到最优采... 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少受干扰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建立毛竹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控模型。模型目标是空间结构,非空间结构作为主要约束条件,模型属非线性整数规划,采用MonteCarlo法求解。模型求解得到最优采伐方案,此方案对毛竹林空间结构进行优化调控,使林分空间结构目标函数值比伐前提高32.6500%,最大限度地改善林分空间结构,又不破坏非空间结构,可作为制定采伐计划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择伐 空间结构优化调控模型 MONTE Carlo法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研究——基于空间结构方程模型
9
作者 刘晓凤 吉逸轩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属于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社会体系,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文构建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空间结构方程模型,从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要素、科技创新政策、内部经济环境、外部经济环境、专利申请、技术转...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属于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社会体系,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文构建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空间结构方程模型,从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要素、科技创新政策、内部经济环境、外部经济环境、专利申请、技术转让交互作用视角实证分析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建议适当管控外资规模,激励不设或少设技术壁垒的外资进入,提高外资实际使用效益;改进现有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激励机制,施行多元化与市场化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政府主导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实现科技创新的信息沟通、产学研合作、成果供求匹配等;加大教育科技投入力度,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空间结构方程模型 知识转移能力 预期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次生栎林空间结构优化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向博文 曾思齐 +2 位作者 甘世书 龙时胜 刘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3-40,共8页
以湖南省国家森林连续清查中栎类为优势树种的样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结构指数结合生长量选取合适的间伐木,为湖南栎类次生林的结构调整提供优化方法。运用邻域分析方法对每一个样地创建Voronoi图,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特征。根据全混交... 以湖南省国家森林连续清查中栎类为优势树种的样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结构指数结合生长量选取合适的间伐木,为湖南栎类次生林的结构调整提供优化方法。运用邻域分析方法对每一个样地创建Voronoi图,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特征。根据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竞争指数4个主要空间结构指数并运用乘除法的思想构建综合空间结构模型。根据每一株林木的综合空间结构指数选取合适的间伐木进行优化。用相容性林分生长收获模型模拟最优断面积,用最优的断面积控制间伐量,使得林分被间伐后,其生长活力能得到提高,在样地结构优化的同时达到提质增量的目的。以2 277号样地为例,根据模型确定样地间伐木为21株,株数间伐强度为16.27%,且间伐后的林分树种个数与径阶个数都未减少;间伐后的林分全混交度提高3.70%,林分整体竞争强度降低31.74%,林分的角尺度降低0.46%,林木的分布格局趋于随机分布,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增加160.12%,使得林分的空间结构得到大幅的改善。林分的结构越合理,稳定性就越高,发挥的功能作用就越多。本研究以湖南栎类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提出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了生长量的优化,构建林分间伐空间结构优化模型和每个年龄段的最优断面积预测曲线,为栎类次生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控和林分提质增量措施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空间结构 优化调整 VORONOI图 空间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结构化推理深度融合网络的RGB-D场景解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泽宇 吴艳霞 +1 位作者 张国印 布树辉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53-1258,共6页
为了弥补RGB-D场景解析中卷积神经网络空间结构化学习能力的不足,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提出空间结构化推理深度融合网络,内嵌的结构化推理层有机地结合条件随机场和空间结构化推理模型,该层能够较为全面而准确地学习物体所处三维空间的物体... 为了弥补RGB-D场景解析中卷积神经网络空间结构化学习能力的不足,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提出空间结构化推理深度融合网络,内嵌的结构化推理层有机地结合条件随机场和空间结构化推理模型,该层能够较为全面而准确地学习物体所处三维空间的物体分布以及物体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网络的特征融合层巧妙地利用深度置信网络和改进的条件随机场,该层可以根据融合生成的物体综合语义信息和物体间语义相关性信息完成深度结构化学习.实验结果表明,在标准RGB-D数据集NYUDv2和SUNRGBD上,空间结构化推理深度融合网络分别实现最优的平均准确率53.8%和54.6%,从而有助于实现机器人任务规划、车辆自动驾驶等智能计算机视觉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BD场景解析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条件随机场 空间结构化推理模型 深度置信网络 计算机视觉 机器人任务规划 车辆自动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宁高铁沿线空间产业结构及竞争力评价研究
12
作者 刘亚洲 李祥妹 王君 《科技和产业》 2013年第5期20-25,共6页
定量评估区域一体化进程及产业联动强度是提高区域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长三角核心区沪宁高铁沿线的6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结构要素构建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定量评价研究区内产业结构演化及竞争力变化趋势,... 定量评估区域一体化进程及产业联动强度是提高区域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长三角核心区沪宁高铁沿线的6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结构要素构建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定量评价研究区内产业结构演化及竞争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京、上海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加强,成为沪宁高铁沿线两端的核心;区域内大部分城市各产业部门增长势头较大,空间竞争力较强;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也存在区域产业竞争力下滑、产业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宁高铁沿线 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 空间产业结构 空间产业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西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空间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云鹏 晏燕 王久梗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2,共4页
基于空间结构要素构建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以郑州—西安高速铁路沿线的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高速铁路建成后对沿线城市第二和第三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郑州、西安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加强,成为郑西高速铁路沿... 基于空间结构要素构建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以郑州—西安高速铁路沿线的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高速铁路建成后对沿线城市第二和第三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郑州、西安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加强,成为郑西高速铁路沿线两端的核心;区域内大部分城市第二、第三产业部门呈增长态势,空间竞争力较强,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西高速铁路 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艺术视域下地域性文旅建筑室外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方 李明川 《科技资讯》 2024年第9期142-144,共3页
为了保障建筑室外空间景观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多重价值,从公共艺术视角出发,对地域性文旅建筑室外空间景观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某玉石文化中心为基础,首先分析了其文化特点、构造特征以及位置特征的基础上,然后结合其具体的室外空... 为了保障建筑室外空间景观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多重价值,从公共艺术视角出发,对地域性文旅建筑室外空间景观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某玉石文化中心为基础,首先分析了其文化特点、构造特征以及位置特征的基础上,然后结合其具体的室外空间景观设计要求展开了研究。在设计阶段,结合玉石文化中心实际空间结构,在AutoCAD三维建模软件中构建了玉石文化中心空间结构模型,结合模型运算的方式从室外空间地形改造、设置水体、布置植物3个角度开展具体的景观设计。在设计效果分析结果中,景观美观度、空间利用率以及游客舒适度均达到了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视域 地域性文旅建筑 AutoCAD三维建模软件 空间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肢墙预应力楼盖结构顶层端节点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傅剑平 王飞 余向前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3,30,共5页
在2个短肢剪力墙无粘结预应力楼盖子空间结构模型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基础之上,通过有限元分析,补充研究这类结构顶层端节点在不同水平配箍量条件下的受力性能,及梁端竖向箍筋部分进入节点区的受力性能,并对顶层端节点的水平箍筋用量... 在2个短肢剪力墙无粘结预应力楼盖子空间结构模型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基础之上,通过有限元分析,补充研究这类结构顶层端节点在不同水平配箍量条件下的受力性能,及梁端竖向箍筋部分进入节点区的受力性能,并对顶层端节点的水平箍筋用量,提出了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受力性能 端节点 顶层 楼盖结构 短肢墙 空间结构模型 预应力楼盖 短肢剪力墙 试验研究 反复加载 箍筋用量 无粘结 结构 节点区 水平 基础 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多中心布局对居民福利的影响——以成都市为例
16
作者 朱光争 张庆华 《经济管理学刊》 2025年第1期1-24,共24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新颖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型,将传统的线性或圆形城市模型框架扩展到了任意形状,首次讨论了城市多中心布局——城市次中心的数量以及位置的选取如何通过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而影响居民福利。当城市次中心数量增加时,城... 本文构建了一个新颖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型,将传统的线性或圆形城市模型框架扩展到了任意形状,首次讨论了城市多中心布局——城市次中心的数量以及位置的选取如何通过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而影响居民福利。当城市次中心数量增加时,城市通勤成本会降低,但多中心导致的企业分散化也可能会降低城市集聚效应。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对模型进行了校准检验和反事实分析,探索了不同的空间规划在未来将如何重塑成都市的人口和经济布局,进而影响居民福利。本文的发现为政府的城市空间规划提供了有益参考,文中的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能够适用于不同城市的分析,有助于评估和优化城市多中心布局这一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政策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多中心城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生态林林分间伐空间结构优化模型 被引量:24
17
作者 曹小玉 李际平 +1 位作者 胡园杰 杨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4-1141,共8页
采用乘除法对全混交度、林层指数、W_V_Hegyi竞争指数、角尺度、开敞度5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规划,确定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目标函数,以林分空间结构和非空间结构为约束条件,在采用综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林分空间结构约束条件... 采用乘除法对全混交度、林层指数、W_V_Hegyi竞争指数、角尺度、开敞度5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规划,确定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目标函数,以林分空间结构和非空间结构为约束条件,在采用综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林分空间结构约束条件优先次序的基础上,构建杉木生态林林分间伐空间结构优化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确定样地中最该采伐的林木。结果表明:杉木生态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目标函数值与相关的空间结构指数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排序依次为全混交度(0.7016)>林层指数(0.7008)>角尺度(0.6578)>开敞度(0.5960)>W_V_Hegyi竞争指数(0.5785),因此在进行林木单株间伐前考虑林分空间结构约束条件时,首先要考虑林分的混交度,其次是林层指数;将构建的模型用于研究样地(20 m×30 m)确定的最优间伐木为14株,间伐强度为14.1%,间伐后描述林分非空间结构的径阶数和树种数均未减少,保持原有的径阶个数和树种个数;间伐后林分全混交度提高2.71%,林分树种空间隔离程度得到提高;林分林层指数提高10.91%,林分垂直分层结构有较大幅度的改善;林分W_V_Hegyi竞争指数降低8.64%,林分中林木所受的竞争压力减小;林分|角尺度-0.5︱降低8.25%,林分空间分布格局更加趋向于随机分布;开敞度增加了11.98%,林分的透光条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模型目标函数Q(g)值提高了12.18%。林分空间结构整体上趋向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态林 空间结构 间伐 空间结构优化模型
原文传递
崇礼冬奥核心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结构特征与优化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晓红 周超凡 +4 位作者 张状 冯林艳 王利华 符利勇 谭炳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9-88,共10页
【目的】以崇礼冬奥核心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林分结构特征分析和空间结构优化模拟研究,为制定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结构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3块面积0.09 hm2(30 m×30 m)标准地,基于标准地调查数据分析林... 【目的】以崇礼冬奥核心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林分结构特征分析和空间结构优化模拟研究,为制定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结构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3块面积0.09 hm2(30 m×30 m)标准地,基于标准地调查数据分析林分结构特征,以空间结构最优为目标,采用乘除法对角尺度W、混交度M、密集度C、交角竞争指数UaCI和林层指数S共5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标进行多目标规划,构建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模型,对比模拟采伐前后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结果】3块标准地华北落叶松断面积比例达70%以上,白桦为伴生种,径阶分布在6~26 cm之间,均呈近似正态分布,树高分布呈非对称型单峰山状,且峰值均出现在14 m树高级。林分平均角尺度W、混交度M、密集度C、交角竞争指数UaCI和林层指数S分别为0.460、0.106、0.918、0.297和0.363,处于林木均匀分布、低度树种混交、高度树冠竞争和垂直结构分化较差的状态。模拟采伐后采伐强度均低于20%,林分空间结构目标函数值提升13.62%。在M、S分别提高21.17%和15.23%的同时,C、UaCI分别下降10.22%和5.19%。【结论】研究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结构简单、树种单一,林木分化程度较弱,树冠竞争明显,整体表现出同龄纯林的特征。模拟采伐后林分树种隔离程度和林层分化提高,林分光照竞争压力得以缓解,采伐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构建的空间结构优化模型可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提供可行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优化模型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冬奥核心区 采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生成树理论的空间结构分解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雪梅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0-160,F0003,共12页
现有空间结构分解模型存在测算结果不唯一及不满足传递性两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生成树理论的空间结构分解模型,在保证多个地区间比较传递性的同时,减小了结构分解模型测算结果不唯一性对模型应用的影响。基于我国地区投入产... 现有空间结构分解模型存在测算结果不唯一及不满足传递性两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生成树理论的空间结构分解模型,在保证多个地区间比较传递性的同时,减小了结构分解模型测算结果不唯一性对模型应用的影响。基于我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本文以ICT产业区位商比较的五变量结构分解为例,示范了如何定义帕式—拉式偏离指数(PLS),建立了基于PLS指数的最小生成树,并将结论应用于空间结构分解,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分解模型 最小生成树 帕式-拉式偏离指数 区位商
原文传递
资本积累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继贵 叶阿忠 张月玲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8-319,共12页
针对资本积累的空间溢出特质,构建了横截面数据半参数空间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cross-data semi-parameter spatial structure vector autoregression,CSSSVAR),估计了人力、物资和R&D资本与其空间滞后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模拟... 针对资本积累的空间溢出特质,构建了横截面数据半参数空间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cross-data semi-parameter spatial structure vector autoregression,CSSSVAR),估计了人力、物资和R&D资本与其空间滞后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模拟了上海地区的R&D、物资和人力资本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R&D、物资和人力资本的空间块状分布明显.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是资本积累的"热点"区域,而西部地区则为"冷点"区域;上海地区R&D资本积累的"中心效应"和"极化效应"显著,处于资本积累的"区位锁定"阶段;人力资本积累的"涓滴效应"突出,处于资本积累的扩散阶段;物资资本积累的空间溢出具有断裂性和跳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积累 空间溢出 半参数空间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空间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